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寂
裴寂(573年—632年),字玄真,蒲州桑泉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人,出自河东裴氏定著五房之一的西眷裴。唐高祖时的宰相,武德元年(618年)至六年(623年)为尚书右僕射,六年至九年(626年)正月为尚书左仆射。
生平
编辑幼年丧父,由兄长抚养长大。十四岁,补郡主簿。隋朝开皇年间,调左亲卫。到了隋炀帝大业年间,为齐州司户参军,后任侍御史,驾部承务郎,晋阳宫副监。
大业十三年(617年),反隋军风起云涌,隋炀帝在江都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裴寂与李渊為舊識,二人昼夜饮宴,愈发亲密。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和晋阳县令刘文静密谋起兵,谋划已定,让裴寂去劝说李渊。他对李渊说:“今盗遍天下,城阖外即战场,虽徇小节,犹不脱死。若举义师,不特免祸,且就大功。”於是李渊决定起兵。裴寂马上进献宫女五百,米九百万斛,杂彩五万段,铠四十万首,以供军用。后李渊建大将军府,裴寂为长史,封闻喜县公。攻下长安后,赐裴寂良田千顷、甲第一区、物四万段,转为大丞相府长史,封魏国公,食邑三千户。
此后,隋炀帝在江都被杀,裴寂又积极帮助李渊受禅称帝,世稱唐高祖。李渊即位后,对裴寂说:“使我至此者,公也。”拜为尚书右仆射,赐御膳。唐高祖曾有诏书说,秦王李世民及裴寂、刘文静三人为太原元谋功臣,“特恕二死”(赦免两次死罪)。
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进攻太原,裴寂自告奋勇,被封为晋州道行军总管前去讨贼,可是被打得大败,后被李渊召回,关押起来,可是不久又放了,待遇如初。武德四年(621年),赵王李元景聘娶裴寂的女儿为妃。六年(623年),迁为尚书左仆射,赐宴于含章殿。裴寂不想卷入日趋激烈的权力斗争之中,于是向高祖请求“赐骸骨”,想急流勇退。李渊极力挽留,泪湿衣襟,说:“未也,要当相与老尔。公为宗臣,我为太上皇,逍遥晚岁,不亦善乎!”武德九年(626年),册拜司空,赐实封五百户,遣尚书员外郎每日一人於裴寂府第當值。
貞觀元年(627年),加实封并前一千五百户。貞觀二年(628年),唐太宗去南郊祭祀,命裴寂与长孙无忌同升金辂,裴寂辞让,太宗说:“以公有佐命之勋,无忌亦宣力于朕,同载参乘,非公而谁?”遂同乘而归。此后不久,因牵连僧人法雅妖言案被免官,削去一半封邑,并放归故里。裴寂上书请求留住京师,唐太宗说他:“计公勋庸,不至于此,徒以恩泽,特居第一。但以旧情,不能极法,归扫坟墓,何得复辞?”裴寂没有办法,就回蒲州老家去了。又过了不久,汾阴有狂人对裴寂家奴说:“裴公有天分。”裴寂听了,很害怕,不敢上报,还杀人灭口。事情败露后,被流放静州(今廣西昭平)。[1]
貞觀六年(632年),静州山羌叛乱,起初有人怀疑裴寂会被羌人逼迫参与叛乱,但唐太宗却相信裴寂深受国恩,“寂當死,我生之,必不然也。”不久裴寂果然率家僮平息了叛乱。唐太宗故念裴寂“佐命之功”,诏令还朝,可是他正好得病,在回京的路上死去了。时年六十歲。追赠相州刺史、工部尚书、河东郡公。
家族
编辑高祖父
编辑曾祖父
编辑祖父
编辑- 裴融,北周司木中大夫、蜀道行軍總管,贈康、成二州刺史,諡號哀貞。
父亲
编辑子女
编辑轶事
编辑李大师年轻时曾经在长安卜问将要做官后的吉凶,遇到了一个姓史的算命先生,于是让他给自己占卜。当时李大师的堂兄李子同、妹夫郑师万、裴寂以宿卫的身份简选入文职,他们各自让算命先生看自己当日的官职以及将来能够达到的官职。史生说:“裴寂和李氏兄弟都应该依照资历分等级进用,但是裴寂最终将官至三公宰辅之位。郑师万不仅今年虚耗后归家,次年年资会不被评定。”史生指着李大师说:“您的才华虽然不次于赵元叔,恐怕命运也会和他相同。”史生又说李子同也不可能做高官。当时李大师的弟弟李行师也将要被举荐做官,于是问史生吉凶。史生说:“这个年轻人虽然没办法匹敌裴君,也会官至地方首长。”随后李大师、李子同、裴寂都依资历补官为州佐。郑师万这一年遇到了差错,次年朝廷不评定北齐的资历,最后官至益州新都县尉。武德初年,裴寂出任尚书左仆射,封魏国公。李大师到那时迁徙流离,于是独自笑着说:“史生的话,在此应验了。”[3]
延伸阅读
编辑[编]
参考文献
编辑- ^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三:“未幾,又坐狂人信行言寂有天命,寂不以聞,當死;流靜州。”
- ^ 《大唐故司空魏國公贈相州刺史裴公(寂)墓誌銘》
- ^ 《北史·卷一百·序传第八十八》:大师少时,尝筮仕长安,遇日者姓史,因使占。时有从兄子同、妹夫郑师万、河东裴寂同以宿卫简入文资。各使视即日官位,及将来所至。史生曰:“裴二及李,皆当依资叙用,然裴君终致台辅。郑非直今岁虚归,后岁亦当本资不叙。”指大师曰:“君才虽不减赵元叔,恐赋命亦将同之。”言子同亦无远到。时大师弟行师亦预賔贡,因问史生吉凶。生曰:“此郎虽非裴君之匹,亦至方伯”。即而大师及子同、裴寂并以资补州佐。师万当年差舛,明年而齐资不叙。师万任益州新都县尉。及武德初,裴寂任尚书左仆射、魏国公。大师至是迁播,因独笑曰:“史生之言,于兹验矣。”
- 《旧唐书·列传第七》,刘昫等,中华书局,ISBN 7-101-00319-2
- 《新唐书·列传第十三》,欧阳修等,中华书局,ISBN 7-101-00320-6
前任: 首任 隋朝:苏威 裴矩(杨浩政权) |
唐朝尚书右仆射 618年—623年 |
繼任: 萧瑀 |
前任: 首任 隋朝:杨素 宇文智及(杨浩政权) 王世充(皇泰主) |
唐朝尚书左仆射 623年—626年 |
繼任: 萧瑀 |
前任: 李元吉 |
唐朝司空 626年—629年 |
繼任: 长孙无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