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闡述個人想法的頻道 沒什麼主題,愛講什麼講什麼 若有不盡之處 歡迎留言~~ 信箱:[email protected]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continue reading
「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 - 《日日好日》每期透過人物、藝文、產業、生活與環保公益等多元內容闡述特定主題,戮力挖掘在各領域勤勉專注的身影。 - 【可以聽到的內容】 我們除了擁有紙本雜誌,現在也能讓日粉以耳朵聆聽,由受訪人和編輯團隊彼此交流的過程,甚至能捕捉到雜誌尚未收錄的片段! . 現在就由日日編輯室的小夥伴們與你共同乘著聲音的潮流,在繁忙的間隙裡聽見每段精彩的生命故事。 - 【非營利雜誌】 《日日好日》為非營利雜誌,自2015年7月創刊至今堅持無廣告頁,採用環保紙張、大豆油墨印刷,透過免費索取的方式,拆下閱讀的藩籬。我們其實不知道能走到哪裡,但這回首路上與讀者、受訪者激盪出的火花,令我們仍舊期待與未來的您們相遇。 . 歡迎至下方留言評論區,與我們分享您的收聽感受。 . 【更認識日日好日】訂閱我們的Podcast ! ☀️支持日日好日(贊助可獲得最新一期紙本雜誌)→ https://reurl.cc/o92xnM ☀️索取紙本雜誌→ https://reurl.cc/NpG4On ☀️更多好日追蹤 FB→ https://reurl.cc/V3jAyR ☀️更多好日追蹤 I ...
…
continue reading
「當了觀眾好多年,終於站上大港女神龍!」——好樂團 . 〈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推出,正值2020大疫之年,這首歌記錄了一個世代對社會的厭倦。五年轉瞬,再面世界,依然是誰也沒有回天之力,「但當初寫這首歌的心境,現在已經不會陷入了,可能我們也老大不小了吧,年齡上是,樂團也是,好多優秀新血。」 . 從「沒想那麼多」到「顧全大局」,是成千個小失誤推起的實戰本領,「每有新嘗試,就解鎖一道技能,出單曲、EP,到完整專輯,還辦了千人演唱會,若要說這些年學到什麼,太多太多了,學會寬容吧,各方面都是...※人物專訪完整文字版,可見《日日好日》雜誌No.30「回望」,亦可於電子書收看:linktr.ee/edisgd.mag -- ● 本集重點 ● .來賓介紹 .卡在心中的未解疙瘩 .學會寬容的心境 .2…
…
continue reading
因為表演,我學會寫作。在寫作裡,我放下自我,重新學會表演。從來都不需要二選一。── 鄧九雲 是演員,也是小說家。長年筆耕,鄧九雲在第23屆臺北文學獎「臺北文學年金獎助計畫」中脫穎而出,以《女二》成為「年金獎」得主;評審推薦寫著:「表面雖是書寫演藝圈的故事,但更對照出現實社會的階級與性別權力,將『戲如人生』詮釋得淋漓盡致。」 提筆寫下二十年來的經驗與觀察,細筆化作《女二》主角黃澄演藝路上的蛻變與成長,而如今鄧九雲抵達筆下角色的年歲,角色也活出了她的見識。 一切的一切,彷彿燈光亮起,只待她走向定位,本集記錄下NO.23鄧九雲來訪日日錄音室的對談現場,當集以「女性」為關鍵字,談及出現在她生命經驗中的重要女性,以及她所觀察到周遭和社會現象裡的女性角色與女性議題,節目中她也娓娓道出創作之於她更多的視角…
…
continue reading
青田七六文化長、知名走讀講師水瓶子曾親自走訪大臺北36處老屋,從現任屋主、前屋主後人、鄰居、店家等訪談,輔以文獻資料、不同年代的空照圖,發揮偵探的精神,串起散佚的老故事,找出城市發展的蛛絲馬跡。 本次水瓶子老師領著我們走進時光裡大稻埕的舊市場,呈上過往的城市散步閱歷,以引人入勝的述說還原老照片中發現的細節,引觀者看見歷史的容顏,循著本次的節目循序揭開埋在時光裡的老故事。 ※本集沿伸收錄水瓶子老師好文《望穿南街,尋見大稻埕的舊市場》文章,可見《日日好日》紙本雜誌No.26「喚渡知覺」(P.32),亦可於官網收看 ✽✽✽ 水瓶子著作 ✽✽✽ 《台北慢步》、《台北咖啡印象》、《台北咖啡時光》、《我的書店時光》等。 . ● 本集重點 ● .經營圓環文化導覽工作室帶起舊市場的研究契機 .竹籃、人力車、…
…
continue reading
「當我讀到這段歷史,我的心也隨之天亮了 ! 」── 臺灣史說書人 蔡蕙頻 蔡蕙頻是個愛臺灣史愛得不得了、說到台灣史眼神就會發光的台灣史說書人。本季蔡蕙頻老師來訪日日GOODDAYTALK為我們帶來士林區的前世今生和日治時期職業婦女的故事,從文化故事的角度來與讀者分享職業婦女是如何撐起臺灣早期的一片天,以及士林這塊充滿人文氣息的地方在時光裡又曾醞釀了什麼樣有趣的故事 ! . ※本集沿伸收錄蔡蕙頻老師的好文《從士林出發,談女子教育與女教師》文章,可見《日日好日》紙本雜誌No.24「觸見 · 慢滋味」(P.32),亦可於官網收看:https://shorturl.at/A8RFf . ✽✽✽ 蔡蕙頻老師 小介紹 ✽✽✽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國立台灣圖書館編審、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
…
continue reading
「泰式按摩師實際上是熱衷創造肢體藝術的藝術家,驅動我們傳承這個文化的成就感,源自每一位顧客的微笑。」——緹林.Tealing Thai SPA 創辦人 潘竪涵 Syman 14歲時踏入工廠的門,從此為自己的生存負責。今年43歲的潘竪涵(Syman)是一名國際泰式按摩教師,同時也是高雄緹林泰式按摩的主理人,年少的他可曾想過,未來能在家鄉擁有自己的店。 . 他雙手一攤,從壽險業正式退場,豈料緊接在後的是近3年的屢次創業失敗,Syman成了別人口中的反面教材,「但我不後悔,我想去完全沒有人認識我的地方重新開始!」澳洲是Syman捲土重來的根據地。「早上5點在市場做按摩,晚上當搬家小工,半夜再到大樓做清潔員,凌晨2點準備回家,隔天一樣4點起床去市場。」在墨爾本一日兼三份工,才能低空飛過基本生存線。S…
…
continue reading
「每段經歷都幫助了現在的我,如果想通了,沒有一段路是白走的 ! 」 若在地圖上標記過期空姐Kiko曾造訪的國家,旅程的光點確實耀眼,但能換得如此體驗,背後的代價如人飲水,但也許是儒雅的個性使然,Kiko遇事總能將夷險化如水波,優雅任其側身流淌,離開航空業投身美業沙龍創辦人後,Kiko將六年空服員時期累積待客的同理心,應用於管理的內涵,「人與人的相處是雙向的,做了這麼久的航空服務業,我知道客人不可能永遠都是對的,除了挺有理的一方,我也想問這些無禮的人:『如果今天這個服務者是你的姪女或親戚,你還會這樣對她嗎?』」 Kiko笑嘆,「不要因為你是誰,或覺得你是誰,就用上對下的態度對待他人,越這樣想,越得不到好的服務,現在聘人越發困難,這個時代沒有人應再承受這些!」 訪談裡Kiko不忘引用好友致贈的《…
…
continue reading
「你知道自己是誰的時候,標籤對你都是無意義的!」----- 作家·設計師·藝術治療師 西班牙檸檬 本集節目有如設計師西班牙檸檬的流浪獨白,沒有規則,只有野性的呼喚,長年飽受哮喘所苦,甚至一度瀕臨死亡,加上從小備受壓抑的家庭關係,使得西班牙檸檬總是深陷濕答答發霉的情緒。 在某次因緣際會下,2004年的一個盛夏,西班牙檸檬獨自出發尋找太陽,展開流浪西班牙十幾年的心靈冒險旅行。 在朝聖之旅、當地久居的適應裡,她拼命感受活著氣息的莽撞,也任隨南歐的暖陽慢慢驅散心中的烏雲,踏上尋找自己的旅途上,她也遇見各式各樣的挑戰、關係、朋友,透過學習藝術治療的過程,在迷霧森林中尋回丟失的自己。延伸閱讀西班牙檸檬老師的朝聖之旅請見▸▸https://bit.ly/4dNDfcJ ● 本集重點 ● . 介紹西班牙檸檬…
…
continue reading
「人生能不有趣嗎?你以為控制好不會發生的事情,結果有另外一條路引導你怎進去。」—— 伊朗媳婦 Maggie . 25歲那年,Maggie人生的兩大頭條,首當是投入 #龍舟 運動,其二是決定 #創業,工作型態不再是一天8小時受困辦公室,「我變成一匹狼了,想去哪就去哪。」只要能訂到 #背包客棧,就不存在到不了的遠方,墨西哥 #馬雅古文明、埃及 #金字塔、祕魯 #馬丘比丘……,先處理住宿,再搞定機票的作風,讓每趟旅程都沒得猶豫太久。 . 去年,和老公回到五年未歸的鄉土──#伊朗,她大開眼界,老公的經商腦、遊牧魂都非空穴來風,「血液裡的基因是不會騙人的。」Maggie老公是住在伊朗的 #土庫曼人,土庫曼族在過去是遊牧民族,隨農業發展而興起固定聚落,但在土庫曼人眼中,牧人的份量仍大於農人。#波斯帝國時…
…
continue reading
《日日好日》 X LINION 獨家回饋抽獎活動 Step1.留言告訴我們你最喜歡LINION哪一首創作:https://bit.ly/4b4GXNk Step2.截圖留言並私訊《日日好日》IG:edisgd.mag 截止日期:2024/05/17(五) 18:00 將抽出10組幸運聽眾贈送「LINION親筆簽名《#日日好日》No.27 最新一期紙本雜誌」乙本(內含LINION 完整人物專訪) - 「在美國我沒錢、也沒時間安排公路旅行,在MI的目標只有一個,我要變強,官網什麼的,我想不到哪裡。」—— 新靈魂樂歌手 #LINION . LINION 在12歲時就知道自己未來要當歌手,他與生俱來明確判斷好惡的直覺,在多如星子的才藝中,嗅出吉他的與眾不同,對於Bass,他更是一碰入魂。不曾在「只是…
…
continue reading
「所有人想要 #尋求生命的解答,並非加入組織,更不是尋求外面的大師,而是走往自己的內心!」—— 臨床心理師 洪培芸 . 翻開桌面洪培芸的第四本作品《#心理防衛》,目光很快被篇章裡印度靈性導師吉杜·克里希那穆提所落下的「真理是無路之境!」所吸引,跳開表面,往內探詢,意境與洪培芸觸及作者身分至今所倡的想法不謀而合,「『#認識自己』就是改變人生的起點,也是一生的作業。」幫助更多人過好這一生,更是如今她的志業與追求。 . 出書、演講、持續以諮商助人成就洪培芸現在多重角色的切面,面前的她氣韻清朗、妝感透亮,八年前的分離風暴看似不曾襲擾她分毫,很難想見當時的她幾度尋遍新住所無望,在半月內的限時搬遷令下,曾蹲躲在臺北車站的大廳泫然欲泣的模樣,「若說父母對我的教養是父權下的結果,我的哥哥就是在這樣的家庭裡,…
…
continue reading
珊瑚白化日重的狀況下,居於陸地,仰賴海洋的人類對生態影響無疑重大,有一群人著手利用少用的九孔池復育出一片珊瑚的海洋花園,她是被稱呼為「海天使」,別名「珊瑚媽媽」的臺灣山海天使環境保育協會秘書長陳映伶。 從平凡的家庭主婦到復育珊瑚的推手,一切都從學習潛水開始。映伶笑稱自己是個空巢期的媽媽,無心插柳跑去學習潛水,新手如她常得在九孔池裡練習,身體一沉,水下畫面著實令人大開眼界。 九孔池中的水與海相連,水泥牆降低海浪的直接衝擊,失去人工養殖的功能後,意外成為海洋生物的中途之家。只能靠氣瓶下潛的短暫時間裡,她看見小丑魚游泳、珊瑚礁中的小螃蟹在招手,一片悠遊自在的風景,「我好希望我是魚」陳映伶微笑說道。 原來海平面之下,海拔負數的世界裡,生命有另一種樣貌。而後從潛水教練們的分享中得知,三十年前臺灣外海比…
…
continue reading
看不見的世界是什麼模樣? 當舉目所觸的生活僅存一方永夜,該如何重新認識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朱芯儀是全臺第一位考取心理師執照的重度視障人士,15歲發現腦瘤,17歲全盲,後天失去視力的挫折未令她停下步伐,在黑暗的世界裡,她用其他感官開啟新的視野。 本集節目,就讓朱芯儀與大家分享一路走來的生命歷程!閱讀本篇文字版完整人物專訪請見▸▸ https://ppt.cc/fAOaOx . ● 本集重點 ● .來賓介紹 .話說從頭,失去視力的時日 .失去,是建新的開始! .用其他感官來認知世界 .成為心理師的歷程 .面對替代性創傷,找到方法立下自我價值 .持續認識自己,探索世界 ※本集專訪文章,可見《日日好日》雜誌No.24「觸見.慢滋味」,亦可於官網收看: https://reurl.cc/z6vnr…
…
continue reading
「呷好料,最重要的就是『芳頭』!」──作家鄭順聰 成長於嘉義民雄、自幼吃著火雞肉飯長大的鄭順聰,以家鄉為起點,跨足南北、漫遊草地鄉鎮到城市巷弄,帶著率真與感性兼具的詩意筆調,凝結成《台味飄撇:食好料的所在》飲食之書,將臺灣庶民美食的豐沛滋味,以活潑生動的筆觸娓娓道來。 這次來到《 #日日Gooddaytalk 》,與大家分享在美食行旅時的趣事,以及揭密飲食流變與風俗民情。藉由美食獵手的獨特視角,跟著一同感受颯爽飄撇的滋味吧! ●本集重點 .來賓介紹 .開始飲食寫作的契機 .從故鄉嘉義出發,一覽各地好味道 .口味之於個人體驗的連結 .白飯之上的風景,碗內的臺灣豐沛 .創新料理!揭密飲食的演變 .未收納進書裡的飲食風景 ※本集專欄文章,可見《日日好日》雜誌No.25「嚐徉島嶼」,亦可於官網收看:…
…
continue reading
「食物是很好入門的話題,可以帶大家從日常生活出發,用更永續的思維、生活方式來做選擇。」──島內散步 長期在臺灣各地深耕的島內散步,時常結合永續議題設計導覽和小旅行,這次透過「食物」議題,帶我們回歸臺灣這片土地,尋找地方飲食風土時令,以及每個地方獨有的生活感。 這集讓我們跟著島內散步導覽員,從小就在西三水市場攤位一起陪著奶奶顧攤的Kevin哥(施景權)一探環南市場背後的歷史軌跡和特殊飲食風情,路途也不忘透過Kevin哥的描述,一起靠近環南市場裡豐美不輸四季鮮食的人情暖意。 . ●本集重點 .開場+來賓介紹 .與艋舺此地的淵源 / 艋舺人文、飲食文化與在地市場的連結 .環南市場也面臨了「市場改建、味道就變」的狀況?! .導覽第一線所見傳統市場最大的魅力所在 .與攤商、民眾相遇迸生的有趣火花 .環…
…
continue reading
「食物是很好入門的話題,可以帶大家從日常生活出發,用更永續的思維、生活方式來做選擇。」──島內散步 長期在臺灣各地深耕的島內散步,時常結合永續議題設計導覽和小旅行,這次要透過「食物」議題,將帶我們回歸臺灣這片土地,去尋找地方飲食風土時令,以及每個地方獨有生活感。 就讓「食物小旅行專家」-永續旅行團隊島內散步的共同創辦人魏兆廷,帶我們走到臺灣各個產地,聊聊食物背後的文化小故事! . ●本集重點 .開場+來賓介紹 .投入地方旅行,開啟重新認識自我的旅程 .什麼是「食物源旅」?臺灣有哪些特別食物? .親臨現場!走進物產發源地 .什麼最代表臺灣味? .餐桌上的風景,與歷史密不可分的飲食文化 .平常要如何從「吃」實踐永續生活? . ※本集採訪文章,可見《日日好日》雜誌No.25「嚐徉島嶼」,亦可於官網…
…
continue reading
「大正町的意義在於,它容納了台灣人與日本人能夠住在一起。」──水瓶子 「大正街」位於今日臺北市中山北路、南京東路、新生北路、市民大道圍起來的位置。大正街並不是一條「街」,而是一個「町」,目前這區,是臺北夜生活密集區,也稱為條通商圈。本集節目邀請文史達人,同時也是「青田七六」文化長水瓶子,與我們聊聊「大正町」的前世與今生。 ●本集重點 ‧開場+來賓介紹 ‧筆名的由來:水瓶座男子=水瓶子? ‧青田七六,穿越時空的絕美老屋 ‧為什麼大正町的老屋都被拆光光了? ‧大正町建築特色豐富,容納和、洋與漢建築 ‧要有現代化設施,才能稱為町:上下水道、電與瓦斯 ‧新生南路下有一條大水圳!? ‧從建功神社遙望建築師井手薰 ‧台灣建築風格,也反過來影響日本人?! ‧那些人住過大正町? ‧大正町漫步,林森公園軼聞 …
…
continue reading
「標本師,不是剝皮的工匠」──陳韋廷 談起標本,你是否感到既神祕又害怕呢?在台灣,竟然有專門教人做標本的老師?他是標本老師陳韋廷,擅長製作鳥類的毛皮標本,至今已經製作超過三百隻鳥類標本了──究竟,剝製一隻鳥類標本要多久?這些屍體都從哪裡來?屍況不佳的屍體,又該如何製作成標本?陳韋廷將帶領我們,揭開標本製作的神祕面紗。 ●本集重點 ‧開場+來賓介紹 ‧廢爐渣的稻田,看見一生難忘的畫面 ‧初次做標本,當晚竟立刻吃素? ‧毛皮、骨骼、浸泡,標本製作隔行如隔山? ‧如何製作標本?讓韋廷來告訴你 ‧鳩鴿科是製作標本的大魔王? ‧拼裝出一隻埃及聖䴉 ‧小燕鷗竟是種隨便築巢、下蛋的鳥類?! ‧與時間賽跑,心存善念,盡力而為 ‧作為一位標本師,能養活自己嗎? ‧標本,延長生命的意義 ※本集採訪文章,可見《日…
…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重點 「我們共生於臺灣島上,勢必會有一大堆的摩擦──共生,就是必需想辦法找到彼此認同彼此的連結吧!──林君陽。 上集節目,導演林君陽侃侃而談,如何從一介少年煉成導演;在本集節目中,林君陽更是知無不言,帶我們重回《茶金》拍攝現場,究竟劇組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成就出臺灣最美的時代劇?劇中拍攝使用的「天皇茶」,喝起來的滋味究竟如何?而東方美人茶獨特製法,「受過傷更有滋味」的意象,指涉的是什麼?針對近年來「轉型正義」與「共生」的命題,導演又是何看待議題與創作之間的關係呢?最新影集《人選之人──造浪者》,這齣政治幕僚劇將會帶給台灣觀眾什麼樣的新鮮體驗呢? ※本集採訪文章,可見《日日好日》雜誌No.22「土地長出的氣味」,亦可於官網收看:https://reurl.cc/V8RbvQ。 ※本集…
…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重點 「所謂才能,有時候就是靠著單純的熱愛,跟不斷地練習。」──林君陽。 金鐘獎導演林君陽來了!曾執導《我們與惡的距離》、《茶金》等優質台劇,興起一波又一波的討論熱潮。本次《日日好日》與「臺北文學季」合作,特邀專訪林君陽導演,結合本期專題題目「土地長出的氣味」,出身彰化的林君陽從他的兒時記趣開始說起──導演的電影院初體驗,原因出自跟媽媽吵架?影響最深的少年漫畫,竟是棒球漫畫《快速球》?為什麼林君陽執導的電影名字都有個愛字?而林君陽的「錨點創作論」又是什麼?一切答案,都在本集節目! ※本集採訪文章,可見《日日好日》雜誌No.22「土地長出的氣味」,亦可於官網全文觀看:https://reurl.cc/V8RbvQ。 ※本集節目與臺北文學季合作,2023年4月16日林君陽與李志薔雙導演對談…
…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重點 「婚禮這行,需要盡百分之一千的人事,才能夠聽天命」——蕭涵霙 台灣西式婚禮婚禮達人蕭涵霙來啦!由於泰國華僑身份,從小就在普吉島看著別人的婚禮長大,在因緣際會之下,蕭涵霙成為台灣第一家西式婚禮團隊的創辦人,並服務過無數起西式婚禮的客戶。本次訪談,蕭涵霙與日日編輯室,暢談婚禮秘辛,並無私分享場地與整體流程的眉眉角角──究竟那些好萊塢電影演得都是真的嗎?西式婚禮的特色在哪裡?要結婚了好緊張,新人們該怎麼紓解焦慮呢?都在本集節目。未來,《西式婚禮在台灣》也將由暖暖書屋出版,喜歡的、有需要的讀者,絕對不可錯過。 ※2023台北國際書展1/31-2/5,《日日好日》雜誌在暖暖書屋B1029區 ●時間軸 00:39 來賓介紹 02:27 泰國華僑身份,從小就在普吉島看別人辦婚禮! 04:52 …
…
continue reading
●本集重點 「因為你知道從哪裡來,才會思考要走到哪裡。」——陳玠甫 出身曾經繁榮壯盛的大家族,過往經歷記者職的陳玠甫,近年來積極推動「陳悅記祖宅」的修復之路,同時在大稻埕開設「同安樂」,致力於老家族菜的文化傳承。在著作《到老師府辦桌:台北老家族的陳家菜》當中,這位擁有老靈魂的現代說書人,透過吃食文化,帶出逐漸失傳的祭儀料理與家族故事。本集訪談完整文字報導請見2023跨年號_No.22「土地長出的氣味」。 ●時間軸 00:20 來賓介紹 01:16 細數臺北城西區發展史 08:00 毋忘先民,陳玠甫跪著看完報導陳家祖先的電視節目! 12:36 異國的留學經驗,反思自己從何而來、又要去哪裡 17:05 藥樂同源,東方樂音的大智慧 21:16 聖旨盒竟然被偷了?陳家祖厝的修復工程刻不容緩 28:5…
…
continue reading
本集搭配2022春夏號專訪人物音控師莊博元,自2012年成立音響燈光設備公司玩樂生活,歷經超過5千場的混音現場,近年成為與神棍樂團、黃子軒、玩聲、達摩樂隊、粉紅噪音樂團等長期配合的隨團音控師,每一次抽離日常的音樂饗宴,有賴台下的音控師、音響設備團隊與台上的表演者,在熱愛的音樂領域中彼此守護。 「你只有一次機會,大家演完就結束了,每一次下手都要很準。」這句話正點出國內音樂季彩排時程短促,難以達成現場完美演出的窘境。今年,玩樂生活策展包辦工作坊、排練現場與樂團演出的非典型音樂節「玩樂祭」,除了提供聽眾欣賞音樂的門道,另也成為未來音樂節策辦模式的典範,突破時程短促的窠臼。 進入音樂產業喜歡聽音樂的理由不言自明,高中熱音社時期,他碰上百家爭鳴的金屬搖滾年代,聽起八零年代末崛起的樂團Skid Row,…
…
continue reading
本次訪談邀請到One-Forty 創辦人陳凱翔,他與夥伴Sophia在2015年創立One-Forty(社團法人台灣四十分之一移工教育文化協會)。在「以人為本」的思維下,同步打造全台第一個「移工商學院」並加入移工文化脈絡為設計概念的美感學習教材,致力協助東南亞移工能透過教育與學習累積自己, 回鄉後有能力經濟獨立、打破貧窮的惡性循環。 力如浪潮一路推進頻道訂閱人數達7.13萬人,平均每部影片點閱人數達 8,000-10000 人,目前累積送出的教材包也近3000份,年年改版求新的教材包在2021年甫獲 Good Design Award金獎殊榮。 探問Kevin從何持續運籌策動,陳凱翔引《顛峰心態》裡史考特.考夫曼描述組織前進的要件,「我想夥伴是因彼此的願景、探索與關愛他人等需求的滿足,鼓動出…
…
continue reading
本集日日GOODDAYTALK邀請到林事務所執行長林承毅來訪,他除了是推動臺灣「地方創生」的旗手,也經手過捷運環狀線考察、非典型書店提案、過年拜拜松路上觀察等多項議題企劃,從藝術季、吉祥物、縣民性、挖掘地方DNA到地域品牌設計,以懷抱人本信念的設計思考作為武器,深入每寸地域核心。 這次他也和我們分享「關係人口」、「流動創新」到「二地居」等與地方的關係和相處模式,已如何打開新時代居所與工作型態的可能性,本集他也試圖用「未來創造」聚焦關鍵議題,持續提出「安居」與「樂業」的創意解方。 ---- 「日日GOODDAYTALK」是由發行人Peter Yang監製發行,日日編輯室總編輯Miya與編輯團隊共同製作。 今天非常感謝林事務所執行長林承毅來到我們節目中,第14集「依戀照見地方復育 路上觀察家的未…
…
continue reading
2022台北文學季以主題「運轉日常—我城儀式風景」,即日起自6月9日期間,展開系列講座、戶外走讀、戲劇表演、文學特展、影展和書展。本次日日GOODDAYTALK很榮幸受邀合作台北文學季的講座活動,開啟Podcast空中聊/療天室,邀請文學講座「通過身體」系列主持人瞿欣怡,針對講座主題「運轉日常」,和我們分享他如何在生活中建立儀式,找到安定自我身心的方式,讓日常與非日常都能如常以對。 --- 文學講座〖通過身體〗勞動外在身軀,和內在自我對話。 ❒ 律動身體的自在與快樂 講者 ❘ 瞿欣怡(主持)x曾寶儀 時間 ❘ 3/13(日)14:00-16:00 地點 ❘ 光點台北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18號2樓) 活動介紹 ❘ https://bit.ly/3MbyY4W ❒…
…
continue reading
日日GOODDAYTALK策畫全新單元「日日好文藝」,本單元會挑選與日日好日雜誌相關主題的延伸書單,邀請友好出版社與我們對談出版品的企劃與選材初衷,以及精采內容選摘。 首集由臉譜出版社責任編輯陳雨柔與日日好日雜誌主編Miya 與編輯羽君對談,以凱瑟琳·吉爾迪娜撰寫的作品《早安,我心中的怪物:一個心理師與五顆破碎心靈的相互啟蒙》搭配日日好日雜誌2022跨年號《暗時有影 日時光》。 《早安,我心中的怪物》為一本濃縮臨床心理師25年職業生涯影響最深,以及橫跨自各個種族、性別光譜案例,節目中將分享受到白人壓迫的印地安孩童,仍然擁有動物精靈的夢境;擁有一個殺人魔父親的孩童,如何試圖擺脫父親魔掌,而長出另一種人格,慘遭父親遺棄而負擔起弟妹生活的女孩,如何成長為習慣接收男人懦弱的「聖女」,而《暗時有影 日…
…
continue reading
本集日日GOODDAYTALK搭配雜誌2022跨年號全新策劃一短期文化報導專欄(好日連載),線上精彩專訪內容將分為上、下兩集,首集即邀請到公園地景研究學者林芬郁來訪日日好日。 上集林教授提到在現今的「林森」和「康樂」公園現址之上,加上當時政令變化的時空背景,曾發居民住所遭推土機突襲式剷平的景況,由此也陸續催生了紀錄片「我們家在康樂里」和《臺北市十四、十五號公園口述歷史專輯》一書喚起大眾對居住正義重視的作品。 人和土地緊密相連,土壤裡也蘊藏著前人生活和遷徙的痕跡,下集還有哪些公園地景的故事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索,讓我們繼續聽下去! --- 「日日GOODDAYTALK」是由發行人Peter Yang監製發行,日日編輯室-主編Miya 與編輯羽君共同製作。 . 今天非常感謝公園地景研究學者林芬郁來到…
…
continue reading
本集日日GOODDAYTALK搭配雜誌2022跨年號全新策劃一短期文化報導專欄(好日連載),線上精彩專訪內容將分為上、下兩集,首集即邀請到公園地景研究學者林芬郁來訪日日好日。 林教授自幼生長於台北,婚後重返自己熱愛的學術領域,更在因緣際會下選擇公園地景作為深耕研究的主題。 本次來訪錄音室,她還原了林森、康樂兩座公園前世今生的樣貌,如今回看當地公園現址和鄰近用地的變化有如彈指間,經歷了幾番滄海桑田。 從農田、日本人墓地直至如今的綠草如茵,兩公園還曾歷經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台的大量軍民和部分北上打拼的島內移民因找不到居所,拾起簡單的建材和木料,隨即在空地搭建棲身之所的時期看似簡樸的景致之內,同時也存在著居民守望相助,在鄰里間互為看顧,如今難能可見的人情風景。 下集將把畫面放遠至捷運中山站附近新…
…
continue reading
下集節目,繼續邀請位於臺北萬華的傳統糕點甜品店—三六食捌第四代傳承人 楊郁虹進行專訪。 三六食粑創建於1943年,80年的光景,從擔桶子沿街兜售、落腳三水街市場,如今成了坐望艋舺公園的三角店面。一家人看著三水街市場的變遷,傳統滋味卻從未改變,甚至由第四代接手後,參與台北市商業處為協助特色店家轉型的「台北造起來」計畫,也自行研發創新糕點。 精彩內容將分為上、下兩集。下集,楊郁虹自剖傳產危機和疫情陰霾,對品牌存續的擔憂以及奮力一搏;接著也分享,品牌轉型與老顧客擦出的有趣火花。 最後,從求學階段到成為一名母親,楊郁虹回顧各階段的角色,對於「做粿人家」的孩子,在生活中投射出又有趣又溫馨的回應,節目中,將能聽到她從小對同學宣稱的「食品加工業」,如何在內心轉化為擦亮「三六食捌」招牌的未竟之志。 --- …
…
continue reading
本集節目邀請到位於臺北萬華的傳統糕點甜品店 三六食捌第四代傳承人 楊郁虹進行專訪。 三六食粑創建於1943年,80年的光景,從擔桶子沿街兜售、落腳三水街市場,如今成了坐望艋舺公園的三角店面。一家人看著三水街市場的變遷,傳統滋味卻從未改變,甚至由第四代接手後,參與台北市商業處為協助特色店家轉型的「台北造起來」計畫,也自行研發創新糕點。 精彩內容將分為上、下兩集。而上集,楊郁虹將分享他的童年記憶與三兄妹傳承故事,像是度估撿湯圓、偷爸爸黑糖漿煮滷肉飯,只會煮泡麵的哥哥,竟然研發出黑糖桂圓小發糕...... --- 「日日GOODDAYTALK」是由發行人Peter Yang監製發行,日日編輯室-主編Miya與編輯羽君共同製作。 . 今天非常感謝三六食捌第四代傳承人 楊郁虹來到我們節目中,第八集「難…
…
continue reading
本集節目邀請到更生少年關懷協會主任 陳彥君進行專訪,綽號小欣姊的彥君主任至今投入社工專業已超過14年光景,她內心始終相信 : 「當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就是她們最需要愛的時候 ! 」 . 隨著協會的努力,在2016年也成立了陪伴非行少年累積專業技能的「未來咖啡館」,這間隱身在巷弄的咖啡館裡,還醞釀了哪些小欣姊和飛行孩子們的動人故事,讓我們繼續聽下去! --- 「日日GOODDAYTALK」是由發行人Peter Yang監製發行,日日編輯室-主編Miya與編輯羽君共同製作。 . 今天非常感謝更生少年關懷協會主任 陳彥君來到我們節目中,第七集「重新登入中 她與非行孩子們的璀璨未來號-下集」, 是由Miya Lee採訪、企劃、錄製和剪接,本集特別感謝未來咖啡館、更生少年關懷協會和目映台北的協助。 .…
…
continue reading
本集節目邀請到「更生少年關懷協會」主任陳彥君進行專訪,綽號「小欣姊」的彥君主任很早就跟著媽媽以志工的身分到各地的感化所與不同的面孔對話,助人的信念也領著她一路走進社工專業,至今從事這個行業已超過14年光景的小欣姊,內心始終相信 : 「當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就是她們最需要愛的時候 ! 」 . 隨著協會的努力,2016年孵化更生少年重生的夢想基地-「616少年夢工廠」開跑不久,年底也同步成立了「未來咖啡館」,小欣姊和非行少年,與這間咖啡館之間有著什麼特殊的情感和連結 ? 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世界 ! . 為了帶給大家舒適的Podcast收聽長度,我們將彥君主任的專訪分為上下兩集,聽完上集小欣姊投入領域裡的起心動念,是否讓你也對世界的美善多了一份信心呢? . 下集還有更多彥君主任和非行少年之間動人…
…
continue reading
本集日日GOODDAYTALK邀請到啟明出版社創辦人林聖修 進行專訪, 2011年林聖修創立啟明出版社後, 最初多是從美國遠距遙控出版事務,回台後一路把出版社從新竹搬到台北, 林聖修閱讀和出版的領域橫跨翻譯小說、詩集,近期還開始與獨立音樂人攜手跨足音樂出版。 下集重點,林社長將提到如今邁入疫情和數位相擁的時代,他如何打破框架,結合編寫網站的專業, 以靈活的思考和出版編輯技巧,讓紙本書得以再次變身,迎向疫情和數位娛樂的挑戰。 ----------- 「日日GOODDAYTALK」是由發行人Peter Yang監製發行,日日編輯室-主編Miya與編輯羽君共同製作。 今天非常感謝啟明出版 林聖修社長來到我們節目中,第五集「疫情與書 數學家的出版變形記-下集」, 是由MiyaLee採訪、企劃、錄製和…
…
continue reading
本集日日GOODDAYTALK邀請到啟明出版社創辦人 林聖修社長 進行專訪, 從小喜歡跟著家人一起逛書店的林聖修,在美國求學時期不改習慣,宿舍角落處處可見高聳的書籍圍牆, 別人回台灣是儘可能大量補給「零食和泡麵」,他反而是把一箱箱的書籍往國外搬。 如此熱愛閱讀的他,為了想把喜歡的書介紹給家人,2011年創辦啟明出版社, 他曾經笑稱自己是從零開始學習出版這件事,至今陸續出版了《史托納》、《安樂窩》等翻譯小說, 也在出版了宋尚緯、徐珮芬、潘柏霖等作家的詩集後,獲得許多讀者討論和關注的聲量。 2021年林聖修憑藉編寫網站和靈活的選書、編輯能力,和其他三家出版社共同聯手, 在數位娛樂衝擊閱讀風氣,以及國際書展連年取消的雙重夾擊下, 找出一條適於小型出版社生存的活路,讓我們來聽聽林聖修社長是怎麼做到的…
…
continue reading
為了帶給大家舒適的Podcast收聽長度,我們將陳志恆老師的專訪分為上下兩集,本次因為場景設定在咖啡廳,所以有著比較熱鬧的環境音,帶給大家不同情境氛圍時,在未來也會嘗試不同(安靜的)場域。 本次日日GOODDAYTALK邀請到諮商心理師陳志恆老師進行專訪,在上集老師提到我們應該用高品質的相處時間,排擠孩子在網路上沉迷瀏覽的時間,也提醒了家長,孩子對於手機的自控力不是一蹴可幾,需要從小就耐心陪著他們一起訓練這樣自我管控的自覺,下集還有哪些陳志恆老師在親子教養裡的實用觀點呢~?讓我們繼續聽下去 !!! ----------- 諮商心理師陳志恆小簡介 | 出身高雄的陳志恆,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靈魂的他,對各領域學習都有高度興趣,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
…
continue reading
兔寶16分鐘 想找Spa 聲音的直接拉結尾的 2分鐘xD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continue reading
「雲林梧北村的故事鐵花窗為何一夕之間成為焦點?爆紅後的梧北村未來又將如何發展?」 ----------- 本集日日GOODDAYTALK邀請到水牛設計部落負責人呂耀中,而他也是本集訪談重點「椬梧城鎮之心人文景觀再造計畫」的主持人。 呂耀中現為水牛設計部落公司負責人,過去畢業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碩,碩士論文以台南土溝為研究專題,獲青輔會第一屆青年公共參與獎、文建會第二屆公共藝術獎,故扎根創業於斯,從事空間規劃尤重在地溝通、創新整合、新舊交融。 從台南後壁土溝村開始投入結合公共工程與社區營造的模式,至今已有20年的經驗,「椬梧城鎮之心人文景觀再造計畫」在呂耀中從業以來觀察是很少見的案例。 這次他也和我們分享國內在公共工程、社區營造一直以來存在的現象,以及梧北村如何透過居民參與,走出社造限制…
…
continue reading
本集日日GOODDAYTALK邀請到諮商心理師陳志恆進行專訪,在他身上同時複合了作家和情緒調適專家,疼愛女兒的爸爸等多重身分。 出身高雄的陳志恆,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內心住著不安分靈魂的他,對各領域學習都有高度興趣,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到採訪的當刻,老師巡迴各地的心理成長講座和課程已累積上百場。 在經歷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他卻決定來個人生急轉彎,辭掉穩定的教職,離開校園,走入社區,他清楚自己的藍圖在內心很早就設計完成,走出校園他醞釀許久的助人夢才正要展開。 本集老師將帶來在數位時代裡,當親子之間出現手機使用拉鋸戰時,該如何因應的小訣竅,他也提到幾個因為父母態度的改變,成功拉回親子關係的感人故事。陳志恆同時也分享在「正向聚焦」方法長年使…
…
continue readin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continue readin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continue readin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continue readin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continue readin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continue readin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continue readin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continue readin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continue readin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continue readin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continue readin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continue readin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