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灣獨立媒體《報導者》所製播,帶你走進採訪現場、聽記者們發現的第一手故事。 除了有訪談、有現場,更製作新聞摘要單元「今天來敲婉」、國際新聞單元「儘管世界爛透了」、藝術文化單元「他們的魔幻時刻」,以各種聲音形式,陪伴你關心世界、走入在地、聽見多元社會脈動。歡迎緊追《報導者》臉書粉絲團、Instagram、電子報,許願節目來賓、參與提問,告訴我們你想聽什麼。 贊助力挺台灣第一個以非營利基金會成立的媒體,無廣告、無付費牆、獨立又開放的《報導者》:https://bit.ly/2Ptvj6F 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email protected] 關於《報導者》: IG:https://www.instagram.com/twreporter_podcast/ 官網:https://www.twreporter.org/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wreporter Twitter:https://twitter.com/tw_reporter_org 訂閱電子報:https://bit.ly/3k2P42Z -- H ...
…
continue reading
翻譯了冥想書和能量書之後開始修練心想事成許願術的媽媽在學著引靈氣接地氣 💎老娘有錢聽起來💎 https://futurecastingspace.gumroad.com/l/OwnYourFuture
…
continue reading
啸雷主持的一档播客音频节目,节目形式多变,话术不拘一格,嘉宾千变万化,风格百无禁忌,Real Talk。实属驾驶中睡前的必听佳品!PS,佛系勿催,尽量周更!
…
continue reading
史塔克實驗室
…
continue reading
JUST BE REAL
…
continue reading
歡迎來到生活診聊室,這裡可以讓各位抒發壓力上的問題,讓你可以開心的過每一天;在你我生活中發生的點點滴滴都是回憶,與其放在記憶深處,不如講出來讓大家一起聽一起笑,一起說故事和品嚐回憶;我們會在這裡講述我們有趣的生活;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不受拘束的聊天。 塔羅牌系列主題的牌組放在IG,請大家邊聽邊看IG抽牌喔~ 追蹤IG讓我解決你的問題: https://www.instagram.com/life_consultation_room/?r=nametag生活診聊室(@life_consultation_room) 生活主治醫師:Real EMAIL: https://mail.google.com/mail/u/1/#inbox 如需看診請私訊我們 IG或寄信到信箱預約,我們主治醫師無時無刻地幫各位看診。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continue reading
在辽阔的世界里,重新创作生活的样子。Reimagine life for those living in between worlds, one tipsy chat at a time.
…
continue reading
《孙斯陶聊美国》系列 之《美国房产最前线》和《家住加州》专辑:从90年代的赴美学子,到服务于国际投行的资本市场弄潮儿。从曾经的金融从业者,到现今的美国加州知名房地产人。孙斯陶以在美国生活二十余年的经验,和您聊聊美国生活中那些有趣的事情,话题涵盖房地产、子女教育、生活常识等 | 听友会:https://buyhomeclub.com | 微博@孙斯陶 | 公众号: BuyUSA | 非投资建议!非税务建议!非医疗建议!非法律建议! | Real Estate Broker in California USA (BRE#01527008)
…
continue reading
為什麼血是紅色的🩸?為什麼大便臭臭的💩?為什麼恐龍滅絕了🦖?好奇的小孩們總是有好多的問題在腦袋裡轉呀轉!「媽媽老師,我想問問題」是一個為全世界的好奇小孩們設計的Podcast - 孩子們可以勇敢提問,然後媽媽老師會帶著小朋友一起去尋找答案。在節目中我們不僅探討自然科學常識,開啟孩子視角,更深入關懷孩子們心靈,包含社會情緒學習、身體健康管理、品格養成等等...孩子的身心靈各個方面遇到的疑問和煩惱,都有我們來當家庭的後盾。我們會邀請各個領域的專家、其他家長,以及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學習,一起去找答案。 "Ask Mama Laoshi" is a podcast in Mandarin made for curious minds around the world. Children can ask any questions without being judged, and we not only answer them but also show them how to look for the answers. In this children-centered show, ...
…
continue reading
Critical thinking practice on pop culture, but we don't talk by popular demand, hosted by Des. Hammer Time 是一个聊流行文化的播客节目,讨论内容以主播个人对流行文化的理解出发,也会请朋友们来聊聊天,展开我们认为有价值的话题。 If you don’t know now you know. Newsletter & 播客订阅:https://hidesssss.substack.com/ 给主播写信:[email protected] hidesssss.substack.com
…
continue reading
不倫不類、不易流行。瞭解日本是不夠的,我們要活用日本。 不鳥萬如一主理,IPN 出品。 https://miechakucha.com [email protected]
…
continue reading
這裡是隔壁老王的實驗室,所有瘋狂的點子都將透過群眾集資實現!每週老王將帶領兩名研究生歐文跟華華,分享最有趣的計劃,讓你成為群眾集資的 Pro 級玩家! 歡迎到「隔壁老王的實驗室」關注各式實驗中的最新配方: FB:https://www.facebook.com/neighb0r.wang IG:https://www.instagram.com/neighb0r_wan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continue reading
蛋糕?派?傻傻分不清楚~
…
continue reading
Listen to Hong Kong Cantonese News slowly and nightly. Slow Cantonese News for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Cantonese learners. 廣東話新聞,慢慢聽,晚晚聽。慢速廣東話新聞,適合中級或者高級廣東話程度嘅你。|| Learn Cantonese | Learn Hong Kong Cantonese | Learn HK Cantonese | Hong Kong News | 香港 | 學廣東話 | 學港式廣東話 | 學粵語 | 學港式粵語 | 香港新聞 || Transcripts: www.tsubasacantonese.com | Vocabulary videos: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fpdgw4DSofVUo63ZTZBagCgWOV-4pRSC
…
continue reading
总有那么一段电影独白,或是让我们感动,或是给我们启迪,不舍得它就那么被渐渐遗忘。 Hi,亲爱的耳朵们! 我是主播Ida,关注微信公众号:Ida的美剧电影英语笔记,可以第一时间获取音频和完整的文本内容。在那里,我还会定期推送一些电影对话中出现的英语知识点。看电影的同时,咱也把英语捡起来~ 如果你有好看的电影或美剧,也欢迎向Ida推荐哦O(∩_∩)O~~ love, Ida.
…
continue reading

1
EP143: AI 輔助學習還是作弊工具?真實數據來解答 Practical Impact of ChatGPT in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Course: Exam Score and Real Learning Effectiveness
10:05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想學理財,玉山罩你! 玉山銀行全新Podcast節目《玉山學堂》 帶你深入淺出掌握每週市場脈動! 還有知名主持人蔡尚樺領銜的跨世代對談, 從不同的角度打好理財基本功! 現在就點擊連結收聽 👉 https://sofm.pse.is/7eypqz -- 高雄美術特區3-4房全新落成,《惟美術》輕軌C22站散步即到家,近鄰青海商圈,卡位明星學區,徜徉萬坪綠海。 住近美術館,擁抱優雅日常,盡現驕傲風範!美術東四路29號 07-553-3838 https://sofm.pse.is/7eq2gd ----以上訊息由 SoundOn 動態廣告贊助商提供---- 🎧 節目簡介: 在這集節目中,我將分享一場真實發生在「電腦概論」課堂上的實驗:讓一組學生使用 ChatGPT 協助考試,…
…
continue reading
在太魯閣事故四週年當天,《報導者》獨家揭露,2024年12月15日19時18分,一列區間車停靠高雄內惟站時發生疏失,列車超出月台3節車廂,當下司機員未遵守SOP通報,擅自改動ATP模式逕行倒車。所幸後方區間車在美術館站等待,未釀追撞事,而台鐵公司直到5天後,收到旅客投訴展開調查才知情。 火車「開過頭」不是小問題!2005年JR西日本福知山107人死亡的超速出軌事故,導火線就是司機員停站開過頭,為了「追回誤點」而釀禍;就在5年前,台鐵已發生過一次司機開過頭未通報、自行倒車的嚴重事件,同樣的問題為何一再發生? 今年6月23日起,台鐵將實施新票價,平均漲幅達到26.8%,相隔30年調漲,或許有助台鐵財務體質健全,但民眾更想知道的是,大眾運輸安全性能否同步向上提升? 製作團隊|詹婉如、陳思樺 📍搭配…
…
continue reading
上期节目发布后,我的生活突然进入了一个大型的加速模式。日子突然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会议,任务,计划,战略,当然也有很多很多的压力。 全新的挑战,让我突然面对一个在清迈这几年学到的道理:对于需要被创作滋养的人而言,越是繁忙,压力越大,就越需要保护自己在工作之外的创造力。 所以,从这期开始,行星酒馆会开设一个创作笔记系列,记录这几年间我个人如何去探索,发掘,以及守护创造力的想法。其实,这个系列完全是为了自己:也许为了生计,我们不得不追逐一些身外之物,但对我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一个可以不断创作的,充实的生活。 创作笔记的第一期,分享的第一个心得,就是如何「创作」一个「自由创作日」。也就是,找整整一天的时间,来舒服地,甚至是自私地,像一个霸道总裁一样,完完全全地宠溺自己的创造力—— Send us a t…
…
continue reading
Send us a text ✨本集介紹 Episode Overview✨ 你們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飛機✈️是哪一種飛機嗎?飛機為什麼要做的這麼大?還有這麼大的飛機到底是怎麼轉彎的呢?在這集節目裡,媽媽老師和 Danny 機長ㄏ將繼續帶小朋友們探索飛機的大小、起飛降落的秘密,快來收聽,學習更多關於飛機的有趣知識吧!🎧✨ Have you ever wondered what the biggest airplane in the world is? Or why are some airplanes so big? And most importantly—how do such big planes even make turns in the sky? ✈️ In this episode…
…
continue reading
位於板塊交界處,台灣人對地震早已習以為常。大家或許聽過大樓晃動的聲音、經歷過停電的驚慌,但當本該平坦穩固的大地,突然像水面般起伏蕩漾,仍然讓人不寒而慄。 這正是台緬人楊萬利在2025年3月28日親眼目睹的景象。緬甸當地時間中午12點50分,一場芮氏規模8.2的強震襲擊緬甸第二大城曼德勒,震央附近的實皆省更是災情慘重。萬利當時身在中緬邊境,雖然距離震央甚遠,仍清楚感受到劇烈震動。經歷過921大地震的她,仍難掩恐懼,更擔憂緬甸的家人和朋友是否安然無恙。節目上架的這天凌晨,她正帶著救援物資,日夜趕赴災情最嚴重的地區,隨行補給品除了日常應急用品,還有能短暫安放遺體的屍袋。 在台灣,民間援助行動也開始啟動。3月31日,導演趙德胤攜手在台緬生與華僑舉辦記者會,呼籲更多人伸出援手。從萬利與趙導的口中,我們…
…
continue reading
近年,台灣因為共諜案遭到起訴的人數飆升,涉案者從民間滲透到軍方,除了退役將領,根據國家安全局公開資料,2024年因涉入國安案件遭起訴的64人中,有28位是現役軍人。為因應中國升高統戰攻勢,3月13日,總統賴清德提出「恢復軍事審判制度並啟動配套修法」,以審理現役軍人涉及犯下叛亂、洩密、利敵、廢弛職務等軍事犯罪案件。 儘管一般民眾不受影響,但大家對「軍法」的印象經常是辦案瑕疵或冤案。《軍事審判法》也在2013年因「洪仲丘事件」大修,「非戰時」現役軍人犯罪改由一般司法機關審理,等於實質廢除軍事審判。 如今政府擬恢復軍事審判,真能因應中國統戰威脅嗎?前軍事檢察官認為,軍法對現役軍人威嚇性強,具象徵性意義,法律學者則指出,軍法審判的獨立性始終遭受外界質疑。軍事審判等修法期程預計4月上旬才會定調,但這段…
…
continue reading
今年1月,台灣接連發生海底電纜斷裂事故,從國際海纜疑似遭中國貨輪拖錨破壞,到連接馬祖的台馬海纜因老化全數中斷,凸顯了台灣在通訊韌性與應變上的挑戰。事實上在過去幾年,類似的事件也在波羅的海頻繁發生,歐洲各國早已將海底基礎設施的破壞視為「混合戰」的一環。 兩週前,我們舉辦了一場實體講座,由《報導者》總編輯方德琳、記者黃浩珉,與現居柏林的德國特約主筆林育立線上連線,梳理台灣和歐洲近期所遭遇的海底電纜斷裂事故,以及各國的應變方式。 為什麼海底電纜如此脆弱? 明明中俄貨船在歐洲斷纜罪證確鑿,為何歐盟仍然無法起訴?台灣可以如何借鏡,強化全國關鍵基礎建設?活動當晚的30位讀者們也向講者們提問,一同探討台灣與世界面對的風險與挑戰。 來賓|《報導者》德國特約主筆林育立、記者黃浩珉 製作團隊|方德琳、賴…
…
continue reading
「當然也會想,我神經病!這書店要怎麼營運?」2015年4月12日,「燦爛時光」創辦人張正拿出50萬元存款,開了一間不賣書、僅供借閱的東南亞主題書店。這段外人看來很傻的事,卻召喚出在台移工閱讀母語紙本書的渴望,也讓台灣人看見移工的多元樣貌,還吸引了任務之一是臨檢、查緝失聯移工的外事員警到書店「臥底」。 今年4月12日,「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即將結束實體營運,10年零一天的歲月,三層樓的舊店面內外譜出許多美好故事——草創初期,大量志工投入場地整理,感動了抓漏師傅無償協助書店地板鋪設;有台灣雇主主動借書,幫看護工透過閱讀走出情傷;有移工受到啟發,返母國在自家客廳開辦圖書館,為家鄉孩子提供一個唸書的機會。 在實體書店與眾人告別前,這集,外事警員徐夢含談在書店「臥底」變講座來賓的觸動、書店共同創…
…
continue reading
Send us a text ✨本集介紹 Episode Overview✨ 各位小朋友,你們有坐過飛機✈️或是看過飛機嗎?飛機為什麼可以飛在天空中?又是誰發明飛機🛫的呢?在這集節目裡,媽媽老師特別邀請了飛行員 Danny 機長,帶大家一起探索飛機的秘密!分享他的飛行經歷,告訴我們誰可以開飛機?又是怎麼訓練的?還有飛機到底是怎麼飛起來的?準備好一起展開天空之旅了嗎?快來收聽吧!🎧✨ Have you ever flown on an airplane or watched one soar through the sky? ✈️ Have you ever wondered how airplanes can fly? And who invented them? 🛫 In this exc…
…
continue reading
2023年,《報導者》執行長何榮幸赴屏東縣獅子國中演講,得知鄰近校園的瀝青廠不時散發出惡臭,師生困擾十多年至今無法獲得緩解,學童只能在瀰漫著苯、戴奧辛、重金屬等的空氣中生活。諷刺的是,因為異味及揮發性有機物未列在空氣品質監測之列,所以校園附近的空氣指標經常在良好等級。 事實上,深入調查後才發現,原來台灣與固定汙染源為鄰的校園不少,獅子國中的情況不是個案!《報導者》記者透過公開資料發現,全台141間國小、31間國中周圍500公尺內曾有因空汙而受到裁罰的違規工廠,其中有28間的學校周圍,甚至有2間以上。產業發展產生的異味,為何是由學童承擔? 環境部強調,台灣空氣正在變好,但這並非受空汙所苦的校園師生真實感受。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王敏玲直指,空汙監測技術有其侷限性,需要「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人一…
…
continue reading
Hi!! 欢迎来到行星酒馆的第三季——新一季,关于一段新的冒险。 当你听到这期播客的时候,我已暂时结束在亚洲的旅居,回到了北美。回来的原因也非常特殊:上个月,我机缘巧合得到了一个AI行业相关的机会,决定接受这个职业上的全新挑战。 事情的发生非常突然,改变也甚为剧烈:从文科与媒体,一下跳到了大模型与prompt engineering. 但这个决定的背后,其实是我在过去两年旅居之间,一点一滴的积累,以及慢慢想清楚的许多事情。 所以,这期播客:我请来了纪录片导演Chen Siyi来访问一下我自己。Siyi也正处在一个有趣的人生节点上:她正如两年前的我,刚下定决心离开纽约。所以也很好奇:你不是说好了去看世界,咋又回来了呢? 在这段对谈中,我们讨论了为什么想离开,为什么要暂停,怎么寻找自己,以及这些…
…
continue reading
早上不必晨練而是乖乖去教室、上課不准打瞌睡,成績計算未達60分就禁賽……花蓮三民國中正在改寫國內體育班的文化,上課、訓練平衡,補助教學也因材施教。而這一切的背後,校長林國源與教練張志強功不可沒。 2003年中職選秀統一獅第一指名的張志強,在2015年退休後投入基層棒球,來到三民國中體育班。他將12年職棒生涯所學的專業訓練方法帶入球隊,即便一天僅有兩個多小時的訓練,仍確保每位球員都能高效練習守備與打擊。然而,讓他決定投入教育的,不只是回饋基層棒球,更是希望用自身經歷告訴孩子們讀書和打球一樣重要,因為「看到球員生涯終點,才想到要多讀書厚植未來退役的路。」 《報導者》獨家披露體育班學生的國中會考成績單,發現國、英、數、社會、自然五科皆為C的比例,接近全國平均的3倍;若單獨拉出棒球班,5C比例更是全…
…
continue reading
拖更了一个月的节目今儿终于更新了, 本期节目为大家汇报一下二月的亚布力论坛之行。 作为一个从事脱口秀线下演出十余年的人, 这次的亚布力之旅充满了趣味的喜剧效果。 试想一下, 一个喜剧演员和全国诸多知名企业家同场, 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 在亚布力现场都遇见了什么大佬? 都经历了什么趣事? 都收获了什么感悟? 这次的哈尔滨之行又有什么收获? 希望在这期一个人的娓娓道来中, 能带给你一份平静的欢愉。 当然, 播客只是娱乐效果, 其中表达也仅仅只是代表个人观点。 诸位请不要较真!不要较真!不要较真! 同样我们非常欢迎您, 在喜马拉雅FM本期播客的下方评论区留言! 嘉宾立场与节目立场无关。 毕竟我们的节目, 没有立场!…
…
continue reading
如果你是一位雇主,你會考慮雇用一位更生人嗎?2022年全國十大創業楷模、3間會客菜餐廳的老闆,李凱莉的員工多是受保護管束人。 而她自己也曾是逃家少女、大哥的女人、應召站媽媽桑,最後因販毒入獄⋯⋯58歲假釋出獄時,她拒絕以前朋友的相約,下定決心「不想再走那條路了」。只是走上正軌的考驗超乎想像:騎車被警察攔下、頭家要求良民證、創業被銀行拒貸,以及初期缺乏成本概念,賣愈多愈虧⋯⋯ 她的成功故事給予其他尚待出獄的「同學」與家屬一份希望,然而在她也錄用更生人後,從雇主視角又有什麼觀察? 這集,聽凱莉與傳授家傳菜的觀護人唐珮玲分別從過來人與陪伴者角色,談更生路上的跌跌撞撞,以及做一個「讓別人沒有負擔的人」。 來賓|一品會客菜負責人李凱莉、橋頭地方檢察署觀護人唐珮玲 製作團隊|李雪莉、賴育辰、陳思樺 攝影…
…
continue reading
Send us a text ✨本集介紹 Episode Overview✨ 各位好奇的小朋友們,你有沒有發現,小寶寶👶總是哭哭啼啼、一天到晚在睡覺💤,還只能喝奶不能吃飯🍼,為什麼寶寶和我們這麼不一樣呢?🤔 在這一集,媽媽老師會和各位小朋友一起用「小小朋友翻譯機🔊」聽懂小寶寶們到底在想什麼;還有特別來賓——五歲的 Audrey 👧🏻,她會分享她和她的弟弟相處的故事,讓我們聽聽看她是怎麼幫助爸爸媽媽一起照顧弟弟的!! 聽完這一集,你一定會更了解小寶寶,學會當個貼心又厲害的大哥哥大姊姊,說不定還會變成爸爸媽媽的超級小幫手呢!💪 快來收聽吧!🎧✨ Have you ever noticed that babies👶 cry a lot, sleep💤 all the time, and can o…
…
continue reading
「喂,報導者你好?」 謝謝大家的來訊、來信和留言,你的每一個聲音,我們都收到了!在「報導者你好」單元,你會聽到節目企劃思維、其他聽眾的回饋與提問等。2025年的單元首錄,有新舊交接和趣味燈謎,我們也請來忠實聽眾、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監事李懿軒,分享一名跨性別實習生的到來,如何開啟他與工作夥伴間的對話與思考。 本集內容: ➤婉甄多了一個新身分、Podcast新製作人育辰首次「現聲」! ➤猜燈謎拿小禮物!謎底和《報導者》出版品有關,你猜出來了嗎? ➤過年特輯上架,鎮宏太太立馬收聽、家族聚會討論主題 ➤在藥局與跨性別者真實相處經驗,超有感轉發聲音報導 💬在眾多訊息中,感謝以下聽友、讀者和我們一起完成了本次的「報導者你好」:wen、欣及其他贊助者們 來賓|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監事李懿軒 製作團隊…
…
continue reading
今年2月,一封曾治療嚴重燒燙傷寒單的醫師來信,把《報導者》醫藥記者芊淩帶往台東「炮炸寒單爺」現場。感受震撼的同時,她也好奇,肉身寒單為何自願赤裸上身接受炮竹轟炸?下藤轎的肉身,又如何獨自承受火炮燎身的傷痛? 曾擔任肉身寒單爺的大熊哥(化名),抱著為母親健康祈福的心情,直面迎向兩分鐘的鞭炮洗禮,「痛到麻痺」是他當下感受。雖然,多數人的傷勢在一週內可以痊癒,但也有人被炸成二、三度的嚴重燒燙傷,更因此住進加護病房。 「炮炸寒單」是台東縣政府力推的一項元宵慶典,但聲光震撼的背後,對在地醫院而言就是一場硬仗。台東醫院今年更為此設置「寒單爺通道」,加速看診流程。當民俗信仰遇上醫療代價,讓人不禁想問:世間可得雙全法,不負寒單不負人? 來賓|肉身寒單爺大熊哥、《報導者》記者王芊淩 製作團隊|詹婉如、林彥伶 …
…
continue reading
近期,急診壅塞問題引起關切,外加疫情過後,全球皆面臨護理荒,不少護理師選擇出走海外,即便各大醫院祭出調薪、福利留才,仍擋不下這場30年來最大離職潮。雖然急診塞車是老問題,但第一線醫護人員說,現在是一個看不見未來的慘況。 過年到急診室點痣、打疫苗……是急診醫師柯世祐執業廿年來,無奈卻真實的場景,每天三杯咖啡提神,帶著救人使命入科,卻被現行體制消磨。受熱門醫療影集感動,2014年畢業後,郭豐慈將急診護理列為首選,他把這段經歷形容為「幸運」。但在從業十年後,深感台灣護理師地位低、薪水不高、任勞任怨,「真的很好用!」 不僅病房護理師離去,若急診壅塞問題持續,恐將帶來更多嚴重的醫療問題。如何召喚護理師歸隊?病床調度、加強區域醫院聯防與分級就醫都是可能解方,但為何落實不易?這集,第一線急診醫護帶領我們走…
…
continue reading
2022年2月24日,是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的日子。三年過去了,烏克蘭境內的砲火依舊,盟友陣營的內部卻出現巨大的變化。川普與普丁的通話、美俄外長的會面,身為戰事主角的烏克蘭卻被排除在外⋯⋯二月一系列的事件看似就要將戰事帶往外交的出口,然而除了戰事本身,背後更有許多令人不安的潛在危機。 這一集,聽鎮宏分析在戰禍即將踏入下一個春天之際,烏克蘭與國際將面臨什麼樣的考驗?俄羅斯依賴著中國、北韓與伊朗或明或暗的戰略援助持續挺進,又會如何影響台灣的未來? 製作團隊|張鎮宏、賴育辰、林彥伶 📍搭配閱讀: 【當川普準備脫離戰線:烏克蘭的苦戰現在、不安未來與趁亂而來的中國因素】https://pse.is/77hbft 【當美國單獨與普丁談判,烏克蘭和歐洲該怎麼辦?俄烏戰爭三週年前的「川普震撼彈」】https…
…
continue reading
本期嘉宾是播客的老朋友,范坡坡。 上次我们俩远程聊了柏林,而大半年后,我们就面对面坐在了清迈的播客工作室里。坡坡这次在我这儿住了几个星期,在清迈搞了一场放映活动,我们喝酒、搭饭,也聊了许多天南海北。而今天这期节目,就是在这段时间即兴录制的一场。 说到在清迈的创作空间,不少朋友好奇,它是一个民宿、住家,还是工作室?从某种意义上,而这期播客就是一种答案。随着两年的建设,清迈的空间悄悄接待了不少朋友们来「驻地」和舒展,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host有意思的人和事情的孵化器。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会暂别清迈,回到纽约。而在离开的时间里,我有计划开放一些更intentional, 更正式的驻地项目,如果大家有点子,或认识有趣的、有经验的朋友,抑或需要空间做些有意思、靠谱的项目,也可以通过行星酒…
…
continue reading
本期我和老林讨论的主题是 Jazz Rap. 我们分享了对 Jazz Rap 的理解,喜爱的 Jazz Rap 代表音乐人和专辑,以及指出了一些不足——主要是在简中圈流传甚广的一些观点,为什么我们对此有不同意见,并试图破除这种认知错误和模糊定义的评论界迷思。 01. Jazz Rap 的风格来源,适用范围,按照年代分享我们喜爱的 Jazz Rap 本期讨论的 Jazz Rap 以及我们认为比较合适的对 Jazz Rap 的定义范围及特点:在 1990 年代初至中期这个时间范围(因为在这之后这类风格发展更广,偏向 alternative),相对同时期 Gangsta Rap dominate 的背景,风格上受爵士乐的启发与 Hip Hop 结合,题材和整体气质也与爵士乐相关。 一般被认为早期的…
…
continue reading
世界棒球經典賽(WBC)資格賽(WBCQ)即將在台北大巨蛋開打!沒搶到門票的朋友們別擔心,因為《報導者》將聯手全國第一個中職數據庫團隊「野球革命」,於各大社群平台提供最即時的賽況分析。 不過,棒球數據究竟都在分析什麼?如果你看過布萊德.彼特主演的《魔球》,或許還記得2002年的奧克蘭運動家隊的奇蹟:他們以全聯盟第六低的總薪資,贏得的美國聯盟最多的103場比賽,而獲勝的祕訣,就是「算數」。如今,不論是美國職棒龐大的分析部門,還是台灣本土球團裡的情蒐師,已有愈來愈多人在靠數據來幫球員們進行科學化的策略分析與體能訓練。 這集節目,就由「野球革命」的凱駿、宏寬一起來和「質」男「質」女們,聊聊他們如何用數據築起自己的棒球夢。 來賓|「野球革命」營運長鄭凱駿、影像情蒐分析師范宏寬,《報導者》採訪副主任嚴…
…
continue reading
成立超過60年的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總部大樓正面臨關門命運。川普(Donald Trump)總統上任後首波行政命令,全數凍結美國對外援助經費,如今正由馬斯克(Elon Musk)率領的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清查預算是否濫用。 作為美國三大國安戰略骨幹之一,USAID曾幫助台韓經濟起飛,卻也在南越、剛果遭遇貪腐挫敗;人道援助方面則拯救數千萬人的性命與上百萬名HIV感染者,但美國國內仍不斷有聲浪質疑:為什麼要拿納稅人的錢幫助他國、錢花去哪、對美國有啥好處⋯⋯ 這集,聽鎮宏娓娓道來,這項冷戰時局下誕生的國策歷經哪些轉型、有過哪些爭議;此刻有關「DEI推手」、「控制獨立媒體」等指控,又掀起怎樣的國際輿論風浪? 製作團隊|張鎮宏、賴育辰、陳思樺 📍搭配閱讀: 【川普與馬斯克為何主張「USA…
…
continue reading
你能想像如果有一天台灣被「斷網」且長達很長的時間,會是什麼樣子嗎? 2023年,全球曾發生283個「斷網」事件,光是亞太地區就佔了167起案例,集中在印度、緬甸等國家。而這裡所說的「斷網」並非天災所致,更多是獨裁政府為了控制人民而做出的攻擊手段。 根據數位人權組織Access Now統計,除了烏克蘭或中東等戰爭地區,亞太地區的斷網情況似乎惡化地特別快?身處在網路攻擊熱點的台灣,我們又可以如何保護自己呢? 這一集邀請到報導者的夥伴,《真相製造》作者、現任國際非政府組織Access Now高級研究員劉致昕回娘家,分享自己從媒體轉職國際政策研究的歷程,以及2月24日即將在台北登場的三千位來自國內外關注人權的工作者參與的「全球數位人權大會(RightsCon 2025)」中,烏克蘭、等因為戰亂流亡的…
…
continue reading
近年,緬甸蟒、眼鏡凱門鱷等動物在台灣寵物市場頗受歡迎,兩爬寵物店已超過百家,飼主更有上萬人。但農業部於1月3日提出,擬新增955種禁止輸入與飼養名單,熱門的特殊寵物也在列,隨即引發軒然大波。農業部指出,此為考量動物福利以及棄養、逸出恐對生態與社會造成風險後的決定。可是飼主不買單! 《報導者》走入特殊寵物飼主世界,了解他們的心聲。「很多人把貓狗當成家人,傑夫也是我的家人。」緬甸蟒「傑夫」的主人MiMi說。台灣昆蟲館創辦人柯心平認為,農業部應透過寵物登記、飼主教育管理等方式,而非粗暴地採取禁養政策。 飼主和政府各有想法,但提升動物福利、維護公共安全是有方法可循的。這集,聽聽他國寵物飼養政策怎麼做? 製作團隊|詹婉如、林彥伶 📍搭配閱讀: 【毒蛇、鱷魚可以當寵物嗎?應該怎麼管理?農業部提禁養955…
…
continue reading
年后第一更, 邀请了好友JERRY一同聊天, 而这次聊天的起点, 也是在私人聊天中谈到了草台班子, 于是二人一拍脑袋, 不妨借着这个录上一期。 没有提纲, 没有计划, 一切都是即兴而来, 于是就有了这期很轻松的男女对聊。 其中涵盖了很多话题, 聊的也不深, 适合轻松时刻的你一起听听。 当然, 播客只是娱乐效果, 其中表达也仅仅只是代表个人观点。 诸位请不要较真!不要较真!不要较真! 同样我们非常欢迎您, 在喜马拉雅FM本期播客的下方评论区留言! 嘉宾立场与节目立场无关。 毕竟我们的节目, 没有立场!
…
continue reading
你是否看過,有人在屋舍外狂搖紅旗?那是在阻止賽鴿不要太快回鴿舍休息,訓練牠們的「續航力」。全球有約70個國家定期舉辦鴿賽,然而,台灣的「海上競翔」規則,被認為是最嚴苛,也對鴿子最殘忍的賽制——幼鳥,一生一賽。 一隻賽鴿要順利回家有多難?從鴿舍練飛、海上試膽, 到飛150公里資格賽與最遠逾300公里的正式賽,賽鴿可能會被「擄鴿集團」綁票、遭遇惡劣天氣落海,或是體力不支迷失方向;即便突破重重障礙順利返家,也可能因超時與否走向不同命運,幸運的話在鴿舍養老,不幸則遭殺害或剪翅棄養。每年,至少有30萬羽鴿子為賽翱翔空中。 這集,跟著記者走遍全台,看養鴿人在「愛鴿」與「愛賭鴿」間的真實心聲,以及年估200億經濟規模的鴿賽,如何發展出一條縝密的產業鏈?而追蹤擄鴿集團時發現的一具鴿子屍體,又為我們在動物競技…
…
continue reading
繼陽明第一廳口碑熱銷後,城揚建設集團全新奢綠鉅作,廳綠廳水_廳見正義站: https://sofm.pse.is/759cvh 2024 全新公園新品,台鐵正義站綠鄰,東高雄首屈一指黃金地段!地點在 2 千坪正義公園前,陽明國中自由學區。精品廳院、飯店奢華,規劃健身房、双 KTV、閱覽室、交誼廳、運動 Bar、多功能教室,奢華貴氣 ----以上訊息由 SoundOn 動態廣告贊助商提供---- 春節的時候因為deepseek的議題,在社群媒體上感受到每個人都在討論DeepSeek 也不管自己是否是資訊領域,都有一個對它的長篇看法,彷彿人人都是AI大師。 讓我自己也想討論一下這個現象,但總覺得單口還是有點沒抒發完的感覺,持續努力吧…
…
continue reading
2025年開春,年僅48歲、正值壯年的藝人大S赴日旅遊期間,因流感併發肺炎猝逝,掀起民眾對流感病毒的警覺,公費流感疫苗也隨之變得搶手。 接種疫苗有多重要?疾病管制署數據,台灣年均有上百人因流感重症而死,而近十年流感重症及死亡個案中,平均9成未接種當年的流感疫苗。當然,打了疫苗並非完全不會感染,但至少大幅降低併發重症機會。 《報導者》進一步爬梳資料發現,在2023至2024年的流感季,青壯年族群累積死亡率比幼兒及青少年還略高,怎麼會這樣?在「打一劑保終生」疫苗誕生之前,我們如何為每年都捲土重來的流感病毒來襲做足準備? 製作團隊|詹婉如、陳思樺 📍搭配閱讀: 【真的假的?台灣每年平均逾百人死於流感,中壯年也會重症?如何自保?】https://pse.is/742fae 【疫苗,行不行?流感 VS…
…
continue reading
蛇年快乐! 这期节目又是一场久别重逢,嘉宾是朋友阿加莎,一个在纽约教书的青年哲学教授。 我们从香港就已认识了——以这座城市为起点,我们前后脚搬去了不同的地方。所以这集播客算是一个跨越十年,在纽约重逢的时的对谈。 在这里,我们忍不住聊起了曾经住过的地方,分岔的道路,还有我们是怎样选择不同的地方迁徙、旅居和安家的。 一晃十年的过程梳理下来一看,生活的哲学好像说复杂很复杂,但说简单了,可能还真就是水多加面,面多加水。 Send us a text Support the show About 行星酒馆 Planet Speakeasy | Buy us a coffee 每月为行星酒馆买杯咖啡: https://www.buzzsprout.com/2247913/support |Follow …
…
continue reading
2024年9月,我們邀請長期支持《報導者》的音樂人,來到深度新聞的產製基地,一起聊聊生命中在意的事情。這一集,是音樂人黃玠與記者德倫對話。 「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內在的他者,那些時不時讓我們感到陌生的自己。」——德倫多年來持續報導身心相關議題,與黃玠一同從他過去的一段憂鬱低潮聊起,探討當人面對內心的掙扎與困境時,需要什麼樣的支持與陪伴?怎麼找到與自己和平共處的方法? 黃玠也談到,在這個對立與分裂的社會中,他是如何試著走入過去與家人互不理解的關係,學著從不同角度看待世界。他坦承,曾經認為那些與自己不同的人就是錯的。然而,現在的他理解到,「大家都不一樣,這才是正常的社會。如果你願意了解對方的想法,也許就不會那麼生氣。」 這場對談,細細長長帶點幽默與笑點,像是一個朋友說著他的故事,面對陌生的低潮時…
…
continue reading
農曆春節,是多數人終於能在一年之末迎來的長假,卻也給人不少困擾。《報導者》聽眾告訴我們:跟親戚之間沒話聊尷尬、紅包不知道要包給多少位長輩、交通要特別留意高乘載管制⋯⋯其中,最多人提到的是:已婚者「到底要回哪個家」? 這集,報導者同事及眷屬將分享自己的過年經驗。我們,可以怎麼過個自己理想中的好年? 來賓|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發起人&自由文字者工作者諶淑婷 來賓|《報導者》產品經理曾偉婷 製作團隊|張鎮宏、藍婉甄、汪彥成 攝影|楊子磊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
…
continue reading
Send us a text ✨本集介紹 Episode Overview✨ 你們有沒有搭過飛機✈️呢?或是正準備要去搭飛機✈️?飛機飛在高高的天上🌤️,帶著我們穿越了白雲☁️是不是讓你非常期待😊但同時也有點緊張😓呢?在這一集中,媽媽老師特別邀請空服員👩🏻💼Tina阿姨來和我們一起揭開搭飛機的小秘密!讓小朋友學習到飛機上的安全知識⚠️,還有搭飛機時要注意的事情。另外我們也收到好多好奇問題:動物們🐼🐨🐯可以搭飛機嗎?飛機上的餐點🥘又是怎麼做出來的呢?快和媽媽老師來一起探索一起學習吧! Is your little one excited (and maybe a bit nervous) about flying on an airplane ✈️? Soaring high above t…
…
continue reading
📍《走線》歪腦首部紀錄片長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t5-G2KgHi8 近幾年,愈來愈多中國人移民到世界各地。在正規方式之外,有人選擇偷渡。 其中一條熱門「走線」,需從南美洲哥倫比亞徒步穿越雨林,到巴拿馬後再橫越5個國家,跨過美墨邊境偷渡到美國。2023 年,超過2萬5千名中國人踏上這條路。不畏遣返風險、人身安全,耗盡身家的他們,懷抱各不相同的美國夢——有人為了成家,有人為了翻身,有人為了免於恐懼。 獨立記者映妤2022年就發現了這群走線客。2023年初,她第一次嘗試擔任紀錄片導演,與攝影蘇威銘等人從土耳其到南美洲,與走線客一起一路向北。他們帶著腎上腺素的注射器等醫療急救包,而即便在旱季走線,河水仍高,得溯溪而上;他們怎麼一邊走一邊拍攝紀錄?當行…
…
continue reading
如果「你的孩子是跨性別者」,會有什麼反應? 2024年10月25日第六屆台灣跨性別遊行,在2,000多人的隊伍裡,有一對親子檔,9歲咪咪(化名)出生指定性別是女生,6歲起多次明確告訴父母「我是男生」、在學校上「男廁」,甚至說「自己生殖器官跟爸爸一樣」。對此,咪咪媽媽並不著急定義性別認同,而是傾聽孩子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Ray(化名)是第一位接受「青春期延後治療(puberty suppression)」的跨性別孩子,在他眼中,爸媽一直都很支持,但Ray的父親並非無痛接受,當出生性別為女的孩子,說「站著尿尿」很重要,他如何提供支持? 「她已經被社會孤立,你做父母的再孤立她,孩子不就沒人可以傾訴了嗎?」相對咪咪和Ray,跨女婉糕和媽媽則走得艱辛許多,已察覺「我的孩子不一樣」的媽媽偷偷哭過好幾…
…
continue reading
南加州近期的野火灾害给多个社区带来了毁灭性打击,成千上万的家庭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以受灾的洛杉矶太平洋帕利塞兹(Pacific Palisades)为例,这片以靠山滨海景色闻名的豪宅区,如今仅剩焦黑的废墟。面对屏幕上这样的场景,孙斯陶难以想象,这里曾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园。许多受灾居民不仅失去了房屋,也失去了与家庭和历史相关的珍贵记忆。 尽管社会各界纷纷表达慰问,州和联邦政府也启动紧急措施帮助Pacific Palisades和Altadena的受灾居民渡过难关。然而,这场灾难不仅带来了巨大的情感创伤,也对洛杉矶房地产市场乃至加州房屋保险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房屋受损、保险成本飙升以及市场信心动摇,可能会改变南加州的经济和社会格局。 本期内容:00:00 Intro;00:53 对加州房屋保险…
…
continue reading
Send us a text ✨本集介紹 Episode Overview✨ 🧨 🐉 為什麼我們慶祝農曆新年?年獸是真的嗎?為什麼過年有紅包?🧧 為什麼農曆新年要吃年糕,餃子和魚?🥟🐟 在這一集中,我們將探討農曆新年有趣的傳統! 🎉🐉 Why do we celebrate Lunar New Year? Is the Nian monster real? Why do kids get red envelopes? 🧧 Why do we eat rice cakes 年糕, dumplings 餃子 🥟 and fish 魚 🐟during this special time of the year? Join Mama Laoshi to explore the fun traditi…
…
continue reading
〔本集建議未成年人由家長陪同收聽〕 「3、4歲時,我就覺得自己是男生,幼兒園還學男生尿尿。」面對青春期第二性徵發育,唯浩(化名)先是束胸,國三得知網路上有人賣男性荷爾蒙,他瞞著母親購買、施打直到針劑被發現那天⋯⋯;「我國三第一次買女裝,假日去無障礙廁所穿給自己看。」婉糕去年剛滿18歲,用打工存的錢、去泰國完成性別肯認手術,如今身分證已改為女性,童年以來因性別不安而漂泊的心終於稍感落定;同樣想改變自己的身體,璟兒則是在18歲那年,看中國網路影片,自己動手切除性器官,嚇壞診間醫師。 歷時8個月採訪,我們遇見多名年輕跨性別者,從台北一路到曼谷,聆聽他們從未成年時期,對跨越生理性別的渴望,為此不惜買不明私藥甚至自宮,也想抵達彼岸的他們,小小年紀不得不經歷「怕」、「騙」、「吵」、「哭」種種情緒⋯⋯ 藥…
…
continue reading
「喂,報導者你好?」 謝謝大家的來訊、來信和留言,你的每一個聲音,我們都收到了!在「報導者你好」單元,你會聽到節目企劃思維、其他聽眾的回饋與提問等。這一集,我們請來《報導者》總編輯德琳、行銷部主任星穎,分享他們的2024工事日常、2025的搶先預告,還有想和讀者說的真心話。 本集內容: ➤2024年共上架98集Podcast,這一集讓聽眾連聽三次?我們各自印象深刻的又是哪一集? ➤那些迴響最大的、發揮影響的、意見兩極的、業界反彈的,以及私心期待你也看看的報導 ➤從音樂祭、室外走讀到影音趴,只有「個位數」人力的行銷部如何讓新聞不只是新聞? ➤留言、私訊都有認真看, 《報導者》每個月「回血」時刻,以及2025年訂下的新目標! 💬在眾多訊息中,感謝以下聽友、讀者和我們一起完成了本次的「報導者你好」…
…
continue reading
TikTok 危机剖析:美国以用户隐私和国家安全为借口,对 TikTok 下达禁令,1 月 19 日该应用即将在美国市场下架。即便已安装的用户,后续也无法获取安全更新,使用体验将大打折扣 。 用户迁移浪潮:1月13日大批美国 TikTok 用户和创作者纷纷 “转战” 中国短视频应用小红书(RedNote)。这一趋势使得小红书在美国 App Store 免费应用排行榜上强势登顶,热度飙升。 小红书深度解读:小红书于 2013 年上线,起初定位为购物平台,用户能在此分享产品体验与评价。随着发展,它融合了短视频和直播功能,逐渐成为综合性平台,常被比作中国版 Instagram。疫情期间,其在中国的用户数量猛增,如今已然成为 TikTok 的有力替代者。 跨文化互动亮点:在小红书上,美国用户积极分享…
…
continue reading
这是一期在2024年岁末就录好的节目, 只是录完没多久就甲流了, 于是一直拖到近期才发, 但依然不影响破地狱这部电影 以及我们对他的探讨。 本期播客中有不少谈及死亡的话题, 如果您会不适, 请选择性或者不要收听! 当然, 播客只是娱乐效果, 其中表达也仅仅只是代表个人观点。 诸位请不要较真!不要较真!不要较真! 同样我们非常欢迎您, 在喜马拉雅FM本期播客的下方评论区留言! 嘉宾立场与节目立场无关。 毕竟我们的节目, 没有立场!
…
continue reading
「手機遊戲時間結束,該睡了」、「再讓我玩一下嘛!」你家是否曾出現這樣的對話?或者,你就是下班後,抱著手機玩到深夜的重度使用者?但這不全然是你或孩子不夠自制,大家都被遊戲公司「設計」了。 為揭發業者運作的商業模式,丹麥調查報導記者安娜.蒂爾(Anna Thyrri)與芙烈達.彼得森(Frida Petersen),佯裝遊戲公司員工進入產業臥底。結果發現,業者在遊戲加入成癮元素讓人玩到無法自拔,透過隱私權條款沒揭露的第三方程式擷取個資,再將這些數據轉賣獲利。更可怕的是,螢幕另一端,可能有人正在透過遠端打開手機,監看玩家的一舉一動。 2024年最新調查指出,台灣兒少假日使用手機時間將近7小時。以「幸福教養法」聞名的丹麥,青少年每日螢幕時間也長達6小時,3到6歲幼兒將近2小時,高於同期其他歐洲國家。…
…
continue reading
2025,又跟大家见面了呀! 这一次的内容选自CNN1月8号的一篇文章,为了方便大家边听边看, 我把中英文的内容都放进了shownotes,希望大家喜欢呀! ---------------------我是分割线----------------------真的是分割线 一月八号的时候,在CNN登出了一篇文章,作为对之前Meta CEO扎克伯格一个决定的回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之前扎克伯格的决定,我跟大家简单讲一讲,这个决定主要是在Meta相关社交媒体系统上取消自动对于AI生成内容的判定,并且将对于AI生成式内容的提示改为由用户自行在视频或者图片上进行AI内容的备注,也就是把他们的fact-checking取消掉然后改成community notes. 这个决定自然产生了很多家长的担心,担心孩…
…
continue reading
2024年7月,《報導者》正式在YouTube頻道上推出「長大當記者」、「這裡開始」兩個系列的影音節目。長篇文字起家的《報導者》,過去幾年來持續在Instagram、Podcast等平台中摸索,試著以不同形式製作、轉譯報導,拓展更多公共討論的機會。 在這個人們的閱聽行為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期待能透過影音節目做到什麼?如何利用有限資源創造更多可能性?這集,你會聽到去年(2024)12月,「開箱報導者」系列活動──報導者影音首播趴的精彩節錄: ➤方君竹+《報導者》,這個組合是怎麼開始的?雪莉與君竹記得的不一樣! ➤趕工倦容,卻被觀眾說「髒髒臭臭的」,彥成怎麼回應? ➤「短影音」的定義是什麼?《報導者》該進軍抖音嗎? ➤製作影音節目最大的挑戰?想對哪些觀眾說話? ➤觀眾Q&A 製作團隊|李雪莉、汪…
…
continue reading
📝歡迎正在就讀體育班的棒球小球員,與我們分享你的經歷:https://bit.ly/40fghGG 世界棒球12強賽,台韓之役賽後記者會裡,意外發生大會英文口譯遭網友批評跳針、結巴等「慢半拍」狀況。人稱「波哥」的王雲慶,是口譯經驗豐富的資深球評,他特別還原當天現場,口譯員是因為臨時出任務,加上多重不利環境下進行翻譯工作,嚴格來說,當天英文翻譯沒有犯錯……。 隨著運動賽事規模提升,對口譯品質的要求也愈來愈高,但台灣有這麼多國際賽支撐運動專業口譯人才嗎?運動產業對口譯的需求在哪裡? 製作團隊|詹婉如、林彥伶 📍搭配閱讀: 【王雲慶/20年國際棒球賽會口譯心得,棒球12強賽那些你沒看到的幕後實況】https://reurl.cc/A632K3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
…
continue reading
️ 欢迎收听首期节目! 大家好!我是你的主播 @阿Guy,欢迎来到【NEWS杂馄饨】!这是一个中英双语的杂谈类播客节目,在这里我会和大家分享一些外刊外媒里的有趣故事和新鲜话题。 2025第一期节目跟大家见面啦!也是这个播客诈尸级别的更新呀! 本期主题:圣诞节看电影的那些事儿 圣诞节期间,看电影是美国的传统家庭活动,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个传统是啥时候开始有的呢? 互动时间: 你会在新年或春节时定期去看贺岁档的电影吗?有哪些电影让你印象深刻?欢迎在评论区或社交平台上和我互动! 别忘了: 订阅我们的节目,第一时间收听更新! 关注主播 @阿Guy,一键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感谢收听【NEWS杂馄饨】,让我们一起在轻松的对谈中发现有趣的世界!期待你的分享与建议~…
…
continue reading
📝歡迎正在就讀體育班的棒球小球員,跟我們分享你的經歷:https://bit.ly/3VYWp8h 今年振奮全台的12強棒球錦標賽,讓台灣隊長陳傑憲走入大眾目光。除了賽場上的優異表現,大家更驚訝他與過往運動員「頇顢( ham-bān)講話」不同,他敢說、願意說,是能凝聚全隊士氣的台灣隊長,更是幫球員爭取權益、思考未來的中華職棒球員工會理事長。 「你們看到我現在有這樣的談吐能力,我相信也是我在日本學到的,」即使半句日文不通、課業進度勉強,高中就到日本共生高等學校求學的經歷仍深刻影響著陳傑憲。2024年最後一天,就讓我們一起回到陳傑憲的16歲,當時的他在日本學到什麼?如今的他,又有什麼想對台灣新世代球員說? 來賓|職棒球員陳傑憲 製作團隊|楊惠君、藍婉甄、林彥伶 攝影|林彥廷 📍轉播音檔片段: …
…
continue reading
行星酒馆2024年的最后一期播客,酝酿了一年的时间。 像很多人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朋友霹雳一直计划着离开家乡上海,搬去国外。 作为曾经在美国留学生活,但已经回国扎根的记者来说,把自己从舒适圈连根拔起再深深种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面对政治的抑郁、繁重的工作和感情上的包袱,离开的行动,一拖就是好几年。 2024年初的时候,霹雳突然跟我说,我出来了。 她最终落脚的地方,并不是计划中的美国。她误打误撞地,来到了墨西哥城。 那段时间,我跟霹雳见了一面。本以为这是个临时过渡的状态。没想到,霹雳一呆就是一年,而且越来越喜欢这里。 非常好奇:过去的一年里,她在墨西哥城建立了什么样的生活,让她决定放下美国,暂时留在这里?而这期播客,两个异乡人站在2024的尾巴上,进行了一场关于迁徙、定居、以及探索生活的…
…
continue reading
大家好,本期节目是 Hammer Time Podcast 的年底惯例特辑,我们又要来跟大家回顾这一年了。 与往年的盘点不太一样,2024 年无法让我只谈论新发行的音乐,这一年真的不是那么美好,过往的盘点节目中,我总是习惯在录完之后说,感谢今年有这么多好音乐,感谢创作这些音乐的艺术家们,还好有音乐。And I’d still be thankful for this, but there are more nuanced and inexplicable emotions I’m trying to express. 今年的音乐场景荒唐与平稳(疲软)共存,我们当然无法不谈 Kendrick & Drake feud 这一场当代 Hip Hop 大战,直到年底我才做好准备去谈,因为我们都没想到…
…
continue reading
今年(2024)6月27日,登山家張元植在法國霞慕尼(Chamonix)攀登墜落。 曾與張元植一起挑戰世界第二高峰(K2)、從中學時代就相識的登山家呂忠翰(阿果),是元植家人外,最早接獲意外消息的人。他第一時間忍住情緒,啟動留守團隊、陪伴元植家人,這也是他與摯友演練多次的承諾。隨行進行紀錄兩人K2挑戰的作家陳德政接獲消息後,心情彷佛掉入迷宮,一起登山時元植的無私照顧和真心關懷令他珍惜又難忘。而在《群山之島》節目多次合作的導演程紀皓,則找出從未播出的片段,重新訪談山岳圈,以短片《尋找張元植》作為對好友的紀念。 憾事發生半年後,3個大男人來到錄音室,和我們聊那個事前規劃縝密、會認真研究別人水泡層次、為《報導者》「山思而行」專欄書寫期間從不遲交的張元植。這集,聽一名登山家離開之後,被留下來的人如何…
…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