Skip to content

Commit 0472817

Browse files
数据中台
1 parent 6d42a95 commit 0472817

File tree

1 file changed

+50
-0
lines changed

1 file changed

+50
-0
lines changed
Lines changed: 50 additions & 0 deletions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Diff line numberDiff line change
@@ -0,0 +1,50 @@
1+
---
2+
3+
---
4+
5+
# 《数据中台:让数据用起来》:从“口号”到“用起来”的距离
6+
7+
> “数据中台不是一个产品,不是一套系统,而是一种能力的沉淀和方法的体系。”——《数据中台:让数据用起来》
8+
9+
最近读了《数据中台:让数据用起来》一书。书名中的“让数据用起来”,是我认为最朴素也最深刻的出发点。很多大家都设陷入了“建大楼式”陷阱——平台搭建耗资千万,各类数据湖、数据仓库、ETL平台齐上阵,但业务部门却依然靠 Excel 拼接数据。这无疑是发人深省的。
10+
11+
## 从数据资产,到数据产品,再到数据服务
12+
13+
书中把数据中台的演进路径清晰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14+
15+
- 数据资产化: 解决“数据在哪里”的问题,包括数据血缘、标准、统一口径等基础工作。
16+
17+
- 数据产品化: 把数据模型、指标体系和分析能力沉淀为可复用的“产品”,供多人共用。
18+
19+
- 数据服务化: 真正将数据开放给业务,形成 API 接口、可视化报表、自助分析等服务形态。
20+
21+
我尤其赞同一个观点:“指标”是连接业务与数据的桥梁。没有统一的业务指标,所有的报表分析、数据建模都是空中楼阁。
22+
笔者经历过一个指标管理混乱的老项目,对这块深有体会。可以想象一下,每个业务模块都维护得有自己的一套指标标注,形成的数据孤岛。在上层汇聚使用的过程,如果没有数据治理与标准统一,又该如何去协调决策?
23+
24+
## 数据中台的落地难点,技术并不是最难的
25+
26+
书中非常坦诚地指出,数据中台项目最大的问题不在技术,而在“人”:
27+
28+
- 业务数据口径不统一,反复拉扯
29+
30+
- 中台团队和前台团队目标不一致,导致难协作
31+
32+
- 数据治理推进缓慢,缺乏组织支撑
33+
34+
- IT 与业务之间存在语言鸿沟,导致成果难以传达价值
35+
36+
在笔者经历的项目中就有过经常性的开会讨论指标统一口径以及对应的取数逻辑等。团队A的指标统计口径与团队B不统一,当数据有交叉的时候又是一顿整改,而这些所谓的对其其实在最开始构建的时候是可以避免的,当指标数据去推动业务人员整改的时候,对你爱答不理,可能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推动事情上,各个指标没有明确的维护人员,当对指标有异议的时候找的只能是开发人员等等。
37+
38+
因此书中建议从“最小闭环场景”做起,用一两个看得见成果的小项目验证中台能力,然后再逐步推广。我认为这点非常重要,比一上来就做“一体化平台”要理智得多。
39+
40+
## 我对中台的再理解
41+
42+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中台”有了更现实的理解:**它不是高高在上的技术愿景,而是一个持续运营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组织协同、制度支撑、数据治理、技术能力的共同演进。
43+
44+
数据中台不是一次性项目,而是一次企业思维方式的重构。数据要变成生产要素,就必须像“水、电、油”一样,既能流动,又能被计量、被调用。
45+
46+
## 小结
47+
48+
中台不是目的,让数据用起来才是。
49+
50+
如果说“数据中台”是企业走向数字化的桥梁,那么“数据被使用、被验证、被反馈”的过程才是真正产生价值的旅程。这本书给了我很多从实际角度思考的空间,也提醒我,做数据中台,别再停留在“搞平台”的幻觉中——那只是起点,不是终点。换一句话说:你做的一切,最终是为了“让数据高效、高质量的用起来”。

0 commit comments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