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3n02
v3n02
v3n02
COMMUNICATION CROSS-CULTURAL
CROIX-CULTURELLE COMMUNICATION
www.cscanada.org www.cscanada.org
Académie canadienne de culture orientale et occidentale Canadian Academy of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e
Editorial Board
Editor-in-Chief
Nianchun ZHANG
Canadian Academy of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e, Canada
E-mail: caooc@cscanada.org
Associate Editors-in-Chief
Liu Yuanchao, Institute of Ethnology & Anthrop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hina
Mei Qionglin,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Wuhan University, China
Cathy Guo,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of Councillor, Toronto, Canada
Gao Youmei,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Tianjin, China
Editorial Address
Communication regarding editorial and advertising should be sent to:
The Secretary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3-265 Melrose
Montreal, Quebec, Canada H4H 1T2
E-mail: callpaper@cscanada.org caooc@hotmail.com
Subscription Rates
Single Issue Prices (Institutions and Individuals)
In Canada $60.00 (CAD)
Outside Canada $60.00 (US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SN: 1712-8358
Frequency: Quarterly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the English, French and Chinese language journal of the
Canadian Academy of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e. It is published on a bimonthly basis,
covera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he journal is designed to provide a forum for those who focus on the field of the cross culture
research, or the community with different culture background, and provide critical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e as a foundation on which to build solutions to worldwide political, economic, workplace,
social, gender, ethnic, environmental and other forms of problem.
The Journal seeks original manuscripts reporting scholarly work on the wide view of culture. Original
articles may be empirical and qualitative studies, review articles, methodological articles, brief reports,
case studies and letters to the Editor.
3-265 Melrose
Montreal, Quebec, Canada H4H 1T2
For details on manuscripts submissions, please see the Author Guidelines in our website:
Http://www.cscanada.org
均被全文检索。
服务专业公司。提供期刊、文献定购及出版等服务。总部在美国,分
部遍及全球 19 个国家。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that Different Ways of Thought have on Language Learning:
Taking the Russian Language and Chinese Language for Example
Li Fayuan (1)
Forest Eco-ervironment Protecyion & Population Restriction
Zhang Caiqin (8)
Application of Coherence of Theme and Rheme System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Under
Cognition
Zou Aimin, Wang Meining, Gao Youmei (16)
Sex Transvestism and Education of the Only Child
Sun Xiaoqing, Zheng Yan (20)
Study on L1 Transfer in English Writing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Zhu Qiujuan (24)
Current Situation and Improving Method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College English Translation
Li Xiujie (28 )
Difference between Cohesion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ntext and Their Translation
Yu Yanli (32)
A New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Wang Ailing (37)
Study and Practice on English Teaching Innovation of Doctors of Non-English Majors
Hong Luan (41)
The Necessiti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Liu Ya (46)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elf-Study Ability in Computer an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Ren Chunmei, Zhou Jian (5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Xiao Fen (54 )
Study on Culture Introduc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Di Jiewen (57)
Translation Strategy in Postcolonial Theory
Li Yudi (60)
Novel is the Book of Life
Zhang Lili (64)
The Contextualized Study on Metaphor:
a Research on Metaphor in Chinese Classic Poems
Guan Jingyuan (67)
Commercial Bank’s Decision-making Risk on Credit Invests
Wan Yanru, Huang Jia (73)
Public Offi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Of My Eyes
Liu Yushan (80)
Economics Analysis on China’s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cheme:
for Example, Chao-yang District in Beijing
Qin Lijian (84)
i
TABLE DES MATIÈRES
ii
目 錄
思維方式差異對語言學習的影響
——以俄漢語言為例
李發元(1)
森林生態環境保護與人口制約
張才琴(8)
認知框架下的主述位銜接機制在篇章教學中的應用
鄒愛民,王美凝,高佑梅(16)
獨生子女性別角色錯位及其教育對策
孫曉青 鄭 豔(20)
淺談中國大學生英語寫作中的母語遷移
朱秋娟(24)
大學英語翻譯教與學的現狀及其提高策略
李秀傑(28)
論英漢語篇銜接手段的差異與翻譯
於豔麗(32)
翻譯批評新視角——描寫翻譯研究
王愛玲(37)
關於非英語專業博士生英語教學創新的思考與實踐
洪 鸞(41)
高校推行雙語教學的必要性及面臨的問題
劉 婭 (46)
基於電腦和課堂教學,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任春梅,周 建(50)
英漢成語異同比較
肖 芬(54)
關於英語教學中文化引入的思考
狄潔文(57)
後殖民理論下的翻譯策略
李宇迪(60)
小說是生活之書
張黎黎(64)
語篇中的隱喻研究
——中國古代詩詞中典故的隱喻研究
管靜媛(67)
商業銀行信貸投資決策風險
宛燕如,黃 佳(73)
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之我見
劉昱杉(80)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的經濟學分析
——以北京市朝陽區為例
秦立建(84)
iii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pyright 2007 by the
2007,Vol.3,No.2,1-7 Canadian Academy of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e
——以俄漢語言為例
Li Fayuan
李發元
Received 9 April 2007; accepted 20 June 2007
Abstract: This paper begins from exploring such differences in ways of thought of the Russian people and the
Chinese people as between integer-first and part-first, helical and linear thought, different sequence of time and
space, form-oriented and meaning-oriented thought, precision-first and ambiguity-first and subjectivity-focus and
objectivity-focus way of thought, then analyzes the influence the above differences have on the ways of thought of
the Russian people and the Chinese people as well as on their languages. And finally explores the influence that
different ways of thought between these two languages have on Russian Learning
Key words: way of thought, difference, influence, the Russian language and Chinese language
Résumé: L’article présent étudie l’influence des différences de façon de penser des Russes et des Chinois sur leur
langue respective et leur expression, et sur l’apprentissage du russe, sous les six angles suivants : ensemble en
priorité et partie en priorité ; spirale et linéaire ; ordre temporel et ordre spatial, cohésion par forme et cohésion par
sens ; exact et vague, sujet et objet.
Mots-clés: façon de penser, différence, influence, le russe et le chinois
摘 要: 本文從整體優先與局部優先思維方式差異;螺旋性與直線性思維方式差異;時空順序思維方式差異;
形意合思維方式差異;精確與模糊思維方式差異;主客體思維方式差異等六個方面探討了俄漢民族思維方式
的差異對俄漢語言及其表達方式的影響,以及俄漢思維差異對俄語學習的影響。
關鍵詞: 思維方式;差異;影響;俄漢語言
思維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 1990:27)也可以說,思維方式是一個民族或一
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所謂思維方 個區域在長期的曆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思維
式可以指長久穩定而又普遍起作用的思維方法、 習慣或思維的程序,是人類文化現象的深層本
思維習慣、對待事物的審視趨向的公眾認同的觀 質,屬於文化現象背後的,對人類文化行為起支
點。“從認識論的角度,可以把思維方式看作是人 配作用的穩定因素。 思維方式具有三個主要特
的認識定勢和認識運行模式的總和。”(陳中立 征:一是實踐性,思維方式的形成以實踐活動為
-1-
Li Fayu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1-7
基礎;二是曆史性,一種思維方式總是在一定的 性、方面、聯系等區分開來。漢民族思維方式以
曆史條件下產生的,它受曆史條件、生產方式、 整體性為基點把事物作為有機整體,進行籠統的
社會制度等曆史因素的制約;三是相對穩定性, 直覺綜合,習慣於直覺的整體性與和諧的辨證
思維方式一旦在主體思維結構中固定下來,就會 性,習慣於從世界或事物的總體出發,強調事物
相對穩定,在發展中有繼承。 的相互聯系和整體功能,注重思考錯綜複雜的整
從另一個角度看,人類的思維活動是靠詞、 體事物及其過程與關系,而不注重事物的內部結
詞組、句子和句群等語言形式表達的,因此,思 構,不作具體的分析,這種分析的整體綜合,只
維方式和語言形式有著密切的聯系。思維離不開 能是直覺意義上的綜合,而俄民族的思維方式以
語言,並且支配著語言,而語言是思維的主要載 邏輯、分析、線性為特點,以個體性為基點,把
體,也是思維的主要表現形式。有什麼樣的思維 複雜的事物分解成簡單的要素,逐個地進行研
方式就會有什麼樣的語言結構,所以要真正獲得 究,這就導致了思維上部分優先的特點。在這種
某種語言能力,熟練地掌握該語言,關鍵不僅僅 思維方式的支配下,俄國人對自然界分門別類地
在於掌握該語言的語音、語法、詞匯,還在於對 研究,這樣可以把隱藏在整體中的重要細節找出
使用該語言的民族的思維方式的了解。俄漢兩種 來,透過複雜的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
語言是在截然不同的社會、曆史傳統和生活中逐 中國人受其整體思維方式的影響,“凡事習慣
漸形成的,使用這兩種語言的人在思維習慣和表 從整體到局部,由大到小——先全面考慮,之後
達方式方面自然有著截然不同的地方。 縮小思路,考慮細節。而西方人(包括俄羅斯人,
譬如, 寫作是學習任何一門語言時必須掌 下同)則從具體或局部到整體,這是一種解析式
握,但又並非輕易所能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長 的思維方式,一種由點到線,以線式為主體的線
期的俄語教學實踐證明,要提高寫作能力,除了 式思維方式。”(賈玉新 1997:98-100)漢民族的
具有堅實的俄語基本功外,還要特別重視俄漢民 整體思維方式在漢語的形式上得到了充分的反
族文化思維差異這一重要因素。仔細研析曆年我 映。譬如,漢語一些雙音詞的組合次序也是從大
國大學俄語四、六級和專業四、八級俄語作文, 到小,如國家、大小、多少、長短、寬窄、高矮、
我們發現,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詞不達意、語言 年月、分秒等。再如,中國人的姓名中先是宗姓、
幹癟、語序混亂、連貫性差、漢語句式、段落銜 輩分,其次才是自己的名字,突出的是氏族的整
接紊亂,等等。這些問題除了語法、詞匯因素外, 體。這和中國傳統思維中注重整體性的特征是分
因思維方式差異而造成的思維負遷移是其重要原 不開的。而俄國人則先是自己的名字,再是父名,
因之一。俄漢兩種語言分別屬於斯拉夫語系和漢 然後才是族姓,突出的是個體,是一種個人主義
藏語系,二者在語法、搭配、銜接手段、語篇組 取向。這種注重整體性的思維方式還表現在對被
織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而語言表達者一般習慣 動語態的使用中,漢語沒有硬性規定採取主、被
於漢語思維,結果在寫作時受到母語思維方式的 動形式,因為中國文化傾向於以觀察的態度對待
影響,出現了許多中式俄語(китаизм)。而在俄 自然,從自己出發,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
語寫作教學中我們的教師習慣於花很多精力修改 用手去感覺,這樣的模式是單向而不可逆轉的。
作文中表層的語言錯誤,但未能從更深層次的文 而俄國人則採用概念化模式來對待自然,所以用
化思維方式方面加以分析、糾正,其結果往往是 動作的實施者和承受者來作主語都是合理的,被
事倍功半。本文將探討俄漢思維的特點及其差異 動語態的使用還體現了俄國人重客觀,講實證的
對俄語學習的影響。 特點,尤其在說理性文章當中。
由於漢語思維是一種整體優先的認識活動,
所以中國學生思維時往往以整個圖像為起點,是
1. 整體優先與局部優先思維方式差異 “整體思維學習者”,寫論文喜歡選擇大題目;而
整體思維是指在思想上將對象的各個部分聯 俄國人思維時往往以個別部分為起點,然後再把
合為整體,將它的各種屬性、方面、聯系等結合 這些部分拼合為一個整體,是“解析式的學習
起來;局部優先思維是指在思想上將一個完整的 者”。俄國學生的論文選題一般比較具體,這是兩
對象分解為各個組成部分,或者將它的各種屬 種文化思維特點的一種反映。因此,我們的學生
-2-
Li Fayu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1-7
用俄語寫作和翻譯時,還是跟用漢語時一樣,先 現為注重實證、多理性、多科學的邏輯推理,用
考慮整體,後考慮局部,以致中國學生寫出的俄 事實來說明問題,他們談話寫文章習慣直接點
語作文,無論構思、謀篇布局,還是遣詞造句、 題、態度明確、不講廢話, 把話題放在最前面,
句法結構都不符合俄語的特點,有漢式俄語之 以引起聽話人或讀者的重視。正如徐念慈先生所
嫌,這可視之為寫作中的負遷移。 描述的,這是一種逆潮式,其特點是“起筆多突
兀,結筆多灑脫”,與此相對應的俄語篇章結構主
要呈直線型發展,它往往先陳述段落的中心意
2.螺旋性與直線性思維方式差異 思,而後分點說明,非常注重主題句的明確設定,
把自己談論的觀點在主題句中提出來,然後一步
漢俄民族由於受不同的地理環境、文化淵源 一步論證。由主題句直接向縱深方向拓進,所謂
的影響,導致了另一種不同的思維方式。漢民族 主題句是段落最重要的句子,主要用來表明段落
的思維方式是螺旋型,即指作者不直接論證段落 或章節的中心思想,通常出現在段首位置。請看
主題,而是在主題外圍“團團轉”,從各種間接角 例證:
度來說明問題。在談論某個問題時,不是採取直 Философия марксизма есть материализм.
線式或直接切題的作法,總是一個由次要到主 В течение всей новейшей истории Европы ...
要,由背景到任務,從相關信息到話題的發展過 материализм оказался единственной
程,往往把諸如對別人的要求和意見以及自己的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й философией, верной всем
看法等主要內容或關鍵問題保留到最後或含而不 учениям естественных наук, враждебной
露。同時,中國人受玄學和政治高壓及文字獄的 суевериям, ханжеству и т. п. \ Ленин\
影響,特別是宗教文化 ,像佛文化的悟、禪,導 上例的第一句話是該段的主題句,它是該段
致語言表述的不連貫、含糊, 處處顯現似是而非 的語義中心,為以後的敘述定下基調,其它句子
的禪機;道家的無為和飄逸,導致語言的輕盈、 在結構和語義都依賴於該主題句。
跨度大、好比喻,令語言表意難以捉摸等。這些 受母語影響, 絕大多數中國學生在用俄語寫
思維特點使得用漢語表達某一主題(或思想)時具 作時往往習慣於先用漢語構思,然後再把自己的
有跳躍性和左右回旋性,習慣於從側面說明或闡 意思譯成俄語,套用中文的思維方式和表現手法
明外在因素後,再點出中心,不太重視形式邏輯, 進行寫作,經常忽視主題句的設定及其在句首位
表現形式受意念引導,趨於含蓄和靈活,需要較 置,很少明確表達自己的觀點,而是期待讀者通
多的意會和感悟。凱普蘭(Robert Kaplan)運用對比 過對段落或語篇的整體把握去理解作者的意圖。
修辭方法研究不同文化、思維方式對語篇的組織 因此,中國學生的俄語作文往往被認為“重點不突
形式的影響時指出,東方語言(尤指漢語和朝鮮語) 出”和“結構混亂”, 其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們所
語篇的特征是其“間接性”, 語篇組織模式多為螺 使用的修辭順序,或思維順序不同於俄語本族語
旋型,語篇的發展往往採用迂回的方式,不直接 者。
了當地闡述主題,而是以一種螺旋式的反複暗示
逐步引出主題。因此,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以直
覺、具體和圓式為特征。他們說話、寫文章也往
3. 時空順序思維方式差異
往表現出把思想發散出去還要收攏回來,落到原
來的起點上,這就使其話語或語篇結構呈圓式, 中國人追求的是和諧統一的整體思維,他們
或呈聚集式”。(賈玉新 1997: 391) 感知世界是與自然完全合拍的,即處於與自然統
而俄民族則是另一種特殊型思維方式——直 一的整體結構中,有一種內在的時間順序邏輯。
線型,在思維過程中主要借助於抽象概念, 遵循 受這種思維方式的影響,漢語的習慣是按時間順
三段論的形式,常常採取演繹的方法即由一般至 序和事理邏輯順序組織句篇,先發生的事先說,
特殊,並直截了當、開門見山。其主要特點為: 後發生的事後說,先原因後結果。而俄民族的思
先概括、後細節;先抽象、後具體;先綜合、後 維方式正好相反,受其思維方式的影響,俄語句
分析,結構主要呈線性發展。在俄語寫作上則表 子靠形合機制,可以通過各種連接詞或關系詞將
-3-
Li Fayu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1-7
先發生的事後說,將後發生的事先說,可先說結 象會馬上消失,隨之而來的就是你對他的特殊天
果,後說原因。中國學生受其思維模式的影響, 按 賦的印象,而佛拉基米爾 · 伊裏奇的許多肖像都
照漢語的習慣組織句子結構。在用俄語表達時 沒有能夠表達出這種特殊天賦的印象。” (王秉
間、原因、結果等關系的句子或短語時,往往採 欽 1995:15)
用中式的思維順序,總是把表示時間、目的、條 由此可見,俄語句子雖然看起來繁瑣累贅,
件、地點、比較、原因的短語前置,導致中心意 實際上則是通過嚴整的結構表達出一種中心明
思不突出,因為在漢語中一般將充當狀語的句子 確、層次清楚的邏輯意念。而漢語句子主要是連
和短語往往置於句首或謂語動詞之前,但在俄語 動句和流水句,不是突出以說明主語的謂語動詞
中往往後置(在動詞之後,或整個句子之後)。 為中心,而是按時間先後順序的客觀事理的推移。
就語言本身來講,這種思維模式的差異也是
顯而易見的,漢語的語法沒有嚴格意義的形態變
化,詞序相對固定,主、謂、賓、定、狀、補不
4. 形意合思維方式差異
能隨意調換。而俄語相比較而言則要靈活得多,
可通過形態變化改變詞性,更改詞序,靈活組句。 從文化、思維與語言關系上看,一個民族的
另外,由於思維方式的不同,俄語本族語者往往 文化底蘊、思維模式必然在其載體——語言上得
先表達自己的感受,而後敘說事由。受這種思維 以反映,也在語言的巨大作用下得以模化、固化。
方式的影響,俄語句子的突出特點是空間搭架形 俄國人主要運用判斷、推理等抽象性思維,它以
式,以主語和謂語兩大支柱為核心控制句內其他 各個部分為起點,拼合出一個整體,主張“人物分
各種成分(如各種短語、從句等) ,其它修飾、限 離”,重形式論證,崇尚個體思維。反映在俄語語
制、補充等附加成份好似主幹上的旁支,借助各 言上,則重形合。而漢語思維重悟性、直覺,這
種關聯詞進行空間搭架,構成一種樹型結構。而 使得俄漢兩種語言在句式結構上的最大區別在於
漢語句子則沒有一定的主謂框架限制,以動詞為 俄語重形合,而漢語重意合。在漢語語句中隱去
中心,以時間(先後)邏輯事理為順序,可能有 主語是司空見慣的,而俄語則相反。誠如王力先
幾個結構動詞連用,或幾個名詞性短語連續鋪 生所言:“西洋的語法通則是需求每一個句子有一
排,節奏簡潔明快。“這說明漢語的造句注重的不 個主語的,沒有主語就是例外、是省略。中國的
是空間構架的嚴整,而是線形的流動、轉折,追 語法通則是,凡主語顯然可知的,以不用為常例,
求流動的韻律、節奏、不滯於形,而是以意統形, 故沒有主語卻是常例,是隱去,不是省略。”(王
自上而下是一個形散意合的系統。有人形容漢語 力 1984:52-53)如“我們明天下午有講座”,“我們”
造句‘如大江流水,後浪推前浪’,俄語則‘如參天 是“話題”,“明天下午有講座”是“說明”。根據漢
大樹,枝繁葉茂’”。王秉欽教授曾分析過這樣一 語的“意合”法,我們只說,“明天下午有講座”即
個十分典型的例句: 可,如將“話題”(我們)留著,倒反顯得不自然。又
Большинство портретов Владимира Ильича 如,“中國習俗與其他國家不一樣”,“(中國)習俗”
не в состоянии передать того впечатления 是“話題 1”,“與……不一樣”是“說明”,“(其他國
особой одаренности , которое быстро шло на 家的)習俗”是“話題 2”,對於採用“意合法”的漢
смену первым впечатлениям от его простой 語,省去“話題 2”,圖像依然非常清晰,不省去,
внешности , как только вы начинали 反而顯得羅嗦;而“形合法”的俄語,不管省略哪
несколько ближе всматриваться в его облик . 一個“話題”,都難以形成一個合乎邏輯的整體。
“這是一個典型的由主到次、由一到多、句中 我們的學生經常在他們的俄語作文和翻譯中省去
成分遞相疊加的句子。它按照俄國人的思維方式 “話題”,即“主語”,使語義、邏輯混亂,不知所
從前到後遞次展開,順勢而下,而譯成漢語,照 雲。試比較:
此順譯則行不通,必須反其道而行之,從後向前 一日,正當嗟悼之際,俄見一僧一道遠遠而
逆譯,才能為中國人的文化心理所接受,才符合 來,生得骨格不凡,豐神迥異。說說笑笑來至峰
事理邏輯”。試比較:“ 只有稍微細看一下,你從 下,坐於石邊高談快論。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
佛拉基米爾 · 伊裏奇的樸實外表得來的最初印 回)
-4-
Li Fayu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1-7
譯 文 : Однажды в момент отчаяния 東方人與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
чудесный камень неожиданно увидел двух 綜合、重歸納、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則重分
приближающих к нему монахов, ------- одного 析、細微曲折,挖掘唯恐不盡,描寫唯恐不周。”
буддийского, другого даоского, с необычной (轉引自陳定安 2000:37)。因此,漢語常用散
внешностью и манерами. Они подошли к 句、短句來表達一定的意念。由於線型結構靈活
подножью хребта Цингэн, опустись на землю и 流暢,所以漢語的句與句之間沒有過多的“粘合
стали беседовать . 劑”,不用任何連接符號,而靠語義上的聯系結合
盡管漢語“正當嗟悼之際”是個無主句,但讀 在一起。
者根據上下文意會到是那塊被女媧補天時所遺棄 在未熟練掌握俄語語句的內在規律時,中國
的石塊在“嗟悼”,這在俄語中非但無法行文,且 學生會不知不覺地在俄語寫作中受到意合方式的
讀者會不知所雲,所以譯文加上了主語“чудесный 誤導:缺少或誤用起紐帶作用的詞或詞組,寫作
камень”方一目了然。接著一下子又轉到了“說說 中充斥著簡單句和短句。試比較:
笑笑來至峰下”,究竟是何人在“說說笑笑來至峰 Увидев этот почерк и штемпель, Нехлюдов
下?”,漢語依靠語境不難看出邏輯主語就是上文 покраснел и тот час же почувствовал тот подъем
中的那“一僧一道”。而俄語只有加上主語“они”才 энергии, который он всегда испытывал при
使得語義清晰,過度自然。因此,俄語主要靠“形 приближении опасности .\ Толстой \
合”的句法結構,如果省略了主語,則語義含混。 在這個句子的組合中,作者利用俄語句子形
俄語句法是建立在“主語—謂語”這一語法結構框 態豐滿,多形合的特點,使用了副動詞、定語從
架上的,一個句子必須有一個主語(或主體) 、一 句、連接詞等,句與句之間銜接十分緊密,構成
個謂語;而漢語表達主要靠意合,它的句法結構 一個完整的意義整體。如果將這樣的句組翻譯成
主要是“話題—說明”框架,在上下文清楚的情況 漢語,就不能照搬俄語的銜接模式,譯文應盡量
下通常省略主語。 符合漢語句子的銜接習慣,即隱形的意義銜接,
俄語造句常用各種形式手段、連接詞語(如 變形合為意合,試比較:
кто、что、когда、где、куда 等關聯詞,и、но、а 聶赫留朵夫一見到他的筆跡和郵戳,就滿臉
等連接詞),注重顯性銜接,注重句子形式,注重 通紅,頓時感到精神緊張起來。他每遇到危險,
結構完整,注重以形統神,以形顯義,還可以用 總是這樣的。
形態變化形式、前後照應等其它手段,把各種成 從譯文可以看出,漢語句子與句子之間是靠
分連接起來,構成長短句子,表達一定的語法關 意義的內在銜接,形成一種隱含的意義脈絡,即
系、邏輯關系。這種通過嚴謹的結構和緊密的銜 靠動作的時間先後和邏輯關系組句,而不要(或
接手段來表達嚴謹的思想和系統性概念的方式說 少用)連接詞等形合手段。因此,漢語句子意連
明俄語重形合。而漢民族的思維具有含蓄、委婉、 形不連,俄語句子則以形連表意連。由於俄語在
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正是這種思維方式釀成了 組篇時有許多的粘和詞(如連詞) ;漢語句子是靈
漢語“尚意合,以意馭形’的語法特征。體現在寫 活流暢的線型結構,句段之間可以不用連接符
作上,漢語用詞傾向以實的形式表達虛的概念, 號,而靠語義上的聯系結合在一起。受漢語這種
以具體的形象表達抽象的內容,不強求語言形 “無形態語言”和整體思維方式的影響,中國學生
式,少用連詞,多無主句,少被動語態句,行文 在俄語表達時往往缺乏形態變化, 缺乏複雜句法
求全面,不怕重複,詞句求平衡與對稱。例如: 知 結構。
彼知己,百戰不殆 ; 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 就俄漢語言的特點來看,俄語的屈折形態變
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孫子兵法》) 。句中只 化非常豐富,是屬於有標記的語言(如名詞單複
用了一個連詞“而”,不用加上以下括號中的連詞, 數、各種動詞時態、語態等等) 。俄語句法結構完
因果關系已很明確了,如: (若)知彼(而又)知 備,體現了俄羅斯人解析式的抽象思維,具有嚴
己,
(則)百戰不殆; (若)不知彼而知己, (則) 格的形式邏輯;而漢語“不像俄語言的句子那樣以
(將)一勝一負; (若)不知彼(且)不知己,(則) 動詞為中心搭起固定框架,以‘形’役‘意’,而是以
每戰必殆。誠如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所言:“…… 意義的完整為目的,用一個個語言板塊按邏輯事
-5-
Li Fayu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1-7
理的流動、鋪排的局勢來完成內容表達的要求”, 政》)。亞裏士多德卻說:“智慧就是有關某些原理
因此其字、詞使用靈活,屬於缺少屈折形態變化 與原因的知識。”(馬全智 1995:37)
的無標記語言,沒有嚴格的形態制約,句法結構 這種思維方式反映在語言上,在漢語中,名
松散,屬於整體式的思維方式。語言學家王力教 詞沒有單複數形式的區別;動詞沒有人稱、時態
授在其《中國語法論》中談到中西語法的差別時 的變化;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聯形式不受人稱、
說:“西洋語法是硬的,沒有彈性;而中國語法是 格、 數量、時間等的嚴格限制;對施事和受事的
軟的,有彈性的……惟其軟的,所以中國語法以 關系也不如俄語精確,而這一切都與模糊性這一
達意為主。”而俄語傾向於使用表達同類事物的整 中國傳統思維的重要特征密不可分。模糊數學的
體詞來表達具體事物或現象,用詞傾向於虛,大 創始人查德指出:古代東方思辯方式與模糊數學
量使用抽象名詞和前置詞,尤其在現代俄語中, 有近似的邏輯基礎,“他們的邏輯不像西方的笛卡
出現了前置詞短語替代動詞、形容詞、甚至一些 爾邏輯”,“更多地接受既不是真,又不是非常假
語法結構的現象。 的真值,這正是印度、中國、日本文化的特征” (查
德,1984)。因此,學生盡管掌握了一定的語
法知識,但到具體應用時,又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5. 精確與模糊思維方式差異 常會犯錯誤,因為俄語受西方文化及思維方式的
影響,詞的形式和組詞成句的規律與漢語相比有
模糊性,即不重邏輯分析而用概括模糊方式 明顯的差異。
感知認知對象。中國人在解決現實與理想的矛盾
上,擅長從經驗出發,在對對象由此及彼的推斷
中把曆史的、現實的經驗作為思考的重要參照系
6. 主客體思維方式差異
數,以“感悟”的形式去尋求對象的本質與規律
性,以期對對象做出可能或必然的把握。這種直 中國傳統思想,主體與客體、思維與存在,
覺思維方式在中國傳統曆史文化中占有極其重要 基本是一致的,而西方不同,希臘哲學,很早就
的地位,並對後人的思維方式產生了極大的影 強調主體與客體的對立。東方人認為人類最高的
響。因此,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有濃厚的模糊特征, 智慧體現在對“人”的理解控制,智慧的高低是“與
即對對象的認識有一定的模糊性,忽視細節與成 人鬥爭”能力的大小;西方人認為人類最高的智慧
份分析,忽略“量”的把握而片面強調對對象的整 體現在對宇宙自然的理解,智慧的高低是“與自然
體結構的“質”的把握。這一特征也反映在概念模 鬥爭”能力的大小,這種主體和客體思維角度的習
糊,界說不清,嚴複以“好訓詁”來評價這一點。 慣性的差異在語言上也有反映,如漢語重人稱,
概念不明確,就會使思維陷入混亂,就不會有線 俄語重物稱;漢語常用主動式,俄語常用被動式;
索清晰的理論體系。而對西方人來說,對對象的 漢語語氣主觀、強硬,俄語語氣客觀、委婉等。
認識要求絕對精確,要求以確定的方式表達,反 漢語中常用一定概念的“人”作主語,而俄語則用
對模棱兩可,追求表述上的准確、判斷的恰當和 一些抽象概念的詞作主語。中國的俄語學習者極
推理的嚴密。(李明 2004:38)因此西方人重實 易受這種思維差異影響,在俄漢互譯時會不知不
際、重科學,思維方式比較嚴密,他們按照一定 覺的錯用主客體。試比較:
的程序進行思考,從已知推導未知,然後得出合 Но сознание возросшей социальной
乎邏輯的結論。同一意思,中西哲人表達風格各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и и собственного морального
異。如老子說:“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想成也, долга в условиях нынешнего положения и роли
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 науки в обществе, полных напряженных
先後之相隨也。”(簡本《老子》每二篇第九章。) диалектических противоречий, охватывает все
類似的意思赫拉克利特卻變成了“統一物是由兩 более широкие круги ученых .(主語是表抽象意
個對立面組成的,所以把它分成兩半時,這兩個 義的名詞 сознание)
對立面就顯露出來了。”孔子對智慧的定義是:“知 譯文:但是,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識到,根
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 據目前科學在社會中所處的狀況和所起的作用,
-6-
Li Fayu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1-7
在充滿著尖銳的辨證矛盾的條件下,社會責任和 [4] 王秉欽. 文化翻譯學[M]. 南開大學出版社, 1995.
本身的道德義務都在不斷增加。(主語是名詞“科 [5]彭娜. 論文化差異對寫作思維的影響[J]. 青島大學師
學家”) 範學院學報, 1999.
По дороге их захватила метель .\ Чехов \(主 [6]郭建中. 文化與翻譯[M].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
語是抽象名詞 метель) 司,2002.
譯文:在路上,他們碰上一場大風雪。
(主語 [7]李明. 從數學精神與邏輯特征看中西思維方式的差異
是代詞“他們”) [J]. 邏輯, 2004 年第 3 期.
漢俄語中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在用俄語作 [8]馬全智.《易經》思維概括[J]. 思維與智慧, 1995.
文或俄漢互譯時應根據俄漢民族不同的思維習慣 [9]陳定安. 俄漢比較與翻譯[M].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
進行主、客體的調整和轉換,這樣的譯文才能為 版公司, 2000.
兩民族的文化心理所接受。 [10] 王力. 王力文集(第一卷)[M].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
社,1984.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1] 崔清田. 邏輯與文化.人大複印資料. 邏輯[J]. 2002 年 Li Fayuan(李發元) ,男(1962---) ,漢族,中國甘肅蘭州
人,蘭州大學教授,文學碩士,研究方向為中外文化與語
第 1 期. 言比較。
[2] 陳中立. 思維方式與社會發展[M]. 社會科學文獻出 通 訊 地 址 : Lanzhou University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Gansu, Lanzhou, 730000,P.R. of China.
版社, 1990.
中国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730000。
[3] 賈玉新. 跨文化交際學[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 E-mail: lify@lzu.edu.cn
社, 1997.
-7-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pyright 2007 by the
2007,Vol.3,No.2,8-15 Canadian Academy of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e
Zhang Caiqin
張才琴
Received 4 March 2007; accepted 10 June 2007
Abstract: Forest is a ecological system with multi-benefits.Since it plays a crucial part in global ecological safe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 and contributes great to human beings, forest should be
emphasized, protected and developed. This passage analyses reasons why fores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west
deteriorat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major reason is that the need of providing against old age in the countryside
leads to the excessively rapid increase of population which consequently result in overcultivation and overcut of
forest. As for such cause, the passage put up ways of restraining further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pecific counter measures of improving and constitu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forest in the west.
Key words: forest ecology, population
Résumé: La forêt est un système rentable. Il joue un rôle clé dans la sécurité écologique et le développement
durable économique et social du monde et apporte de grandes contributions à l’humanité. Il faut la bien protéger et
développer. L’article présent étudie les raisons de la dégradation de l’environnement écologique de la forêt, dont la
principale est l’exploitation excessive de la forêt due à la croissance rapide de la population rurale. L’auteur propose
encore des contre-mesures pour contenir la dégradation de l’environnement écologique, et des mesures concrètes
visant à traiter et protéger l’environnement.
Mots-clés: environnement écologique de la forêt, contrôle de la population
摘 要: 森林是多效益的生態係統,其在全球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起著關鍵性作用,對人類的
貢獻巨大,應予以積極保護和發展。本文分析了森林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主要因素是農村養老需要導致人
口過快增長從而引起過度農墾、樵採等;並且提出了抑制森林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的對策,以及治理和建設
森林生態環境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 森林生態環境;人口制約
森林生態係統是生態係統的主要子係統之 持續發展為目標的森林生態環境保護自身的可持
一。隨著森林資源的不斷減少,自然生態環境不 續性。
斷發生著不良的變化。森林生態環境的保護正越
來越引起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總結以
往的經驗與教訓,關鍵在於更新觀念,探索新的
1. 森林生態環境保護的迫切性
思路,分析森林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問題。人口
因素是經濟發展中的一大要素。處理好人口因素 森林是陸地生態係統的主體,不僅可以涵養
與森林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從而保證以可 水源、保持水土從而達到減少水患、保護水資源
-8-
Zhang Caiqi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8-15
的目的;而且還可以防風阻沙、淨化空氣、美化 大;而且,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在現在
環境,從而達到減少災害、改善人居環境、促進 和將來能過上富足安康的生活。這種來自生存和
旅遊業發展的目的;此外,森林又是經濟和社會 發展方面的雙重壓力,造成對於糧食、牲畜等生
發展不可替代的資源,可滿足人類對木材及林產 活資料的需求增加。 中國很多土地相對貧瘠,氣
品的需求;森林是多效益的生態係統,其在全球 候條件尤其是降雨在年際之間變化很大,糧食生
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起著關鍵性作 產的穩定性很差,為了能夠以豐補歉而減少糧食
用。 經營的風險,廣種薄收的現象普遍存在。農民在
我國在過去的幾十年裏一直很重視森林生態 職業選擇空間有限而且收入水準較低的狀況下,
環境的保護工作。特別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 種植糧食的風險較低而且技術要求不高,在農民
來,採取了一係列具體措施,如天然林保護工程、 家庭面臨支出方面的困難時,糧食可以通過變賣
退耕還林工程等。但在現實中,森林生態環境的 而轉化成貨幣,以應付農民家庭在孩子就學、婚
惡化已是不爭的事實。近些年來,水土流失、沙 姻、建房等多方面的支付需求。在糧食與貨幣可
漠化、森林減少等現象日益嚴重。一年一度的沙 以互換的情況下,積累糧食等同於積累貨幣。所
塵暴不僅在西北地方肆虐,甚至長驅東進南下, 以,廣種薄收是符合農民的行為偏好的。既然不
橫掃華北、華中、華東的諸多城市。對森林生態 發達地區多與條件惡劣的區域聯繫在一起,在優
環境保護的要求無疑更為迫切,需要森林生態係 質耕地有限的情況下,索取糧食的壓力就使得農
統充分發揮他的多種功能,比如,作為西部地區 民不斷地開墾新的耕地,而毀林開荒對他們來說
的長江上游森林生態係統年水源涵養量為 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言而喻,農民家庭的子女
8 3
2397.2814×10 m 。通過對長江上游森林生態係 越多,生存與致富壓力越大,也就越有開墾更多
統水源涵養效益的分析,長江上游森林生態係統 耕地的衝動和行為。有的專家說:“目前西北地
8
涵養水源的總價值每年約為 1606.179×10 元, 方形成的沙漠化土地有 1700 萬公頃。在造成沙漠
相當於長江上游 8 個省區國內生產總值的四分之 化擴張的因素中,由水資源利用不當形成的占
1
一。 西部森林生態係統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我 8.6%,真正由風力作用的只占 5.5%,而由於過度
們不可不予以高度重視和發展。 農墾、過度樵採等人為因素所占的比重高達
3
85.1%。” 因而,人口增長速度越快,對該地區
森林生態環境的影響就越大。由此可見,人類的
2. 農村人口增長過快是導致森林生 經濟活動是導致森林生態環境惡化的最主要原
因。
態環境惡化的根本原因
2.2 農村養老保險機制的缺陷是人口增長
2.1 貧困地區農村人口增長過快 過快的根本原因
越是不發達的地區,人口的增長速度越快。 生育不僅是一種社會現象,而且也是一種經
“以黃土高原為例,從解放初期到 1995 年,人口 濟現象。農民的投入包括子女的撫養、教育、醫
增長了 163.8%,而同期全國的人口增長率只有 療、婚姻、建築房屋等方面的費用,產出部分包
125.6%。同樣,在 1953 年西北五省區的人口占全 括子女對老人的贍養。顯然,對於生活在貧困地
國總人口的比重為 5.79%,但到了西部大開發開 區的居民來說,農民的投入一般要遠大於產出。
2
始實施的 1999 年,這個比率已上升到 7.14%。” 而且,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間隔時間較長,投入是
由於人口不斷增加,人口的糧食消費需求也 在父母年輕時發生的,回報卻是發生在父母年老
大幅度增長;同時,也意味著脫貧致富的壓力增 的時候。投入是確定的,養育、教育、醫療等方
面的開銷“一個都不能少”。但大量的投入並不
1
鄧坤枚, 石培禮, 謝高地. 長江上游森林生態系統水源 意味著相應的大量回報。父母對子女的“貢獻”
涵養量與價值的研究. 資源科學, 2002, 9(5), 第 71-72
頁.
2 3
周民良. 退耕還林與退生還養. 生態環境與保護, 2002, 周民良. 退耕還林與退生還養. 生態環境與保護,2002,
5, 第 25-26 頁. 5, 第 26-27 頁.
-9-
Zhang Caiqi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8-15
從其出生就開始了,甚至一些父母直到 60 歲以後 破壞
仍然繼續作著“貢獻”。對子女提供的是“終生 對個人有利的事情不見得對全社會有利。農
服務”,但回報一般只是在父母進入老年階段後 民具有相同的價值選擇時,人口的更快增長就難
才有可能發生。父母為子女服務的時間大體為 40 以避免。與此同時,在人口過快增長的背景下,
餘年,但是從子女那裏得到回報的年限一般只有 每個家庭擁有的資源數量將迅速減少。相應地,
10 餘年,如果從純經濟效益角度看,生養子女是 人均耕地會因人口的增加而減少,而家庭的增多
最不划算的“買賣”。父母生育的子女越多,則 和房屋的多建相應又侵蝕了耕地的數量。在其他
在年輕時需要付出的越多,但其在年老時得到的 因素不變的狀況下,單個家庭擁有的經濟資源相
回報卻並不以相同的比例增加。 應減少,提供的養老剩餘當然不會因之必然增加
為什麼農民願意多生育呢?如果從個體來 甚至有所減少。由此可見,在單個家庭來看,多
說,我們可以將他們的生育偏好歸結為自然本 生育子女所期望形成的 1 加 1 大於 1 的贍養效
能、生活習慣等方面。但在有關計劃生育的好處 果,從全社會來看是不能成立的。由人口過快增
被廣泛宣傳,資訊管道又如此暢通的情況下,在 長帶來大規模毀林開荒,對森林生態環境造成的
西部落後地區,就是有那麼多人願意多生育子 衝擊與破壞以及在增加負擔方面的效應,註定會
6
女!問題恐怕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尋找答案: 出現 1 加 1 小於 1 的結局。 在人口生育的數量
“一方面,生育多個子女比生育一個子女可以得 日益增加的狀況下,下一代生存環境將日益惡
4
到更好的贍養保證。” 在一個自然條件比較惡 化,而養老的負擔將顯得更為沉重。此外,森林
劣的地區,多子多富、養兒防老的觀念還是深入 保護機制不全、保護措施不力,也是森林生態惡
人心的。越是不發達地區,農民對未來的養老越 化的主要原因,應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
沒有安定感。從農民的角度看,育幼的目的是為
了防老。由於不發達地區的環境相對惡劣,農民
生育的強度較大,農業剩餘十分有限。如果一對
3. 控制人口數量保護森林生態環境
夫婦生育一個子女,則意味著下一代的單個家庭
在未來要贍養四個老人。對不發達地區來說,這 通過分析森林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可以看
樣經濟負擔顯然是十分沉重的。多生兒育女就可 出,控制人口是抑制其進一步惡化的關鍵。因而
以將養老負擔讓多個家庭承擔,從而分散了老無 現在看來,貧困地區的多生育的表像是生的方
所養的風險,也使得每個家庭的養老負擔相對降 面,但問題的實質是死的方面。如果能夠截斷子
低。假如贍養一對老人的生活費用每年為 1000 女出生與父母養老之間的聯繫,使父母的養老不
元,若父母只有一個兒子的話,則其負擔為 1000 再成為問題,多生多育的積極性就會大大的下
元;假如有兩個兒子,每個負擔的費用只有 500 降。因為教育和養育子女也是要花費成本的,而
元。 農村的醫療衛生相對較差,如果農民的子女 且在父母撫養子女成人後能否在晚年得到養老的
有一個生病或者其他意外,還有其他子女可以頂 回報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畢竟子女能否養老與
5
上,養老的責任是有人承擔的。” 除此之外, 子女的生活能力、家庭負擔和贍養意願都有很大
如果在眾多的子女中能夠產生一個出類拔萃者, 的關係。那麼,既然貧困地區的個人養老不能單
父母不僅可以得到養老而且享受到的養老條件會 純由子女解決,能否將其轉化成由社會來加以解
更好。多生育子女意味著出現出類拔萃者的可能 決呢?
性增大。可見,無論從哪一方面講,多生育子女 目前,國家對農村的養老政策體現在以下若
都是因養老所需而決定的。 干方面:個人繳費為主,建立個人帳戶,突出自
我保障,不給政府背包袱。在這個政策框架下,
2.3 人口過盛的生存壓力導致森林資源被 農村養老政策顯然是主要面向發達地區和沿海地
區。由於存在著嫌貧愛富的傾向,對於最需要養
4
周民良. 退耕還林與退生還養. 生態環境與保護, 2002,
5, 第 26-27 頁.
5 6
周民良退耕還林與退生還養. 生態環境與保護,2002,5, 周民良. 退耕還林與退生還養. 生態環境與保護,2002,
第 26-27 頁. 5, 第 27-28 頁.
- 10 -
Zhang Caiqi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8-15
老的貧困地區,明顯地帶有某種歧視的意味。而 農民的貢獻在內。所以市場經濟體制下進行國有
事實上,一直以來,整個農村的養老保障是一紙 股減持時,給予農民一定程度的補償是合乎邏輯
8
空白,農民也從未想過自己可享受國家的養老保 的。“二是變更國家扶貧資金的使用方向。” 目
障。另一方面,解決不發達地區的人口、環境與 前,國家每年都撥出大量的扶貧資金,但這樣的
發展的問題需要控制人口實行有效的計劃生育政 扶貧資金往往行同“天女散花,不知飛到誰
策。目前,國家的政策是強制性的計劃生育政策, 家”。扶貧究竟是扶項目、扶人還是扶教育、扶
可謂是典型的人口生產的計劃經濟。但是由於農 基礎設施,往往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核查起來
村地區面積廣大,地形起伏,居民點相當分散, 也十分困難。扶貧資金在使用過程中被侵佔和挪
行政管理和控制相對較難。在農民具有很大的理 用的狀況相當普遍。在目前扶貧資金使用效率不
性選擇的基礎上,他首先考慮到的一個問題是, 高的現實背景下,可以考慮將一些扶貧資金劃轉
計劃生育政策對我自己有什麼好處?特別是在農 到計劃生育養老基金中。由扶貧到扶老,使資金
民的養老問題沒有妥善解決的狀況下,強制性計 的使用方向和用途更為明確,且在執行政策的過
劃生育政策推行的效果往往很不理想。也就是 程中易於監督。“三是可以考慮出售二胎生育
9
說,在人口生產這個問題上,光靠計劃經濟是解 權。” 目前,一些先富起來的城市和沿海居民
決不了問題的。只有在以利益驅動為特徵的市場 有著生育二胎的強烈願望,甚至有些人不惜轉換
經濟的引導下實行誘導性的計劃生育政策,讓農 護照身份、飄洋過海到國外去生育第二胎。政府
民感覺到計劃生育于自己有利,他們才會自覺地 可以考慮將二胎生育指標按照一定的價格向城市
擁護這個政策。而最終的結果是,農民多生多育 和沿海發達地區農村的居民出售。出售的收益可
的生育模式得到徹底改變,人口的快速增長得到 以用於補充農村計劃生育養老基金的不足。“四
10
控制,森林生態環境的惡化趨勢得到有效抑制, 是農民自己繳納一部分資金。” 但是對繳納的
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數量應該設置一個相對較低的標準。“五是通過
11
這裏所謂的誘導性計劃生育政策是指有選擇 社會等形式籌措基金。”
的計劃生育政策或者說是與計劃生育相聯係的養 誘導性計劃生育與強制性計劃生育模式比較
老政策。“你計畫,我養老”。這一政策的典型 起來,具有以下優勢:一是執行與不執行計劃生
特點,反映出養老政策的重點由個人養老向社會 育政策在老百姓的個人收益上表現出一定的差
養老的方向的轉移。而作為面向貧困地區的社會 距,對於一些農村居民有較大的吸引力;二是政
養老在很大程度上帶有一定的福利性質。這也正 策帶有引導性而非強制性,執行起來相對容易;
是農民因減少生育從而導致減少自己的福利以服 三是具有明顯的示範作用,在執行與不執行政策
務於社會理應得到社會一定價值的回報。對個人 的居民之間形成利益差別。可以考慮由國家出臺
和整個社會而言,可謂是一個雙贏的結局。 一些面向獨生子女的教育、醫療方面的優惠政
既然我們把合理化的養老模式確定在社會養 策,在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之間拉開檔次。比
老的基礎上,政策的實行自然需要社會形成合 如,可以考慮對獨生子女贈與醫療保險,對於領
力。在具體做法上,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式來籌 取獨生子女證明的年輕父母免費或者廉價提供計
措、設計計劃生育養老基金。“一是將減持國有 劃生育藥物、用具。四是基金可以在證券市場運
7
股的部分資金劃轉過來。” 將以國有股減持等 作,以保持其保值和增值。基金的管理有必要按
形式籌措的社會保障資金劃分出一部分用於貧困 照市場經濟的模式進行,在獨生子女的父母進入
地區的計劃生育養老基金。在過去的計劃經濟時 老齡階段時,從基金中拿出一定數量的現金逐月
代,國家採取了重工輕農的政策,通過價格剪刀
8
差剝奪農業與農民,並且通過輸出城市人口來轉 周民良. 退耕還林與退生還養. 生態環境與保護, 2002,
5, 第 27-28 頁.
嫁就業壓力,使農民的利益受到很大的損害。從 9
周民良. 退耕還林與退生還養. 生態環境與保護, 2002,
歷史的形成看,今天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無疑有 5, 第 27-28 頁.
10
周民良. 退耕還林與退生還養. 生態環境與保護, 2002,
5, 第 27-28 頁.
7 11
周民良. 退耕還林與退生還養. 生態環境與保護, 2002, 周民良. 退耕還林與退生還養. 生態環境與保護, 2002,
5, 第 27-28 頁. 5, 第 27-28 頁.
- 11 -
Zhang Caiqi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8-15
逐年發放給獨生子女的父母。 有森林 ,要進一步加快立法,並嚴格執法,依法
護林。當前,在依法護林工作中,要突出採取以
下對策:一是儘快建立健全以《森林法》為基礎
4. 以市場經濟手段治理和改善森林 的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和
政府規章相互配套比較健全的法律體係;二是加
生態環境 強普法,因為法律、法規、規章只有最大限度地
被人民群眾所掌握,並成為人民群眾自覺行動的
從生物學的角度看,估算一個地區森林生態 準則,才能真正實現依法護林的目標;三是加強
環境好壞的最簡單的指標是人均森林擁有量,就 執法,要加強執法機構和隊伍的建設,實行違法
是將一個地區的總的森林面積用總人口去除。控 必究、執法必嚴的原則,並認真推進執法監督制
制人口的增長,減少人口的增長率甚至於減少人 度,不斷提高護林執法水準。
口的總量,可以使人均森林擁有量的分母減小; 4.1.2 用足退耕還林的激勵機制和優惠政
同時,可以減少對糧食和相應耕地的需求,算的 策
是減法。顯而易見,相對於減法,我們還可以做 (1)補償機制。“農民離不開生他、養他的
加法,即增加森林面積,增加綠色供應,從而可 那片土地,無償地讓他們退耕還林,是不現實的,
以使人均森林擁有量的分子增大。將減法和加法 也是不合情理的。以往的教訓、今天的實踐都說
一起算,既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又調整人與 明:任何一項事業,不首先關注最大多數群眾的
自然之間的關係;這樣可以使森林生態環境供給 利益和要求,這項事業就不可能成功。退耕還林
水準大大提高,而人的需求水準則相對降低,最 只有雙贏,沒有單獨的贏家。群眾受益,國家的
12
終達到西部的經濟、社會、環境和人口相對協調 意志才能實現。”
地發展。 經濟外溢理論認為,無論是環境破壞所造成
現在看來,生態環境保護就剩下擴大森林的 的危害還是環境治理所帶來的效益,往往都要外
覆蓋率這個問題了,具體而言就是現有森林的保 溢到其他地區。森林生態環境保護收益的不只是
護和退耕還林這兩項重要內容。 一個地區自身,保護森林生態環境的成本也不應
當由一個地區單獨來承擔,而應當由環境服務功
13
4.1 大力發展林業,積極保護現有森林 能的受益者來分攤。 讓享受森林生態環境服務
4.1.1 加強保護森林生態的法治工作 功能的地區和個人有償使用環境保護的成果,這
我國 960 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僅占 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
16.55%,其中天然林不足森林總面積的 10%,其 從我國國情出發,可以從以下方面建立健全
餘全是人工林。但是,如此之少的現有森林卻維 森林生態環境補償機制:①財政轉移支付補償。
繫著 16 億中國人的生態空間,現有森林一直在默 經濟學認為,當一種產品的所有者不能獨享產品
默地為我們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如果稍有閃失, 所帶來的利潤,而是與其他人分享,甚至其他人
連這僅存的一點森林也遭到破壞的話,就更別妄 所得的利益更多的時候,該產品即為公共產品。
談退耕還林,可能中國的生態環境就此走到了盡 提供公共產品,並以稅收等手段向公共產品的受
頭。同時,現有森林的保護對改善生態環境來得 益者收回公共產品的成本,以維持公共產品的運
更快,也為將來退耕還林而新增的森林保護提供 行是政府的主要職責之一。政府通過公共支付體
了保障;如果現有的森林都管不了,新造的就更 係為環境治理項目提供資金,是環境補償的主要
管不住了。但現實中確實存在著林木管護的問 途徑。②流域係統的補償。比如西部地區是長江、
題。就拿林業部門本身罰款創收機制來說,它實 黃河等大江大河的發源地。流域的上游不僅為中
質上在激勵亂砍濫伐。在有些亂砍濫伐嚴重的地 下游地區提供自然資源還為其提供流域係統。上
區,老百姓講得好,只有把林業站撤了,森林才
12
能搞好;這是極而言之,但至少說明林業部門放 王明林. 重慶市山區縣退耕還林之策. 中國林業, 2003,
5, 第 9 頁.
縱亂砍濫伐而靠罰沒收入發工資養人這個機制不 13
杜受梏. 探尋西部開發與保護的結合點. 生態環境與
行。因此,在市場經濟基礎上發展林業,保護現 保護, 2002, 9, 第 25 頁.
- 12 -
Zhang Caiqi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8-15
游地區對自然資源的使用方式直接影響到為中下 4.1.3 開展國家扶貧投資
游地區提供的環境服務功能的數量和品質。大多 居住在生態脆弱區的人口,絕大部分是截至
數發達國家已建立起了由中下游地區固定受益人 目前尚未穩定溫飽的貧困人口。他們為什麼長期
群向提供環境服務的上游地區補償的機制。建立 處於貧困狀態而難以富裕起來呢?地處偏遠,交
健全流域補償的價格形成機制、定量化的經濟技 通不便,資訊閉塞,遠離市場,環境惡劣,文化
術方法、手段,是使我國流域補償機制進入可操 教育落後,生產力水準低下,發展基礎又相當薄
作層面的關鍵問題。③城市工商企業投資補償。 弱是主要原因。多年來,為了幫助他們擺脫貧困,
城市工商企業通過向退耕還林農戶發放資金或者 國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無論怎樣扶,他們都
實物補貼形式,反租倒包退耕土地的使用權,雇 難以擺脫貧困面貌;無論他們怎麼努力,都無法
請當地農民整地造林,為其提供就業機會和勞動 趕超整個社會前進的步伐。只有他們走出大山,
工資,不僅彌補了國家對退耕還林補償的資金缺 走出荒漠,匯入市場經濟大潮,他們才可能徹底
口,而且是對生態環境建設的體制創新。變政府 拔掉窮根,走向富裕和幸福。
行為為市場行為,改官員操作為民間操作,對農 國家扶貧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和社會事
村市場制度的建立和發展也會發生重大作用。④ 業發展投資將大大減少,而效益將明顯提高。試
國際資金補償。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將整個人類 想一下,有這麼多人分散居住在邊遠偏僻的深山
的命運聯繫在一起,環境領域的國際合作將成為 老林裏,要實現“村村通公路,村村通電,村村
我國可持續發展新的動力。生態環境治理和建設 通廣播電視”,國家要付出多麼大的投資。而一
理所當然地受到全世界的關注和支援。現在一個 條幾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公路和電力線路,
比較緊迫的問題是在爭取國際資金中如何與國際 只為幾戶、幾十戶農民服務,它的效益和效率又
慣例接軌,按國際慣例辦事,加強人才培養,為 從何談起呢?同樣,為了提高文化素質,掃除文
爭取國際支持創造條件。 盲,國家要為這些邊遠分散的住戶就近開辦學
(2)減稅政策。我們國家是世界上不多的向 校,而每個學校中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總共
農民徵稅的國家之一。拒統計,農民每年用於繳 只有十幾名,試想這樣的學校教育品質能有多
納稅費的支出大約占其人均總收入的 10%左右, 高?如果把他們遷入城鎮,或集中到交通沿線居
在貧困的農村尤其如此;而我們在職的國家工作 住,國家也不用花大量的投資去做效率很低的事
人員,如果每年的總收入不超過 9000 元,就不在 情。
徵稅之列,基本上不繳稅。這同樣出現了一個不 我們正在下大力氣調整經濟結構,包括產業
合理的現象,即收入少的農民繳稅的比率高,而 結構、勞動力就業結構和城鄉結構,加快工業化
收入較多的國家工作人員繳稅的比率低。因此, 和城鎮化步伐,如果讓這麼多人仍然分散居住在
我們要減輕農民的負擔,就是不應當向低收入 窮鄉僻壤,工業化和城鎮化肯定是遙遙無期的事
者——農民收稅費。但是,從各地目前的經濟實 情。只有把他們遷移進城鎮,或就近集中起來,
力較弱這一點來看,完全不向農民徵稅不能一步 城鎮化進程才會明顯加快。進了城,他們才有可
到位。要減輕農民的負擔,可以不搞齊步走、一 能成為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勞動力資源。讓他們
刀切,可以針對具體的情況逐步實施。退耕還林 接近市場,接近科學文化,才有可能提高他們的
工程就可以採取這種辦法,把落實退耕還林與減 素質,進而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
免農業稅掛鈎,即把稅費的減免與農民退耕還林 其實,仔細算起來國家在移民安置方面化點
實績結合起來。例如:退耕還經濟林的,每畝每 錢,比沒完沒了的去填扶貧窟窿,填修路、通電、
年可減免 30 元;退耕還生態林的,每畝每年可減 通水、通電話、辦學校,救災救難這些窟窿要划
免 40 元。現在農戶在土地上種植一般農作物,可 算得多。當然,人口遷出後,生態得到保護和恢
以說是沒有多少利潤可言,如果再除去成本和勞 復,對整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更是
力,有些甚至得不償失。如果有以上減免方法, 不言而喻的。
老百姓一定會積極主動參與退耕還林,這樣既減 4.1.4 採取有效措施恢復被破壞的森林生
輕了農民的負擔,也可大力推進退耕還林工程, 態環境
農民與國家雙贏,何樂而不為呢? 人類活動是造成森林生態環境退化的最主要
- 13 -
Zhang Caiqi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8-15
驅動因素,要使恢復後的森林生態環境免遭再次 (3)建立致富產業。改變過去廣種薄收的粗
破壞,必須從人的因素入手,解決當地農民的生 放經營生產方式,在退耕還林中注意處理好生態
存和出路問題,儘快地提高農民的生活水準,這 林與經濟林的關係,保證生態林占 80%。對於 20%
才是治本,才能實現林區的可持續發展,進入良 的經濟林,選擇優良品種,實行集約經營,使之
性迴圈。讓農民儘快地富起來,改變落後的生活 成為農民增收和地方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同
方式是一條非常重要的途徑,包括調整農業結 時,把大批勞動力從單一糧食生產中解放出來,
構,建立致富產業,在森林生態係統的恢復過程 從事種植、養殖、加工、勞務輸出以及社會化服
中加快產業置換以及尋找替代能源。 務行業,使設施農業、舍飼養畜、果業、農產品
(1)尋找替代能源。上山砍柴是毀林的直接 加工等產業得到發展壯大,農村產業結構逐步趨
原因之一。不開發利用新能源加以替代,此行為 向合理。“與 1998 年相比,延安市新增經濟林果
就不可能終止,繼續毀林也在所難免,因為老百 119 萬畝,日光溫室 2.1 萬棚,舍飼養羊發展到
姓不可能吃生食。同時,由於多數山村交通不便, 56 萬隻,農民從事二、三產業的收入由人均 770
燒煤的成本過高,生活拮据的現狀使他們中的多 元增加到 931 元,不少農村出現“糧下川、樹上
15
數人負擔不起購煤的費用,燒成本更高的液化氣 山、羊進圈、人轉業”的景象。”
簡直就是奢望了。只有尋找更廉價、更實惠的新 (4)發展森林生態旅遊。恢復後的森林生態
能源才是最佳的出路。目前,在一些地區推廣使 係統應當是一種可持續的係統,應當充分鼓勵利
用沼氣,既解決了燃燒問題,也解決了照明問題, 用它的生態效益,而不是直接效益。這裏,建立
且廉價省力,又無污染,是行之有效的好措施, 自然保護區、發展森林生態旅遊不失為另一重要
深受老百姓喜愛,他們說“過去做飯滿屋煙,現 的替代途徑。
在做飯擰開關”,極大地提高了生活品質和文明 “四川九寨溝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原來的
程度。但就目前的開發情況來看,不足之處在於 藏民是靠山吃飯的,以原始性的破壞自然為代
規模小、進程慢,多數地方都還處於試點期。同 價。1984 年建立自然保護區,發展起生態旅遊後,
時,由於初裝費約需 2000 多元,這對於普通的農 所有藏民都變成了生態環境的維護者,大面積的
民家庭來講,也不是一筆小數,他們中的多數人 森林靠自然力全面恢復。目前,門票與旅遊觀光
都想建沼氣池卻又拿不出錢。這就需要當地政府 車的收入兩項,每年就達 3 億多元。而實際上,
做好說服工作並幫助融資或貸款,引導百姓走開 九寨溝的經濟帶動遠從四川成都和青海西寧就開
發利用新能源之路。可以在每村每組先搞一兩家 始了,其社會、經濟、生態效益遠遠大於九寨溝
試點,通過它的廉價、便捷、實用、清潔等優點 本身創造的價值。現在,居住在大中城市的人們
誘導百姓自覺推廣。 渴望回歸自然的呼聲越來越高,自然保護區就是
16
(2)調整農業結構。把森林生態恢復與產業 一個很好的去處。” 許多地方已有大批旅遊城
結構調整、農民增收結合起來,處理好“山綠” 市把旅遊業作為本地的支柱產業、重要產業發
和“民富”的關係。陝西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 展。作為支柱產業的旅遊業是個帶動性很強的產
證,“全省 30 多個縣在退耕還林區域實行封山禁 業,關聯度大,可以帶動房地產、飲食業、服務
牧、舍飼養羊,為實施大範圍管護和森林植被的 業、旅館業、旅遊產品加工業等一係列行業發展,
自然恢復創造了條件。延安市吳旗縣從 1998 年開 是農民致富的極好管道。
始封山禁牧、舍飼養羊,不到三年時間,全縣應
退的 155 萬畝全部退耕,農民種草 110.5 萬畝,
參考文獻
舍飼養小尾寒羊從 2800 只發展到 10 萬隻,載杏
120 萬畝,農民人均純收入由 1997 年的 887 元增 [1] 薛達元. 生物多樣性經濟價值評估[M]. 北京: 中國
加到 2001 年的 1492 元,實現了荒山綠化,走上 環境科學出版社.1997.95.
14
了環境改善和農民增收的“雙贏”之路。”
15
蔣高明. 讓大自然恢復創傷. WEST CHINA DEVELOPMENT,
2003, 3, 第 21 頁.
14 16
蔣高明. 讓大自然恢復創傷. WEST CHINA DEVELOPMENT, 恢復中國的天然植被. WEST CHINA DEVELOPMENT, 2003,
2003, 3, 第 21 頁. 3, 第 23-24 頁.
- 14 -
Zhang Caiqi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8-15
[2] 肖寒, 歐陽志雲, 趙景柱. 森林生態係統服務功能 [J].資源科學, 1998.20(6)40-44.
及其生態經濟價值評估初探[J]. 應用生態學報. 2000, [13] 鄧金陽、陳德東、李世東.森林生態旅遊的生態影響
11(4).481-484. [J].農村生態環境,1996.1(1).24-28.
[3] 慕長龍, 龔固堂. 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係綜合效益 [14] 胡憲文.森林旅遊――邁向 21 世紀的支柱產業[J].
的計量與評價[J]. 四川林業科技. 2001. 22(1). 15-23. 江西林業科技,1998.(5).38-41.
[4] 李平, 李秀彬, 劉學軍. 我國現階段土地利用變化 [15] 秦秀川.陝西: 鬧紅一場綠色革命[J].WEST CHINA
驅 動 力 的 宏 觀 分 析 [J]. 地 理 研 究 , DEVELOPMENT, 2003.(3).32-33.
2001.20(2).129-138. [16] 延 安 市 山 川 秀 美 工 程 建 設 調 查 [J].WEST CHINA
[5] 冉勝宏, 唐國平, 薛紀渝. 全球變化對我國脆弱生 DEVELOPMENT, 2003.(3).37.
態 區 經 濟 開 發 的 影 響 [J]. 資 源 科 學 , [17] 王明林.重慶市山區縣退耕還林之策[J].中國林業,
2001.23(3).24-28. 2003.5(A).9.
[6] 雷加富.以十六大精神為指標全面推進林業依法行政 [18] 鄧坤枚,石培禮, 謝高地.長江上游森林生態係統水
[J].中國林業.2003.7(A).5-10. 源 涵 養 量 與 價 值 的 研 究 [J]. 資 源 科 學 , 2002.9(5) :
[7] 朱顯謨.再論黃土高原國土整治”28 字方略” [J]. 71-72.
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學報.1995.1(1).6.
[8] 王禮先等.森林與水土保持[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 作者簡介:
社.1998.137-307. Zhang Caiqin(張才琴), Doctor candidate of Management
[9] 武吉海.沒有品質的退耕還林是靠不住的[J].WEST School i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DEVELOPMENT,2003.(3).30-31. Associate professor of Law School in Chongqing University
[10] 王大悟.對生態旅遊的若干重要認識[J].桂林旅遊 Chongqing, 400040, P.R. China.
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10(2).5-7. 中國,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生,重慶大學法學院副
[11] 唐海萍、唐少卿.既發展旅遊又保護資源[J].甘肅旅 教授。
遊, 1995.(3).18-19. 通訊地址:中國重慶市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400040。
[12] 孫根年.我國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業開發模式研究 Email: caiqins@126.com
- 15 -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pyright 2007 by the
2007,Vol.3,No.2,16-19 Canadian Academy of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e
Abstract: The repetitive coherence of theme and rheme comes through one of the important cohesive devices
which make texture coherent and progressing. From cognitive point of view, applying the mode of thematic and
rheme into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can display its tool function for texture. It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herent discourses, and to the way in teach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herefore,
learners will leap forward from their cognitive level.
Key words: cognition, coherence of theme and rhem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Résumé: La cohésion réitérative thème/rhème dans le texte est un moyen important pour réaliser la cohésion et la
cohérence du texte. C’est justement ces moyens de cohésion qui permettent de réaliser la progression thème/rhème et
de composer ainsi un texte cohérent. L’application du mécanisme cohésif de thème/rhème dans l’enseignement
textuel de l’anglais permet de montrer sa fonction comme outil textuel, de fournir un fil de pensée clair pour la
rédaction et la lecture en anglais et d’approfondir ainsi la cognition des apprenant sur l’anglais.
Mots-clés: cognition, cohésion thème/rhème, enseignement textuel
摘 要: 語篇中主述位的反複銜接是實現語篇銜接和連貫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正是這些語篇銜接的手段使得
主、述位達到層層推進,構成連貫的語篇。從認知的角度將主述位銜接機制應用於英語篇章教學,可展示其
作為篇章工具的使用性,也可以為英語寫作和閱讀教學提供更為清晰的思路,使英語學習者從認知上達到一
個飛躍。
關鍵詞: 認知;主述位銜接;篇章教學
述位銜接是運用邏輯思維能力,揭示連貫性話語
1. 引 言 的組織規律,有利於把握篇章的語義結構以及語
段中主題的展開方式,可有助於了解作者是如何
語篇的產生和理解過程是一個複雜的、動態 步步緊跟,層層地謀篇布局的。從認知的角度研
的認知心理過程。自從 Halliday 和 Hasan 發表了 究主述位的銜接機制在篇章教學中的應用更有助
《英語的銜接》
(1976)一書以來,人們普遍認為 於加強對篇章的理解和闡釋,引導學生形成自我
一個銜接的語篇不是句子的堆徹,而是句子間的 監控,有意識地去感知、預測、歸納、謀篇布局,
接口,每個句子都建立在前句的基礎之上,新舊 才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最終達到自主學習
信息相互銜接,推動語篇的發展。研究語篇的主 的目的,為寫作和閱讀教學提供一個新的思路。
- 16 -
Zou Aimin, Wang Meining, Gao Youmei/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No.2,2007,16-19
驗和舊的材料或經驗結為一體,這樣形成一個內
2. 語篇的信息組織原則 部的知識結構,即認知結構。一個連貫的語篇必
須有銜接成分,同時必須符合語義、語用和認知
早在 19 世紀 30 年代,Mathesius 在其作品中 原則,句子與句子之間在概念上必須有聯係,句與
就提出了已知信息和新信息,主位和述位的說 句的排列必須符合邏輯。認知心理學的一個基本
法,他當時的目的旨在探索不同的句子成分如何 假設是,人是以思維重現周圍世界的。人的閱讀、
在交際過程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他提出要根據 寫作、聽說等行為方式,本身就是一種思維加工
交際功能把一個句子劃分成“表述出發點”和“表 過程,它使人原有的思維結構產生變化,不斷形
述核心”兩個表義部分。表述出發點是在語境中已 成高一級的思維結構。英語語篇的信息正是有序
知的或至少容易得知的東西,被說話人作為話語 地相互銜接著,每個句子的內容順其自然地過渡
的引入點、出發點。表述核心是說話人關於表述 到下一個句子,主位和述位構成信息延伸與傳遞
出發點的所述內容或與其有關的內容。後來以 的途徑,達到語篇的銜接。閱讀理解實際上就是
Fries 為代表的語言學家提出了“合並法”,認為篇 一個學習者以信息的接收、編碼為基礎,根據已
章各句主位內所含信息與文章的發展方法有關 有信息建構內部的心理表征,並進而獲取心理意
(1988:116)。因此,在認識篇章發展方法實用 義的過程。學習者在語言習得中必須主動地感知
性的同時有必要將主位和主題分開而論,已知信 這種信息結構,根據篇章展開的先後順序監督其
息和語法主語常常可以和主位結合使用,即主位 輸入。因此,研究主位述位的銜接與連貫有利於
等同於已知信息,述位等同於新信息。但以 把握篇章的語義結構以及語段中主題的展開方
Halliday 為代表的係統學派卻主張把信息結構和 式,激發學生的思維緊隨作者步步進行謀篇布
主位結構分割開來,因為“合並”雖說常見,但語 局,形成高一級的思維結構。
篇中也常出現主位與新信息結合,已知信息與述 在語篇的構成中,主位與主位、述位與述位、
位結合的現象。分類學者也關注主位,但卻相對 主位和述位之間往往會發生某些聯係與變化,從
地忽略了述位,只是在其靜態概念下作為信息的 而推動著整個語篇信息流動的過程。語篇無論多
新聞價值成分時才會注意述位。Francis(1989: 長,我們都可以通過主/述位的銜接來把握原文作
201)注重主位實現,認為語篇的發展方法從根本 者的思路。Danes 認為,從篇章結構來看,由於
上講就是主位的選擇問題,這一分離點往往在語 主位擔負著少量的信息負荷,這就使它成為語篇
篇內或部分語篇內進行選擇(即作者所強調的部 的重要構造手段,話語主位的選擇與順序排列、
分)。Fries 在處理所謂的名詞述位時也采納了類 它們相互間的關係、等級、以及整個篇章、情景
似的標准,並特別提到名詞述位所承擔的內容在 和超越主位的語篇單位的關係。每個語篇及其段
許多情況下都有助於達到作者的交際目的。據 落均可以被看成是一個主位的序列,即在結構形
Firbas 觀察,主位是篇章的主要構建成分,述位 式上呈現為主位的連接和銜接,體現著它們語義
推動篇章的發展,在這些研究中,主位和述位的 上的相互關係和領屬層次,以及跟段落、整個語
功能往往是分別闡釋,並未解釋主位和述位跨越 篇和情景的複雜關係。Halliday(1985: 227) 也認
句子界限的聯係,未重視兩者在語篇延伸方面的 為好的語篇不在於其單句語法的正確性,而是各
關係,也未能對句子中一係列的主述位銜接加以 句間的多重關係。我國學者徐盛桓(1989)認為篇
闡述。 章結構的研究就是要研究這個交際過程主位和述
位之間的銜接、連貫關係。黃國文(1988) 、胡壯
磷(1994)等人的研究也都進一步發展了 Danes
3. 認知框架下篇章中的主位銜接 的理論,劃分出前句中的主位和述位的內容一起
產生後句中新的主位的第三種基本聯係形式。
瑞士心理學家 J.皮亞傑和美國心理學家 J.S. Martin(1992:443)認為篇章含有不同層次的主
布魯納認為認知結構即學習者頭腦裏的知識結 位,並各有自己的推理功能,但都受制於相互間
構,它是學習者全部觀念或某一知識領域內觀念 的關係。後來的篇章模式以主位和述位間的詞匯
的內容和組織。他們認為,學習使新材料或新經 語法對立面為出發點解釋篇章的動態特點,發現
- 17 -
Zou Aimin, Wang Meining, Gao Youmei/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No.2,2007,16-19
其在語篇層次的對應性(Downing 1996;Hasan 語法層次上的語言單位之間的關係。
。總之,無論是述位同一型還是延
and Fries 1995) (3)This afternoon there might be a lecture on
續型,無論是靜態的還是動態的語篇,這些句子 the history of the old revolutionary region. Or a visit
間的接口從中使新的觀點建立在舊的觀點之上, to the Revolution martyr memorial hall. Or to one of
舊的觀點引發出新的觀點,使篇章沿邏輯得以有 the families which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during
序的展開。 the Anti-Japanese War.(接下來或許是聽有關革命
老區的曆史講座,或許去革命烈士紀念館參觀,
或許去拜訪抗日戰爭期間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家。
4. 主述位在篇章中的銜接手段 例 3 中第二句和第三句的主位中只有篇章成
分 or,其概念成分 there 被省略,述位 2 包含對述
根據 Halliday 和 Hasan(1976)的分類,英語中 位 1 中動詞 might be 的省略, 述位 3 不僅省略
的銜接手段有五類:1)照應(reference),包括人 了上面提到的 might be, 而且也省略了述位 2 中
稱、指示和比較照應;2)替代(substitution), 的賓語 a visit。
包括名詞、動詞和小句替代;3)省略(ellipsis), 聯加語和附加語是把前後連續的句子連接在
包括名詞、動詞和小句省略;4)詞匯銜接(lexical 一起的銜接手段。好的篇章不僅能使人很容易地
cohesion) ,包括詞語同現和詞語複現,5)連接詞 了解和找出所有被省略或替代的參與者,而且可
(conjunction) ,包括添加、轉折、時間和因果連 以很清楚地追尋句中所含的邏輯命題。在主位分
接等。在不同曆史時期,韓禮德和其他語言學家 析中,連接通常具有篇章元功能,就像路標一樣
發展並提出了各自的銜接理論。語篇主述位的反 幫助我們預期相關信息所在。連接詞作為語篇的
複銜接是實現語篇銜接和連貫的重要手段之一 邏輯紐帶,主要在句子之間,甚至段落之間起著
(胡壯麟,1994),而正是這些語篇銜接的手段使 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使句子、段落和篇章保持
得主、述位達到層層推進,構成連貫的語篇。 邏輯上的關聯和語義上的連貫。
照應可以通過語篇追蹤參與者。參與者通常 (5)Others had been survivors happening not
在一個片段的開始被明確地提及到,此後在篇章 at home. Then there were the orphans after the
中大都是以代詞性指代和指示性指代的方式出 earthquake…(還有一些人碰巧不在家存活了下
現,對參與者的不同提及方式構成了一個照應鏈 來;再就是地震所致的孤兒……)
序列,通過照應的方式在整個篇章中都可以清楚 例(5)第二句中的主位包含一個篇章成分
地找到參與者,對篇章的整體感起著重要作用, then 和一個概念成分 there,篇章成分 then 是推論
因此,我們稱照應關係為語義關係。例如: 式附加語,表明時間關係。
( 1 ) Also at the meeting was the British 詞匯銜接指的是在語篇中重複同一個詞或使
linguist, David Graddol… He had a cordial talk with 用同義詞、近義詞、上義詞、下義詞、概括詞或
his group about the fu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其他形式重複出現在語篇中,通過原詞在語篇中
Chinese language…(出席這次會議的還有英國語 的複現,我們能夠直接抓住語篇中所要講的中心
言學家大衛·格萊得爾……他在小組發言熱誠地 意思,達到銜接和突出主題。同義詞、近義詞的
談論了漢語的未來和發展。) 複現還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它們所談論的,所指的
這種段落的展開模式一般是從一般到特殊, 是同一種事物,從而達到結構上的銜接和意義上
其信息分配原則往往是已知信息出現在句子前 的連貫。另外,在科技文獻中,重複詞語的情況
部,新信息出現在句子後部,而上句初步提到的 是作者為了強調其概念的正確和重要。詞匯銜接
新信息即是下一步需要深化的已知信息,在深化 具有語義特點,由篇章中的主導詞積累而形成。
時又引出新信息,段落內句子間聯係密切,緊緊 (6)The old lady received a lot of gifts from
相扣,如此周而複始、步步深入、逐步完善。 his friends and her daughters. All the presents were
本著交際中的簡潔原則,接下來值得特別注 wrapped in colored paper.(老太太收到了朋友和女
意的是參與者會被代替或省略,以這種方式達到 兒送的許多禮物,全都用彩紙裹著。)
新舊信息的轉換。省略是零替代,而替代是詞匯- 例(6)中的 Presents 是 gifts 的同義詞,它
- 18 -
Zou Aimin, Wang Meining, Gao Youmei/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No.2,2007,16-19
在句中所指的是“禮物”,後句的主位是前句述位 參考文獻
的同義詞,顯示了不同詞項之間的接應關係。 [1] DANEŠ , F. (ed.) Papers on Functional Sentence
(7) Father Mcvean spends a lot of time Perspective[C] . The Hague: Mouton, 1974.
shepherding shopping-bag ladies. The handsome [2] DOWNING, A. Thematic Progression as a Functional
young priest has become the close friend of a Resource in Analyzing Rexts [A]. In Caneda Cabrera, M.T. y
number of shopping-bag ladies.(Mcvean 牧師抽出 Pérez Guerra (eds.), 1996.
大量時間照料帶著購物袋到處流浪謀生的婦女, [3] FIRBAS, J.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in Written
這位年輕英俊的牧師現在已成為許多帶購物袋婦 and Spoken Communica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女的親密朋友。)(出自大學英語精讀課本) University Press, 1992.
第二句重複使用了 sopping-bag ladies 這一 [4] FRANCIS, Gill. Themetaic se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詞組,因而出現了詞匯的複現關係,我們可以想 written discourse [A] . Word 201, 1989.
象,這句話下面的句子或段落肯定會圍繞這些 [5] FRIES, Peter H. 1983. On the Status of Theme in English:
shopping-bag ladies 展開,或許會成為下句的主 Arguments from Discourse.[A] In Petöfi, J. S. and E. Sozer.
位。 (eds.). Micro and Macro Connexity of Texts. Hamburg:
以上提到的只是幾種語篇銜接手段在主位推 Buske: 116-152.
進中的闡釋,還有平行式結構等其他一些銜接手 [6] Halliday, M.A.K. &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 [M] .
段也可以在主位推進中加以闡釋,以使篇章得以 London: Longman, 1976.
更好的發展。 [7] 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5.
[8] HASAN, R. and P. FRIES. On Subject and Theme[M].
5. 對英語篇章教學的啟示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5.
[9] MARTIN, J.R. English Text: System and Structure[M].
通過以上例句我們可以看出,篇章中可以運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2.
用代詞、同義詞以及其他手段進行主述位的交替 [10]胡壯麟. 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
而達到新舊信息的轉換。從認知的角度將主述位 社, 1994.
的銜接應用於英語篇章教學,可展示其作為篇章 [11]黃衍. 試論英語主位和述位[J]. 話語語言學論文集.外
工具的使用性。主位結構有一重要的屬性就是具 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89 年 8 月.
有預期驅動力,驅使讀者結合已有經驗對語篇內 [12]黃國文. 語篇分析概要[M].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容、結構和語類產生定式的預期,這種預期就是 [13] 徐 盛 桓 . 再 論 主 位 和 述 位 [J]. 外 語 教 學 與 研 究 ,
制約讀者從語序中獲得含義的因素。教師可以指 1985,(4).
導學生在閱讀中理清篇章的脈絡,尤其是較難的
文章,通過預測、推理等認知活動對篇章進行層 作者簡介:
層剖析,從而易化閱讀。教師也可以建議並提供 cZou Aimin(鄒愛民),男(1953.11),山東建築大學教
基本活動幫助學生改寫作文,使學生寫出的文章 授。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英語教學。
達到信息層層疊進和語句流暢。在聽力訓練中同 通訊地址:中國山東建築工程學院外語係,250014。
樣可以應用,因為聽力達到了一定階段就是要培 E-mail:aiminzou@yahoo.com.cn
養聽者依據已出現信息不斷預測下一信息乃至推 dWang Meining(王美凝),女(1976.2),中國戲曲學院
測整個語篇組織結構與語類的能力。總之,通過 講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英語教育。
認知活動探索主述位的銜接機制在語篇的組織中 通訊地址:中國北京市豐臺區萬泉寺 400 號, 100073。
所發揮的作用,引導學生形成自我監控,有意識 E-mail:wangmeining@126.com
地去感知、預測、歸納、謀篇布局,才能真正做 eGao Youmei(高佑梅),女(1952)
,天津外國語學院教
到以學生為中心、最終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授,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 認知語言學。
通訊地址:中國天津外國語學院英語學院,300204。
E-mail:youmeigao@yahoo.com
- 19 -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pyright 2007 by the
2007,Vol.3,No.2,20-23 Canadian Academy of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e
Abstract: As a special group of the society, only children are concerned by the whole society for their mental and
physical development and their education. Childhood is the time when individuals begin to form their recognition of
sex. But the education on this has not been especially regarded. Some children even have the problem of sex
transvestism. In this paper, I will introduce my opinion on how to help children build up a correct cognition on sex,
develop multiple behavior patterns for different sex roles, and adapt to the society more smoothly.
Key words: only child, sex cognition, role transvestism, education
Résumé: Les enfants uniques sont un groupe social spécial, leur développement physique et mental ainsi que le
problème de leur éducation ont attiré l’attention générale de la société. L’enfance est l’époque clé de la formation du
rôle sexuel de l’individu, mais l’éducation sur le rôle sexuel n’est pas tenue en compte depuis longtemps, le pire est
que le transsexualisme apparaît chez certains enfants. Il nous faut instaurer la conception correcte du rôle sexuel des
enfants, développer de multiples modèles de comportement sur le rôle sexuel, afin d’aider les enfants uniques à
mieux s’adapter au changement de l’environnement social.
Mots-clés: enfant unique, identification sexuelle, transposition du rôle, contre-mesures éducatives
摘 要: 獨生子女作為特殊的社會群體,其身心的發展與教育問題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兒童時期是個
體性別角色形成的關鍵時期,但性別角色教育問題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甚至出現部分兒童的性別角色錯
位現象。樹立正確的兒童性別角色培養觀,發展多種性別角色行為模式,來幫助獨生子女更好地適應社會環
境的變化。
關鍵詞: 獨生子女;性別認同;角色錯位;教育對策
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角色是個人在文化與
社會的關係中所產生的,是與某一特殊位置有關
1. 角色認知與性別角色錯位
聯的行為模式。幾千年來,由於男女不同性別所
構成的特殊性,使不同的民族、文化、風俗對男 兒童時期是性別角色形成的關鍵時期,跨文
女性別角色都逐漸形成特定的行為模式。如男女 化心理學家對於男女兩性性別角色差異進行了研
著裝、婚姻、性心理、性行為和性道德都有特定 究,認為兩性在成就態度、價值觀衝突、風險意
行為模式的規範與標準。在其中生活的人群無不 識、自我理解、性別刻板模式、性別角色觀念的
受其影響,並按照這個模式的規範、標準來期待
和評價男性角色或女性角色。
- 20 -
Sun Xiaoqing, Zheng Y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20-23
1
變遷等方面均存在差異,且與文化背景相關。 的過程。
對個體性別角色心理社會化發展過程的研究表 社會學習理論特別強調在性別角色學習中,
明:性別知識的發展過程開始于嬰兒,但孩子在 父母作為榜樣和強化者的重要性,因為兒童的理
兩歲以前幾乎不具有性別知識,對性別理解還不 智判斷力還很低,外界的引導對他們起著致關重
夠。七到八歲兒童對性別的恒定性仍沒有完全的 要的作用。當環境影響出現偏差時,就可能產生
認識。Katheryn Urberg(1979)研究中學階段學 性別角色錯位。諸如“女性化”的男孩、“男性
生在應用性別規則上的強度變化,發現高中階段 化”的女孩、同性戀者、性變態者和異性裝扮癖
性別刻板化最強,甚至比成年人還強。中學時期 患者等。如果男性或女性其心理狀態、性格特徵
性別刻板化強度顯著增長,後來成人則在更大程 和行為不符合該性別角色行為模式的規範和標
度上接受了性別行為靈活性,性別刻板化程度又 準,就可能出現“男不男”、“女不女”的混沌
2
下降了。 性別角色心理社會化從小學四年級開 角色,嚴重的成為性變態者。當前,我國多是獨
始有較大的發展,到了初三已基本穩定,青少年 生子女家庭,儘管父母的文化知識增多,但忽視
和成人期關於性別角色心理社會化的過程還在繼 性別角色教育的問題卻是普遍存在的,家長不重
續發展。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我國學者陳枚等 視兒童在性別方面提出的問題,不注重科學的引
3
對青少年性別角色心理社會化進行了研究, 研 導,往往是導致兒童性別角色觀念錯誤的原因。
究表明,中學生性別角色觀已基本形成且帶有明
顯的傳統性,女性較之男性更容易產生心理同一
性危機,女性在性別角色心理社會化發展過程中
2. 獨生子女性別角色錯位的成因分
的自我同一性危機高於男性。
性與性別作為兩個不同的概念,社會學家 S.
析
德拉梅特(S.Delamater)認為,性是指男性與女
性的生物特徵,是天生的;性別是指男性與女性 2.1 錯誤的教育觀念導致獨生子女性別角
之間的一切非生物方面的差異,諸如在衣著、興 色的錯扮
趣、態度、行為、才能等方面的差異。性別角色 部分獨生子女家庭中,家長由於缺乏應有的
是後天形成的,是學習得來的。所謂性別角色是 教育方法,家庭教育中對孩子各方面呵護有加,
指在特定社會對男性和女性社會成員所期待的適 不對男孩子委以重任,自覺或不自覺地削弱了子
4
當行為的總和。 人的性別角色的獲得是人的社 女在成長中不斷生成的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主
會化結果,是教育的結果,健康自然成長的男女 要是由於家庭的長者(如父母或爺爺、奶奶等)
除了生理特徵方面的差異外,還表現為社會約定 對子女錯誤的異性期望和裝扮,把自己的兒子或
俗成的心理和行為方面的差異。所有的社會都期 女兒從小就錯扮成性別反向裝束,並在心理和行
5
待男女扮演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行為方式。 為上按照自己的期望給予異向誘導,慢慢地導致
性別角色發展有一個過程,不是人自發完成的, 他(她)的心理、行為模式往自己性別相反的方
受制於環境的影響,是人與環境的交互作用過程 向發展,並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不斷地強化。當
中,將文化所要求的性別角色屬性納入自身範疇 個體步入青春期進入社會時,逐漸感到自己的心
理、性格和行為與周圍的人群,尤其是與同性別
1
強海燕.性別差異與教育[M].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 人群格格不入,嚴重的成為性變態者。加之某些
社,2000. 家長出於偏愛等目的,從小把孩子打扮成異性。
2
Ruth H.Munroe,Harolds S,Shimmin. Gender 如男扮女裝或女扮男裝,使孩子從小就愛扮演異
Understanding and sex role preference in
Fourculture[Z].University of Iowa.department of Gender in 性角色,模仿異性動作、聲調乃至體形、衣著、
cross Culture Pperspect Sring 1994(copyworks).
3 步態與愛好,使其在心理上厭惡自己真正的性
陳枚.對青少年學生性別角色心理社會性發展特點研究[J].
心理發展與教育, 1989(4):P34-36. 別,並逐步形成了一種混亂的異性心理。另外,
4
周宗奎.兒童社會化[M].武漢: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有些家長出於過分保護的目的,擔心男孩學壞,
1995,P103-104.
5 調皮搗蛋,從小只許自己的男孩和女孩子玩耍,
陳妙娥等.單親家庭中兒童性別角色的移位及其教育策略
[J].宜賓學院學報, 2003(3):P90-93. 而不准其與別的男孩活動,不知不覺中培養了男
- 21 -
Sun Xiaoqing, Zheng Y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20-23
孩溫文爾雅的女性素質,缺乏男孩應有的陽剛氣 別教育的缺乏,青少年在性別角色認同認知過程
8,9,10,11
質。再者,由於受幾千年男尊女卑傳統思想的影 中易發生偏差。 單親家庭裏缺乏母親的
響,父母不知不覺地把願望投射到對女孩的男性 溫柔細心或是父親的果斷自信,單親家長各方面
角色訓練上,使女孩成為了一個假小子,以得到 承受的心理壓力易使其忽略子女在性別角色形成
一種補償慰藉。因此,家庭教育的失誤是造成性 方面的問題。因此,單親家庭難以給孩子一個完
別感錯位的主要原因。 整和諧的成長環境,長時間和同一性別成人生活
的孩子比較容易偏離正確的性別角色,而很多家
2.2 教師性別生態的失衡影響兒童的性別 長對這種缺憾的影響卻渾然不覺,等發現孩子的
角色行為 性別認同存在問題時,孩子已經偏離正常軌道很
在國內大多數城市的中小學校,教師性別生 遠了。
態失衡的問題也日漸凸顯。孩子在最初受教育階
段,接觸的教師基本上都是女性,學校男教師數
量過少,在教師群體女性氛圍占主導的環境裏,
3. 獨生子女性別角色錯位的預防及
男孩子們看到的、學到的都是女性的行為方式、
做事態度,耳濡目染中,自然會被女性化,而且
教育對策
多數學校還要求學生循規蹈矩,把表現優異的女
生行為視為學習榜樣,並以此為標準來衡量男 3.1 樹立科學的性別角色培養觀
生,這些對獨生子女在學校環境裏獲得發展的健 模仿是性別角色社會化的重要機制,兒童通
6
全人格形成了不利影響。 在以女性為主的教育 過觀察和替代性強化獲得了男性和女性的行為方
環境中,自然受到女性的思維方式和言行的影 式。學校為孩子們提供了大量向夥伴觀察、模仿、
響,再加上教師對活潑調皮的男孩經常批評訓 學習的機會,而同齡人間的模仿,對於獲得性別
斥,而經常表揚那些聽話、靦腆、乖巧的學生, 角色行為的認同至關重要。教育主管部門要高度
這樣有些男孩為了獲得教師的喜歡就會順著老師 重視目前幼稚園和小學男性教師比例嚴重失調的
的意願來發展自己的言行,從而壓抑了男孩剛 現狀,採取有效措施充實更多的男性教師到幼稚
健、活潑、富有創造的天性。據上海對某小學 209 園和小學教師隊伍中去,為男孩性別角色的發展
名高年級學生的調查,竟有 41 名男生有女性化的 與形成提供必要的模仿榜樣。教師期望直接影響
不良心理傾向。可見這一問題的普遍性和嚴重性。 同學間模仿學習的方向,可以說,有什麼樣的教
師期望就會出現什麼樣的行為特徵。而實現教師
2.3 單親家庭環境導致性別角色認知的偏 期望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對學生進行性別強化教
12
差 育。 所以,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性別角色培養
單親家庭對子女心理健康的影響,許多學者 觀,區別對待男孩女孩,對他們採取不同的性別
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國外學者運用 教育方式,鼓勵與性別角色相符的行為表現。
性別角色理論分析,在單親家庭兒童父母一方缺
位的情況下,容易導致性別角色的混亂,特別是 3.2 幫助獨生子女建立正確的性別角色認同
家庭中缺乏同性父(母)時,失去了性別角色模 父母、教師應努力做孩子性別角色學習的榜
仿的物件,兒童在性別角色認知過程中易發生偏
7
差。 研究指出,性別的社會化發展是青少年心 8
王世軍.世紀家變:中國城市單親家庭研究[D].博士論
理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父母親在孩子性別概念 文,2002.P89-90
9
侯志陽.單親家庭兒童社會化問題探析[J].廣西教育學
發展過程中起角色模範作用。單親家庭由於其家
院報,2003(2):P43-45.
庭結構的不完整性,會導致生活其中的青少年性 10
王鳳棟等.單親家庭子女的個性、行為特徵與教育[J].
華北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3,19(2):P32-33.
6 11
米惠麗.培養小小男子漢—幼稚教育中男孩性別教育初 賈曉明.新的理念、新的生活:單親的心理社會幹預[M].
探[J]. 山東教育, 2002(1): P97-98. 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03.
7 12
劉鴻雁.中國當代單親家庭問題研究[D].博士論文. 陳微.陽剛之氣與陰柔之美—關於當代青少年的性別教
1996.P35-36 育[J]. 當代青年研究,1996(6):P33-35.
- 22 -
Sun Xiaoqing, Zheng Y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20-23
樣。父母克服自身傳統的性別角色觀念,建立新 養孩子正確的性別角色認知和行為可以促進兒童
的性別觀念,在言行上為受教育者做好榜樣,比 性別角色的社會化。家長要根據兒童的性別來進
如在家庭中夫妻雙方應相互尊重,防止大男子主 行教育,給兒童樹立一個正確的性別角色觀,不
義的問題等。在學校,教師對男女生的期望應該 能以自己的喜好為標準刻意塑造理想性別的孩
是客觀的、公正的、沒有偏見的。第二,對兒童 子,或忽視異性孩子的性別認同教育,家長任何
開展性別教育時,要儘早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 時候都應該保持和孩子的密切接觸和相互理解,
恰當的性別觀念,幫助兒童儘早形成正確的性別 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瞭解子女的心理狀況並及
角色期待。鼓勵男女性對自己的一些心理困惑、 時給予指導。僅有父母一方的愛還不足以保證兒
矛盾進行解剖、分析,防止克服不良的、過時的 童的性別角色社會化的積極發展,單親家長在扮
性別觀念,接受正確的符合時代發展的性別觀 演父母的雙重角色時,既應該體現父親的果斷、
念,及時給以個別指導,爭取家長配合,必要時 堅強和敢於競爭的性格特徵,又要具有母親的溫
可以尋求心理專家的幫助,使他們身心得到健康 柔、體貼和善良。特別是在異性別的家長和子女
發展。 之間,家長更應該給子女傳遞自己正確的性別角
色資訊。
3.3 引導獨生子女建立良好的性別角色行 總之,獨生子女性別角色教育,既需要防止
為模式 喪失本來的性別角色特徵的男孩過於女性化和女
獨生子女的性別認同教育,主要來自于父母 孩過於男性化,同時也要避免對孩子進行性別差
對符合其性別要求的行為給予贊許和鼓勵,父母 異絕對化教育,也反對“雙性化”教育。現在人
需要通過差別教養與榜樣影響來強化。作為父母 們更加一致地認為,女性化和雙性化在創造良好
應清楚地意識到性別角色教育在早期家庭教育中 的人際關係方面有著優勢,而在適應對壓力和追
13
的重要性,以科學的態度認真解答子女在性別問 求成就方面,男性特徵卻更占優勝。 所以過於
題上所遇到的困惑,幫助他們儘快意識到自己的 苛刻的性別定型只會限制孩子的智力和個性的全
性別並形成正確的性別定向。家長要承認孩子的 面發展。應該認識到與性別有關的特徵不僅隨男
性別,使他們對同性的性別特徵抱有好感,並希 女個體的不同而變化,而且同一個體表現這些特
望擁有這些性別特徵。對孩子的性別還要表示讚 徵的程度也隨情景、場所和工作任務而變化。在
賞,孩子也會對自己的性別感到滿意。孩子做了 兒童、青少年性別角色行為的社會化歷程中,應
與自己的性別角色相符的事,家長應該給予獎 該考慮全面地培養他們的性別角色行為,以便更
勵;對孩子不當的性別角色行為,給予適量的“處 好地來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和發展。
罰”。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社會期望的性角
色行為,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接受 *本文是安徽省人文社科项目“独生子女性别错位的研究”
父母行為的影響,並按照父母的性別角色行為模 课题(2006SK271)的阶段性成果。
式,逐步形成與自己性別特徵相應的角色行為。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孩子還會在身邊尋找同性作 作者簡介:
為榜樣來效仿,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選擇不同年齡 ①Sun Xiaoqing(孫曉青)
,女(1966-)
,巢湖市人。中國,
段的同性榜樣,這對他們形成正確的性別角色也 巢湖學院教育系副教授,從事教育心理學研究。
有很大的作用。 ②Zheng Yan(鄭豔),女(1978—),巢湖市人。中國,
巢湖學院教育系講, 碩士,從事教育心理學研究。
3.4 重視單親家庭獨生子女的性別角色教
育
單親家庭兒童的性別角色教育包括兩個方
面:一方面就是創設各種條件,培養孩子的性別
相適行為,即傳統文化中被認為更具男性和更具
女性特點的行為;另一方面,指導孩子正確認識 13
趙麗琴.性別角色行為的形成及其社會適應[J].華南師
異性的性別角色。單親家長以這兩方面為內容培 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5),P139.
- 23 -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pyright 2007 by the
2007,Vol.3,No.2,24-27 Canadian Academy of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e
Zhu Qiujuan
朱秋娟
Received 10 February 2007; accepted 30 April 2007
Abstract: Language transfer has long been a controversial topic in applied linguistic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teaching for more than 100 years. The paper concentrates on several aspects that have an especially
important bearing on tle study of L1 transfer in English writing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causes ,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discourse analysi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yntactical structure.
Key words: L1 transfer, English writing, Chinese students, discourse analysis
Résumé: 100 ans se sont passés depuis que le transfert linguistique est devenu un thème d’étude important dans la
linguistique appliquée, l’acquisition de la deuxième langue et l’enseignement-apprentissage des langues.
Commençant par les différences du texte et celles de la syntaxe entre l’anglais et le chinois, l’article présent analyse
essentiellement les causes et les caractéristiques du phénomène de transfert de la langue maternelle dans la rédaction
anglaise des étudiants chinois.
Mots-clés: transfert de la langue maternelle, rédaction en anglais, étudiants chinois, analyse du texte
摘 要: 語言遷移成為應用語言學、第二語言習得和語言教學領域中的重要研究課題至今已有一百年歷史。
本文從英漢語篇的差異及英漢句法結構的不同入手著重分析了中國大學生英語寫作中的母語遷移現象的原因
及特點。
關鍵詞: 母語遷移;英語寫作;中國學生;語篇分析
過渡語中的錯誤應歸咎於母語知識的干擾。以此
1. 引 言 推論,L1 與 L2 之間的對比分析有助於預測學生
過渡語中的錯誤。然而,許多試驗與觀察資料顯
在第二語言習得研究領域,母語知識對目的 示,對此分析並不有助於解釋學生在學習 L2 時所
語習得的影響是眾多語言學家及心理語言學家所 遇到的問題與困難,有些預測會出現的錯誤並未
探討的重要課題之一。這種影響稱為第二語言習 在學生的過渡語中表現出來的。而語言的標記性
得中母語遷移現象。遷移分積極與消極兩種:當 理論從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對比分析假設的不足,
母語(L1)規則與目的語(L2)規則相同時,遷 解釋了對比分析所不能回答的問題,如為什麼有
移可為積極的,而當 L1 與 L2 之間出現差異時, 些 L1 和 L2 之間的差異會造成學習上的困難,而
遷移多為消極的。消極性遷移往往會導致語言錯 有些差異則不會。標記性與母語遷移之間的關係
誤及學習困難的產生。對比分析假設認為:學生 可歸納如下:
- 24 -
Zhu Qiuju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24-27
語言的標記性與母語遷移 單詞、短語、句子、段落等構成;要求內容一致、
L1 目標語 L2 過渡語 意義連貫、語句銜接;具備完整的語義資訊和交
1 無標記 無標記 無標記 際功能;遵循一定的組合規律等等。但兩者也存
2 無標記 有標記 無標記 在著巨大的差異。Robert B.Kaplan 在他的 Cutural
3 有標記 無標記 無標記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1972)
4 有標記 有標記 無標記 中指出:英文語篇思維模式為亞里士多德的線條
(Ellis , 1986) 式(Aristotelian-Linear);而東方人的語篇思維模
由此可見,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的二語習 式 是 迂 回 式 ( circular ) 或 (approach by
得過程不可避免地受到其母語的影響,這是一個 indirection)。如圖所示:
不容忽視的客觀事實。
用英語寫作其實是一項十分複雜的活動,決
不是個單純的語法、句子、辭彙的運用問題,而
是一種交織著濃厚的社會、文化觀念的(heavily
culture-loaded)語言思維活動,它受到諸多因素
的影響,涉及語言學、邏輯學、哲學、文化學、
心理學等諸多領域,其中,寫作者母語的思維與
語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 Corder (1981)在列
舉學生寫作錯誤的原因時將“轉換錯誤”放置首
位 ; Habbard(1983) 將 “母 語 干 擾 ”(mother-tongue
interference)排在第一;而 Selinker(1992)則將錯誤
原因歸為 9 類,而第一位的就是“語言轉換”。目
前,我國大學生英語寫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漢 他說英語語篇思維模式是直線形的,以主題
語式作文現象,儘管寫的是英文,但其選詞、造 句(論點)始,一層層地展開主題,進行論述。
句乃至佈局謀篇都是漢語作文的模式。這樣的文 而東方人往往繞著主題的週邊轉,而不從主題直
章往往文理較通順,較少語法錯誤,但一看便知 接入手展開討論。所以大部分中國學生在英語寫
是出自 non-native speaker 之手,金岳霖教授說: 作的第一段(特別是四、六級寫作)都不立即切
“得一語言文字所表示的意義是比較容易的事,得 入主題,明確觀點,而是採用導入、提問、輔墊
一語言文字所表示的味是比較困難的事”。本文將 等方法漸漸引入主題。如下面題為“Practice Makes
從英漢語篇模式差異及句法結構特徵入手,結合 Perfect”的作文第一段,(文中錯誤系原文所有)。
學生的例句,通過對典型語料的剖析,來分析影 The best student can do the most exercises,
響中國學生寫作的非語言因素,以幫助英語學習 why? The cleverest person can think over the
者克服寫作中的母語遷移問題。 hardest problem, why ? The hard-working boy can
get a high mark, why? And so on, These problem
are maked a lot of thinking. Those are so many
2. 英漢語篇的對比 “ why ? ”
西方民族採取的是客體思維方式,強調“物我
在語言學研究領域,語篇這個術語,對於不 分立”,力求語言客觀、公正、嚴密。英語寫作中
同的語言學家,其含義會各不相同,但一般認為 常力寫事物及過程而非動作的執行者,事物做主
語篇是指一段有意義、傳達一個完整資訊、邏輯 語即物稱表達法占相當大的分量。正如 G. Leeck
連貫、語言銜接、具有一定交際目的和功能的語 和 J. Svartvils 在《英語交際語法》中指出的“Formal
言單位或交際事件。 written language often goes with an impersonal
在同一主題下,英語和漢語的語篇及其語篇 style; i.e, the one in which the speaker dose not refer
模式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說,大多數語篇都由 directly to himself or his readers, but avoids the
pronouns l, you , we.”中國古代哲學講究“天人合
- 25 -
Zhu Qiuju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24-27
一”,形成了以人為中心來思索一切事物的方法。 causes, of which one goes much deeper than the
注重思維形態上的主體性,認為任何行為都只可 other.
能是人這個行為主體完成的,因此行為主體“盡在 所謂意合,指的是詞語或分句之間不用語言
不言之中”。 形式連接,句中的語法意義和邏輯關係通過詞語
受此影響,學生習慣用一定概念的人做主 或分句的含義表達。
語,“I,we”等指人代詞出現頻率高,愛用“we 漢語重意合,句子由字詞的意義連接起來,
think…”,“I estimate…”等句式。如一篇四、六級 句子簡短,富於變化,較少使用關聯詞語,言簡
作文題為:Do Lucky Numbers Really Bring Good 意賅,直接明快。在單句中,句子的基本成分和
Luck? 有學生在分析人們對幸運數字的不同看法 修飾成分交叉排列,因而句子結構顯得較為鬆
後,這樣寫道: 散。如:
I am in favor of the latter. I think our society is (1)她不老實,我不能信任她。
very modern now. We mustn’t depend on numbers (2)說是說了,沒有結果。
to fulfill our wishes. Nrmbers are only some words. (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
We shouldn’t consider them to be mysterious. We 以上兩句是典型的漢語句子,它們都沒有直
should work hard and create our own fortune instead 接表達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事實上例(1)表示
of using lucky numbers and dong nothing. 的是因果關係,而例(2)則是轉折關係。如果用
除了上述錯誤外,中國學生用英語表達語篇 英語,應表達為:
時,有的資訊與主題直接相關,用的則是可有可 As she is not honest, I can’t trust her.
無,“無可無不可”;有的是“亦此,亦彼”,文章 I’ve made proposals, but they proved futile.
段落證明主題的論述或者過於一般化,或者過於 英漢句子的這種差異,給許多學生用英文寫
具體。在四、六級寫作中,常常出現無論是什麼 作時造成了困難,他們往往從漢語造句的習慣出
題目總以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with 發,逐詞對應,不知道作相應的轉換。如: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F. I felt study of graduate is very busy.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with reforms and T. I felt very busy with the study of the
open-policy in China…等句子開頭的現象。 graduate course.
錯句把漢語主題 the study of graduate 當作英
語的主語,在英語裏 busy 的主語應是人。
3. 英漢句子結構的對比 F. In 2000, graduated from the college, then
teach English until this year.
英漢兩種語言之間的句子差異,最大的莫過 T. Graduated from the college in 2000, he
於英語造句主要採用形合法,而漢語造句則主要 taught English until this year.
採用意合法。 該句的錯誤在於學生按中文的思維來表達,
所謂形合,指的是句中的詞語或分句之間用 沒有顯示出句子前後的關聯性。
語言形式手段連接起來,表達語法意義和邏輯關
係。英語重形合,是指英語語言符號以及語法之 3.1 主語顯著句和主題顯著句
間依靠較強的邏輯關係來連接,句子中關聯詞語 許余龍(2002)認為:形合的英語是主語顯
使用較多,單句的句子成分排列緊湊,任何複雜 著的語言(subject-prominent),主題往往是句子的
的長句分析起來都會線索清楚,脈絡清晰,猶如 主語;而意合的漢語是主題顯著的語言
參天大樹,枝葉茂盛,繁而不亂。英語句子中的 (topic-prominent)其主題往往並非就是句子的主
連接手段和形式不僅數量大,種類也多,主要有 語,英語裏只有名詞才能作主語,其他任何詞要
關係詞、連接詞、介詞等,如: 想作主語,必須使其具有名詞的性質,做一些形
When I try to understand what it is that 式上的改變。漢語不是這樣,幾乎什麼詞都可以
prevents so many Americans from being as happy as 直接作主語。如:
one might expect, it seems to me that there are two (3)等待,不能解決問題。(動詞作主語)
- 26 -
Zhu Qiuju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24-27
(4)我這幾天不休息沒關係。(主謂句作主 our country.
語) T. It is a key step for our country to accelerate
(5)開創新局面是我們的共同任務。(動賓 economic reform.
短語作主語) F. The factory produces them isn’t a difficult
(6)太慢了不好,太急了也不好。(形容詞 thing.
作主語) T. It’s isn’t difficult for the factory to produce
(蕭立明,2000:97) them.
受此影響,學生往往誤認為漢語的主題就是
英語的主語。如:
F. His body looks well.
4. 結 語
T. He looks very well.
F. Summer is difficult to preserve food. 學生用英語寫作,必然要受母語的影響。因
T. It is diffiwlt to preserve food in summer. 此,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進行適當的
英漢比較,尤其是對英語和漢語的句子結構和語
3.2 形式主語與首略主語 篇結構進行對比分析。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就
王力先生說過:“就句子結構而論,西洋語言 曾經指出:“只有通過比較,英語和漢語的特點才
是法治的,中國語言是人治的。法治的不管主語 能顯現出來,也更容易教和學。”Robert Lado 在
用得著用不著,總要呆板地求句子形式一律;人 他最有影響的著作《跨文化的語言學》中劈頭就
治的用得著就用,用不著就不用,只要能使對話 引用 Fries 的話:“最好的教材是這樣的教材:它
人聽懂說話人的意思,就算了。”這個見解很精 的立足點是一方面對所學外語進行科學的描寫,
闢。所以英語句子 It’s snowing 中 it 是誰,說不清 一方面又對學生的本族語平行的描寫,加以仔細
楚,英語語法認為它是無人稱代詞,表示天氣、 的比較。”只有這樣,才能夠指導學生深入理解和
時間、距離和度量等,無詞義,只是占一下主語 掌握兩種語言的規律,幫助學生克服母語的負遷
的位置。而漢語中,只需簡單地說“下雪了”就夠 移現象,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英語寫作水準。
了,是個無主句,無需提及主語是誰,這樣的句
子很多,同樣的例子如 It’s Monday. It’s six o’clock. 參考文獻
這些句子中的主語都屬於無實在意義的,漢語裏 .
[1] 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都不用。 [2] Lado, R.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M]. Ann Arbor:
英語裏還有一種語法現象是漢語裏所沒有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57.
[3] 呂叔湘. 通過對比研究語法[J]. 呂叔湘語文論集[C],
的。英語語言習慣,主語要儘量短,謂語要儘量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83.
長。為此,各種短語或從句做主語時常常要把他 [4] 連椒能. 英漢對比研究[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們後移,在主語的位置上放一個 it 作形式主語, [5] 許余龍. 對比語言學[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2.
[6] 蕭立明. 英漢比較研究與翻譯[M]. 上海外語教育出
漢語裏沒有這種語言現象,所以往往成為中國學 版社, 2002.
生學英語的一個難點。
F. Study English is very hard for us. 作者簡介:
T. It is very hard for us to study English. Zhu Qiujuan(朱秋娟),副教授,MA,中國,武漢科技
錯句裏按漢語習慣把“學習英語”這個主題當 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英漢語言、文化比較,教學
作主語,可是在英語裏,不可用動詞 Study 直接 法。
作主語,應變為不定式,再後移,前邊用 it 作形
式主語,類似的錯誤學生會經常出現。如:
F. Accelerate economic reform is a key step for
- 27 -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pyright 2007 by the
2007,Vol.3,No.2,28-31 Canadian Academy of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e
Li Xiujie
李秀傑
Received 9 March 2007; accepted 16 May 2007
Abstract: One of the object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 to consolidate and foster the language ability of
students. The teaching of translation aims at fostering students’ social intercourse ability.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however, the discussion about translation teaching and the fostering and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translation ability
are not proportionately valued. In this paper, the questionnaires about non-English majors in Jili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are analyzed to find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bring forward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strategies for main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Key words: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in colleg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摘 要: 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鞏固和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翻譯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然而,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翻譯教學的探討和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
視。本文通過對吉林農業大學部分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問卷調查剖析了我校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現狀,並針對
其中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翻譯現狀;翻譯策略
- 28 -
Li xiujie/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28-31
交際能力和雙語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譯等 1.2 學生對翻譯學習重視程度不夠
主觀題又重新應用於各類英語水平考試之中。最 就我校的學生而言,英語翻譯學習狀況及水
新改革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將原來僅供選擇使用 平不容樂觀。本人在前不久隨機抽取本校 2005 級
的翻譯題改為必測試題,英語專業八級考試也已 分別來自計算機、生物、動物醫學、財會專業共
將翻譯題的比重從原來的 15%提高到 20%。由此 306 名非英語專業學生,對其進行了一次翻譯測
可見,翻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翻譯教 試,測試題為 2005 年 9 月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
學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它可以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 中心公布的四級漢譯英樣題,收回有效問卷為 294
與效率。翻譯可以成為英語寫作中有效的嘗試。 份。從分析的結果看,大學生在英語翻譯學習中
翻譯練習能有助於培養學生動手查閱詞典,從眾 主要存在著下列問題:
多義項中選擇和推敲的習慣,通過查閱詞典了解 1.2.1 薄弱的基礎語言知識
英語的奧妙,嘗到學習英語的甜頭,從而使學生 本測試是考察學生對語言知識技能(常用句
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子、短語或習慣用語)的綜合運用能力。然而,
收回的試卷表明:學生們對測試中所注重的語法
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只有 22%的學生懂得倒裝
1. 大學英語教學中翻譯技能與水平 句的運用,至於懂得非謂語動詞、虛擬語氣、複
合 句 的 用 法 的 學 生 更 是 少 的 可 憐 —— 分 別 占
的現狀 9%、13%、17%。學生們極低的詞匯量也構成了
翻譯能力差的主要因素之一。他們的詞匯知識匱
在近些年的大學英語教學中,隨著其它教學 乏,不但記憶單詞的效率極低,而且連常用詞匯
流派的湧現並占據主導地位,使得翻譯教學的探 的基本含義也掌握的不准確、不全面,換個場合
討和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並 換個搭配就不懂了;對詞匯不同詞性的作用不知
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道加以區分,拿過來就用,結果寫出的東西是滿
紙的中文式的英文。
1.1 教師對翻譯教學的忽視 1.2.2 學習策略貧乏
自從 1996 年以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增設了 翻譯在四級考試中所占的比重使得很大一部
翻譯這一題型,但出現頻率較低,這在一定程度 分學生認為進行大量翻譯練習或鑽研翻譯技巧是
上影響了教師對翻譯教學的重視程度。同時,在 浪費時間。他們僅僅滿足於能看懂大概意思而不
教學中,教師過分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忽視了 是力求翻譯得精確,自然難以提高翻譯的能力。
翻譯基本理論和技巧的傳授。極大多數教師往往 有的學生片面地理解閱讀的含義,認為只要能讀
要把一個單元的精讀、泛讀、聽力、口語、寫作 懂就可以了;結果一旦落實到動筆翻譯,卻發現
及翻譯都集中於 4-6 個課時內完成,課文精講, 比登天還難,即便是勉強翻譯出來的東西,也是
聽力及學生的疑難問題往往占了 5 個課時左右, 連自己都不好意思看。不難發現,學生們的翻譯
留給翻譯和寫作的時間根本不夠對其進行系統全 策略貧乏,翻譯能力不容樂觀。
面地講解。其次,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基礎知識
傳授與翻譯訓練的內在聯系。豐富的詞匯量,好
的語法知識功底及較強的閱讀能力既是基礎教學
2. 翻譯教與學的提高策略
的重點,同時也是良好的翻譯能力的基礎。實際
上,學生翻譯水平的提高本身就有鞏固和加強英 2.1 翻譯技巧的訓練
語的基本功,促進其他能力提高的作用。此外, 漢譯英的方法有許多種,教師應把基本的方
很多教師認為翻譯能力的好壞主要取決於學生的 法介紹給學生,以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常用的
母語表達能力和自身的努力和實踐,因此需要學 翻譯方法有增譯法、刪略法、詞類轉換法、替代
生課外的努力而不是課堂上占用有限的時間去解 法、分合譯法、直譯法、意譯法等等,在此僅總
決。 結其中幾種。
2.1.1 詞類轉譯法
- 29 -
Li xiujie/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28-31
英語和漢語屬於不同的語系,構詞法和詞義 求是理解准確率不低於 70%,而對翻譯的要求則
表達的差別很大,要確切地表達原文內容,就必 是 100%。 因此翻譯教學是以閱讀教學為基礎,
須改變原文的語言形式。因此,在翻譯過程中, 翻譯教學經常融於閱讀教學中。閱讀教學中一部
詞性的轉換就成了普遍現象。如: 分學生不求甚解,對難句、關鍵句或難度較大的
動詞—名詞:這本書反映了 19 世紀 30 年代 段落涵義不甚清楚,通過翻譯表達的作用,加強
的中國社會現狀。(This book is a reflection of the 學生對原文的理解,進而完全消化吸收。程亞品
Chinese society of the 1930s. ) 認為,翻譯教學有機地融於閱讀教學過程中,作
形容詞—名詞:獨立思考在學習中是必要 為閱讀教學過程的一個環節,也將傳統的語法翻
的。(Independent thinking is a necessity in study.) 譯教學與現代的交際教學法有機結合起來,相得
動詞—副詞:他將離開多久?(Hong long will 益彰又各取所需。2
she be away?)
名詞—動詞:我的體重減輕了。 (I weigh less 2.3 背誦的輸入
than I used to.) Corder 認為,學習者的母語為其提供了極為
2.1.2 詞類增減 豐富的關於目的語的假設,只有通過大量的目的
在翻譯過程中,我們可以按照意義和句法上 語輸入,才能減少母語的幹擾程度,建立目的語
的需要在譯文中增加雖無其詞而有其意的一些詞 的認知語法系統。3 語言輸入的量是克服母語幹
或刪減一些雖有其意但為了防止重複而可不必譯 擾的有效手段。背誦是學生十分熟悉的方法,通
出的詞,從而使譯文更完整、流暢、明確。如: 過背誦的輸入,即反複背誦,反複操練,既能強
增加: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If winter 化學生的記憶,也能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而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理解了的東西和記住了的東西都有助於翻譯的應
刪減:物質可以轉化成能量,能量也可以轉 用。從而在翻譯過程中學生能經常使用固定短
化成物質。 (Matter can be changed into energy, and 語,使翻譯流暢,准確,速度加快。
energy into matter.)
2.1.3 分合譯法 2.4 網絡資源的運用
英漢兩種語言有時句子長短與表達中心不盡 多媒體網絡技術非常適合翻譯教學的需要,
一致,為了更明確地表達思想,可以把句子做適 可以有效地克服傳統翻譯教學之不足,大大提高
當調整,該分則分,該合則合。例如: 翻譯教學的效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師可將
分譯法:現在我可不那麼自以為是了,因為 教學內容通過網絡發布給學生,學生可根據自己
我的崇高理想在半道被現實砸了個粉碎,所以崇 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計劃。學生遇到問題,可及
高理想的最終結局大多如此。(Now I’m not so 時與教師或同學進行網上交流,或點擊相關翻譯
sure.Somewhere along the way my noble ideals 專業網站尋求幫助。多媒體網絡手段使大學英語
crashed into reality,as all noble ideals eventually 翻譯的教與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教師的教學工
do.) 作更順利,教學效果更明顯。
合譯法:我們發現有必要處理的氣候、土壤、 總之,翻譯教學重視的程度不夠和學生缺乏
植物以及諸如此類的因素。上述因素對所有生物 翻譯基本知識和技巧,是造成非英語專業學生翻
所處環境是有共性的。(We find that we have to 譯能力欠缺的重要原因。翻譯教學作為大學英語
deal with things like climate,soil,plants, and 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把其融
such-like factors common to all biological 入到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督促,傳
situations.) 授翻譯技巧和方法,有助於學生翻譯水平的提
2.2 重視閱讀教學 2
程亞品.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現存問題及應注意的環
閱讀的“面”式教學應該與翻譯的“點”式教學 節 [J]. 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05.9 第 26 卷第五期,
相結合。 翻譯教學與閱讀教學有著緊密的聯系。 p.90.
3
Corder, S. P. Describing the Language Learner's Language
閱讀和翻譯對理解的要求不盡一致,對閱讀的要 [A]. CILT Reports and Papers [D], No. 6,1971.
- 30 -
Li xiujie/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28-31
高,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也應自覺在 作者簡介:
課後時間加大練習力度,以此來提高自己的翻譯 Li Xiujie(李秀傑) ,女,中國,吉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教
師。
能力。 通訊位址: 中國吉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130118。
E-mail: lixj209@163.com
- 31 -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pyright 2007 by the
2007,Vol.3,No.2,32-36 Canadian Academy of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e
Yu Yanli
於豔麗
Received 17 February 2007; accepted 10 May 2007
Abstract: Cohesion is a kind of prerequisite for generating context. In context translation, the context principle
explains how to realize the context equivalence between the original article and the translated article. Cohesion often
determines whether people can understand and accept the translation. During translation and context cohesi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article and the generation and check of the translation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perception and mastery of the context cohesion. In this pap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ive context cohesions (that
is, contrast, substitution, omission, connection and lexicon) is made to verify that English articles stress hypotaxis
while Chinese articles stress parataxis.
Key words: context, cohesion, difference, translation
Résumé: La cohésion est une condition nécessaire (mais non complète) de la production du texte. Dans la
traduction, le principe de la textualité peut être appliqué pour expliquer comment obtenir la correspondance, sur le
plan du texte, entre l’original et la traduction. Le degré de cohésion détermine si la traduction peut être comprise par
les lecteurs. Tout au long du processus de la traduction, de la compréhension de l’original à la production du texte
traduit, jusqu’à la révision de celui-ci, la cohésion du texte joue un rôle essentiel. A travers la comparaison et
l’analyse des différences des cinq moyens de cohésion dans la traduction anglo-chinoise, à savoir, cohérence,
substitution, ellipse, raccordement et cohésion lexicale, l’article présent vérifie le fait que l’anglais privilégie la
forme tandis que le chinois le sens.
Mots-clés: texte, moyen de cohésion, différence, traduction
摘 要: 銜接是產生語篇的必要(盡管不足)條件。在語篇翻譯中,語篇特征原則可用來解釋如何獲得原文
和譯文在語篇層面上的對等,銜接的優劣關係到譯文是否被接受者理解和接受。翻譯過程與語篇銜接的整個
過程中,從對原文的理解到譯文的生成再到譯文的校核,對語篇銜接的認識和把握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本文通過對比分析英漢互譯過程中語篇在五種銜接手段,即:照應、替代、省略、連接和詞匯銜接上的差異,
從而驗證了英語文化重形合而漢語文化傳統重領悟、重意合的特征。
關鍵詞: 語篇;銜接手段;差異;翻譯
語篇是用於交際的一段語意連貫的文字,語 單位,與句子是一種體現關係,即語篇由句子體
篇語言學者們或把語篇看作大於句子的語言單 現,或者說句子(形式)體現了語篇(語義)。所
位,即語篇由句子組成;或認為語篇是一個語義 以構成語篇的句子之間必然存在某種邏輯上的關
- 32 -
Yu Yanli/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32-36
係。 Beaugrandeand Dressler 認為,作為一種“交 (HallidayandHasan,1976): 照應的增減無論是嚴複
際活動”,語篇應當具有以下七個特征:銜接性、 的“信、達、雅”,還是劉重德教授的“信、達、切”,
連貫性、意向性、可接受性、語境性、信息性和 以及奈達的 “等值翻譯”,都強調了譯文必須忠實
互文性。其中,“銜接”和“連貫”最為重要。它們 於原文,做不到這一點就不能視為翻譯。最大限
都是語篇特征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其它特征的 度的意義和形式對等是語篇翻譯的終極目標。然
基本手段。銜接是語言係統中語篇構成的一部 而,由於源語和目的語的個性,銜接手段上會存
分,也是語篇理解的基礎。它是把在結構上無相 在一定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處理得是否得當直
互關聯的成分聯係起來的手段,其中一個成分的 接影響到翻譯質量。就英漢語而言,“現代英語在
解釋必須以另一個成分才得以實現。哈桑(Ha 語句銜接方式上來說多用形合方法(hypataxis),即
san,1984)認為語篇的銜接與連貫之間 用連接詞語將句子銜接起來;而漢語既用形合方
存在很強的相關性。一篇文章中的銜接手段越 法,又用意合方法(parataxis),但重意合法”(胡曙
多,它的連貫性就越強。銜接不僅是語篇表層上 中,1993:601)。鑒於漢語銜接的“意合”性,語篇
句子的連接, 而且可以通過詞匯銜接手段幫助作 構建時少用照應手段,轉換成英語時,應根據“形
者組織語篇。語言學界普遍認為韓禮德和哈桑的 合”的特點予以補充。例如:He smelled the breeze
Cohesion in English 是銜接理論創立的標志。他們 and he listened for any foreign sound of secrecy or
認為,銜接是產生語篇的必要(盡管不足)條件。 creeping, and his eyes searched the darkness, for the
在他們看來,有了銜接不一定產生語篇,但是如 music of evil was sounding in his head and he was
果沒有銜接則一定不會產生語篇。他們將銜接分 fierce and afraid. After he had probed the night with
為五大類:照應(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 his senses he went to the place by the side post
省 略 (ellipsis) , 連 接 (conjunction) 及 詞 匯 銜 接 where the pearl was buried, and he dug it up and
(lexical cohesion)。(Halliday&Hason)其中前四類屬 brought it to his sleeping mat, and under his
於語法銜接手段,後一類屬於詞匯銜接手段。語 sleeping mat he dug another little hole in the dirt
法銜接是語篇具有的典型特征之一。 在語篇翻譯 floor and buried his pearl and covered it up again.他
中,語篇特征原則可用來解釋如何獲得原文和譯 聞著微風吹來的氣息,聽聽有什麼奇異聲響,同
文在語篇層面上的對等。銜接的優劣, 關係到譯 時兩眼在黑暗中搜索,因為邪惡之歌又在耳邊響
文是否被接受者理解和接受。因此,譯文要根據 起。他有點凶猛,也有點害怕。他用眼睛和耳朵
目的語的語篇特征,借助恰當的銜接手段,將句 在黑夜裏仔細審查一番之後,又回到屋裏,來到
子與句子、語段與語段邏輯地粘連起來,構成一 側柱旁埋珍珠的地方,把珍珠挖出來,拿到席子
個完整或相對完整的語義單位。翻譯過程與語篇 上,又在席子下面的地上挖了一個小洞,把珍珠
銜接翻譯的整個過程中,從對原文的理解到譯文 埋進去,再蓋上土。源語用了 7 個 he,3 個 it 和 6
的生成再到譯文的校核,對語篇銜接的認識和把 個 his,共 16 個代詞。如果全部照譯出來,不符
握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在源語和目的語之 合漢語的照應習慣。因此,譯文簡化為三個“他”,
間實現相同的語篇效果,譯者在英漢語互譯過程 意思並不含混,反而更簡練、流暢、自然。類似
中往往需要充分考慮兩種語言銜接方式的差異和 的增減都是根據目的語的語篇特點而調整。除人
它們之間的轉換;否則就難免會造成誤解和誤 稱照應以外,表銜接的關聯成分也應作適當的調
譯。語篇是一個較大的翻譯單位,在翻譯時容易 整。
顧此失彼,犯下前後不一致的毛病。這就要求譯 二、替代。替代是用替代形式去替代上下文
者從銜接的角度審視譯文,看看整個語篇的一致 中所出現的詞語。使用替代既是為了避免重複,
性以及整個譯文是否簡潔流暢。本文將對比分析 也是為了連接上下文。替代可分為上義替代、同
英漢互譯中語篇在五種銜接手段,即:照應、替 義替代。上義替代是用上義詞替代已出現的下義
代、省略、連接和詞匯銜接上的差異。 詞,多用於句際銜接中。英譯漢時,上義替代常
一、照應。在語篇中,如果對於一個詞語的 常替換為詞語複現。同義替代是指用同義手段相
解釋不能從詞語本身獲得,而必須從該詞語所指 替代起銜接作用,多用於句際銜接中。英譯漢時,
的對象中尋求答案,這就產生了照應關係 把同義替代替換成詞語複現是很常見的事。但替
- 33 -
Yu Yanli/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32-36
代與照應不同,替代一般都是回指性的,所替代 義是不同的。
的成分都應在上文找到,“替代是一種詞匯語法關 漢英語省略的最大差異在於英語是形合語
係,而照應則是一種語義關係。”也就是說,替代 言,漢語是意合語言。英語講究的形合在於“英語
成分與被替代成分不是指稱上的一致關係,而只 中的省略多數伴隨著形態或形式上的標記,可以
是具有同等或類似語義,但處於同等語法地位的 從形式上看得出來。”而漢語的意合體現為“省略
功能性關係。 在很大程度上與所標的意義有直接的聯係。因
A. I want to have a cup of tea. What would you 此,漢語的省略只求達意。只要達意省略的時候
like? 不但不考慮語法,甚至也不考慮邏輯。”但中國的
B. The same please. 讀者理解這樣的語篇並不成問題,但在譯成英語
The same 與上文構成了替代關係,替代上文 時,則需將省略的主語一一補全。才能實現英語
提到的 a cup of tea,這裏的替代成分與被替代成 的可接受結構。
分處於同一語法地位,都作賓語。從這個例子中 我從此便整天站在櫃臺裏,專管我的職務。雖
我們可以了解到替代現象不僅出現在句子層面, 然()沒有什麼失職,但()總覺得有些單調,
而且出現在語篇層面上,在尋求替代成分所替代 有些無聊。掌櫃是一副凶臉孔,主顧也沒有好聲
的對象時,就是一種語篇銜接過程。 氣,叫人活潑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 ()才可以
The truth of course is that you have to pay a 笑幾聲,所以()至今還記得。
professional to do it for you. This should be looked (魯迅《孔乙己》)
at as an other investment: you have to spend money Thenceforward I stood all day behind the
in short term to save money in the long term. counter, fully engaged with my duties. Although I
例句中的 this 所替代的是分句 you have to gave satisfaction at this work, I found it monotonous
pay a professional to do it for you。 and futile. Our employer was a fierce-looking
三、省略。與英語相比,漢語句子更加注重 individual, and the customers were a morose lot, so
表意的完整性,漢語中的省略顯著多於英語。漢 that it was impossible to be gay. Only when Kung
語句法和詞匯都出現明顯的簡約化傾向,其句法 I-chi came to the tavern could I laugh a little. This is
結構的簡約性就體現在句法省略之中(沈錫倫, why I still remember him.
1995) 。英語中的省略多存在於對話中,一般 四、連接。連接是表示各種邏輯意義的連句
句子主語省略較少。因為英語句子造句原則是主 手段。它的功能是表示兩個或更多的句子之間的
語和謂語缺一不可,其依據是主項加謂項才構成 某種邏輯聯係,並指出句子是在什麼意義上相互
一個完整的命題的形式邏輯觀點。漢語中主語省 聯係起來的。連接可分為形合連接與意合連接。
略,不僅存在於一句中, 跨句省略亦屬常見;不 形合(hypotaxis)是靠關聯詞語建立句內和句際關
但常常省去重要的詞項,有時還不惜使用大量的 係的銜接手段。總體而論,英語中形合連接的運
重複。 用要高於漢語。意合(parataxis)是不靠關聯詞語,
阿Q沒有家, (他)住在未莊的土穀祠裏。 (他) 僅靠語義的邏輯聯係而建立的句內和句際銜接手
沒有固定的職業,只給人家做短工,(人家叫他) 段。漢語的意合連接運用率要高於英語。拿英語
割麥(他)便割麥, (人家叫他)舂米(他)便舂 和漢語比較來看,在句子及句子以下層面,英語
米, (人家叫他)撐船(他)便撐船。 (魯迅, 《阿 比較穩定而多樣的形式(包括形態),可以控制著
Q正傳》)這段話裏使用了大量的重複和主語的省 內部各語言要素之間的關係,因而以形合為主;
略,用英語的造句規範無法解釋如此松散疏落、 到了句以上,英語似乎覺得沒有必要再用如此強
生動活潑的語言組織。正如申小龍所說“漢語的造 的形式來限制自己了,為了造成變化,因而採用
句注重的不是空間構架的嚴整,而是線性的流 了意合手段,同義詞、上位詞、統稱詞、代詞,
動、轉折,追求流動的韻律、節奏,不滯於形, 基本上都是詞匯手段,把它們聯係起來的不是形
而是以意統形,削盡冗繁、辭約義豐。”(申小龍 式,而是意義。因此,英漢互譯時,譯者應根據
1988:59 )省略既可用於篇章銜接也可以 目的語的特點對譯文的邏輯連接方式進行調整。
用於修辭銜接,值得注意的是,它們在句中的意 為了滿足英文的邏輯關係,應適當地增補一些關
- 34 -
Yu Yanli/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32-36
聯成分。為滿足漢語的特點,應適當地減少一些 Economist sees a deeper slump than predicted
關聯詞語。例如: The long-awaited recession has apparently arrived
男孩哭得心都快碎了,當問及他時,他說餓 and many economists are now saying that the
極了,有兩天沒吃了。The boy who was crying as if downturn in the nation’s economic activity will be
his heart would break, said, when I spoke to him, deeper and longer than previously forecast.這是一
that he was very hungry because he had had no food 篇經濟報道。標題中 slump 一詞本義是後退,但
for two days.為了體現英語多用連接詞表示句際 從上下文來看,該報道中三個詞 slump, recession
關係的特點,符合英語的形合特征,譯文使用了 和 downturn 都是跟經濟有關的近義詞,意思都是
who, as if, when, that, because 等多個連接成分來 “(經濟)衰退,蕭條,滑坡”。
理順上下句的語義關係,使漢語的隱性粘連顯形 詞匯的組合銜接不同於常規的詞語搭配。組
化,從而滿足英語的行文要求。盡管這種節外生 合銜接不只局限於一對一對詞語的簡單搭配,而
枝,疊床架屋的構建方式比較繁瑣,但作為英語 是一係列語義相關的詞語在篇章中的組合銜接而
的語篇構建原則,譯者是必須遵守的。以上談到 形成連貫的語義表達。這些詞語的具體意思是通
的是漢譯英時,根據英語的銜接特點,要適當地 過具體語篇的語境來識別的。所以就詞匯銜接的
增補連接詞。同理,英譯漢時,譯文應考慮漢語 特點在進行英漢互譯時,便要考慮到哪些詞匯構
的銜接構建特點來連句成篇。漢語句法結構重意 成了組合,根據語境究其含義,這樣才可使譯文
合,句中成分的相互銜接借助語義的貫通,語境 達到與原文基本對等的效果。
的映襯。語篇結構緊湊,詞語的冗餘度小。 One of the things we have to understand about
But his joy was only momentary, for when he Japanese society is its gender structure, a structure
tossed the magazine aside and came out of his room, similar to what the United States had in the 1950s.
he was confronted with all the things he so disliked. Women do all the domestic labor. Men are in the
Lonely and bored, he returned to his room. factories and shops and they are working long hours,
但是這痛快也是暫時的,等到他拋開書走進 but they don’t do much work when they come home.
房間的時候,他又看見他所不願看到的一切了。 They don’t take care of children, they don’t do
他立刻感到寂寞,便又無聊地走回房間。 housework, cooking etc. In the U.S. there are both
(何善芬《英漢語言對比研究》P514) men and women in the workhouse and both men
此例中,漢語譯文中的“等到”表示時間相 and women at home. Japanese workers may work
繼,在文中起銜接作用,其實也暗含了因果關係, longer in the marketplace, but you have to calculate
但漢語並沒有像英語一樣直接用表示因果關係的 the total amount of work that people do to figure out
連接詞 for。 how hard people are working and how much leisure
五、詞匯銜接。是指用詞匯來實現語篇銜接 time they have.
的手段,主要是指使用同義詞(synonym)、反義詞 譯文 1:我們必須了解日本社會的一個特點,
(antonym)、上下義關係(hyponymy)、詞語組合 那就是他的性別結構,類似美國五十年代的結
(syntagmatic relations)等來實現銜接的手段。這裏 構。婦女包攬全部家務勞動,男人到工廠、商店
我們主要討論對英漢翻譯最具實踐意義的兩類: 上班,工作時間很長,但回到家裏就不幹多少活
同義銜接和組合銜接。 了。他們不看管孩子,不做家務事,不做飯等等。
詞匯的同義銜接指的是某一詞以原詞、同義 在美國,很多男人和女人都在勞動大軍之列,也
詞、近義詞、上義詞、下義詞、概括詞或其他形 有都在家裏的。日本工人可能在市場裏工作的時
式複現在語篇中使語篇前後銜接。英語的行文特 間較長,但是我們在估計人們工作的辛苦程度以
點是避免重複,所以除用原詞和近義詞外,通常 及他們有多少閑暇時,必須把整個工作量都計算
用上下義詞來實現詞匯銜接。但漢語注重的是語 進去。
義表達清楚,所以通常將英語中的上下義詞銜接 譯文 2:我們必須了解日本社會的一個特點,
譯為原詞複現。漢語中的詞匯重複銜接在英語中 那就是他的性別結構,類似美國五十年代的結
為了避免重複可採用替代,照應和省略的形式。 構。婦女包攬全部家務勞動,男人到工廠、商店
- 35 -
Yu Yanli/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32-36
上班,工作時間很長,但回到家裏就不幹多少活 特征。作為英語學習者在從事語篇翻譯中,譯者
了。他們不看管孩子,不做家務事,不做飯等等。 要考慮用適合目的語讀者的語言把原文信息重新
在美國,男女都參加工作,也都從事家務勞動。 表達出來。重新表達不僅需要詞匯方面的轉換,
日本工人可能在工作單位勞動的時間較長,但是 還需採取一些相應的策略對譯文的銜接進行重
我們在估計人們工作的辛苦程度以及他們有多少 組,從而達到譯文的連貫。
閑暇時,必須把整個工作量都計算進去。
(李運興《語篇翻譯引論》) 參考文獻
從上述例子中我們不難發現譯文 1 中劃線部 [1] 胡壯麟. 語篇的銜接與連貫.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4.
分與上下文有些不連貫,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 [2] 李運興 . 語 篇 翻 譯 引 論.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 公司 ,
譯者沒有識別出此語篇的詞匯組合關係。 2001.
[3] 何善芬. 英漢語言對比研究.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從上面的論述我們不難看出雖然英、漢語都
2002.
有相同的銜接手段,但兩種語言終究各有自己的
特征。英語語篇在顯性銜接標志即:連接詞、人 作者簡介:
稱代詞、指示代詞和替代的使用上多於同體裁同 Yu Yanli(于艷麗) ,女,中國,吉林農業大學外語學院教
師。
時代的漢語語篇,而漢語語篇在隱性銜接標志 通訊地址: 中國吉林農業大學外語學院 130118
即:省略和重複的使用多於英語語篇。雖然不同 E-mail: dyuehui@126.com
語言對銜接手段有不同的偏好,但這也驗證了英
語文化重形合而漢語文化傳統重領悟、重意合的
- 36 -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pyright 2007 by the
2007,Vol.3,No.2,37-40 Canadian Academy of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e
——描寫翻譯研究
Wang Ailing
王愛玲
Received 10 April 2007; accepted 8 June 2007
Abstract: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DTS)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studies which developed in
the 1970s in the western world. This approach not only broadens the horizon of translation studies, but also shifts its
focus to target language and target-oriented culture. This thesis, based on a general description of DTS and its
develop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chooses the article “The translation of Hong Lou Meng into English: A descriptive
Study” as its model and tries to discuss how are the ways of description revealed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objects of description, ways of description
Résumé: La traduction descriptive émergeant dans les années 70 du 20e siècle ouvre une nouvelle perspective
pour l’étude de la traduction. Elle élargit non seulement le domaine d’étude de la traduction, mais aussi centre la
recherche sur la langue et culture cible. L’article présente d’abord sommairement la théorie de la traduction
descriptive, son développement et ses caractéristiques, et puis prend comme exemple l’essai intitulé « L’itinéraire
inoubliable – étude descriptive sur le travail de traduction anglaise du « Rêve dans le pavillon rouge » pour examiner
comment le moyen descriptif se traduit dans cet essai.
Mots-clés: étude de la traduction descriptive, objet de description, manière de description
摘 要: 西方 20 世紀 70 年代發展起來的描寫翻譯為譯學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它不僅拓寬了翻譯研究
的範圍,而且將研究的焦點轉向以目的語及其文化為研究中心。本文在概述描寫譯學理論及其發展,特徵基
礎上,選取“難忘的歷程——《紅樓夢》英譯事業的描寫性研究”這篇論文,談談描寫方式在該論文中是如何
體現出來的。
關鍵詞: 描寫翻譯研究;描寫對象;描寫方式
達到相互交流的目的。但在各文化中翻譯研究卻
大多處於邊緣地位而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很多人
1. 引 言 認為,翻譯研究不具備獨立學科的價值,而是語
言學或比較文學的一個分支。描寫翻譯研究將翻
翻譯活動歷史悠久,可以說人類自有語言開 譯活動置於社會、歷史、文化的大環境中,通過
始,操不同語言的人們就有了通過翻譯這一活動 大量的實證材料說明翻譯對社會、文化等諸方面
- 37 -
Wang Ailing/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37-40
的深遠影響,它有利於糾正人們對翻譯研究的偏 何在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跟原文相一致,其目的
見,其學術價值是巨大的。 是界定翻譯作品的屬性和設定評價翻譯作品的標
準,回答“什麼是翻譯?”和“如何翻譯?”這樣的
問題。傳統譯學過於注重微觀研究,沒有考慮到
2. 描寫翻譯研究的提出及其影響 譯語社會的經濟、政治、心理、歷史和現狀等因
素。例如,語言學派將翻譯完全置於語言層次的
1972 年霍姆斯(James S. Holems)在哥本 討論,而忽視了主體和外部環境對於翻譯活動的
哈根召開的第三屆國際應用語言學會議上發表 影響,將翻譯視為“一門精確的科學,集中研究語
的論文“譯學之名實”(The Name and Nature of 言系統的差異,語言形式的轉換,從而歸納出一
Translation Studies)被認為是描寫譯學的首創。 些諸如語態轉換、詞性轉換、增詞減詞之類的所
從 80 年代開始,描寫翻譯研究在翻譯界的影響 謂翻譯規則,企圖以這些機械化的手段達到最大
不斷擴大。如: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在 限度的對等——字與字、句與句的對等,卻回避
1980 年主編《翻譯研究》 (Translation Studies) 了文化差異,翻譯動機,譯文用途等重要問題。”
對此方法有了進一步的介紹;特奧·赫爾姆斯 (張南峰,1995:2)文藝派則常常把忠於原著看
(The Hermans)1985 年主編的《對文學的操縱: 作是至高無上的標準,同樣忽視了文化差異、翻
文學翻譯研究》(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 譯動機、譯文用途等方面的因素。描寫譯學認為,
Studie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使更多的人讀到 譯文的基本功能是給掌握譯語的讀者提供資訊,
了從事描寫翻譯研究的主要人物的論述;瑪 它要符合譯語的規範,也要符合譯語讀者的社會
麗·斯內爾—霍恩比(Mary Snell—Hornby)的《翻 心理和社會文化背景。譯文要忠於原文,更要忠
譯 研 究 : 綜 合 法 》 (Translation Studies: An 實于譯語文化和譯語讀者,否則就失去了譯文應
Integrated Approach )一書更是將其視為翻譯研 有的功能。從這一點出發,譯作是譯語社會的一
究的一支主要力量。(韓子滿,2005:98)接下 種文化現象,反過來又對譯語社會的語言和文化
來,Van Leuven-Zwan&Naaijkens 在 1991 年的文 產生影響。因此,描寫譯學主張翻譯研究要注重
章中進一步闡述了描寫翻譯研究的基本理論、原 譯者與譯語讀者之間的關係,注重譯文和譯語文
則、方法和研究物件。一般認為,以色列學者 化之間的關係,以及注重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能
Toury 是霍氏譯學構想的支持者也是這一學派最 動作用和譯文的獨立價值與功能。 (方夢之,115)
積極的實踐者。1995 年,他發表的力作《描寫 傳統譯學是規定性的。它給出了翻譯應該達
譯學及其它》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到的某些標準,這樣一來,很多現實翻譯活動中
Beyond)被認為是“翻譯學涉及面最廣,系統性 存在的翻譯現象和翻譯方法都被傳統譯學簡單地
最強的專著”(蔣鐃華,1998) 。描寫翻譯研究為 認定為不是翻譯而加以否定。描寫譯學並不是要
對翻譯行為中涉及的所有要素的檢視提供了一 對傳統譯論加以否定,而是指出其不足,更加客
種全新的建設性的視角,使翻譯研究不再局限于 觀、全面、科學地描寫翻譯活動中涉及的方方面
翻譯的內部,而是將翻譯研究的範圍延伸到翻譯 面。這一學派認為翻譯是一門經驗學科,而作為
的外部,並以社會文化功能為紐帶將兩者聯繫起 經驗學科它通常有兩個目標:一是描寫經驗中的
來。 特殊現象;二是建立能夠解釋和預測問題的基本
原則。其研究方法的基礎是觀察、描寫和解釋。 (張
美芳,67)就翻譯學而言,翻譯過程、翻譯作品
3. 描寫翻譯研究的特點 及其在譯語文化中的作用都屬於客觀現象。所
以,翻譯理論的任務就是解釋和預測現象,是描
3.1 與傳統譯學的區別 述性而非規定性的。
描寫譯學的誕生實際上主要是針對傳統譯學
強調原文跟譯文的對等關係而忽視譯文跟譯語讀 3.2 描寫譯學的理論框架
者和譯語文化之間的關係而提出來的。傳統譯學 根據 Holmes 的觀點,描寫譯學處於翻譯學科
認為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際應用,注重譯文如 的中心位置,其任務主要是描寫翻譯過程和翻譯
- 38 -
Wang Ailing/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37-40
作品中的不同現象,從而形成一些可以對未來的 行為有關的各種因素,客觀地描述這些因素是如
翻譯現象產生預測的理論原則。Holmes 認為描寫 何起作用的。具體而言,描寫的方法可分為共時
翻 譯 研 究 包 括 三 種 :( 1 ) 產 品 導 向 研 究 (Synchronic)研究和歷時(Diachronic)研究。共時研
( product-oriented );( 2 ) 過 程 導 向 研 究 究指某一時間點上各種譯本的比較研究;歷時研
(process-oriented); (3) 功 能 導 向 研 究 究則包括同一時期歷史文化因素對於翻譯行為的
(function-oriented)。 影響和制約,不同歷史時期文化因素對翻譯行為
產品導向研究是傳統譯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的影響和制約,一種譯本或翻譯行為在不同的歷
是對翻譯成品進行研究,其中包括對個別譯本進 史時期的社會文化功能等。“《紅樓夢》英譯事業
行描述和對同一作品的不同譯本進行比較;譯本 的描寫性研究”這篇論文就是共時和歷時研究方
比較可以是歷時的或是共時的。過程導向研究關 式相結合的典範。
注的是翻譯行為本身。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如何創
造一個全新的但又多少與原文吻合的譯文。因為
翻譯過程所涉及的範圍很廣,問題非常複雜,所
4. 描寫方式在論文中的體現
以這一領域的研究較少。功能導向研究是對翻譯
作品在目的語社會文化中的功能描寫。研究範圍 該論文首先提出了翻譯批評的新視角——
甚廣,包括:何種文本在何時何地被翻譯?原因 描寫性翻譯批評理論的產生、發展及該方法論的
何在?影響翻譯作品的因素有哪些?等等之類的問 適用性。論文的主體部分對跨越了近 160 年,在
題。 不同的歷史時期產生的 19 種譯本的《紅樓夢》
Toury 發展了 Holmes 所提理論中的描寫翻譯 英譯事業進行了描寫性研究。根據不同時期譯本
研究這一分支。他的主要思想上要從目的語文化 的特徵,特定歷史條件下譯者的翻譯意圖,以及
的角度去研究翻譯,並在其著作《描寫譯學及其 不同時期該英譯本在英美文化多元系統中不同
它》中舉了大量的例子來說明文學傳統會對翻譯 的地位及其功能,還有特定歷史條件之下中國文
行為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同時,他又用了“規 學英譯的規範與傾向,將《紅樓夢》的英譯歷程
範”(Norms)這一概念來描述所有制約翻譯現象的 劃分為三個歷史時期,對譯本進行全面的歷時性
因素。 描述。在劃分的每一階段,對同一時期的不同譯
本又進行共時描述,說明各種譯本產生的原因、
3.3 描寫的對象 形式及其社會功能和影響。文章詳細考證了譯本
Toury 認為只要在目的語文化中以翻譯的面 形成的歷史背景,分析當時社會政治、經濟、軍
貌出現或是目的語讀者認為是翻譯的一切文本都 事等方面的情況對產生某種譯本的影響,或者對
可稱作翻譯。(Toury,1995:32)這樣一來,翻譯 一些新的歷史文化因素的形成與翻譯活動之間
的概念得到了極大的擴展,除了普遍認同的翻譯 的相互關係進行闡述等,從而歸納出這一歷史時
文本之外,一些曾經處於“邊緣地位”的翻譯以及 期形成多種譯本的總特徵。在這部分翻譯描寫
各 種 另 類 的 翻 譯 手 段 , 比 如 偽 翻 譯 中,共時和歷時的描寫視角貫穿始終。共時的批
( pseudo-translation ) 和 譯 介 作 品 (assumed 評描寫有助於更深刻地理解一種翻譯行為或現
translation)等也被納入描寫翻譯的研究物件。 象,準確地辯識翻譯活動中的種種制約因素,以
及翻譯可能產生的文化影響。歷時的描寫則是一
3.4 描寫的方式 種更為理想的描寫方式,因為這一視角的研究能
描寫性的翻譯研究不像傳統的規範性研究那 夠更多地減少研究中的主觀成分,達到描寫結果
樣把視野局限于靜態的文本體系自身,而是將目 的客觀性、準確性和主體間性。
光投向動態的更加開闊的目的語的社會文化環境
中去,探索在這一大環境中翻譯行為是如何與社
會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因此,為了更全面
5. 結 論
系統地研究翻譯,應將翻譯放回其產生的歷史、
文化、社會環境中去,進而具體分析與這一翻譯 本文首先介紹了描寫翻譯學的形成、發展及
- 39 -
Wang Ailing/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37-40
其特點,然後結合“《紅樓夢》英譯事業的描寫性 2000.
研究”這篇文章,說明共時和歷時的描寫方式是如 [3] 何元建, 衛志強. 描寫譯學的理論與實踐[J]. 中國翻
何在翻譯描寫中得到體現的。描寫譯學把譯作看 譯, 1998, (2).
作是譯語社會的一種文化現象,把譯作放在特定 [4] 韓子滿, 劉芳. 描述翻譯研究的成就與不足[J]. 中國
歷史文化背景下進行考察,因此,這種描寫所涉 翻譯, 2005,(3).
及的範圍比較廣,在某種程度上這又為翻譯描寫 [5] 許鈞. 翻譯論[M].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
造成了困難。所以,確定適當的描寫物件,採取 [6] 張美芳. 翻譯學的目標與結構[J]. 中國翻譯, 2000,
有效的描寫方式對實現翻譯行為或翻譯現象的精 (2).
確描寫是至關重要的。同時,要注意描寫過程的 [7] Toury, G.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客觀性和準確性。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Wang Ailing(王愛玲),中國湖北省武漢市,華中師範大學
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 05 級研究生,430079。
[1] 陳宏薇, 江帆. 難忘的歷程——《紅樓夢》英譯事業
的描寫性研究. 2003,(5).
[2] 方夢之. 譯學詞典[Z].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 40 -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pyright 2007 by the
2007,Vol.3,No.2,41-45 Canadian Academy of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e
Hong Luan
洪 鸞
Received 9 March 2007; accepted 18 May 2007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duty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is to change the education idea and foster qualified
people with well-knit knowledge basis, energetic innovation spirit, and strong exploiting ability. In this aspect, many
colleges have their experience and research achievements. Some of their theories and activities are quite worthy of
reference. But there is no explicit thinking and compact concept of how to innovate English teaching for doctors of
non-English majors. How to teach English to doctors of non-English majors? The author holds the idea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duty of doctor English teaching is learning instead of teaching. The fostering of a doctor who is qualified
in English is not just the fostering of a language technician, but a language intellectual. The object of English
teaching for doctors of non-English majors should be the actual application ability of the user. The English language
is just a tool, or simply a means for obtaining information, for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profession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but not a research subje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robes into the question of how teachers of
doctors of non-English majors should adjust their teaching ideas and methods, studies the innov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from the aspect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est forms, etc., and inquires how to supplement
classroom teaching innovation through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Key words: doctor English, innovation thought, research learning, intercourse 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second
classroom
Résumé: De nos jours, le devoir notable des professeurs de langue étrangère consiste à changer de concept de
l’éducation pour former une nouvelle génération de talents dotés à la fois d’une base solide, de l’esprit de pionnier et
de la capacité de rénovation. Dans ce domaine, nous avons déjà obtenu pas mal d’expériences sur la réforme de
l’enseignement et de résultat de recherches, dont certaines idées et mesures concrètes sont inspiratrices. Mais, en ce
qui concerne la réforme de l’enseignement de l’anglais pour les doctorants non spécialistes d’anglais , il semble qu’il
n’y pas encore une conception précise et intégrale. L’auteur pense que la première tâche de l’apprentissage de
l’anglais des doctorants non spécialistes est d’ « apprendre », non d’« enseigner ». On devrait les former plutôt aux
hommes de culture qu’aux techniciens de langue. Ainsi, l’enseignement de l’anglais doctorant devrait mettre l’accent
sur la capacité d’utilisation de langue, voyant en anglais un outil de communication qui sert à la communication
transculturelle et aux recherches scientifiques, au lieu d’une discipline purement théorique ou bien un moyen
d’acquisition des informations. L’auteur étudie dans l’article présent les problèmes suivants : comment modifier la
conception d’enseignement et les méthodes d’enseignement ; comment procéder à la rénovation sur les plans de
l’enseignement en classe et de la forme d’examen ; comment utiliser les activités extra-scolaires pour promouvoir la
- 41 -
Hong Lu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41-45
rénovation de l’enseignement en classe de l’anglais doctorant.
Mots-clés: anglais doctorant, esprit de rénovation, apprentissage à la recherche, capacité de communication,
système d’évaluation, classe secondaire
摘 要: 當今,高校外語老師的神聖職責是如何轉變教育理念,棄舊汲新,培養出一代又紮實基礎,有創新
精神,有開拓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在這方面,各地高校已有不少教改經驗和研究成果,其中不乏可資借鑒的
理論觀點和具體做法。但是,如何在非英語專業博士生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似乎還沒有一條明確的
思路或一個完整的構想。非英語專業博士英語教學應該如何操作?筆者認為非英語專業博士英語學習的首要
任務是“學習”而不是“教授”,博士外語人才的培養不應只是一種語言技術員的培養更應該是語言文化人
的培養。博士英語教學的目標應是強調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將英語作為一種交際工具,用於跨文化交流、
服務於專業、科研的需要,而不是一門研究性的學科,或者是簡單地界定為獲取信息的手段。筆者在文章中
探討了博士生英語教師應該如何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研究如何從課堂教學、考試形式等方面進行非英
語專業博士生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創新以及研究如何通過課外活動輔助博士生英語課堂教學創新等問題。
關鍵詞: 博士英語;創新思維;研究性學習;交際能力;評估體系;第二課堂
當今,高校外語老師的神聖職責是如何轉變 性學習,強調真切的實作表現技巧,巧設創新探
教育理念,棄舊汲新,培養出一代又紮實基礎, 索機會,培養創新精神;注重文化和語言的關系,
有創新精神,有開拓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在這方 強調交際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此外,建立新
面,各地高校已有不少教改經驗和研究成果,其 的評估體系——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
中不乏可資借鑒的理論觀點和具體做法。但是, 的評估體系;豐富第二課堂,搭建展示博士生創
如何在非英語專業博士生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創 新能力的舞臺。
新教育似乎還沒有一條明確的思路或一個完整的
構想。中國加入 WTO,世界經濟一體化、科技文
化的活動國際化和國際交往日益頻繁等都在告訴
1. 精心設計問題,創造互動合作學
我們,以閱讀為主的教學要求和以獲取專業信息
為目的的單一教學目標,已經滯後於現實的社會
習機會,打造創新氛圍,提高創新思
需求。博士生英語教學的目標不應將英語作為一
門研究性的學科,或者是簡單地界定為獲取信息
維能力
的手段,而應將語言教學、專業學習和學生的文
化素質教育結合起來,強調實際綜合應用能力, 無論何種課型,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每一步驟
博士生應將英語作為一種交際工具,服務於其本 中,教師都應根據教學內容,語言材料多設計問
專業、科研的要求,進行專業的學習和研究,利 題,層層遞進,逐步深入。對於博士生而言,教
用外語文獻、准確表達自己的思維和研究過程, 師可設計靈活性較大,跨學科等問題或結合實
有效得體地用於跨文化交流,及時將自己的研究 際,提出社會熱點問題,加強用英語作為工具求
融入國際學術發展的大潮,從而成為適應國際科 異思維、立體思維的訓練。求異思維是指一個問
學發展的開放性創新研究人才。為達到此目的, 題答案可有多種,學生可從多方面分析,得出不
教師應該調整其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研究如何 同結論;立體思維是從問題的深度和廣度進行多
從課堂教學、考試形式等方面進行博士生英語課 角度,多維度,交叉進行思考,觀察,比較分析
堂教學模式創新以及研究如何通過課外活動輔助 更加深刻地關照問題。博士生英語課堂教育應定
博士生英語課堂教學創新。根據我校具體情況, 位在這一層次上。教師可從同一來源的材料或信
我們提出我們的教學思路和框架:通過翻譯課, 息,培養學生並強化學生積極求異的思維能力。
寫作課以及高級視聽說等博士生課程的英語課堂 如在高級視聽說課堂上,在講授 Accommodations
教學,巧設問題,增加互動合作學習機會,打造 這一單元時,教師可根據出國留學找房子這一主
創新氛圍,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同時,強化研究 題,設計此類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爭論,辯
- 42 -
Hong Lu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41-45
論,講環境、氣候時,可以結合全球氣候變暖、 獲取知識,創造運用知識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創
汙染等社會熱點問題,組織學生討論,結合各自 新思維,及時發現他們的困難,為他們排憂解難,
專業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如此既可調動學生查 成為他們學習的引路人。教師起著組織者、激發
詢資料,整理運用資料,組織語言的積極性,又 者的作用。博士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有別於其他層
可訓練學生從同一信息源探索不同答案的求異思 次的學生。有效獲取科技信息和參與國際信息交
維能力。 流是他們的首要目標;其次,博士生作為成年人
同時,一個好的教學應該是互動的,這不僅 有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他們有自己
應該是師生間的互動,鼓勵師生輪流進行對話, 的觀點和見解,願意並且能與人分享。對於他們
共同分享學習內容,也應該是學生之間的互動, 來說,本身對英語的掌握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
學生或是輪流將自己的看法或觀點提供出來和大 他們自身扮演著所學專業的研究者角色,對各種
家分享,或是以合作的形式共同探討研究解決問 問題有自己的主見,傳統的教學手段已經不能激
題,完成某一課題。比如,在翻譯課上,可用討 發他們的更高的學習熱情。因此在博士研究生英
論式,質疑式的教學模式,改變由老師主講,學 語教學中采用研究性學習方法具有很強的可操作
生聽的被動學習方式,討論式、質疑式的教學模 性和可行性。
式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非常寬松自由的學習環 研究性學習改變了以往單一的、課與課之間
境,在翻譯作品閱讀、欣賞、評論過程中學生可 脫節、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取而代之
以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 的是強調長期的、系統的、跨學科的、以學生為
造力。一個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 中心的學習活動,並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加
學生的主觀主動性、積極參與性和和共同合作 以探索和體驗。研究性學習以探索和研究為特
性。而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協作精神正是創新教育 征,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
的動力。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一方法的優點是:1)通
過自我學習來激勵學生,為學生探索各自的興趣
和問題,以及為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供決策的機
2. 強化研究性學習,強調真切的實 會。2)提供跨學科學習的機會,學生在一個真實、
具體的學習過程中,重組不同學科內容,而不是
作表現技巧,巧設創新探索機會,培 在一個單一、固定的本學科領域內學習。3)通過
一些實踐性專題的研究,可建立與課外、校外生
養創新精神 活的聯系,處理與真實世界有關的問題,使學習
具有實用性。4)提供教師與學生建立個體聯系的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用自我 機會,這時的教師是指導者、參與者和共同學習
學習方式對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某一具體問 者。
題的探究。研究性學習是一種主動而深入的學 教學中我們應追求一個自由開放的課堂,富
習,是強調真正理解的學習,必須打破口耳傳誦 有情境性的課堂,更利於學生的主動參與的課
的陳舊教學傳統,而以實作與表現(doing & 堂。在真實情境的脈絡之中,進行有意義的實作
performance)為教學基調。理想的境界應該是要 表現應該成為博士研究生課程與教學創新的配套
讓學生能像作家、音樂家、數學家等人一樣,以 措施之重點,成為教師進行教改的主要內容。它
各領域的專家思考和行動的方式來從事學習,並 不僅能使研究性學習得以有意義的開展,還能激
化為己有的活的學問和經驗。這一過程中並不意 發、活躍課堂的互動,有機地增加師生之間的合
味著抹殺教師的作用,相反,教師的作用更重要 作機會。博士生可在真實、具體的學習活動過程
了。因為教師必須有效地組織起以學習為中心的 中獲得語言習得結果。教師可在教學中針對博士
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在教學的設計與安排上必 研究生的特點設計系列真實活動,例如:上講臺
須更加注重教法新穎富有創意,充分調動學生的 講課、讀書報告會、模擬國際會議、論文寫作、
積極性,讓他們更多地自主學習,享受獨立思維 詩歌朗誦與詩歌習作等等。這些真切實做表現當
的時間與空間,激發學生探究願望,培養其獨立 作學生學習的綜合活動,學生在一個真實、具體
- 43 -
Hong Lu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41-45
的學習活動過程中扮演專家角色,重組不同學科
內容,並通過一些實踐性專題的研究建立與課
性評價為主轉向形成性評價為主
外、校外生活的聯系,處理與真實世界有關的問
題,使學生得到真正有意義的學習,使學習具有 博士生英語考試單憑一張考卷的考試方式,
實用性。現代教學法認為,當人們對自己的學習 不能滿足博士人才成長地要求,影響著高層次人
能夠行使一定的控制權和輸入、輸出權時,其效 才培養的質量。我們將評估從終結性評價為主轉
果往往是最佳的;如果老師把學習者看作是學習 向形成性評價為主。形成性評價重視對學生學習
的驅動者,那麼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就愈能得 過程的評估,它通過多種渠道收集、綜合和分析
到發揮以促進學習。 學生日常學習的信息,了解學生的知識、能力、
興趣和需求,著眼於學生潛力的發展。它不僅注
重對學生認知能力的評價,而且也重視對學生情
3.注重文化和語言的關系,強調交際 感及行為能力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為學生提供一
個不斷自我完善與提高的機會。它給予了學生極
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大的發展空間,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增
強其學習的動機和學習的自信心。形成性評價從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並對文化起著重要的 重視語言要素轉向語言實際能力的運用;從重視
作用,語言與文化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理解語 結果轉向過程;從重視共性轉向個性等等。在具
言必須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須了解語言。社會 體操作上,視聽說能力的檢查可以課堂口語練
學家告訴我們,一切的文化都是獨特的,互不相 習、角色扮演、配對、小組互動,看一段錄像寫
同的。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語言也是多種多樣的, 小結,模擬學術會議發言等為依據;書面測驗可
由於文化和語言上的差異,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 以以自由表達為主。評估方式並不是完全以考
易的事情,因此學習一種外語不僅要掌握語音、 試、測驗成績為依據,還可關注學生在學習外語
語法、詞匯和習語,而且還要了解相關的社會文 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講求動態與靜態相結合,
化。外語教學的任務是培養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 比如還可以將學生通過外語這一媒介所取得的科
的人們之間進行交流的人才。在外語教學中培養 研成果作為考試評價的標准,或將博士生能參加
交際能力與培養語言能力同等重要,因為成功的 國際研討會幷在會議上用英語宣讀論文作為考試
外語學習者不單在於他掌握了多少語法知識,更 評價的標准等等。
重要的是他能否在各種社交場合裏成功地進行有 總之,建立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
效的交流(即較好地掌握說話的目的、時間、場 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
合、對象、內容和方式等等)D.H.Hymes(1972) 的積極性和自信心,著重檢測學生綜合語言技能
認為,語言交際能力包括語法上的正確性、形式 和語言應用能力,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綜合語
上的可行性、場合上的得體性和現實中的真實性。 言運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發展,促進教師不斷提
外語教學專家區分交際中的語言錯誤和文化錯誤 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發展與完
時,指出後者的性質更為嚴重,沃爾夫森(N. 善。
Wolfson)說:“在與外族人交談時,本族人對於
他們在語音和語法方面的錯誤往往比較寬容,與
此相反,違反說話規則則被認為是不夠禮貌,因
5. 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搭建展示
為本族人不大可能認識到社會語言學的相對
性”。因此,注重拓展博士生的文化視野,發展
博士生創新能力的舞臺
他們的跨文化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將是培養博士
生具有創新能力的重要課題之一。 博士研究生英語的課堂教學時數是有限的,
我們應把課堂教學積極向課外延伸,大力開拓第
二課堂空間。豐富的第二課堂有助於學生們拓寬
4. 建立科學的評估體系——從終結 語言輸入的渠道,提供語言輸出的平臺,施展才
- 44 -
Hong Lu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41-45
華的空間。各類外語課外活動融知識性與趣味性
於一體,將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結合起來,既豐 參考文獻
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又給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外 [1] 吳文慧. 英語教學新模式——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題
語課外學習環境。針對博士生的特點,我們開設 教 學 模 式 [J]. 天 津 成 人 高 等 學 校 聯 合 學 報 ,
下列活動以構建展示博士生創新能力的舞臺: 2003,(1):100-102.
1)利用博士生知識結構的優勢,舉辦外語文 [2] 單文經. 析論“學習為本”的辦學理念 [J]. 全球
化系列講座。 教育展望, 2002, 31(11):6-10.
2)利用博士生知識結構的優勢,利用我校外 [3] 霍益萍, 張人紅. 研究性學習的特點和課程定位
籍教師資源,我們定期舉辦有博士生、外教共同 [J]. 課程•教材•教法, 2000,(11):8-10.
主講的文化知識講座。 [4] 張豈之. 談談大學的人文教育[J].高教研究與探索
3) 整合博士生專業結構,將之分為經濟、管 (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 2000,(1):1-4.
理、法學、人文四大塊,定期舉辦結合博士生專 [5] 費爾迪南.德.索緒爾. 普通語言學教程[M]. 高名凱
業的學術研討會;將英語學習與專業結合起來。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0.41.
4)定期舉辦電影欣賞,影評的活動,了解異 [6] 劉煥輝. 言語交際學基本原理[M]. 南昌: 江西教育
域文化,將趣味性、知識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出版社, 1997.619-730.
目前,國內外研究外語教學發展迅速,成果 [7] 陳家麟. 學校心理教育[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層出不窮。但是針對如何培養博士生語言能力研 1995.4-21.
究卻不多見。國內博士生英語教學也面臨許多困 [8] 鄭重. 試論非語言因素對語言能力的培養——“基
境,比如尚無統一的博士生英語教學模式及教學 礎英語”教學方法探析[J]. 漢中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
體系;博士生的英語入學成績及實際應用水平參 學), 2003,21(1):44-48.
差不齊;不同專業對博士生英語運用能力的要求 [9] 張中載. 外語教育中的功用主義和人文主義. 外語
不同等等。隨著我國對外科學技術文化交流的日 教學與研究, 2003, 6:453-457
益頻繁,國際競爭對高層次外語教學提出了更新 [10]以應用為導向 創新博士生英語教學體系
的要求。博士生英語教學迫切需要在教學理念、 http://www.sina.com.cn 2005 年 08 月 30 日 06:26 光明
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方 日報.
面做出體現時代特點與要求的改革與創新。盡管
博士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形成有諸多因素,但從教 作者簡介:
育角度來講應該貫徹到每一課程的整個教學過程 Hong Luan(洪鸞)
,中國湖北省武漢市,中南财经政法大
中,在博士生英語教學中重視運用多學科和跨學 学外国语学院。
科的綜合知識開展創新教學,提高學習效率,不
僅使他們在校學習期間學習更富有成效,更具未
來的發展價值和遷移價值,使他們具備今後自我
發展的能力,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棟梁之才。
- 45 -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pyright 2007 by the
2007,Vol.3,No.2,46-49 Canadian Academy of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e
Liu Ya
劉 婭
Received 10 March 2007; accepted 25 June 2007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necessities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and analyzes problems existing. It provid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the end as well.
Key words: bilingual teaching, necessities, problems
Résumé: Commençant par la connotation de l’enseignement bilingue, l’article présent expose d’abord la nécessité
de l’application de l’enseignement bilingue dans les écoles supérieures, puis analyse les problèmes existants en ce
domaine, et enfin propose des contre-mesures.
Mots-clés: enseignement bilingue, nécessité, problèmes
摘 要: 本文從雙語教學的內涵入手,闡述了在高校推行雙語教學的必要性,並分析了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最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雙語教學;必要性;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我國同世界各 授、課後輔導、考試等教學環節中同時使用外語
國的聯系日益廣泛,特別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 和漢語兩種語言進行部分或全部的教學活動。雙
織以後,這種聯系更加廣泛深入。大量的既精通 語教學的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雙語教
外語,又有豐富專業知識的高素質“複合型”人 學是在學科教學中使用英語作為媒介語;雙語教
才越來越受到青睞。認清形勢,在高等學校全面 學中使用兩種語言;雙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雙語
而系統地實施雙語教學,培養一大批合格的“國 人才;雙語教學中對目標語的學習不同於純語言
際型”、“複合型”人才是高等學校不可回避的 學習,是在學習學科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和提高語
重要研究課題。 言能力。
1. 雙語教學的內涵 2. 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 46 -
Liu Ya/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46-49
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
專業課教學。對高新技術領域的生物技術、信息
3. 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技術等專業,以及為適應我國加入 WTO 後需要的
金融、法律等專業,更要先行一步,力爭三年內, 3.1 雙語教學盲目跟風
外語教學課程達到所開課程的 5%-10%。暫不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大量的能
具備直接用外語講授條件的學校、專業,可以對 與國際交往的,既有豐富專業知識,又精通外語
部分課程先實行外語教材、中文授課,分步到位。 的人才,特別是中英文能任意轉換的雙語人才尤
筆者認為,該文件的出臺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其受到歡迎。雙語教學能實現高等教育“國際
化”、培養新型“複合型人才”的目標。但很多
2.1 高校學科知識體系及教育國際化的要 學校在沒有經過論證的情況下,不顧自己薄弱的
求 師資力量和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紛紛開設雙語
目前,我國高校的學科知識許多都是從西方 課程,把它當成學校的亮點,甚至把它作為一個
引進的,許多知識體系都是建立在西方的理念之 招生的賣點。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沒有弄清楚“雙
上,當前科學發展的前沿陣地也是在西方。因此, 語教學”的概念,或者在概念上還很模糊,就大
高校必須通過了解西方來了解科學發展的最新動 力倡導或加以實踐。殊不知,這些看起來很新鮮,
態。這不僅僅是引進一些教材,或者是片言只語 很前衛的教學根本就算不上“雙語教學”,充其
地介紹一些不成體系的信息。要全面系統地研究 量只不過是一種“作秀”,“盲目跟風”,不僅
西方的學科體系及科學發展的最新動態,就必須 沒有多少實際的意義,而且也浪費了時間,貽誤
首先逾越語言的障礙。雙語教學就是最有效的一 了學生。
種方式。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進一步深入也加速了
教育的國際化進程。各高校必須樹立教育的國際 3.2 雙語教學缺乏規範
化概念,形成教育國際化的培養目標,建立教育 中國的“雙語教學”是一個無論從理論上還
國際化的課程體系,加強教育國際化的交流。高 是實踐上都是有爭議的話題,目前教育部門對雙
等教育國際化進程突現了雙語教學的迫切性和現 語教學還沒有明確的界定。不同高校的學生水
實性,也給雙語教學提供了動力和有利條件。 平、能力不同,雙語教學的界定和規範存在一定
難度。對“雙語教學”的理解因人而異:有人認
2.2 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的快速發展 為雙語教學必須使用全英文授課,全英文教材;
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 有人認為運用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材就或是運
它帶來了經濟的新繁榮和發展機遇,隨著全球經 用英文授課,使用中文教材也是雙語教學;有人
濟一體化的加快,跨國公司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 甚至認為,只要在課堂上說了外語就算是雙語教
推動力量,綜觀當今的跨國公司,基本從屬英語 學了。在後一種情況下,教學過程中就會出現授
國家。學生將來為了科研工作、獲取信息、出國 課教師中英文的轉換比較隨意,知道就用英文,
深造、在合資企業謀求職業或謀求“高薪”職 不知道就用中文,或是老師大部分時間使用漢語
業,都必須具有雙語能力,必須是雙語人才。現 表述,用英語表達的往往只是“誰能回答這個問
實的問題要求高校必須探索出操作性強可普及運 題”等課堂用語。這算不上是雙語教學,不但質
作﹑省時高效可持續運作的雙語教學模式。以多 量難以保證,而且使雙語教學變得面目全非。
媒體和國際互聯網為代表的當代信息技術,正以
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 3.3 教師的素質有待提高
信息技術營造了一個信息化的環境,它正演變、 師資問題是雙語教學的關鍵,按要求從事雙
發展我們的社會,推動學習和生活的效率。若要 語教學的教師除了用母語作為教學語言外,還要
在信息交流與思考中遊刃有餘,必須運用網上的 具備用外語教學的能力和學科專業知識。外語教
公共語言,主要是英語來進行交流與合作。 師從事外語以外的學科教學有一定難度,容易將
學科教學視作語言教學;而學科教師常因英語功
底不深,盡管可能在課前把授課內容背得滾瓜爛
- 47 -
Liu Ya/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46-49
熟,但遇到突發事件和需要自由發揮的時候,卻
不敢多講,害怕講錯或者根本講不出來。有的課
4. 開展雙語教學的對策
程用母語教學都難以讓全體學生達到教學目標,
如若要求這些操著半生不熟英語的教師講授專業 4.1 樹立正確觀念,腳踏實地進行教學改
知識,學生勢必越聽越糊塗,如墜雲裏霧裏。長 革和探索
此以往,要麼會造成學生精神渙散,不注意聽講, 目前一些高校不顧自己的師資力量、學生實
耽擱課程的學習;要麼會造成學生失去學習的自 際能力,盲目跟風實施雙語教學。對於教師而言,
信心,對學生的發展極為不利。 同樣的學科內容用外語教授的難度遠遠大於以母
語展開的教學,而我國現實的教師隊伍距離雙語
3.4 適用雙語教學的教材匱乏 教學的要求實在太大。高校學生外語語言能力較
我國高校的雙語教學還處於起始階段,雙語 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影響雙語教學的推廣工
教學教材匱乏。有的所謂雙語教材,是教師在個 作。因此,至少在目前情形下,不宜作為一種“教
人按照喜好挑選的一些外文文字資料,拷貝的外 學政策”急於推廣。作為教育行政部門,如果不
文課件,或是將現有的中文教材部分翻譯成外文 以科學的態度,而靠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在表
材料。各校自編自選教材和翻譯的准確性容易造 面上可能會有一時一地的轟動效果。教育行政部
成學科教學上的隨意性和語言表達上的偏差。雙 門應倡導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因材施教,循序漸
語教學必須使用英文原版的各類學科的教材,沒 進,應當腳踏實地地提供必要的教育服務——提
有原版教材,雙語教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 供雙語教師研修的機會,提供雙語教材和雙語教
木。而針對中國不同高校、不同專業、不同學生 學環境優化的條件,通過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
水准,選擇什麼樣的原版教材,這裏面就大有講 間的積極實踐和探索,為雙語教學摸索出切實可
究。學校除執行國家頒布的義務教育、教學大綱, 行的方法。
課程標准,並根據雙語教學的特點和需要,適當
調整課程設置,選用合適的教材就成了雙語教學 4.2 組織相關培訓,提高雙語師資素質
至關重要的問題。 雙語教學的關鍵是教師,雙語教學要求教師
必須有廣博的系統知識結構,紮實的外語基本知
3.5 沒有建立相應科學的評價機制 識和聽說讀寫的交際能力,並了解外語國家的社
教學必須有相應的評價機制,雙語教學又不 會文化、風土人情、禁忌習俗、詞語概念和體態
同於一般的教學,不能用一般的教學的評價機制 語言等有關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避免由於
來衡量雙語教學。雙語教學到底要使學生達到怎 文化差異而造成的誤解,順利地運用英語進行交
樣一個程度,包括學科知識,英語水平是否達到 流。開設雙語教學,若不對教師進行授課前的外
了預期的教學目標,需要一定時期的跟蹤調查。 語培訓,就要教師開設雙語教學,雙語教學最終
在雙語課程開設之初,學生可能對這種新穎的上 只會留於形式。要使雙語教學達到較好的教學效
課方式有一定興趣或是對課程所要達到的目標認 果,在授課前,首先要做好雙語教學任課教師的
識不清,往往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學生的預 外語,特別是口語的培訓工作,至少要進行一學
期值較高,但聽力無法適應,就會產生畏難情緒 期的口語專門培訓,以提高教師的語音、語調和
而提出退出雙語班的要求;另一種情況是學生能 語言表達的准確性、流利性,這對激發學生的學
夠跟上老師的上課節奏,但以為多記了幾個專業 習興趣,做好學生的表率很重要。
方面的英語單詞和學習了一些課本上已經寫明了
的專業知識就是雙語教學,學生上課期間對雙語 4.3 積極引進、編寫雙語教學教材
教學評價較高,但畢業以後感覺自己沒有學到什 雙語教學的教材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關系到
麼東西。客觀、公正、合理符合雙語教學規律和 國家頒布的教學大綱、課程標准和課程設置,所
特點的評價機制急需建立。 以在教材的選用上,要極為慎重。一方面雙語教
學的教材應盡量採用國外優秀的課程教材,使得
專業課能與國際接軌。國外教材知識較新,反映
- 48 -
Liu Ya/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46-49
了學科前沿,內容層次分明,概念敘述詳細,可 雙語教學,可延續英語學習,符合大學英語學習
以避免各學校自編自選教材而造成學科上的隨意 四年不斷線的指導方針,也有利於將學生的英語
性與語言表達上的偏差。另一方面國外教材在一 學習興趣和專業學習結合起來。
些內容上說明得過於詳細,反而覺得累贅,原版
教材講授與我國傳統講授方式有所不同,需取其 4.6 設立科學的教學評估機制
精華,棄其糟粕,對教材加以處理。對原版教材 各高校應在實施雙語教學的院系應創立雙語
進行改造,組織相關學科的教育專家和外文教育 教學研究中心,由校、院系兩級督導員、同行教
專家,編寫適合於我國的雙語教學教材。 師進行聽課和向聽課學生問卷調查評教,重點對
雙語教學模式及效果進行研究。實施雙語教學的
4.4 加快雙語教學的規範化標准制定 班級應安排專人記錄,包括對老師課堂的授課內
雙語教學在我國正處於試驗和探索階段,各 容、授課方式、學生反饋意見,定期匯總,為雙
高校由於對雙語教學的認識理解不同,所採取的 語教學研究提供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定期召開與
措施和方法存在差異。建議教育管理部門在廣泛 學生的座談會,對帶有普遍意義的問題進行及時
調研的基礎上加強關於雙語教學的標准制定,包 探討並研究改進方法。要有系統有組織地開展雙
括雙語教學的目標、雙語教師資格認定、雙語教 語教學的科學研究,如雙語班學生和普通班學生
材以及雙語教學的評價等,以此來規範正在蓬勃 在漢語水平、英語水平和學業水平方面的對照研
開展的雙語教學工作。 究,雙語班學生在畢業後的跟蹤調查,科學評價
雙語班學生的外語應用能力等等。加強對雙語教
4.5 合理選擇雙語課程及開設時間 學效果的監控。
雙語教學並不意味著全部學科都用英語教 總之,只有真正認識目前我國高等學校的雙
授,它在課程上是有選擇性的,不能盲目行事。 語教學存在的問題,找到其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程度與可操作性。比如 才能保障我國高等學校雙語教學實施的順利進
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目前不適合採用雙語教學, 行,完成我國高校學科雙語教學的目的與任務,
因為這些課程用母語教學都難以讓全體學生理 以應全球化下的各種機遇與挑戰。
解,加上學生英語水平偏低,課堂接受能力和課
外複習能力較差。專業基礎課是後續課程的基 參考文獻
礎,如果專業基礎課程學得不好,勢必影響後續 [1]蓋興之.雙語教育原理[M].雲南教育出版社, 1997.
課程的學習。所以選擇學科性而不是基礎性的專 [2] 陳 紅 蕾 . 雙 語 教 學 的 實 踐 與 思 考 [J]. 高 教 探
業課程作為雙語教學課程是比較合適的。至於時 索,2003,(3)
間,最好不要在大學一年級採用雙語教學。這個 [3] 宋海濤.關於高校雙語教學的思考[J].內蒙古民族大
時候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均比較差,而且 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詞匯量也少。如果這時候實行雙語教學,會感到
困難重重,教學效果比較差。最好在大學三年級 作者簡介:
開始安排進行雙語教學,這個時候相當部分學生 Liu Ya(劉婭) ,女(1973- ) ,湖北宜昌人,中國,湖北
中醫學院外語部教師,講師。
已通過全國大學英語四級統考,有了較好的英語 E-mail: liuya51@yahoo.com.cn
基礎,採用雙語教學對學生來說困難相對要小
些,可避免學生一開始就產生的畏難情緒。另外,
在大學三年級上學期開始連續合理地部署、安排
- 49 -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pyright 2007 by the
2007,Vol.3,No.2,50-53 Canadian Academy of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e
Abstract: Since the innov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elf-study ability has
become a target of the New Requirements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s one of the country’s 180 experimental
academies chosen by National Education Commission, our college adopts the teaching mode of combing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omputer-based self-study system.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students of grades 2004 and 2005, we can
see that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does not improve largely. Most students do not satisfy
the oral English requirements of common standard. Their self-study ability is insufficient. In this paper, my opinion
on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English self-study ability in the computer an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will be given.
Key words: computer an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self-study, metacognition, constructivism
摘 要: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以來,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已成為《課程要求》的目標之一。我校作為全國 180
所國家教委選定的試點院校之一,教學過程中採用了課堂教學和基於電腦自主學習系統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通過 2004 級和 2005 級兩屆學生的實踐教學來看,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提高的幅度不大,多數學生口語表達
能力還沒有達到一般要求。自主學習能力較差。本文基於電腦和課堂教學,對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
能力談一下自己粗淺的看法。
關鍵詞: 基於電腦和課堂教學;自主學習;元認知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 50 -
Ren Chunmei, Zhou Ji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50-53
習計畫;(3)有效使用學習策略;(4)監控學習
1. 引 言 策略的使用情況;(5)監控與評估英語學習過程。
具體地說,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主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以來,自主學習能力的培 體地位和積極狀態,在教師的指導和協助下,通
養已成為《課程要求》的目標之一。為了適應我 過自我嘗試、自我體驗、自我探究、自我發現和
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式,提高教學品質,外語 自我實踐等學習方式,發展自己聽、說、讀、寫、
教學無論從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上都發生了巨大 譯的綜合英語語言技能,形成適合自己學習特點
的變化。外語教學已從傳統的教學轉向交際教學 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法,從強調書面轉向強調口頭,從重視結果轉向
重視過程,從重視共性轉向重視個性。我校作為
全國 180 所國家教委選定的試點院校之一,在教
3. 理論依據
學過程中採用了課堂教學和基於電腦自主學習系
統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課堂上,教師積極嘗試改 3.1 元認知理論
革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精心組織一 所謂元認知,簡單地說,就是關於認知的認
些課堂教學活動,盡力做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自 知。也就是我們自己對自己的認知過程的認知與
主學習環境,希望以此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 監控。元認知由三部分組成:元認知知識、元認
力。但是通過 2004 級和 2005 級兩屆學生的實踐 知體驗和元認知監控。元認知知識就是有關認知
教學來看,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提高的幅度不 的知識,即人們對於什麼因素影響人的認知活動
大,多數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還沒有達到一般要 的過程與結果,這些因素是怎樣起作用的,它們
求。在學生的網絡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普遍表 之間怎樣相互作用等等問題的認知,包括對三個
現出自我管理能力差,學習目標不明確,沒有學 方面的認知:(1)對人的因素的認識。(2)對
習動力,缺乏堅定的學習毅力等問題。針對以上 任務和目標的認知。指對學習材料、學習任務和
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如何解決學生自主學 學習目標方面的認知。(3)對策略因素的認知。
習能力差的問題,以元認知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 元認知體驗,是指伴隨認知活動而產生的認知體
理論為依據,本文對基於電腦和課堂教學,如何 驗和情感體驗。元認知監控是指在進行認知活動
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談一下自己粗淺的 的全過程中,將自己正在進行的認知活動作為意
看法。 識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自覺的監視、監
控和調節,主要包括制定計劃、實行控制、檢驗
結果、補救措施等幾個方面。
2. 自主學習的涵義 英語學習是學習者獲得英語知識,形成英語
技能的過程。學生的自主學習本質上是學生對學
關於自主學習的定義,文獻中有不同的描述。 習過程的各個方面主動做出調節和控制的過程。
Holec(1985)認為,自主學習是學習者管理自己學 學生的自主學習依賴於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元
習的能力,其中包括確立學習目標、自我監控和 認知水準、學習動機、學習策略等學習者因素。
自我評價等;Huttenen(1986)認為,自主學習 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建構過
是學習者對自己學習負責的意願和能力;Little 程,學生在這個建構過程中儲存有組織的資訊,
(1990) 將自主學習看作是學習者對學習內容和 並將課文或教師傳授的知識轉變為有用的技能。
過程的心理反應。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態度和能 學習不僅是對所學材料的識別、加工、理解的過
力是核心,是決定自主學習的關鍵因素。余文森 程,同時也是對該過程進行積極監控、調節的元
(2002)認為,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學習、獨立 認知過程。英語自主學習需要學習者有強烈的元
學習和元認知監控的學習。國內學者許錦芬 認知意識,瞭解自己的學習需求,選擇自己的學
(2004)根據我國英語教學的特點,提出學生英 習材料,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選擇和完善自己
語自主學習能力應包括以下內容:(1)瞭解教師 的英語學習方法和策略,並對自己的英語學習過
的教學目的與要求;(2)確立學習目標與制訂學 程和學習效果進行反思和評估。
- 51 -
Ren Chunmei, Zhou Ji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50-53
元認知知識可以促進英語學習者自學能力的 求自得、獨立思考、自我管理的能力為目標。
形成和發展。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方法論基
礎。學習者在課堂學習中獲得的知識是有限的, 4.2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電腦學習系統
大量新知識的獲得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自主學習 有效利用的保證
獲得的。對元認知知識的瞭解和掌握,可以保證 當今學生不只是通過有限的課堂教學獲取知
自己的學習活動符合認知規律,適合自身特點, 識和培養能力。課下還要在自主學習系統教室自
減少學習過程中的盲目性,提高學習效率,有利 主學習英語。學生根據自己聽力測試的情況,自
於學習者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較強的自主 由選擇聽的級別,自己決定聽力和說的遍數,解
學習能力。 決自己的問題,實現個性化學習。程度較低的學
生可以慢慢推進,程度高、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較
3.2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快地完成任務,繼續高級訓練。這種學習成功的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 保證完全取決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地建構內部心理表徵的過程,它不僅包括結構性
的知識,而且包括在具體情境中形成的大量的非 4.3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語言教與學的
結構性的經驗背景。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外來 目標
資訊,而是主動地進行選擇加工。學習者在一定 語言學習是一個積極的動態過程,是學習者
情境中借助他人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 綜合運用各種策略模式對資訊積極加工、對學習
過意義建構來獲取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程式和 過程自我監控、從而達到自然運用語言的過程。
方法,優化完善認知結構,獲得自身發展。建構 語言學習本身是一種目標取向的行為。學習的目
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是認知的主體,而不忽視 的是看人們是否能熟練地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
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 想,用語言來完成各種任務,更重要的是,是否
情境,提供多樣化的資訊來源,教師是意義建構 掌握了自己日後繼續學習所必須的方法和技巧,
的幫助者、促進者、支持者、引路人、評價者。 即學習的策略。這一達到自我管理學習過程的語
學生應該認識到自己擁有解決問題的自主權,通 言學習目標,也就是學習自主。
過獨立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努力使自己成為
知識的積極建構者,逐步提高自控能力,學會自 4.4 自主學習是學生各項能力發展的保證
主學習,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可見,這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英語測試(四、六級
種理論對於培養自主學習者,培養適應 21 世紀的 考試和學期期末考試)不再只是對英語知識記憶
善於學習的終身學習者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的考查,而更多的是對運用能力的檢測,包括策
略運用的考查, 如口語的交際策略和情感策略,
大意、預測聽力、查讀/尋讀、閱讀等。只會被動
4.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必 接受知識的學生是難以適應現代英語測試的,也
適應不了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因此,要提高學
要性 生的語言能力,必須首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
力。
4.1 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是《課程要求》
的目標 4.5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提高課堂教學
要適應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人們必 效率的需要
須終身學習、不斷自我發展與提高,而終身教育 在有限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明確
又要求人們能夠培養可以獨立於教師和課堂的自 教學目的和內容,認真聽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
主學習能力。對於許多學生來說,離開學校、走 觀能動性,積極配合老師參與各種活動,取得最
上社會並不意味著英語學習的結束,而是更深層 大程度的輸入和內化。其次,(由於課堂學習時間
次的自主學習的開始。因此,現代教育以培養學 有限,大量時間在課外)課外正確引導:有規律地
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終極目標,即以培養學生自 復習—預習—練習相結合。課內外相結合是提高
- 52 -
Ren Chunmei, Zhou Ji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50-53
教學效率的保證。但這需要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5.4 培養學生對學習過程的監控和有效評
養成主動的學習態度和對學習的責任感。 價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能及時意識到學習方法
是否切合實際並換用其他合適的方法;意識到自
身的錯誤並找到錯誤原因,並採取相應措施更正
5.基於電腦和課堂教學,學生的英語 錯誤;選擇有效學習途徑使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
語言學習者;在完成某項語言任務過程中能同步
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方法 檢測自己預先制定計劃完成的情況;在完成某項
語言任務過程中能檢查並更新自己對前面知識理
5.1 讓學生明確教師的教學目的與要求 解的情況;能在課外主動尋找機會學習英語;能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目的性教育。只 克服不利於英語學習的情感因素;能充分利用已
有這樣,學生才會感覺到他們是所學課程的主 有的學習資源;能把新學的知識應用到語言實踐
人,才會主動地去瞭解教師的教學目的並把它轉 中去;能與他人友好地合作等這些有效評價和監
化成他們自己的學習目的,並為此付出努力。 控的做法是學生調整 、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
效率的有效手段。
5.2 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目標和計畫
學生需要在瞭解教師的教學目的與要求以及
自己的能力和需求的基礎上制訂切實可行的計
6. 總 結
畫。確立學習目標指的是學習者完成一門課程的
學習後所要達到的目的和水準。教師可以通過入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教學的重點。教師
學測試、單元測試、平時測驗或學期期末考試等 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
方式告知學生所處的水準,幫助其找出差距,並 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
制定出符合個人情況的學習計畫以實現自己設定 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逐漸培養學生的自主
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習內容、學習進度 學習能力,以適應學習型社會的需要,為其終身
到成績的評定,都應顧及學生個人的語言要求、 學習奠定基礎。
學習風格和學習策略等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充
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更好地 參考文獻
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 [1] 張敬文. 談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應用與學生自主學習.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03.11.
5.3 培養學生正確使用學習策略的能力 [2] 徐錦芬, 彭仁忠.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
學會學習是學習化社會對每個人的必然要 力調查與分析.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4.1.
求。教育的根本目標是使學生成為獨立、自主、 [3] 程曉堂, 鄭敏. 英語學習策略.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
有效的學習者。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培養學生有 版社, 2002.8.
效的學習策略,並創造機會讓學生靈活運用這些
策略,不僅有利於他們提高學習效果,減輕學習 作者簡介:
負擔,而且能夠使他們受益終身和大大地提高教 ①Ren Chunmei(任春梅)
,中國,吉林農業大學外國語學
學品質。 院。
②Zhou Jian(周建),中國,吉林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
- 53 -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pyright 2007 by the
2007,Vol.3,No.2,54-56 Canadian Academy of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e
Xiao Fen
肖 芬
Received 10 February 2007; accepted 20 April 2007
Abstract: English idioms and Chinese idioms play very important roles in both languages. They hav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language on one hand, but also have great differences in many aspects resulted from
national traditions and customs on another hand. 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idio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and attempts to help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master the
usage by comparative study, thus promot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differences, similarities, comparison
Résumé: Les proverbes occupent une position importante tant dans l’anglais que dans le chinois. Comme un
phénomène linguistique, les proverbes anglais et chinois présentent des traits identiques de la langue humaine, et des
caractéristiques nationales différentes. L’article présent entreprend une analyse profonde sur les similitudes et
différences des proverbes anglais et chinois. L’étude comparative permet aux gens de différent contexte culturel de
mieux maîtriser l’emploi respectif des proverbes anglais et chinois, et ainsi, de promouvoir la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e.
Mots-clés: proverbes anglais et chinois, similitudes et différences, comparaison
摘 要: 英、漢成語在各自的語言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語言現象,英、漢成語既具有人類語言的一
致性,同時又具有不同民族語言的差異性。本文對英、漢成語的異同現象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和探討,通
過對這一複雜語言現象的對比研究, 幫助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了解英、漢成語之間的差異和相似之處,更
好地掌握英、漢成語的用法,促進國際交流。
關鍵詞: 英漢成語;異同;比較
成語作為一種獨特的語言現象,廣泛存在於 象,因此英漢成語既具有作為人類語言的一致
世界各民族的語言中。由於成語往往短小精悍, 性,又具有作為民族語言的差異性。以下就英漢
富於哲理,具有較高的概括性和表達性,眾多學 成語的異同進行比較和探討。
者、語言學家和文字工作者對其推崇備至。成語 根據《牛津當代高級英語詞典》 ,英語成語被
無處不在,其形式和意義的約定俗成和文字的風 定義為:“a phrase or sentence whose meaning is not
趣幽默大大增強了語言的生命力和表現力。 obvious through knowledge of the individual
無論是英語成語還是漢語成語,在各自的語 meaning of the constituent words but must be learnt
言中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是一種語言現 as whole”.(英語成語為一短語或句子,其意義並
- 54 -
Xiao Fe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54-56
不是明顯的構成短語或句子的單個詞匯意義,而 比如英語中有一成語為“A living dog is better
應作為一個整體來理解)。類似地,《朗文當代英 than a dead lion”,W.R.Inge 在論及詩歌時,將其
語詞典》將英語成語定義為:“a phrase which 巧妙運用在以下句子中“of poetry, I do not read
means something different from the meanings of the much and when I do, I choose the dead lion in
separate words from which it is formed”.(英語成語 preference to the living dog.”意思是說他讀詩歌寧
為一短語,其意義不同於構成短語各獨立詞匯意 選精典名篇,而不讀當今的粗俗之作。漢語成語
義的簡單相加)。根據《現代漢語詞典》,漢語成 中,有“天南地北”一詞,魯迅先生在《社戲》一
語的定義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形式簡潔而意 文中加以分拆,寫下了“精神早已是一在天之南,
義精辟的、定型的詞組或短語”。一般而言,漢語 一在地之北”。
成語以四字成語居多。 四、某些成語的字眼可以替換
根據以上定義不難看出英漢成語具有一個共 比如英語成語“one’s fingers are all thumbs”
同點即形式和意義的約定俗成。英語成語尤其強 (笨手笨腳/笨頭笨腦)中,可以將 fingers 替換為
調了成語意義並不是構成成語單個詞匯意義的簡 mind, 因此,“My mind seems all thumbs when it
單相加,這一點也符合漢語成語所忌諱的“望文生 comes to mathematics”這一表達遠比“I’m slow in
義”一說。不過,僅從定義上來看,英漢成語的異 mathematics”生動;又如“to have a bee in one’s
同並非一目了然,但從以下幾方面可以考察英漢 bonnet”(想得入迷)可以表達為“to have a bee in
成語相似和一致的地方。比如: one’s head”。漢語中,如“高抬貴手”常戲稱為“高
一、形式簡潔,意義精辟 抬貴爪”;總之,某些成語的某些字眼的替換,並
形式簡潔,意義精辟是英漢成語最基本的特 不影響其意義的表達。
征。因為英漢成語往往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五、某些成語具有一些同義成語
是各自的語言文化在曆史發展進程中的沉澱,有 比如“說曹操,曹操到”在英語中就有“speak
了成語,人們進行語言交流的效率更高,印象更 of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speak of angels and
深刻,句子更簡潔、生動。比如,要表達“說到某 you will hear their wings”等等表達法。再如“給某
人,某人就出現了”這一情景,漢語有“說曹操, 人 潑 涼 水 ” 可 以 說 成 “throw a wet blanket on
曹操到”;而英語則有“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somebody”或“pour cold water on somebody”;還有
appear”。再比如描述一個人始終不倦地努力工作 像“自作自受”也可以表達為“lies in the bed he has
和學習,漢語有“孜孜不倦”,而英語則有“ keep made”或“stews in his own juice”等。漢語成語中,
one’s nose to the grindstone”。總之,無論是英語還 同義成語尤為常見,如“人山人海”同“人聲鼎
是漢語,幾乎所有的成語都具有這一特征,如此 沸”;“避井落坑”同“才逃狼穴,又落虎口”;“朝
這般的例子也不勝枚舉。 秦暮楚”同“朝三暮四”等。
二、某些成語可以部分代表整體 六、某些英漢成語有彼此對應關係
英漢語言中,某些成語可以僅僅使用其中的 漢、英語言中,有些成語無論是在形式上還
一部分,但往往代表整個成語的意義。比如英語 是在意義上幾乎完全一一對應。如英語中的“an
成語“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物以類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對應於漢語成語
聚,人以群分)在使用中常常簡化為“birds of a 的“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英語中的“All the rivers
feather”;又如“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run into the sea , yet the sea is not full”對應於漢語
the bush”(雙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常簡化為“a 中的“百川納海而海不盈”。聖經故事中《新約全
bird in the hand”;“teach your grandmother to suck 書》有“For we brought nothing into this world, and
eggs”(班門弄斧)常用作“teach your grandmother” it is certain we can bring nothing out”對應於漢語
等等。 漢語成語也有類似的情況。如“近水樓臺 中的“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先得月”常用作“近水樓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英漢成語以上的共同點以及某些成語彼此對
常用作“無米之炊”;“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常用 應的現象,其根本原因在於人類語言具有兩大特
作“尺短寸長”等,意義沒有受到影響。 性,即概念的一致性和思維的一致性。概念的一
三、某些成語可以拆開使用 致性是人類對事物的現象、動作、狀態等自然界
- 55 -
Xiao Fe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54-56
認識的一致性,比如各民族對於真善美、假醜惡 變。如“萬水千山”等同於“千山萬水”;“旁門左道”
以及對日月星辰、衣食住行等基本概念的認識是 可用作“左道旁門”;“東南西北”同“東西南北”
一致的,這種概念的一致性就導致了不同語言基 等,而英語成語詞序顛倒的例子較為少見,如確
本詞匯的一致。思維則是人腦反映客觀事實的過 實存在這種現象,意義也多半發生了改變。如
程,而思維又是以語言為中介達到目的的,對各 “Like father, 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曾經被
民族而言,人類思維是統一的,思維規律是一樣 P.P Read 在其作品中借人之口用作“Like son, like
的,因此,語言中的成語也就自然而然地存在著 father”(有其子必有其父) ,說的是美國參議員之
相似性和一致性。 子總是惡語中傷法國人,某位法國人發現他不過
英漢成語盡管在用法、形式和意義上有諸多 是庸人而已,遂用此成語嘲弄父子二人,然而這
一致的地方,但更常見的是兩種成語貌似相同, 種例子少之又少。
實則有較大出入。 五、某些英漢成語形式接近而意義不同
一、某些相同概念的英漢成語喻體不同 英語中有些成語極易給人造成錯覺,讓人誤
漢 語 中 的 “ 小 菜 一 碟 ” 對 應 於 英 文 中 的 “as 作漢語成語的對應物,實則相反。如“lock the
easy as a piece of cake”,都是形容輕而易舉可以解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意為“亡羊補
決的問題,但喻體一為“小菜”,一為“餅塊”;漢 牢,為時已晚”,此意與漢語成語的“亡羊補牢,
語 中 的 “ 害 群 之 馬 ” 對 應 於 英 語 中 的 “black 尤未為晚”截然相反;再如“a fly in the ointment”
sheep”,喻體一為“馬”,一為“羊”;“大海撈針” (美中不足/令人掃興的事)往往被誤解為漢語的
對應於“to look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喻體一 “一粒老鼠屎,攪壞一鍋湯”,而後者的英語對應
為“大海”,一為“草堆”;“一箭雙雕”對應於“to kill 成語為“the rotten apple injures its neighbor”;另外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喻體一為“箭”,一為“石 “cut one’s coat according to one’s cloth”意為“量入
頭”。 為出”而非“量體裁衣”;“move heaven and earth”
二、某些英漢成語喻體相同,內涵不同 意為“竭盡全力”而非“愚公移山”等。
“狗”在漢語文化中臭名昭著,因此涉及狗字 英漢成語存在以上差異性的本質原因是民族
的漢語成語大都有貶義色彩。如“狗仗人勢”、“狗 語言存在差異性。因為語言是一種民族現象,而
急跳牆”、“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等,但在英語 各民族的地理環境、曆史沿革、社會文化、宗教
中,狗被當作人類親密的朋友,含有狗字的成語 信仰、風俗習慣等各不相同,各民族語言的產生
大都帶有褒義色彩,或有憐愛、同情之意。如 和發展與這些有密切的聯係,因此,各民族語言
“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A 在結構、形式、意義、內涵上有所不同,那麼,
jolly dog”(快活人) ,“Love me, love my dog”(愛 英漢成語存在差異性也就非常自然了。
屋及烏),“as faithful as a dog”(忠心不二)等,
這些成語中,狗皆被當成了人類的朋友。 參考文獻
三、某些英漢成語構成意義相反的成語 [1] 當代漢英詞典, 1988
[2] 英語成語詞典. 廈門大學出版社, 1980.
漢語中“如魚得水”一語為英語“like a fish out [3] 現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1981.
of water”(如魚離水)的反義成語;再如“虎門無 [4] 漢語成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1975.
犬種”與“Many a good cow has a bad calf”(虎門孬
作者簡介:
種)反義;“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又與英語中的“cry Xiao Fen(肖芬),中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外語學院副
stinking fish”(自我揭短/叫賣臭魚)形成對照;“一 教授。
通訊地址: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南湖南路 1 號中南財
葉知秋”與“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 經政法大學外語學院,430073。
(一燕不成夏)相反;“惡語傷人”與“hard words
break no bones”(粗話無害,甘言無益)相對;如
此等等,不一而足。
四、某些英漢成語顛倒詞序,效果不同
漢語中,某些成語可以顛倒詞序,而意義不
- 56 -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pyright 2007 by the
2007,Vol.3,No.2,57-59 Canadian Academy of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e
Di Jiewen
狄潔文
Received 16 March 2007; accepted 5 June 2007
Abstract: For many years, foreingn language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language itself, but
ignores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Therefore, many miscommunications may appear in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t culture and language and emphasizes on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in
languge teaching. Besides, it supplies some useful and concrete methods to bring culture into language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writer’s own teaching experiences.
Key words: language teaching, culture introduction, concrete methods
Résumé: Dans l’E/A des langues étrangères de notre pays, il arrive souvent que la négligence de la connotation
culturelle affecte l’effet de communication, et conduit même parfois à l’échec de communication. Face à ce
phénomène, l’article présent expose l’importance de la culture dans l’E/A des langues, la relation entre la culture et
l’E/A des langues étrangères et des mesures concrètes pour l’introduction de la culture dans l’E/A.
Mots-clés: E/A des langues étrangères, introduction de la culture, mesures concrètes
摘 要: 在我國外語教學中,常常出現由於忽視文化內涵的輸入而影響了交際的效果、甚至導致許多場合交
際失誤的案例。本文針對這一現象,闡釋了文化在語言教學中的重要性、文化與外語教學的關係以及文化引
入教學的具體實施措施。期待能對外語教學提供新的思考。
關鍵詞: 外語教學;文化引入;具體措施
語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更是文化的載體。
因為語言有豐富的內涵,它包含著極其廣泛的文
1. 文化的定義
化,涉及到政治、經濟、曆史、地理、宗教信仰、
風俗人情、審美趣味、生活方式等各個方面。同 關於文化的定義非常龐雜,有人認為有幾十
時,語言又具有極大的曆史性和多變性,是文化 種,有人認為有幾百種;有的將文化分為廣義文
的一面鏡子。它記錄著民族的曆史,反映出民族 化和狹義文化,有的則將文化分為內隱文化和外
的習慣傳統,透視出民族的文化心態,蘊涵著民 顯文化,還有的將文化區分為大寫 C 文化和小寫
族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社會文化 c 文化。
背景,學習一種語言必須了解這種語言所承載的 《辭海》定義文化說:“廣義上指人類在社會
文化,掌握這種文化的獨特品質以及與母語文化 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物質、精神的生產能力所創
之間的差異。“不了解目的語文化,便無法正確理 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精神生產能
解和運用目的語。反之,越深刻細致地了解目的 力和精神產品,包括一切社會意識形式:自然科
語國家的文化知識,就越能理解和准確地使用這 學、技術科學、社會意識形態,有時專指教育、
一語言。”(引自祈哲明,2005:38) 科學、文學、藝術、衛生、體育等方面的知識與
設施。”(辭海:1999:1858)
- 57 -
Di Jiewe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57-59
《朗文語言教學與應用語言學辭典》對於文 法真正掌握語言。”(同上。)因此,我們可以看
化(culture)的定義是:文化是標志某個民族或 到,在跨文化交際中,人們除了需要掌握語音、
者人群的風俗習慣、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集 語法、詞匯、功能和話題等方面知識之外,除了
合,是某個民族或者人群最重視的文學、藝術、 需要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等技能之外,
音樂作品等的總和。 還必須了解一些目的語所承載的文化。
英國人類學家泰勒(Edward Tylor),是第一 長期一來,在中國英語教學實踐中,老師普
個在文化定義上具有重大影響的人,他對文化的 遍重視的是知識文化的傳授,往往忽略了交際文
定義是經典性的。1871 年,他在《原始文化》“關 化的傳授,從而影響了學生進行言語交際的能
於文化的科學”一章中對文化做了係統闡釋。他指 力,以及對西方文化深層次的熟悉和了解。學生
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的意義來說, 雖然已經掌握了一定數量的詞匯和基本語法規
乃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 則,具有了一定的運用英語的能力,但常常卻由
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 於對英語文化知識了解的不夠,出現了文化障礙
在內的複雜整體。”這個定義將文化解釋為社會發 和文化沖突,影響了交際的效果,甚至導致許多
展過程中人類創造物的總稱,包括物質文明、社 場合交際失誤。比如對於別人送來的禮物,中國
會規範和精神觀念。泰勒的文化定義成為文化定 人往往要推辭一番,表現得無可奈何地接受,接
義現象的起源,強調了文化作為一個精神文化的 受以後也不當面打開,即使當面打開也並不喜形
綜合整體的基本含義,對後世產生了重要影響。 於色,唯恐招來“貪財”的嫌疑。而在英語文化中,
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一書中認為,文化是 人們對別人所送的禮品,一般都要當面打開稱贊
風俗、習慣,特別是輿論。它的特點,一是銘刻 一番,欣然接受並道謝。對於別人的贊美,中國
在人們的內心;二是緩慢誕生,但每天都在獲得 人通常都會否認以表示謙虛,而英語文化則用
新生力量並取代權威力量;三是能夠維持人們的 “thank you ” 來接受。“thank you ”在英語文化交
法律意識,激活已經疲軟的法律或取代已經消亡 際中廣泛使用,除了表示感謝外,通常還表示禮
的法律。 貌。而在漢語中,親朋好友之間、家庭成員之間,
綜上所述,文化基本上是指人類在認識自 通常不習慣用“謝謝”。如果用了,聽起來會很怪,
然、改造自然的社會曆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 顯的很生分,或者表示在相互關係上有了距離,
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在英語教學中文化則 令聽的人心生不悅。而在英語中,不管是對陌生
主要是指英語國家的曆史、地理、風土人情、傳 人 還 是 親 人 , 幾 乎 在 一 切 情 況 下 都 用 “thank
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和價值 you ”,如果不用則顯得十分無禮和沒有教養,會
觀念等。 被誤認為把別人的幫助當作理所當然(參見胡文
仲,1997) 。諸如此類的習俗文化上的差別,很容
易引起交際中的誤會,更不用說中西方在政治體
2. 文化與外語教學的關係 制文化、經濟生活文化、宗教信仰文化、娛樂活
動文化、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社會
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交際,而學習外語的 規範等等各個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如果
目的則是為了跨文化交際。“外語學習的最終目的 僅僅是語言能力較強,但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識,
是為了獲得進一步學習外族文化的能力,掌握並 是很難成功地進行跨文化交際的。“當語言能力提
運用目的語進行交際。”(引自王福祥,1994)語 高到相當的水平之後,文化障礙更顯突出。語言
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載體,因此, 失誤很容易得到對方的諒解,而語用失誤、文化
在跨文化交際中,雙方必然有意無意地將自己的 的誤解往往會導致摩擦發生,甚至造成交際失敗”
母語文化帶進來。如果交際雙方有意促使交際的 (楊春,2005) 。一個外語說的很流利的人,往往
順利進行,他們必須對對方的文化有所了解,並 背後隱藏著一種文化假象,使人誤認為他同時也
在交際過程中進一步深入了解對方的文化。否 具有這種語言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念,他的語用
則,交際就可能被中斷。我國著名翻譯家王佐良 失誤,有時令人懷疑是一種故意的語言行為,因
先生曾說:“不了解語言當中的社會文化,誰也無 此導致沖突發生的潛在危險更大。 (引自杜廣才,
- 58 -
Di Jiewe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57-59
2005) 能地利用電視、電影、網絡資源等現代化手段獲
得的資源,它們含有大量的有生與無生、有形與
無形的社會文化知識,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彌補
3. 文化引入教學的實施 了書本文字的不足。與圖片相比,它們表達的內
容更為生動形象。
隨著政治、經濟活動的日益全球化,世界各 教師在進行文化知識傳授的同時,還應采取
國之間的跨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外語教學應該與 多種手段強化學生的文化意識,循序漸進地培養
時俱進,逐漸從強調語言內部結構認知的結構注 學生對文化的興趣。課堂上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
意教學轉向強調語言的社會交際功能和使用功能 論,提供多樣性的練習,加深學生對文化背景知
的交際法教學。為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和交際能 識的了解。還可以組織不同形式的表演與模擬,
力,在外語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加強文化內 如重要的西方節日,“聖誕節”、“複活節”、“情人
容的導入,不僅重視傳授語言知識,進行聽說讀 節”、“母親節”,都可以成為學生探究的文化專
寫譯技能的訓練,還要使學生了解異域文化,培 題。讓學生親自參與其中,會帶給他們較強的感
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將文化教學當作外語教學的 性認識。
必須部分。 除了課堂教學這一主要途徑之外,教師還可
具體的實施,可分為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兩 以指導學生課外、校外的文化學習。比如英語廣
個途徑。其中課堂教學是實施文化教學最主要的 播,英語角,英語園地,英語文化競賽,英語文
手段。 化講座等等。
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內 中西文化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這種差異反
容,引導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教科書是學 映在語言的各個方面。認識中西文化的差異,了
生學習和老師教學的重要內容和手段,是導入和 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有助於提高英語的交際
學習英語國家文化內容的重要渠道。教材中的課 能力。與此同時,學生在差異文化學習的過程中,
文和對話等,往往都是選用的一些反映目的語文 能夠逐漸擺脫母語文化中心主義的狹隘思想,對
化的題材,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教師在進行 異國文化更加包容,更深理解,這對於建設和諧
課文講解中不僅要注意語言層面的講解,還要注 的世界文化環境,也是大有裨益的。
意文化層面的介紹。現行的許多大中專英語教
材,都注意到了對西方文化的介紹,尤其注重介
紹英語國家的習俗文化。如問候、建議、道歉等。 參考文獻
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的語言功能訓練項目,教會 [1] 祈哲明. 英語教學中語言與文化的關係. 職業技術教
學生基本的西方文化禮儀和習俗。 育研究, 2005(4).
教師在完成教科書內容的同時,可以增加學 [2] 胡文仲. 外語教學與文化.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生延伸性的閱讀資料並加以指導。包括報刊資 [3] 杜廣才. 外語教學中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 孝感
料、經典文章、名人演講報告以及各種體裁的文 學院學報, 2005, (3).
學作品。這些都是了解民族文化的最生動豐富的
材料。由於學生對外國文化一般沒有切身體驗, 作者簡介:
豐富而廣泛的閱讀是十分必要的,是培養學生文 ,女,
Di Jiewen(狄潔文) (1967—— )
,曾任北京外國語
大學英語教師,現任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編輯。
化意識的最有效的園地。
為了使學生真正感受西方文化,理解其真實
含義,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使用生動形象的教學
手段。各種實物、圖片、照片等,都能夠很好地
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另外,還應該盡可
- 59 -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pyright 2007 by the
2007,Vol.3,No.2,60-63 Canadian Academy of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e
Li Yudi
李宇迪
Received 15 February 2007; accepted 12 April 2007
Abstract: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postcolonial theory, and then points out the majo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directed by it. Finally, this paper also predicates the tendency of translation as the culture globalization
progresses.
Key words: postcolonial theory, translation strategy, globalization
Résumé: Commençant par la présentation de la théorie post-coloniale, l’article présent indique la stratégie de
traduction éclairée par cette théorie et prévoit la tendance de la traduction dans le contexte de la mondialisation
culturelle.
Mots-clés: théorie post-coloniale, stratégie de traduction, mondialisation
摘 要: 本文以介紹後殖民理論為切入點,指出了後殖民理論指導下的翻譯策略,並且還對文化全球化下的
翻譯趨勢做出了預測。
關鍵詞: 後殖民理論;翻譯策略;全球化
謂的“新殖民主義”階段。
1. 引 言 “如果說殖民主義與新殖民主義主要關注的
是西方宗主國與殖民地國家或第三世界國家的政
與所有帶“後”字的理論名詞一樣,後殖民 治、經濟關系;那麼,後殖民主義理論則集中關
理論同樣是一個在殖民主義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 注第三世界國家與民族與西方殖民主義國家的文
新概念。“後殖民主義”(postcolonialism)是一 化上的關系。也就是說,後殖民主義理論與帝國
個到 20 世紀晚期才被學術界廣泛使用的術語。在 主義理論、依附理論不同的地方在於它特別強調
二戰結束後,世界上絕大多數殖民國家先後獨 文化問題,是對第三世界國家文化狀況的一種理
1
立,開始擺脫帝國主義國家的政治控制。但是由 論概括。”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文化交流與傳
於世界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的現狀,以及長期 遞變成了一項意義深遠的工作,尤其是隨著科技
被帝國主義統治下的殖民國家經濟地位的落後, 和交流媒介的不斷更新發展,世界全球化趨勢加
世界逐漸劃分為了第一世界國家和第三世界國 快,作為交流中必不可少的關鍵手段——翻譯,
家。傳統強國,如歐美發達國家為第一世界國家, 自然也隨之不斷調整的發展。後殖民理論象一劑
而戰爭中的殖民國家和地區形成了所謂第三世 新鮮血液,為翻譯提供了一系列新鮮的理論和方
界。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經濟落後,在政治與 法。本文及時討論後殖民理論指導下的翻譯策略。
經濟上都無法真正獨立。第三世界國家普遍來
說,都是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經濟落後,在政
治與經濟上始終還是受制於發達國家,無法獲得
真正的獨立。這就是殖民關系的第二階段──所 1
陶東風. 後殖民主義、後殖民理論與後殖民性[C].
- 60 -
Li Yudi/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60-63
國文化不屑一顧,一味抹殺,這也是一定的民族
2. 後殖民翻譯理論概述 狹隘主義者常常採用的翻譯策略。“譯文讀者在
面對翻譯過來的弱勢文化的文本時會產生這樣的
後殖民主義的翻譯理論是建構在後殖民主義 一種錯覺, 即他們仿佛在譯作中看見了自己的影
對文化差異和文化溝通之上的。薩義德和霍米· 子,使他們感到熟悉,親切,閱讀起來輕松、自
巴巴等後殖民主義理論家對後殖民主義理論詳盡 如,無需做出過多的努力。但與此同時,弱勢文
的解釋實際上為翻譯提供了很多新的思想方法。 化所有的語言和文化特徵也都被歸化的手法抹去
3
一般來說,後殖民主義理論中有關翻譯的觀點總 了。” 當然,採用歸化法,可以令本國讀者更
結起來有如下幾點:每兩個不同文化之間都有力 好的理解翻譯的文本,更流暢易讀,但是無形中
量差異,因此,它們之間的平等對話是不存在的; 間也會失去對於異域風俗文化的欣賞和借鑒。原
翻譯是殖民化的結果;強勢文化通過翻譯手段將 文往往被竄改或省略,譯文為與強勢文化的價值
它的觀念和文化灌輸到弱勢文化中;後殖民注主 觀世界觀達成一致,會抹殺掉文中體現的文化差
義理論從不同環境和時間來看待翻譯,通過翻譯 異。文化也講究取長補短,強勢文化不願意吸收
作品來審視兩種文化之間的力量鬥爭。因此,後 弱勢文化中的精華和優點,勢必造成盲目自我崇
殖民主義理論下的翻譯與傳統的翻譯有所不同, 拜和閉目塞聽。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英語中有
它將重點放在翻譯形成的外部條件上,以及翻譯 “Go to law for a sheep, you lose a cow.” 如果採用
對譯入語的顛覆性作用。在此基礎上,下文將對 歸化法,則很容易將這句話譯成“揀了芝麻,丟
後殖民理論指導下的幾個主要翻譯策略——歸 了西瓜。”而如果將原文的意思確切的翻譯出
化,異化和雜合進行探討。 來,“為一隻羊打官司,卻損失了一頭牛。”讀
者也一樣會明白,並且還能體會到有新奇感的異
域思維方式。
3. 翻譯策略
3.2 異化
3.1 歸化 採用異化的方法,則可以避免讓原文的意義
同化和異化是最為常見的兩種翻譯方法。翻 遭到扭曲。在翻譯的時候保持了原文的味道,讓
譯的歸化/異化(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 讀者有機會體會到異域風情,兩種文化之間的相
是在 1995 年由美國學者 L. Venuti(文努迪)所提 似點和差異也就顯現出來了。異化還可以去處譯
出的。歸化,即在翻譯過程中盡量去處譯入語的 入語對原文的限制,借鑒原文的表達方式,起到
晦澀和文化差異,按照本國讀者更容易接受的語 豐富本國語言的作用。異化法常常用於強勢文化
言和習慣去翻譯。而異化,則剛好與歸化相反, 對弱勢文化的文化灌輸中,強迫弱勢文化接受強
在翻譯的過程中,不考慮文化和語言習慣的差 勢文化中的觀念,逐漸達到了對弱勢文化的更新
異,盡量保持譯入語的原汁原味。這兩種翻譯的 和削弱作用。但是當弱勢文化以異化的形式進入
方法引起的爭論已久。然而,“在後殖民主義譯 到強勢文化中的時候,“它具有顛覆殖民意識形
論的語境中,翻譯策略是歸化還是異化常常與殖 態的解殖民化的戰略意義,它向霸權文化輸入受
民化和解殖民化進程相聯系,翻譯是殖民基業中 制文化的異質性,以抵制和糾正被歸化策略所助
2
的一分子,是帝國主義進行擴張的工具。” 解 長的霸權意識,進而重塑本土的文化身份,這就
4
殖民化,即與殖民化相對,指解除殖民化的有害 是韋努蒂所謂的‘抵抗式翻譯’。” 抵抗式翻
影響,尤其是解除殖民狀態下的集體自卑情緒。 譯是韋努蒂(Venuti)在異化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
在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文本進行翻譯的時 而提出來的。他認為文學翻譯中必須保持原文的
候通常採用的是歸化的手段。強勢文化往往以自 異質性,希望“抵抗式翻譯”可以向強勢文化發
我為中心,認為自己的文化高人一等,因而對異
3
孫會軍. 普遍與差異——後殖民批評視域下的翻譯研究
[M].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5.
2 4
駱萍. 後殖民語境下歸化與異化再思[C]. 重慶工商大 駱萍. 後殖民語境下歸化與異化再思[C]. 重慶工商大學
學學報, 2006:3. 133-135 學報, 2006:3. 133-135
- 61 -
Li Yudi/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60-63
起挑戰,並介紹更多的弱勢文化中的觀念和技 返回到一種原初性本質主義的自我意識,也反對
術。“抵抗式翻譯”的提出,使只有流暢透明的 放任於一種過程中的無盡的分裂的主體。這裏的
翻譯才是可接受的翻譯這樣一種在西方流行的觀 罅隙的混雜的和居間的空間即指‘第三空
7
念遭到了巨大的沖擊。 間’。” 簡單來說,這個第三空間是介於兩種
採用歸化和異化一直是翻譯界爭論的話題。 文化之間的中間地,它承載了豐富的文化意義,
其原因在於無論採取哪一種翻譯方式,似乎都有 只有在這個空間內,文化沖突和政治異端才能夠
其缺陷,因為文化本身都是有排異性的,所以歸 得到中和。“第三空間”就是一個文化交流平
化和異化必須相互彌補,相互融合,絕對的歸化 臺,不同的文化都可以在上面得到平等的交流和
和異化都是行不通的,這樣就引出了後殖民理論 相互尊重,翻譯的任務就是把讀者帶入這個空
下的第三種翻譯策略——雜合。 間,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都可以在平等的基礎上
健康成長。
3.3 雜合
後殖民理論中的雜合主要用來描述殖民和後
殖民時期的一些文學和文化現象。後殖民主義理
4. 全球化趨勢下的翻譯
論大師霍米·巴巴認為,“雜合化”
(hubridization)指的是不同種族、種群、意識形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全球化已經成為一個
態、文化和語言相互混合的過程。“巴巴認為在 不可逆轉的趨勢。在這個趨勢下, 翻譯就成了文
後殖民文化中,雜合具有顛覆作用。它一方面瓦 化全球化的紐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全球
解了宗主國和殖民地,或西方強勢文化與第三世 化文化對所有文化均採取平等與寬容的態度,它
界弱勢文化之間的二元對立,為處於弱勢的文化 公平的對待和接納各種不同的文化,不論它是強
逃脫殖民或西方權威的壓迫提供了一條生路,另 勢文化還是弱勢文化,也不論它是中心文化還是
8
一方面也使西方或宗主國的居民感受到自己語言 邊緣文化。” 西方國家仍舊扮演著強勢文化的
5
文化的異質性。” 如此一來,雜合就融合了歸 角色,他們的文化觀念在無形中已經滲透到世界
化和異化的優點,巧妙的將缺點彌蓋,成為了文 的各個角落。但是要避免這些現代強勢國家的一
化之間交流最好的途徑。在雜合的過程中,不同 元化發展,世界的發展趨勢應該是多元發展的,
的文化可以相互接觸,碰撞和融合。對於弱勢文 這樣每種文化才能同舟共濟,共同快速發展。以
化來說,雜合也可以起到“抵抗”的作用。弱勢 商品商標為例,美國的 CocaCola,它被譯成“可
文化的人民希望建立並發展自己獨立的文化特 口可樂”,既保持了原詞的音節和音韻,又把原
徵,通過雜合,弱勢文化可以擺脫來自強勢文化 來本無特定含義的詞譯的有聲有色,即該飲料既
的控制,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引進一些 好喝,喝了又令人高興。相互理解是建立在對彼
原語的表達方式,來豐富我們祖國的語言……(否 此文化差異的相互尊重,接受與寬容之上的,翻
則的話)漢語裏就只會有貓哭老鼠,不會有鰐魚 譯就是一座連接彼此的橋梁。
眼淚(shed crocodile tears), 只會有全副武裝,
不會有武裝到牙齒(be armed to the teeth),只會有
一箭雙雕,不會有一石二鳥(kill two birds with one
5. 結 語
6
stone)。那樣以來,漢語就失去多少光彩呀!”
在雜合的基礎上,“巴巴提出:在文化翻譯 後殖民主義理論給翻譯開辟了一片新天地,
的 過 程 中 , 會 打 開 一 片 罅 隙 性 空 間 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的屏障由於全球化的進程而
(interstitialspace),一種罅隙的時間性,它既反對 打破,使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之間的平等交流成
5 7
鄧紅, 李成堅. 建立翻譯中的第三空間——論霍米巴巴 鄧紅, 李成堅. 建立翻譯中的第三空間——論霍米巴巴
之雜合概念在翻譯中的運用[C].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之雜合概念在翻譯中的運用[C].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2007:2. 84-87 2007:2. 84-87
6 8
孫致禮. 翻譯:理論與實踐探討[M]. 南京:譯林出版 孫會軍. 普遍與差異——後殖民批評視域下的翻譯研
社,1999. 究[M].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 62 -
Li Yudi/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60-63
為可能。後殖民理論下翻譯由單一的歸化和異化 段,勢必在全球化的進程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選擇,逐步向雜合這一更加有利於文化交流的方
法發展。歸化、異化或者雜合的選擇,都是在解 作者簡介:
殖民化的大背景下根據不同理解而進行的選擇。 Li Yudi(李宇迪),中國湖北省武漢市,華中師範大學外國
從文化交流的視角來看,它們都是有效的溝通手 語學院研究生,430079。
- 63 -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pyright 2007 by the
2007,Vol.3,No.2,64-66 Canadian Academy of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e
Zhang Lili
張黎黎
Received 20 February 2007; accepted 8 May 2007
Abstract: “The novel is the one bright book of life” is Lawrence’s basic view about novel. “Life” here means man
should feel everything with intuition, and to be a whole man. This idea is closely related to some main themes of
Lawrence’s novels,such as opposition against pure spiritual love, dehumanization, blood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Life, Dehumanization, blood consciousness
Résumé: « Le roman est le seul livre de la vie splendide », voilà la conception du roman fondamentale de
Lawrence. La « vie » signifie que l’on doit se comprendre par l’instinct et se développer complètement. Cette idée se
lie étroitement avec les thèmes de ses romans, qui sont contre l’amour platonique, l’aliénation de l’homme et la
conscience sanguine.
Mots-clés: vie, aliénation, sanguin
摘 要:“小說是唯一光彩奪目的生活之書”是勞倫斯基本的小說觀。“生活”意味著人要憑直覺去感知,去
全面發展自己。這一思想同其小說中反對純精神型的戀愛、人的異化和血性意識等主題緊密相連。
關鍵詞:生活;異化;血性
戴•赫•勞倫斯是英國文學史上一位多產的偉 其一,要由人的身體器官去感受生活,而不
大作家,給後世留下了諸多文學作品,包括小說、 是僅僅依賴理智或精神。他尤其反對把精神置於
詩歌、戲劇、散文、遊記和不少的文論及書信, 物質之上的宗教觀和哲學觀。他說:“如果你是
其中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當數他的小說。因此, 位牧師,你會談論天上的靈魂。如果你是位小說
研究勞倫斯應該首先研究他的小說。而要讀懂勞 家,你會知道天堂就在你的手心,就在你的鼻尖
倫斯的小說,應該首先研究探討他的小說觀,把 上,因為它們都是活生生的。無論你描繪的天堂
握其創作的指導思想。勞倫斯沒有專門論述小說 多麼美好,都比不上活生生的物和活生生的人。
理論的大部頭著作,但在其一些文論、作品前言 天堂屬於來世,但我對任何來世的事都不感興
和書信中都談到了小說創作。這些論述盡管分散 趣。如果你是哲學家,你會談論永恆,以及無所
龐雜,沒有形成理論體係,然而,細細揣摩,仍能 不知的純粹的精神。然而如果你撿起一本小說來
從中理出一些頭緒來。 讀,你會明白永恆只是肉身之壺——假如把人的
在勞倫斯的眾多文章中,影響最大的要數《小 肉身比作水壺的話——上面的手柄而已;至於知
說為何重要》一文,而其中又數這句話流傳最廣: 識,如果我把手指伸入火中,我就會對燃燒產生
“小說是唯一光彩奪目的生活之書。”這句話是 切身的體會,而所謂的涅磐僅僅是一種猜測而
其小說觀的基本點,他所有的論述都由此演化而 已。”這段話表明了他對物質和精神的基本態
來。在勞倫斯看來,小說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只有 度,顯然,他的小說觀帶有濃重的唯物主義色彩,
它能提供全部生活,而“除了生活之外,沒有任 這一思想在其作品中也多有體現,其中最主要的
何東西是重要的”。所說的生活包含兩層意思。 是反對純精神型的戀愛。《兒子和情人》中米麗安
- 64 -
Zhang Lili/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64-66
與保羅戀愛,每當保羅有肉體沖動時,她總是試 物的總代表。為了服從社會道德與責任,他首先
圖把保羅引向精神境界,使他的欲火慢慢熄滅。 成了戰爭的犧牲品,失去了下半身,喪失了性能
當她意識到會失去保羅時,沒有反思自己,只是 力,成了廢人;作為一個推行大機器生產的資本
責怪保羅粗俗的肉體欲求。當她橫下心決定把貞 家,他又是一個冷酷無情的“工具”,他暴虐地
操獻給保羅時,卻並不認為是愛的結果,而是對 轄制著他的莊園、礦工;陳腐的社會道德又禁錮
上帝的犧牲,是為了留住保羅:“她躺在那裏, 著他的心靈,使他成了一個沒有人性的虛偽自私
仿佛作為犧牲品把自己奉獻出來,目光像一隻等 的舊道德的維護者。他以世俗的道德——婚姻的
待被宰殺作祭品的動物一樣”,面對這一幕,保 責任和宗教的禁欲,壓制、束縛著康妮。他無恥
羅“停住了,他的血頓時涼了。”這段青梅竹馬 地對康妮說,只要她能為他生個孩子做繼承人,
的愛情就這樣結束。米麗安屬於“精神型”的女 不管與誰發生關係都無所謂,但是這個男人必須
人,她是所謂文明社會的淑女,神態嫻靜,語言 是上等人,而且要康妮繼續與其維持夫妻關係。
優雅,姿態端莊,但卻壓抑生命的本能欲望,使 克裏福德就是這樣維護著虛偽的道德,褻瀆著純
精神與本能產生尖銳的沖突,最終虛耗了生命。 潔的愛情,理所當然地想把康妮異化成自己的附
勞倫斯認為只有肉體的生命才是有“感覺和感情 屬品、生育工具,絲毫不考慮康妮的感情和人格。
的生命”,而心靈只能在肉體感知的基礎上逐漸 克裏福德實質上已將人性泯滅成為動物性,勞倫
認識。因此,背離了肉體,由訓練有素的頭腦臆 斯說“他純粹是我們文明的產物,但也是人類死
想出來的心靈感受,即使再強烈也是虛偽的。雖 亡的象徵。克裏福德的癱瘓是一種象徵,象徵著
然勞倫斯並不贊成純肉欲的兩性關係,但他強調 今日大多數和他一樣的人和他那個階級的人在情
性愛在兩性關係中的重要地位,這對揭露英國虛 感和激情深處的癱瘓。”作者通過對克裏福德的
偽的性倫理有重要的意義。 描寫,揭露了工業革命和陳腐的道德對人性的壓
其次,生活意味著人的全面發展。勞倫斯認 抑和異化。人沒有了鮮活的靈感與氣息,沒有了
為真正的人是活生生的全人,而不是朝一方面發 活力,沒有了生活的歡樂與希望,剩下的只有沉
展的畸形人,因此他強調整體大於部分的思想: 悶、死氣。這樣的人就是被異化了的畸形人,是
“我是一個活生生的全人,我大於我的靈魂,大 “咀嚼著晚餐的屍體”,是“到處走動著的死
於我的精神,大於我的身體,大於我的思想,大 人”。
於我的意識,大於任何是我的某個部分的東西。” “Life”在英語中有兩個意思:一是“生
這裏的“我”是指抽象的理想的我。與此相對的 活”,二是“生命”。從以上分析可看出勞倫斯
是其作品中的一個重要主題:人的“異化”。在 的心目中的“life”還包括生命之意。 但他所說
勞倫斯看來,工業文明、倫理道德、傳統宗教等 的“生命”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生命”,而是
都在壓抑著人性,使人變得畸形。在小說《虹》 指“人”。勞倫斯在文中指出“我只能在活生生
中,作者寫道:“那個驕傲的、魔鬼般的煤礦,她 的東西中才能找到生命。大寫的生命只能是活生
的輪子在高空中閃著光,旁邊躺著不成形狀、肮 生的人。”即有生命的人就是活生生的人。那麼,
髒一片的城鎮。鎮子是一堆肮髒的附屬品,礦井 什麼樣的人才是“活生生”的?在勞倫斯看來只
才是主角,是一切存在的理由。這是多麼可怕! 有遵從“直覺”和“本能”,有“血性”的人才
裏面竟有一種可怕的迷戀——人的軀體與生活屈 是活生生的人。他在給柯林斯的信中寫到:“我
從於煤礦這個機械魔鬼的奴役! ”機器替代了原 最大的宗教就是對血和肉體的信仰,我認為這些
先存在於手工生產中富有創造性的勞動,使人類 比思想更有智慧,我們的思想有可能是錯的,但
失去了各種自然、樸實、具有人情味的藝術性思 血所感受到的,所信賴的,所指示我們去做的,
維。豐富的想像被機械的運動壓抑,人失去了思 是永遠不會錯的……我所要做的是響應血的呼
想,成了機器的奴隸、生產的工具。在勞倫斯眼 喚,直截了當的響應,毫不攙雜頭腦道德或其他
中,人被異化為物,成為機器的附屬品。《查太萊 什麼無聊的幹擾。” 在勞倫斯看來,血是聯係人
夫人的情人》的克裏福德集中體現了其作品中描 的感情和理智的紐帶,最能代表本質的人。憑借
寫的一係列為文明異化了的人的特徵,可以說克 “血性”,人就可以真正意識到他人和世界的存
裏福德是在社會道德和工業文明壓抑下產生的怪 在,從而表現生命力的勃發。實質上,“血性意
- 65 -
Zhang Lili/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64-66
識”就是推崇人的本能,反對過分的理性。在其 一去不複返,而且嚴重地異化了原本純潔自然的
小說中,凡是被理性左右的愛情或家庭都是不幸 人性,使人淪為工業文明的犧牲品。同時,資產
的。
《白孔雀》中,萊蒂得到父親的一筆遺產後變 階級為了維護統治,也炮製出一係列符合自身利
得乖張任性、目中無人。盡管她愛喬治,但因為 益的倫理道德標准,而這些虛偽的倫理道德也極
他只是個貧窮的農民,她還是“理智”地選擇了 大地壓抑扭曲了人性。作為一個敏感有責任感的
自己不愛、卻有地位的煤礦公司老闆的少爺萊斯 作家,勞倫試圖尋找能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他
利,從而造成了三個人的悲劇。喬治在失戀的痛 認為 “只有通過調整男女之間的關係,使性變得
苦中掙紮,天天以酒麻痹自己,小說結尾時,正 自由和健康,英國才能從目前的萎靡不振中掙脫
當壯年的他已重病纏身,成了行屍走肉。而婚後 出來”。然而,要想使自己的思想為社會所瞭解、
的萊蒂不得不遵從當時的道德規範,雖然物質生 接受,進而影響改變社會,就必須尋找合適的手
活優裕,卻失去了自我,常常感到精神空虛和心 段和工具。勞倫斯找到的就是“根治苦難人類種
智貧乏。萊斯利則由於缺乏男子漢的生命力而被 種疾病的唯一萬靈藥”——小說。
萊蒂厭惡,他不但沒有得到萊蒂的愛,還被她控 勞倫斯關於小說和生活的關係的觀點與我們
制。資本主義的社會環境和倫理道德決定了萊蒂 提倡的生活是藝術的源泉的觀點不謀而合。掌握
等人的愛情婚姻觀,也導致了他們的悲劇。 勞倫斯的小說觀對理解欣賞和研究其作品至關重
勞倫斯作品中人的異化和血性意識是一脈相 要,瞭解了他的這些觀點就等於找到了研究其作
承的。在勞倫斯看來,被工業文明、道德宗教充 品的一條捷徑。然而勞倫斯關於小說重要性的觀
斥的世界是“瘋狂混亂的” ,所以“我們需要某 點卻不無偏激之處,他在為小說重要性辯護的同
種指引”,以免被異化,從而成為活生生的、全 時,過分貶低了哲學自然科學等的作用,因此必
面發展的人。而能起到這一作用的不是哲學和宗 然而且已經招來不少小說領域之外人士的非議。
教,也不是科學,甚至不是詩歌,而是小說,並 但總的來說,勞倫斯的觀點之中不乏真知灼見,
且是偉大的小說:“讓我們向小說學習。在小說 為小說的存在理由和地位起到了呐喊助威的作
中,人物若非真正活著就一錢不值……要活著, 用。
要做一個活人,做一個活生生的完人,這才是關
鍵。在這一點上,最優秀的小說能夠幫助你,而 參考文獻
且其效果遠在任何其他幫助之上。小說能幫你避 [1] 勞倫斯. 小說何以重要. 勞倫斯文藝隨筆. 桂林:
灕江出版社,1991.
免成為行屍走肉。”勞倫斯認為小說的特長在於
[2] 勞倫斯. 致厄內斯特•柯林斯. 勞倫斯書信選.哈爾
它能夠幫助人全面發展,因此其重要性超過了其 濱:北方文藝出社,1988.
他任何書籍:“作為小說家,我認為自己比聖人、 [3] 勞倫斯, 致麥克勞德. 勞倫斯書信選. 哈爾濱:北方
科學家、哲學家和詩人都優越,因為他們只是把 文藝出版社,1988.
[4] 勞倫斯. 兒子和情人. 何煥群 阿良譯. 廣州:花城
握了活人不同部分的大師,而從未把握人的全 出版社, 1986.
體。”勞倫斯的這一觀點是注重小說用途思想的 [5] 勞倫斯. 虹. 蔡春露等譯. 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
延續。18 世紀末和 19 世紀初的英國正統文人曾 2002.
[6] 勞倫斯. 查太萊夫人的情人. 饒述一譯.長沙:湖南
將小說貶低為“低級體裁”。19 世紀中後時期, 人民出版社, 1986.
許多作家開始為小說正名。他們主要強調小說的 [7] 張建佳. 蔣家國論勞倫斯小說的性倫理. 外國文學
道德教誨功能。其中有一些有代表性的言論,如 研究, 湖北武漢 2006.1.
[8] 朱穀強. 哲學化的血性意識. 廣東潮州: 韓山師範
“小說是當今思想的唯一載體。”因為小說形式
學院學報, 2000.3.
靈活,你可以用小說做任何事情,可以借此調查 [9] 殷企平, 高奮, 童燕萍. 英國小說批評史. 上海外
生活的每一個領域,也可以借此探索思想的每一 語教育出版社, 2001.
個角落,因此成了“根治苦難人類的種種疾病的
作者簡介:
唯一萬靈藥”。勞倫斯生活和創作時期處於 19 世 Zhang Lili(張黎黎),女,河南南陽人,中國, 華中師範
紀末到一戰結束後的十多年。此時的英國,資本 大學外語學院研究生,主攻英語語言文學方向。
通訊地址:中國湖北省武漢市,華中師範大學外語學院
主義工業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弊端也充分暴 2005 級英語語言文學研究生,430079。
露。資本主義工業文明不但使田園牧歌式的生活
- 66 -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pyright 2007 by the
2007,Vol.3,No.2,67-72 Canadian Academy of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e
——中国古代诗词中典故的隐喻研究
Guan Jingyuan
管靜媛
Received 10 April 2007; accepted 14 July 2007
Abstract: Studies on metaphor of decontextualized words or sentences bring some problems. By studying the
metaphor of Chinese classic poems, this paper tries to study metaphor in the context of discourse. It argues that
besides source discourse and target discourse, other aspects of context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etaphoric
working process. Studying metaphor in contextualized discourse will extend the range of research on metaphor.
Key words: metaphor, discourse, context, Chinese literary allusion, Chinese classic poems
Résumé: L’étude métaphorique des mots et des phrases isolés pourrait causer des problèmes. A travers l’étude
métaphorique des citations dans la poésie ancienne chinoise, l’article présent tente d’effectuer l’étude métaphorique
dans le texte, en indiquant que non seulement le texte source et le texte cible influent sur la métaphore, mais le
contexte joue aussi un rôle important. L’auteur signale ainsi l’importance du contexte dans la recherche
métaphorique. L’introduction du contexte ouvrira une nouvelle perspective pour l’étude de la métaphore.
Mots-clés: métaphore, texte, contexte, citation, poésie ancienne chinoise
摘 要: 孤立的詞匯和句子層面的隱喻研究會帶來一些問題。本文通過中國古代詩詞中典故的隱喻研究,擬
將隱喻研究放歸語篇,指出不僅源語篇和目標語篇對隱喻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而且語境各個方面,如上下文、
情境和時代社會背景對隱喻的運作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從而揭示語境對隱喻研究的重要性。在語篇中聯係語
境的研究將為隱喻研究提供新的視野。
關鍵詞: 隱喻;語篇;語境;典故;中國古代詩詞
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例如隱喻意義的選擇問
1. 引言及回顧 題,隱喻語言為我們的思維提供方便的同時,也
會帶來兩方面的問題,“過”與“不及”。“過”,指
隨著認知語言學的蓬勃發展,隱喻沖破了傳 的是交流潛在的無關的信息,例如,Low 分析指
統的修辭研究束縛,成為語言學、哲學、心理學 出在科普類文章(semi-formal science writing)中
等眾多學科的研究熱點。國內對隱喻的研究也取 存在隱喻使用失去恰當的控制,造成傳達信息時
得了豐碩的成果,一些重要的論文和專著相繼面 准確性、科學性降低 (2005: 129-148)。“不及”指
世。然而國內的大多數隱喻研究是在詞匯的層面 的是抑制部分潛在的有關的信息。例如,在“crime
和句子的層面進行,這些研究在取得進展的同 is a disease” 這一隱喻中,人們對“罪惡的危害性”
- 67 -
Guan Jingyu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67-72
作出反應,卻抑制了相關的“疾病可以治愈”這一 語篇的背景來體現其運作方式。需要指出的是,
信息(胡壯麟, 2004)。因此,語境對於隱喻的研 這兩方面的界限並非那麼明顯。通過研究隱喻在
究是非常重要的,從具體研究而言,把隱喻的研 語篇中的功能也能揭示隱喻的本質和運作機制,
究放入到語篇的背景中將為隱喻研究提供新的視 反之,通過將隱喻放入語篇中進行研究也能發現
野。這裏指的語篇中的隱喻研究不是指放棄詞匯 隱喻在語篇中的功用。兩種研究只是出發時的側
和句子層面的研究,而是指將詞匯層面和句子層 重點有所不同。
面的研究放到相關的語篇中去,聯係相關語境對
其的影響。事實上,有一部分研究者已經進行了
這方面的探索。
2. 典故的隱喻性
Hampe(2005)通過語料庫實證研究質疑隱
喻概念係統一致性(Invariance Hypothesis)理論 《辭海》和《辭源》對典故解釋是“詩文中引
的不完善性。他通過在語境中研究詞匯層面的隱 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曆出處的詞語”。由定義可
喻,發現在實際使用中,並不都是“up is good, 見,典故可分為事典和語典,前者本身就是一個
down is bad”, 反例廣泛存在, 相當數量的“up” 故事,後者來自一語一詞。典故的來源十分豐富,
和 “down” 價值趨向決定於其周圍的一些詞。因 詩文,史實,神話傳說,宗教,禮儀等等。典故
此他提出當前一致性理論的不完善性,指出要從 的去向可大致分為兩處,一部分典故流入民間,
具體的語境中去研究。 漸為俗諺和成語,另一部分則在詩詞文章中出
魏在江(2003)研究語氣隱喻時提出語氣隱 現,為文人墨客的“陽春白雪”。這兩部分之間並
喻的語境依賴性,同一個句子在不同語境表示的 沒有絕對的界限,有相當一塊是重疊的。由於篇
目的、用途和語氣都可能很不相同。英漢的語氣 幅的限制,本文僅以中國古代詩詞中使用的典故
隱喻與語境都有著密切的關係。 為研究對象。
因此語境在隱喻研究中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 認知語言學認為,隱喻在語言中普遍存在,
用的。“意義的構建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現 是概念係統中跨領域的投射,用一個領域的經驗
實的語境,不重視對語篇層次的隱喻的分析就很 來 理 解 另 一 個 不 同 領 域 的 經 驗 。( Ungerer &
難對隱喻作出全面、真實、准確的理解。”(高聖 Schmid, 2001)
兵,2006)。束定芳認為要“把隱喻作為一種話語 我們可以看出大多數典故本身具有隱喻性,
現象,在更廣闊的言語環境中尋找隱喻意義的支 源域是其來源的語篇中的意義,最終的目標域是
點”(2001:7)。 在使用語篇中的意義,其中間經過了二次映射。
聯係語境進行語篇層次的隱喻研究大致可以 第一次是從來源語篇相關的意義中提煉出抽象意
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以隱喻來研究語篇,另一 義,這種提煉過程即是映射過程,這種抽象意義
個是以語篇來研究隱喻。前一方面主要側重隱喻 存在於典故中(形式上的表現為簡潔的幾個詞),
在語篇中的功用,目前國內一些關於語篇和隱喻 這種抽象意義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固定性;第二
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這一方面。任紹曾(2003,2006a, 次是將抽象意義重新映射到新的語篇當中,形成
2006b)對隱喻在語篇分析中的作用進行了一係列 新的具體的意義。我們不妨將中間的抽象意義域
的研究,指出對隱喻的分析是對語篇進行分析不 (典故域)稱為中間域。如下所示:
可缺少的部分。魏在江(2006),盧衛中、路雲 源語篇(源域)→典故(中間域)→目標語
(2006)對隱喻在語篇組織、語篇銜接與連貫方 篇(目標域)
面的作用進行了研究。高聖兵(2006)就語篇隱 盡管典故多以詞的形式出現,但它的源域和
喻性對翻譯研究的啟示進行了探討。後一方面以 目標域都涉及到語篇,語篇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
語篇來研究隱喻主要是指以語篇作為視角,聯係 而喻。沒有語篇,不會有典故的形成和使用,二
語境來進行隱喻的研究,以期揭示隱喻的本質或 次映射也不會產生。
運作機制。國內在這方面做的研究還較少。本文
將選取一個小的切入點來嘗試這方面的研究,即 2.1 源域和典故
通過對中國古代詩詞中典故的研究將隱喻放入於 事典的源域很明顯是某一語篇的意義。如“掃
- 68 -
Guan Jingyu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67-72
門”,源於《史記·齊悼惠王世家》中的一個故事: 故的隱喻意義施加影響。
“魏勃少時,欲求見齊相曹參,家貧無以自通。乃 綜上所述,三者關係如下所示:
常獨早夜掃齊相舍人門外。相舍人怪之,以為物 源語篇(源域)→典故(中間域)↔目標語
而伺之,得勃。勃曰:‘願見相君無因,故為子掃, 篇(目標域和源域)
欲以求見。’於是舍人見勃曹參。因以為舍人。”
這一具體故事,映射到中間域,形成典故中的抽 2.2 目標域和典故
象意義,即“想方設法求謁權貴。” 由典故到目標語篇進行二次映射的意義的選
語典盡管截自於源語篇中的幾個詞,其源域 擇受目標語篇的影響。同一典故在不同的目標語
也是某一語篇的意義。如“桃夭”,出自《詩·周南· 篇中的意義往往很不一樣。目標語篇根據自身目
桃夭》:“桃之夭夭,爍爍其華。之子於歸,宜其 的,可以選擇典故中的某一方面的隱喻意義。
室家。”此一映射過程的完成也脫離不了語篇。“桃 以典故“尤物”為例。“尤物”典出於《左傳》:
夭”在源語篇中的意義為形容桃樹長勢繁茂,由於 昔有仍氏生女黰黑而甚美,光可以鑒,名曰玄妻。
此詩是為歌詠女子及其出嫁所作,由此產生典故 樂正後夔取之……夔是以不祀。且三代之亡,共
的意義“女子出嫁”。這裏“桃夭”的隱喻意形成的 子之廢,皆是物也。女何以為哉?夫有尤物,足
過程牽涉到源語篇的主旨。 以移人。苟非德義,則必有禍。
由源語篇到典故的一次映射,我們可以發現 劉禹錫在《和楊師皋給事傷小姬英英》中擇
盡管典故多以詞的形式出現,不論是事典還是語 取典故“尤物”中“漂亮女子”的意義,指喻“小姬英
典,其形成過程(映射過程)及其意義(隱喻) 英”,感歎“紅顏薄命”。有憐惜贊美之意。詩為“見
都離不開語篇。可見,“一個隱喻決不是一個簡單 學胡琴見藝成,今朝追想幾傷情。撚弦花下呈新
的詞語,而總是一個語篇,不管這個語篇有多小” 曲。 放撥燈前謝改名。但是好花皆易落,從來尤
(魏在江,2006)。 物不長生。 鸞臺夜直衣衾冷,雲雨無因入禁城。”
典故一經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但這 而劉禹錫在《和思黯憶南莊見示》中使用典
種穩定性是相對的。一些典故的意義在使用中發 故“尤物”則是選取了“奇特的東西”這一意義,指
生變遷。典故意義與源語篇出入較大的如“嫦 喻南莊的獨特景色。有欣賞驚歎之意。詩為:“丞
娥”。“嫦娥”記載見於東漢張衡《靈憲》:“嫦娥, 相新家伊水頭,智囊心匠日增修。化成池沼無痕
羿妻也,竊西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遂脫身 跡, 奔走清波不自由。臺上看山徐舉酒,潭中見
於月,是為蟾蜍。”若要再究其根源,應當是源於 月慢回舟。 從來天下推尤物,合屬人間第一流。”
民間神話。《靈憲》中的記載可作當時神話面貌的 白居易在《八駿圖》中選取了“(引起禍害的)
反映。但是後來人們使用典故“嫦娥”時大多指“純 珍奇寶物”這一意義,喻指“八駿馬”,從全詩看,
潔,善良而美麗的女性”,這可能和口口相傳的神 有諷喻之意,特別於源語篇中“苟非德義,則必有
話傳說的變遷也有關係。 禍”緊密相連。全詩較長,在此摘選其中幾句:“由
還有一種情況是後來使用典故的語篇的影響 來尤物不在大, 能蕩君心則為害。 文帝卻之不
力較大,有些甚至超過源語篇,從而使得典故的 肯乘, 千裏馬去漢道興。 穆王得之不為戒, 八
核心意義發生修正,以此語篇中的意義作為其隱 駿駒來周室壞。”
喻意義。所以從曆史的角度來看,典故的源域並
非單一源域,在其使用過程中,目標語篇為目標
域,但與此同時也能成為新的源域,對今後此典
典故“尤物”在以上三首詩中的映射概括如下:
可見隱喻的二次映射離不開具體的目標語篇。
- 69 -
Guan Jingyu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67-72
感受不同於孫詩。
3. 典故的隱喻性和上下文(詩詞意 同樣是離別詩,劉舟《送蕭穎士赴東府得適
字》中的“零雨”意象與前兩詩又有微妙的差別:
象) “大名掩諸古,獨斷無不適。德遂天下宗,官為幕
中客。 驪山浮雲散,灞岸零雨夕。請業非遠期,
中國古代詩詞中,“意象”常常作為基本結 圓光再生魄。”此處“零雨”與“驪山”、“灞岸”意象
構,“意象”常常以詞語的形式出現。“從語言學的 相連,離別的背景更加開闊些。
角度講,它們是一些表象性的語詞;從心理學的 可見典故的隱喻意義與目標語篇的上下文有
角度講,它們是使用共同語言的人類的共同感情 著密切的關係,不將其與詩詞中的另一些關鍵詞
在深層意識中的長期積澱;從美學的角度講,它 聯係起來,是很難把握其意義的。典故之所以曆
們是一些具有相對穩定性的獨立的藝術符號係 經千年仍有活力,且活躍地出現在以創新為特點
統;從文藝學的角度講,我們就把它們叫做詩歌 的詩詞中,和這種在語篇中新舊意義的結合有
的意象。”(陳植鍔,1990:9)
。由此可見,典故 關。“舊”為之提供厚實的積澱,“新”使之成為詩
在詩歌中也常常作為“意象”出現。 詞人發掘新感受的載體。
典故作為意象很突出的一個特點是“使用共
同語言的人類的共同感情在深層意識中的長期積
澱”,典故的超時空的特性更為明顯。將其作為一
4. 典故的隱喻性和情境(詩詞意境)
個意象使用,常常使詩歌橫貫古今,情感更加厚
重。這是典故在長期被不同時代文人的反複使用 詩詞中的意境側重於全篇的構思,從這一點
中所集聚的深厚背景意義的結果。所以典故提供 上講,它與語篇的情境頗為相似。意境常常在全
的不僅僅是目標語篇中的指喻,還有源語篇中的 詩詞的各種意象的總和中產生。這種總和當然不
意義以及使用此典故的其他語篇中的意義的疊 是簡單的相加。《詩學指南》最先使用“意境”一
加。 詞:“……三曰意境。亦張之於意而思之於心,則
典故為文人長期反複使用,其“舊”的特點不 得其真矣。”
言而喻,但是詩歌的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言前人所 有些詩詞中的典故統帶全語篇,成為構築意
未言,要創造出新的意象。典故雖然能提供厚實 境的骨架,而要真正理解這些典故的隱喻意,光
的積澱,但如果不能為詩歌“出新”,也終會被摒 從上下文,周圍詞語出發是不夠的。這些典故的
棄。典故“意象”的出新,得益於其他“意象”的結 隱喻意義已經出乎語篇之外,正所謂“張之於意而
合。同一典故的同一隱喻意義,跟不同的“意象“結 思之於心”。要從語篇的情境去把握。
合,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感覺體驗的微妙變化全 以劉禹錫的《瀟湘神》為例。詞曰:“斑竹枝,
賴於此。 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楚客欲聽瑤瑟怨,瀟
下面舉“零雨”這一典故的意象為例。 湘深夜月明時。”全詞以兩類典故,一是出於娥皇
“零雨”典故作為“離別”的意象,出於晉人孫 女英的傳說,如“斑竹”,“瀟湘”“淚痕”;另一類
楚的《征西官屬送於陟陽侯作詩》 :“晨風飄歧路, 是出於屈原被貶的故事,如“楚客”,“瑤瑟”。可
零雨被秋草。 傾城遠追送,餞我千裏道。……” 以說此詞幾乎全篇由典故構成。所以要理解詞的
此詩中“零雨濛濛”與“晨風飄搖”、“歧路孤 意境,詞人的情感,不得不探求文字表面之外的
單”、“秋草蕭索”這幾個意象疊加,構成詩中淒苦 東西。作者在寫此詞時,被貶湘水附近,其中的
的離愁別怨。 楚客深夜聽湘靈瑤瑟怨映射的是作者當時的處境
徐堅《餞許州宋司馬赴任》中也使用了“零雨” 和心情。這種情境意境出於語篇的文字之外,而
作為離別的意象:“舊許星車轉,神京祖帳開。斷 典故的隱喻意義也只有聯係作者的情境才能完全
煙傷別望,零雨送離杯。 辭燕依空繞,賓鴻入聽 出來。
哀。分襟與秋氣,日夕共悲哉。”但是此處“零雨” 中國古代詩詞講究含蓄,也由於其他一些原
與“離杯”,“斷煙”,“辭燕”等意象相疊加,離別 因,類似上文的詩詞數不勝數。最典型的一類是
以悲傷格調為主,背景更具動感性,產生的情景 不得志的文人借美女典故來詠喻自身。“昭君”,“飛
- 70 -
Guan Jingyu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67-72
燕”,”阿嬌”等等曆史女性在詩詞中經常出現。文人
寫宮怨閨怨以及紅顏的不幸遭遇不僅僅是出於對
6. 結 語
女子的同情,更多地是出於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
鬱悶。所謂“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從本文對中國古代詩詞中典故的隱喻研究可
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長門怨》,王安石 以看出,典故的產生和隱喻意義的映射離不開源
的《明妃曲二首》等均屬此類。 語篇和目標語篇,典故的隱喻研究需要擺在語境
典故的隱喻意義和語篇的情境有關,最後的 中,即語篇的上下文,情境和時代社會背景。
目標域有時不在篇中,而在篇外。 本文從一個方面說明了隱喻研究離不開語
境,在語篇中研究隱喻能為隱喻研究提供更准確
更廣闊的視野。以前的隱喻研究多在詞匯和句子
5. 典故的隱喻性和時代社會背景 層面進行,由於脫離語境,由此產生的一些理論
在接受實證檢驗的過程會出現一些問題。最近幾
典故的隱喻意義還和時代社會背景有關。不 年,特別是 2006 年,國內學術界開始關注語篇層
同時代的詩詞中的典故的隱喻意義也常常大相徑 次的隱喻研究。這個趨勢會對隱喻研究的發展帶
庭。所以典故的隱喻研究必須放到大的時代社會 來更多的啟示。
背景裏面進行。
以典故“金蓮”為例。據《南史》載,南齊 參考文獻
東昏侯下令“鑿金為蓮花以貼地,令潘妃行其上, [1] Low, G. . Explaining evolution: the use of animacy in an
曰:‘此步步生蓮花也。’”然而時代不同,典故“金 example of semi-formal science writing. Language and
蓮”在詩詞中的隱喻意義也不大相同。我們通常所 Literature[C].2005 (2): 129-148
理解的贊女子小腳或纏足,即“三寸金蓮”之譽, [2] 胡壯麟. 認知隱喻學[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是從宋代才開始出現的。這是因為中國古代女子 2004
纏足興起於北宋,五代以前中國女子是不纏足 [3] Hampe, B. When down is not bad, and up not good
的。唐代或唐以前的詩詞人使用典故“金蓮”多用 enough: A usage-based assessment of the plus-minus
詠女子步態輕盈美麗,如李群玉的《贈回雪》 :“回 parameter in image-schema theory [J]. Cognitive Linguistics
雪舞縈盈,縈盈若回雪。腰支一把玉,只恐風吹 2005 (1), 81-112.
折。 如能買一笑,滿鬥量明月。安得金蓮花,步 [4] 魏在江. 英漢語氣隱喻對比研究[J]. 外國語. 2003
步承羅襪。”而宋代及以後的“金蓮”或“蓮”則開始 (4):46-53.
有了贊小腳或纏足的隱喻意,如蘇東坡《菩薩蠻》: [5] 高聖兵. 語篇隱喻性及其對翻譯研究的啟示[J]. 外語
“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淩波去;只見舞回 與外語教學. 2006(2):47-50.
風,都無行處蹤。偷立宮樣穩,並立雙跌困;纖 [6] 束定芳. 隱喻學研究[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
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社,2001.
典故還受文化的影響,“蛾眉”這一普通的典 [7] 任紹曾. 語篇的多維分析[J]. 外國語. 2003(3)
:35-
故,出於:《詩·衛風·碩人》:“齒如瓠犀,螓首蛾 42.
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但是普通的中國讀者 [8] 任紹曾. 概念隱喻和語篇連貫[J]. 外語教學與研究.
不需知道其出處也能很清楚地知道其隱喻意義 2006a(2):91-100.
“美女細長而彎曲的雙眉”,但是這一典故引起外 [9] 任紹曾. 概念隱喻及其語篇體現——對體現概念隱喻
國人的心理感受則由於文化不同而很不一樣。“因 的語篇的多維分析[J].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6b(10):17
為對於飛蛾的觸角,日本人首先引起的美感是它 -21.
的色彩和鱗斑,不象一般中國人那樣對其彎曲細 [10] 魏在江. 隱喻的語篇功能——兼論語篇分析與認知
長而對稱的形狀留下深刻的印象。”(陳植鍔, 語言學的界面研究[J]. 外語教學. 2006(5):10-15.
1990:205) [11] 盧衛中,路雲. 語篇銜接與連貫的認知機制[J]. 外語
可見若脫離語篇的時代社會背景來孤立地研 教學. 2006 (1): 13-18.
究典故的隱喻性是很難得出科學的結論。 [12] Ungerer, F. & Schmid, H. J. An Introduction to
- 71 -
Guan Jingyu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67-72
Cognitive 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作者簡介: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Guan Jingyuan(管靜媛) ,女(1983-) ,中國,浙江大學
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
[13] 陳 植 鍔 . 詩 歌 意 象 論 [M]. 中 國 社 會 科 學 出 版 社 , 向:應用語言學;二語習得。
1990. E-mail: guanjingyuan1983@yahoo.com.cn
- 72 -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pyright 2007 by the
2007,Vol.3,No.2,73-79 Canadian Academy of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e
Abstract: Based on 300 listed companies report data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founding canonical discriminated
function, and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 canonical discriminated function of the Chinese
banking market discriminated validity of the credit of enterprises, for the investment banks to provide constructive
recommendations and sensible way to evade credit risk, is also conducive to an accurate evaluation of the credit
situation.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risk investment decision, Function
Résumé: L’article présent procède à l’étude des risques de décision dans l’investissement du crédit. L’auteur classe,
analyse, avec la théorie de la statistique, les données de l’annuaire de 300 sociétés cotées et en construit la fonction
de discrimination typique. Le résultat montre que la fonction de discrimination typique joue un certain rôle pour les
banques commerciales dans l’appréciation du crédit des entreprises. Elle peut fournir des conseils constructifs pour
la décision d’investissement des banques, aide à éviter raisonnablement les risques de décision dans l’investissement
du crédit et à juger correctement le crédit d’une entreprise.
Mots-clés: banques commerciales, risques de décision dans l’investissement du crédit, fonction
- 73 -
Wan Yanru, Huang Jia/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73-79
資產率分別為 25.52%、22.37%、15.36%、30.34%。 流動性,商業銀行可以將資金的一部分投入具備
也就是說,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率 次級市場條件的證券,在急需資金時,可以隨時
遠遠高於 10%這一世界認可的警戒水準;再從另 拋售證券從而保持銀行資產的盈利性和流動性,
一角度來看,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與 GDP 之 使商業銀行發放較長期貸款成為可能。1949 年美
比在 26%左右,如果加上從國有商業銀行轉到資 國學者提出預期收入理論,它的出現,增加了商
產管理公司的不良資產,不良資產總額大概占 業銀行的貸款種類,使商業銀行的貸款結構發生
GDP 的 40%,這一比率是相當高的,對我們國家 了很大變化。20 世紀 60 年代,超貨幣供給理論
金融體係的安全將是一個嚴重的威脅,也是未來 悄然興起,根據這一理論,商業銀行在購買證券
爆發金融危機的潛在源頭。這些問題的關鍵就在 和發放貸款等提供貨幣服務的同時,應積極展開
於,國內各商業銀行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缺乏 投資諮詢、專案評估、市場調查、委託代理等多
對信貸決策風險的預測能力,由於國內商業銀行 方面配套業務,使商業銀行資產管理達到前所未
的信貸風險測量體係沒有得到根本改善,進而將 有的廣度和深度。上個世紀末資產分散理論又逐
導致以下兩方面結果:一方面,國內大多數中小 步發展起來,所謂資產分散理論,是指商業銀行
型私人企業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儘管這些企業 對難以回避的信用風險,在把資金分配于貸款
盈利性好,企業的前景不錯,但由於存在著資訊 時,實行分散搭配,避免集中於某種貸款上。各
的不對稱,中小企業的信貸成本高及追蹤還貸的 種理論都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為商業銀行信貸決策
困難,使得中小企業很難從商業銀行獲得貸款, 風險管理提供新的思路,推動了商業銀行信貸業
從而被迫從地下金融市場獲取資金。另一方面, 務的不斷發展。
國內大多數商業銀行寧願將貸款貸給經營不善的
國有企業或由政府主導的基礎項目,因為政府為
這些貸款提供著隱性擔保。在這種情況下,各商
3. 模型選擇
業銀行就存在大量的資金無法轉化為社會所需要
的投資,無法滿足社會融資的需要,銀行的盈利 多元回歸無疑是最廣泛的多元相關資料的分
水準當然也隨著降低。 析方法,回歸普及性的基礎在於它去預測和解釋
度量(metric)變數,但是對於非度量(nometric)
變數,多元回歸不適合解決這些問題。對於區別
2. 文獻回顧 信用風險好壞的問題,我們僅需要判斷風險是好
還是差,因此我們選擇使用判別分析法對商業銀
關於商業銀行信貸投資決策風險的研究由來 行信貸投資決策風險做出預測。判別分析法是根
已久,有關商業銀行信貸投資決策風險管理的思 據觀察到的一些統計數位特徵,對客觀事物進行
想和實踐是隨著商業銀行信用制度的建立而產生 分類,以確定事物的類別,總結出分類的規律性,
的。由於商業銀行的發展,商業銀行信貸投資決 建立判別公式。當遇到新的事物時,只要根據總
策風險管理理論也逐步形成了比較係統科學的信 結出來的判別公式,就能判別事物所屬的類別。
貸投資決策風險管理方法。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 對企業信用風險的預測可以轉化為衡量企業財務
和銀行業務的拓展,商業銀行信貸投資決策風險 狀況的好壞,因為信用風險的形成主要取決於企
管理理論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首先是“真實票 業的財務狀況好壞。同時影響企業財務狀況的因
據論”,該理論來自亞當·斯密 1776 年發表的《國 素有很多,不能僅根據企業的某一項指標,而應
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 ,該理論認為如果商 根據企業的多項指標來判別企業財務狀況的強
業銀行只發放短期的商業性貸款,貨幣供應量也 弱。我們把由多個指標構成的綜合判斷指標叫做
就可以維持其所需的彈性,強調保持貸款的流動 判別函數,而判別分析法的關鍵就在於建立判別
性來防範信貸投資決策風險。美國的莫爾頓於 函數。目前,統計學建立判別函數常用方法有:
1918 年在《政治經濟學雜誌》上發表的《商業銀 一是未知總體分佈情況下,根據個體到各個總體
行及資本形成》一文中提出了“可轉換能力理 的距離進行判別的距離判別函數;二是已知總體
論”。該理論認為,為了應付提取存款所需保持的 分佈的前提下求得平均誤判概率最小的分類判別
- 74 -
Wan Yanru, Huang Jia/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73-79
函數;三是未知總體分佈或未知總體分佈函數前 4.2 變數選擇
提下的根據費歇準則得到的最優線性判別函數。 在選擇變數時,將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盈利
本文借助方差分析的思想,通過採用極大化組間 能力、獲利能力、財務風險比率,以及流動性比
差和組內差之比的方法建立判別函數。 率等指標群之間相關性進行檢驗,剔除了一些相
關程度較高的指標,最後選擇淨資產收益率、資
產負債率、流動比率、營運資金/總資產、留存收
4. 模型設計 益/總資產作為判別分析變數,分別記為
4.4 預測模型的設計
我們把信用好的和信用有問題的上市公司分別作為兩個總體 G1,G2 ,每個樣本是 p 維的隨機變
令μ =
1 (μ + μ ) W ( x) = ( x − μ )T l l∈Rp
2 1 2
l 要使 G1 與 G2 兩總體的距離盡可能的大,
Y = xT l − μ T l
(1) G1 , G2 距離盡可能大;
(2)同一類 Gl 的樣本盡可能集中。
- 75 -
Wan Yanru, Huang Jia/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73-79
即 ∀u ∈ G1 Y (u) = uT l
∀v∈ G2 Y (v) = vT l
則 Y (u ) − Y (v) 盡可能的大
n n
n1 ∑ n2 ∑
記 x1 =
1 1 x , x = 1 2 x , x = 1 (n x + n x )
1i 2 2j
i =1 j =1 n 11 2 2
xi 為 Gi 的均值,兩總體的樣本結構為
n n
Y (G1) = 1 ∑YG1 x1i = l T x1 Y (G2 ) = 1 ∑YG2 x2 j = l T x2
1 2
n1 i=1 n2 j =2
2 2
[
組間離差平方和為 G = Y (G1) − Y (G2 ) = l T ( x1 − x2 ) ]2 [ ]
1)可看成 G 盡可能大。
G(c1,..., c p )
記 I (c1, c2 ,...c p ) = 問題轉化為求 max I (c1, c2 ,...c p ) 。
H (c1,...c p )
[
因為 G = [Y (G1) − Y (G2 )] = l T ( x1 − x2 ) = l T ( x1 − x2 )( x1 − x2 )T l
2
]
2
[
所以 G = l T ( x1 − x )( x1 − x )T + ( x2 − x )( x2 − x )T l ]
2
將 G 變形為 l T ( ∑ n ( x − x )( x − x ) )l ……………………………………. ①
i =1
i i i
T
- 76 -
Wan Yanru, Huang Jia/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73-79
則要 G 盡可能大等價於①盡可能大
2
l T (∑ ni ( xi − x )( xi − x )T )l
所以 I = g (l ) = 2
i =1
ni1
l T (∑∑ ( xij − xi )( xij − xi )T )l
i =1 j =1
當 ∑1 = ∑ 2 時,用樣本混合協方差統計:
Sp = 1 [(n −1)S1 + (n2 −1)S2 ] = n −1 2 [(n1 −1)S1 + (n2 −1)S2 ]
n1 + n2 − 2 1
⎡2 ⎤
l T ⎢∑ ni ( xi − x )( xi − x )T l ⎥
I = ⎣ i=1 ⎦ = (l d )
T 2
l T S pl l T S pl
2 1
若記 ∑ n ( x − x )( x − x )
i =1
i i i
T
=B 則 d = B 2 ,由矩陣的知識可知:
(l T d )2
max = d T ∑ −1 d
lT ∑l
所以 max I = d T ∑ −1
d ,當 ∑ 未知時用 S p 估算,則 max I = d T ∑ −1 d
的最大特徵值 λ1 對應的特徵向量。
λi
pi = p ,
∑λ
i =1
i
∑λ i
p1,2,...r = i =1
p 實際應用中累計判別能力在 75%以上就可以令人滿意了。r=1 時,將樣本
∑ λi
i =1 x = ( x1, x2 ,...x p )T 代入判別函數 Y1( x) ,判別規則為 x∈ Gi 若 Y1( x) − Gi ( x) 達到最
小, i = 1,2
- 77 -
Wan Yanru, Huang Jia/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73-79
r
將 r > 1 將 x = ( x1, x2 ,...x p )T 代入 Y1( x),Y2 ( x),...Yr ( x) 計算 Di2 = ∑ (Y ( x) − G ( x))λ
i =1
i j i j = 1,2
5. 參數估計
根據前面的討論得出以下結果:
n1 = 160 代表信貸違約組的樣本個數
n2 = 140 代表信貸非違約組的樣本個數
n = 300 代表總樣本個數
表2
解釋變數 係數 F 檢驗值 顯著性水準 備註
常數項 0.243
- 78 -
Wan Yanru, Huang Jia/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73-79
資帶來的收益越高;資產負債率表明企業資產中 夠為商業銀行的科學決策提供建設性的指導意
有多少是債務,同時也可以用來檢查企業的財務 義,理智地規避風險,同時也有利於準確地評價
狀況是否穩定;流動比率表示企業流動資產中在 一個企業的信用情況。然而,預測模型仍存在一
短期債務到期時變現用於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 些不足之處,有待於我們進一步的研究:
留存收益/總資產則反映企業在一定期間內累計 1)選取的樣本資訊處於兩個極端,從而導致
獲利能力。可見這 5 個指標跟上市公司的經營狀 在判別一般企業的信用風險時會出現誤判的可能
況,償債能力,資金運用效率等息息相關,說明 性。而每一次判斷失誤都有可能給商業銀行帶來
模型所使用的變數能夠很好的反映上市公司的信 巨大的經濟損失。
用風險。 2)本文在模型設計中,假設協方差相等,但
在有些情況下,這個假設也會被破壞,為此,在
實際應用中,我們應採取一些補充辦法,如對數
6. 模型能力預測 轉換等。
本文將研究樣本分為信用較好和信用不好兩 參考文獻
[1] 惲 命 慶 . 金 融 不 良 資 產 處 置 . 中 國 財 政 經 濟 出 版
組,因此只有一個線形判別函數 Y ( x) ,從上述討 社,2001.
[2] 梁棋. 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度量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
論中我們可以知道 r = 1 ,當將新的一組樣本代入 2005.
[3] 詹原瑞. 銀行信用風險的現代度量與管理. 經濟科學
判別函數 Y (x) 中,它的判別規則為: 出版社, 2004.
[4] 餘維彬. 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理論、技術和實踐. 經
濟管理出版社, 2003.
x∈ Gi 若 Y ( x) − Gi ( x) = min
1≤ j ≤2
Y ( x) − G j ( x) , [5] 楊國義. 銀行信貸風險內部控制與客戶信用調查全書.
吉林攝影出版社, 2003.
[6] 劉傳偡,齊樹天. 中國商業銀行 X-效率實證研究. 經濟
其中 G1( x) , G2 ( x) 是 G1 , G2 均值初的典型 研究, 2007(3) .
[7] 李善民, 鄭南磊. 企業長期投資與商業銀行信貸安全.
判別函數值。 金融論壇, 2007(1).
[8] 羅琦, 劉學透. 銀企關係與企業間商業信用. 統計研
本文從截止到 2006 年 12 月 31 日上市公司公
究, 2007(3).
佈的 2006 年年報中,選取 160 家業績優良,財務 [9] 高霞.中國信用規模與經濟增長關係的實證研究. 金
報表規範,財務比率顯示信貸投資風險較小的上 融理論與實踐, 2007(4).
[10] 鄒新月. 典型判別分析在企業風險評估中的應用.
市公司和 140 家財務比率顯示信貸投資風險比較 財經研究, 2001(10).
大的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並最終代入預測模 [11] 王聰.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競爭力現狀、問題及對策.
中國金融, 2006(24).
型進行檢驗,樣本總體準確判別率為 94.78%,因
[12] 劉端.資訊不對稱對信貸市場結構的影響. 當代經濟
而可以說明模型的預測能力強大,在實際運用中 科學, 2001(3).
能夠為銀行提供投資決策資訊,有助於銀行控制 [13] 彭義強. 銀行信貸風險與防範. 金融時報, 2005(1).
和減小信貸投資決策風險。
作者簡介:
①Wan Yanru(宛燕如) ,中國,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②Huang Jia(黃佳),中國,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
7. 研究結論 School of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P.R.Chian.
通訊地址: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430070。
通過對上市公司信用風險的研究分析,我們
可以清楚地看到典型線性判別函數的有效性,能
- 79 -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pyright 2007 by the
2007,Vol.3,No.2,80-83 Canadian Academy of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e
Liu Yushan
劉昱杉
Received 5 March 2007; accepted 15 May 2007
Abstract: With arrivation of age population times and requestion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perfected gradually,
our country functionary retirement system of public official already shows a lot of abuse now. This article thinks that
the public official is the peculiar occupation group, whose endowment insurance responds to road of visiting social
insurance.
Key words: endowment insurance, public official, retirement
摘 要: 隨著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和逐漸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要求,我國現有的公務員退休制度已顯露出
眾多弊端。本文在經過分析後認為,公務員作為特殊的職業群體,其養老保險應走社會保險之路。
關鍵詞: 養老保險;公務員;退休
本建立。
1. 我國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 1958 年,國務院頒發了《關於工人、職員退
休處理的暫行規定》 ,此規定放寬了退休條件,適
脈絡 當提高了待遇標准,第一次將工人和幹部的退休
待遇統一規定在一個文件之中,並按照所有制區
目前,我國公務員所實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 分了退休制度。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該退休
度(即現行的退休制度)始建於 20 世紀 50 年代, 工作體系和工作制度受到嚴重沖擊,退休制度基
成型於 1978 年,並在 1993 年對其中的退休金計 本上停止執行,致使政府幹部該退未退者達 60 多
發辦法等方面作了一些調整,此後又得到了逐步 萬人(衛興華等,1994 年)。
改革和發展。 十年動亂過後,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逐步得
1955 年,國務院頒布了《關於國家機關工作 到恢複,1978 年和 1980 年,國務院分別頒布了
人員退休處理暫行辦法》和《關於國家機關工作 《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和《關於
人員退職處理暫行辦法》 ,首次對國家機關工作人 老幹部離職休養的暫行規定》,該辦法及規定對
員享受退休待遇的條件及標准作了較為具體的規 1958 年的退休辦法作了較大的改動,進一步充實
定。1956 年 11 月,國務院對有關國家機關工作 了有關幹部退休待遇的內容。
人員退休和工作年限計算等問題又作了補充規 此後,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政府
定。至此,我國國家機關職工的養老保險制度基 加大了養老保險制度建設的力度。1991 年國務院
- 80 -
Liu Yush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80-83
頒布了《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 利於國家機關與企業之間有序流動的,從公平和
定》
,規定城鎮職工實行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制度, 效率的角度來說,應該對公務員實行與企業一樣
而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中的職工的養老保險制度 的基本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改革由人事部負責。但是作為主管機關,人事部 2.2.2 公務員內部流動難
鑒於多方原因還很難拿出較為成熟的總體改革方 首先,由於退休工資是根據退休前的工資水
案,就提出分頭同時推進的思路,一方面抓緊研 平計算的,因此難以保證每個公務員在退休時的
究制定改革方案,一方面知道推動有條件的地區 工資都高於以往。這不利於幹部的“能上能下”,
先行試點摸索經驗。然而,由於多方原因,各地 不能合理體現實際貢獻。其次,不同區域的公務
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並沒有真正拉開序幕。 員流動難。由於經濟發展水平相差很大,各地在
1993 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機關工作人 加發地方職務(崗位)津貼的次數與幅度上存在
員工資制度改革實施辦法》 ,通過對機關工作人員 較大差別,從而致使公務員從在職及退休後的待
工資制度改革,改變了養老金的計發基數,提高 遇在不同區域會有較大的差別,這嚴重影響了對
了退休待遇。 我國落後地區的開發。最後,性別差異制約公平。
與此同時,中央政府通過出臺各種相關文件 按現行政策規定,女性公務員的退休年齡比男性
和精神,指導幫助地方進行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 公務員要早 5 年,這又引起不同性別的退休公務
改革。然而,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改革取得較大 員之間的矛盾。
進步相比,我國公務員養老保險改革卻由於種種
原因一直沒有全國範圍統一起來,甚至可以說, 2.3 補償金制度無統一規定,加重財政負擔
目前我國國內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還沒有真正建 目前,為了保證不能依法享受國家退休金(如
立,公務員執行的大多還是延續退休制度。 辭退和辭職等)卻已退出公務員隊伍的公務員提
供生活保障,有些地方採用了支付補償金制度。
但支付補償金制度沒有法律依據,由各級政府自
2. 我國現階段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 主制定,缺乏合法性,而且也加大了則政的負擔。
的問題
2.4 加重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負擔
在 20 世紀 90 年代中後期,我國少數地區開
2.1 公務員的風險意識淡薄 展了國家機關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其中規
由於退休金一直都由國家統籌,公務員完全 定公務員的養老金也由當地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
依賴國家,自我保障意識差。而在公務員養老保 險基金支付。然而,由於公務員退休後的養老金
險制度改革地區,也並不是所有部門都主動進行 計發辦法與企業不同,其人均養老金水平明顯高
改革,有的地方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全部 於企業人員,這就使本來已捉襟見肘的城鎮職工
參保,有的地方只是事業單位參保,也有的地方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更加入不敷出,不利於逐步做
只有財政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參保。 實個人賬戶,造成空賬運行,從而使“統賬結合”
模式倒退回現收現付制,個人賬戶不僅沒有發揮
2.2 退休待遇差別大,阻礙了人才流動 積累基金的作用,而且比現收現付制的風險還大。
2.2.1 公務員與其它職業成員之間流動難
目前,大部分地區公務員本人不繳納養老保 2.5 養老金替代率過高,產生基金倒掛現象
險費,然而,在其退休後每月卻能按退休當月的 國際上,發展中國家的機關事業養老保險替
基礎工資、工齡工資、職務工資、級別工作和地 代率在 65%—75%較為合理。而我國目前機關事
方職務(崗位)津貼的一定比例領取養老金。假 業養老保險替代率太高,達到 80%以上,。以福州
使公務員轉入企業工作,由於計發辦法不同,其 市本級為例,2005 年底,平均在職人員參保工資
按企業職工社會統籌測算的平均基本養老金比原 為 1742 元,平均退休人員養老金 1657 元,養老
有的養老金水平要低很多。 保險的替代率為 95.1%。如此高的替代率,伴隨
顯然,兩種不同的養老保險制度實際上是不 著老年化社會的來臨,基金收支倒掛就成為不爭
- 81 -
Liu Yush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80-83
的事實。 多數國家還是堅持實行多方共同負擔養老保險費
用的做法。
3. 國外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特征
3.5 建立公務員養老保險基金及定期調整
的機制
從世界各國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曆史 為應付人口老齡化的影響,削減政府財政支
與現狀來看,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在國與國之間 出,大多數國家都為公務員養老保險建立專門的
差別很大,但總的來看,國外公務員養老保險制 基金以支付其養老金。為確保基金保值增值,各
度大致有以下一些特征: 國還紛紛採取各種舉措鼓勵和扶持積累的基金通
過投資以獲得更多收入。同時,為確保公務員養
3.1 公務員養老待遇優厚 老金的“含金量”,大多數國家還建立了養老金與
從曆史上看,許多國家在實施一般人員的養 物價或在職人員工資掛鉤的原則,即在消費物價
老保險之前,就已經有了公職人員的養老保險方 指數或在職人員工資上升以後,相應調高養老金
案。同時,為了穩定其公務員隊伍,促使公務員 的給付標准。但各國調整頻率及幅度各異,有的
盡職盡責工作,很多國家也紛紛規定公務員可以 國家規定每兩年調一次,有的一年一次,有的一
享受保障標准比其他經濟活動人口更為優越的養 季度一次,有的上漲程度不同調整幅度也不同。
老保險。
3.6 建立統一集中的公務員養老保險管理
3.2 以國家為主體舉辦,採取立法手段建立 體制
從英美法德等發達國家建立公務員養老保險 從當今建立公務員養老制度的國家來看,雖
制度開始,公務員的養老保險,或是定有專項法 然各國制度不同,在具體模式上也各具特色,但
規,或是寓於相關的基本法規之中,從而以法律、 在管理上一般是自上而下設立單獨的管理機構,
法規的形式規定下來,這就充分體現了公務員養 對公務員養老保險實行統一集中的管理。這種單
老保險的法治原則。不過必須指出的是,雖然公 獨的管理機構,既可能是全面性的獨立管理機
務員養老保險是由國家為主體舉辦,但並不意味 構,實行由上而下的垂直領導;也可能是隸屬於
著完全由國家出資負擔,而是由其立法、統籌規 中央某一個部,接受部門監督。某些國家在統一
劃並制定制度,組織專門機構經辦養老保險事 領導、集中管理的前提下,地方也享有一定或相
業。這一點在發達國家中尤其明顯。 當的管理權限。
3.3 養老保險制度多層次化
為了更好地保障公務員退休後的基本生活所
4. 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需,大多數國家紛紛為公務員建立了多層次的養
老保險制度,其中第一個層次是由國家立法規定 根據我國國情,以及對國外公務員養老保險
的低有保證、高有限額的強制性的基本保險,第 的合理借鑒,筆者認為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的基
二個層次則是補充性質的個人儲蓄年金保險。這 本思路應堅持以人為本,從有利於建立穩定和高
樣既增強公務員自身的自我保障意識,相應減輕 素質的公務員隊伍、有利於社會人員的有序流
國家負擔,又可提高公務員退休後的生活待遇。 動、有利於各地區有序發展出發,建立與城鎮企
業職工多層次的養老保險模式基本統一、標准形
3.4 籌資渠道多元化,模式因國而異 式有所差別、計發辦法較為合理、關系便於銜接
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公務員養老保 轉移的社會保障制度。其改革的基本思路主要包
險金都是統一籌集、調配和使用的。但是,由於 括以下幾個方面:
各國具體情況不同,在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方式
上卻不盡相同。有的採取現收現付模式,有的採 4.1 完善公務員養老保險立法
取完全積累模式,有的採取部分積累模式,但大 我國真正意義上針對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的
- 82 -
Liu Yush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80-83
法律還沒有建立。加強相關立法,以便使公務員 國家和個人共同繳納費的籌資模式,繳費情況與
養老保險有法可依,這事關公務員的生存權和發 個人退休待遇掛鉤,以利於緩解財政過大壓力和
展權。2004 年我國憲法修正案第十四條聲明:“國 調動公務員的工作積極性。
家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
度。”這意味著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有了憲法依據。 4.4 靈活調整公務員的退休年齡
同時,近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強調“研究制定機 隨著我國社會知識結構的調整和生產力的發
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障制度改革方案”。可見,社會 展,原有的退休制度已經明顯不適應高速發展的
保障立法在我國也已加快,公務員社會保障制度 社會節奏,尤其針對女性退休年齡的限制更是造
也有望早日建立。 成了人才的浪費。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今後,政府應當制定統一的公務員養老保險 我們應當將女性公務員與男性公務員的退休年齡
法案,規定補充養老保險的權利與義務,規定養 基本統一起來,尤其是具有較高學曆層次的女性
老保險基金的管理、資金來源和運營等,以確保 公務員。
公務員養老保險的法定性。
4.5 應建立科學的養老保險金調節機制
4.2 建立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和補充養老保 公務員的養老保險金要隨著城鎮居民生活必
險的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 需品價格指數的增長和在職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
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應由國家基本養老保險 的增長而增加,以確保公務員退休後生活水平的
和公務員補充養老保險兩方面構成。 穩定。具體調整辦法也分兩種,其中基本養老金
首先,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應當不區分人 按當地城鎮企業退休人員每年基本養老金調整的
員身份而統一執行“國家基本標准”,即各個機關 比例和原則進行調整;而補充養老金則按國家在
以上年度本單位職工月平均工資收入總額為基 每次增加在職公務員工資時所作的相應規定進行
數,與當地企業相同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調整。
每個在職公務員也以上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資收入 同時,努力改進機關事業中一位退休人員管
為基數,與當地企業在職職工個人的相同比例繳 理方式,逐步實現退休人員單位統一管理向社會
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並按相同辦法計發養老金。 化統一管理的過渡。
這就打破了公務員與企業職工區別對待的格局, 此外,公務員退休後,除享受養老保險金外,
從而實行養老保險的統一管理。 還應享受其他一些保障和福利,如基本生活保障
其次,應建立公務員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真 及其服務,醫療保健和文化娛樂等。
正做到“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退休公務員每月
領取的補充養老金,以每個人一生中擔任公務員 參考文獻
期間的最高 60 個月工資性收入的月平均金額為 [1] 衛興華. 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研究[M]. 北京: 中國勞動
基數,按每個人擔任公務員的月數及所作的特殊 社會保障出版社, 2000.
貢獻確定的百分比,在退休後按月計發,由各級 [2] 宋朝新 . 養老保險之國 際比較及借鑒 . 財 會 月刊 ,
政府財政轉移支付。 2005(6).
[3] 張水輝. 國外公務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趨勢及其對我
4.3 盡快建立公務員個人繳費制度 國的啟示[J]. 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 2005(4).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整個社會養老
問題日益突出。如何理清公務員社會保障制度中 作者簡介:
曆史的責任和現實的責任,以及政府、社會、單 ,女,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總經理
Liu Yushan(劉昱杉)
秘書,中級會計師。
位、家庭的責任,是一項重要的任務。 通訊地址:中國北京市西城區華遠街 17 號 100032。
為了保證各方合理的負擔養老保險基金,我
們應建立符合機關特點的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和
運營機制,改變退休費由國家統包的辦法,實現
- 83 -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pyright 2007 by the
2007,Vol.3,No.2,84-89 Canadian Academy of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e
——以北京市朝陽區為例
Qin Lijian
秦立建
Received 15 January 2007; accepted 16 April 2007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economic theory to analyze China’s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cheme, and with
empirical research, finds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at need urgent solution in the scheme. And at last the
paper recommends: medical service providers should be more competitive, third party to purchase should be
executed and improve the regional to enhance the medical funds balance ability.
Key words: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cheme, Economic theory,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Résumé: L’article présent analyse, avec la théorie de l’économie, le système de la nouvelle coopérative médicale
rurale et trouve, sur la base des recherches des faits, qu’il existe des problèmes dans la nouvelle coopérative
médicale rurale mise en application de notre pays. L’article propose enfin des conseils sur l’introduction du
mécanisme compétitif de l’institution fournisseuse des services médicaux, l’introduction du mécanisme d’achat de la
troisième partie, l’élargissement du domaine de planification et le renforcement de la capacité de régularisation des
fonds.
Mots-clés: nouvelle coopérative médicale rurale, théorie de l’économie, équité et efficacité, arrondissement
Chaoyang
摘 要: 本文運用經濟學理論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行分析,並結合實證研究,發現我國目前實施的新
型農村合作醫療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最後提出了引入醫療服務提供機構的競爭機制,引入第三
方購買機制和擴大統籌區域增強基金調劑能力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經濟學理論;公平與效率;北京市朝陽區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醫療資源還不十
1. 引 言 分豐富,讓有限的醫療資源最大限度的滿足廣大
- 84 -
Qin Liji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84-89
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需求,應成為我國醫療保障 經濟困難;在應該住院而未住院的患者中,70%
制度的目標。建立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社會醫療 也是由於經濟困難的原因(衛生部統計資訊中
保障制度,不僅能有效提高我國人民的生活品 心,2004)。
質,同時對於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也具有十 醫療衛生保健市場的市場失靈和農村初級醫
分重要的意義(朱銘來,2006) 。20 世紀 90 年代, 療衛生保健服務的准公共品特徵成為政府介入農
在全國範圍內的市場化的醫療體制改革,雖然極 村醫療保障的依據,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
大地提高了醫療機構的運營效率,但同時也引發 需要政府扮演家長式的角色,以維護社會公正和
了新的矛盾,其中一個突出的問題便是大多數居 關注弱勢群體。中央政府決定於 2004 年在全國開
民沒有醫療保障,承擔了過多的改革成本(代英 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試點工作,統籌城鄉經濟
姿,2006) 。市場經濟的引入導致了農村合作醫療 社會和諧發展,以達到減少農民因病致貧、因病
的解體,農村合作醫療的覆蓋比例由 1975 年的 返貧現象的政策目標。與以往歷次合作醫療相
85%-90% 降 至 1997 年 的 5%-10% 比,本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最大的區別就是:政
(Tomlinson,1997;Wang 等,2005)。根據衛生部公佈 府明確了出資責任,首次承諾對參加新型農村合
的 2003 年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主要結果,我 作醫療的農民每人每年補助 20 元(中央政府出
國有 44.8%的城鎮人口和 79.1%的農村人口沒有 10 元,地方政府出 10 元)
。在隨後的幾年試點中,
任何醫療保障,基本上靠自費看病,患者有 48.9% 中央政府加大了出資力度(見表 1) 。這些資金的
的人沒有到醫院就診,醫生診斷應該住院治療而 投入,對於增強農民人力資本,解決農民看病難、
沒有住院的比例為 29.6%。而從患者未就診、未 看病貴的問題起到良好的作用。
住院的原因來看,門診患者中,38.2%的人是由於
表1 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籌資情況 單位:億元
項目 當年籌資總額 中央財政 地方財政 農民籌資 其他管道 非農民籌資比例(%)
2004 年 40.13 6.50 15.62 12.34 5.67 69.25
2005 年 75.35 5.42 36.93 28.73 4.27 61.87
2006 年 213.59 42.70 107.77 58.01 5.11 72.84
資料來源:作者根據有關資料整理所得
付保險率是 60%,則這時農民的需求曲線就會向
2.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的經濟學 外旋轉,達到新的平衡點,此時的需求量是 Q1,
而服務提供給市場的成本仍舊是 P0。現在所提供
分析 的服務價值是 P0Q1 而不是 P0Q0 ,增量費用是
P0(Q1-Q0),或者表示為長方形 ABQ1Q0。增量效益
2.1 共付保險與衛生保健需求 可以用初始需求曲線下的區域 ACQ1Q0 衡量,剩
共付保險對農民衛生保健的需求會產生影 下的三角形 ABC 代表福利損失,之所以產生這個
響。圖 1 表示的是醫療的邊際成本和農民在兩種 損失是由於農民購買的醫療保健數量超過了最佳
保險條件下對醫療的需求。如果農民沒有參加保 數量。由此可見,醫療保險能夠在衛生保健需求
險,也就是消費者的共付比例為 100%時,那麼醫 和其他商品中扭曲資源的配置。
療保健的最佳消費數量是 Q0 單位。這時,根據消
費者偏好,由需求曲線表示的邊際收益等於邊際
成本,價格(包括路上的時間、停車和將服務提
供給市場的成本)反映的是將整個服務提供給市
場的社會成本。此時,資源達到了有效配置。
現在如果農民參加合作醫療,假設農民的共
- 85 -
Qin Liji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84-89
種小病時,其需求曲線是 D1,即使有保險由於其
醫藥費低於起付線,仍需要自付全部費用,也就
是說有保險者面臨著與無保險者同樣的價格,在
這種情況下,醫療保險不會對消費者的醫療服務
需求產生影響,不論其是否參加保險,衛生保健
的需求量均是 M1。當某種更為嚴重的疾病發生
時,參合農民的需求曲線變為 D2 ,在這種情況
下,由於醫藥費遠遠高於起付線,而且有保險的
消費者能夠報銷起付線以上的醫藥費用,相當於
醫療服務的價格有所下降,所以醫療服務需求會
有所增加。由該圖也可以看出,如果農民沒有參
加合作醫療,其需求量為 M2;如果參加了合作醫
療,則需求量是 M3。起付線的高低對衛生保健需
求的影響極大,起付線越低就越容易導致農民的
道德風險。北京市朝陽區新農合的基本醫療由各
2.2 起付線與衛生保健需求 個鄉自行制定起付線,2006 年設有起付線的 4 個
起付線是指在醫療保險起付以前,參保農民 鄉其資金結餘在 26%-45%之間,但零起付線的大
首先應支付的醫藥費用的數額。醫療保險設置起 多數鄉其資金處於赤字狀態。
付線的目的一般是為了不賠付小病小傷所帶來的
損失,以減少醫療保險機構的管理成本和參保農
民的道德風險。如圖 2 所示,當參合農民面對某
- 86 -
Qin Liji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84-89
北京市朝陽區近幾年參合人數變化不大,但是如表 2 和表 3 所示,其補償資金卻呈現逐年上升趨
勢。雖然在政府單處方限額政策的管制下次均補償額有所下降,但是無論基本醫療還是大病統籌的人
均診次呈快速增加狀態:基本醫療人均診次三年上升 2.25 倍,大病統籌上升 1.54 倍。由此可以看出,
不論政府的管制如何變化,醫生總有辦法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導致誘導需求的形成。
- 87 -
Qin Liji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84-89
國目前的公費醫保和商業保險減輕國民的醫療負
擔可以看作一種具有市場化性質的解決方式。但
是目前由於北京市朝陽區等地方的農村合作醫療
還存在鄉辦鄉管、甚至村辦村管的低級形式,這
導致合作醫療管理中心沒有足夠的力量與醫療機
構博弈,最終導致參合農民的利益受損失。不少
地方新農合採取事後報銷制,即就診者作為單個
的主體接受醫療服務時,必須自己預支全部費
用,然後才能到醫療保險機構尋求報銷,從醫療
服務機構的角度看,新農合參合病人與未參合病
人區別不大,只不過前者的費用節省意識稍微弱
一點而已(顧昕,2005)
。所以,應切實引入第三
方購買機制,改變農民看病和新農合管理機構的
被動地位。
3. 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
3.3 擴大統籌區域增強基金調劑能力
議 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統籌層次上與傳統
合作醫療有明顯的差別:新合作醫療要求在以縣
3.1 引入醫療服務提供機構的競爭機制 區為單位進行試點,但各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另
加強醫療服務提供機構之間的競爭機制是控 行規定統籌層次的高低;傳統合作醫療一般以村
制醫療機構誘導需求的一種有效的方法。但在我 或鄉鎮為統籌單位。統籌層次低的時候,參保的
國由於醫療機構國有壟斷的特殊性,始終難以對 人數相對較小,資金抗風險的能力較弱。在實際
此動“手術”,現行的改革也只是簡單化處理:私 執行的過程中,由於各鄉、甚至有的村經濟差距
有化或轉制非贏利機構。但所有制改變只是一個 巨大,可能制定了不同的保障水準,統籌層次較
方面,醫療機構的地域性自然壟斷性質並不是所 低而制定不同的政策這種做法在發達地區是存在
有制就能解決的,公有制的壟斷變為私有制的壟 的。比如北京市朝陽區、上海市楊浦區以及擁有
斷並不能改變醫療機構的行為模式。這方面,山 5 個全國百強縣的浙江嘉興市,縣(區)級合管
西省潞城市的經驗值得借鑒1:該市在行政村或自 辦管理統籌基金,對大病進行補償;基本醫療由
然村裏實行衛生所“一村多所”機制,多個定點醫 鄉鎮基金負責補償。朝陽區東風鄉 2007 年共參合
療診所和醫療機構相互競爭。不論所有制如何, 農民 196 人,參合率 100%,基本醫療籌集基金共
軟硬體達到要求的醫療機構只要申請就可以成為 31360 元,而 2007 年第一季度該鄉基本醫療報銷
定點醫療機構。一村多所的競爭機制,讓市場監 費用 34253.78 元,超支 2893.78 元。由此可見,
督村衛生所醫技人員的行為,有效降低了監督成 擴大統籌區域迫在眉睫。
本,避免了“一所獨大”的局面,促進了衛生所與
農民長期和諧發展的局面。朝陽區新農合管理機 *致謝:本文感謝“首都高校博士進朝陽”專案的資
構規定只有公立醫療機構才能成為定點醫療機構 助。
的做法不利於醫療費用的控制。 參考文獻
[1] 朱銘來. 我國醫療保障制度再構建的經濟學分析. 南
3.2 引入第三方購買機制 開經濟研究, 2006 (6)
對於公共產品,其供給方式不是唯一的,實 [2] 代英姿. 試論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路徑. 瀋陽師範大
際上,可以通過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來提供。我 學學報, 2006 (6)
[3] Tomlinson, R. (1997), Health Care in China is Highly
- 88 -
Qin Lijia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Vol.3, No.2, 2007, 84-89
W.(2005),Community-based Health Insurance in Poor Rural 作者簡介:
China: the Distribution of Net Benefits. Health Policy and Qin Lijian(秦立建) ,男(1976--)
,安徽臨泉人,中國農
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從事衛生經濟學研究。
Planning, 20(6):366-374 通訊位址:北京市圓明園西路 2 號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
[5] 衛生部統計資訊中心.中國衛生服務調查研究.北京: 學院 06 級博士研究生 100094
E-mail: qinlj28@163.com
北京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2004
[6] 顧昕. 走向有管理的市場化:中國醫療體制改革的戰
略性選擇.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2005 (6)
- 89 -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SN 1712-8056
Subscriptions Form
Nam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Titl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Compan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Address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Address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Countr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Telephon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Fa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E-mai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Websit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65 Melrose
Montreal, Quebec, Canada
H4H 1T2
Rédacteur en chef
Nianchun ZHANG
Courriel : caooc@cscanada.org
Académie canadienne de culture orientale et occidentale
Vice-rédacteur en chef :
Liu Yuanchao, Institut de l'Ethnologie et de l'Anthropologie Académie des
Sciences sociales de Chine
Mei Qionglin, professeur , Ecole de journalisme et de communication ,
l’Université de Wuhan(en Chine),Chine
Cathy Guo, assistant administratif à la mairie de Toronto au Canada
Gao Youmei, l'Université des Langues étrangères de Tianjin, Chine
3-265 Melrose
Montréal, Québec, Canada, 4H 1T2
Courriel : callpaper@cscanada.org caooc@hotmail.com
Tarif D'Abonnement
COMMUNICATION CROSS-CULTURAL
CROIX-CULTURELLE COMMUNICATION
www.cscanada.org www.cscanada.org
Académie canadienne de culture orientale et occidentale Canadian Academy of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