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87行: 第87行:
* 第146师
* 第146师
* 第230师:新组建。拨归该军建制。师长[[骆周能]]。
* 第230师:新组建。拨归该军建制。师长[[骆周能]]。
1949年[[渡江战役]]时,布防[[江阴市|江阴]][[申港街道 (江阴市)|申港]]一带,该军增编第230师。渡江战役中,第230师师长[[骆周能]]以下2000余人在江阴被俘,[[邓彦朝]]继任师长。[[上海战役]]时,[[王克俊 (1890年)|王克俊]]把第230师残部留在上海市区,带主力第145师和第146师仅剩的3000多人转进到[[舟山]]被裁撤番号。第230师残部在副师长[[许照]]的指挥下坚持到最后才带部队投诚。1949年5月27日,该军一部在淞沪警备区副司令官[[刘昌义]]率领下向解放军投诚。
1949年[[渡江战役]]时,布防[[江阴市|江阴]][[申港街道 (江阴市)|申港]]一带,该军增编第230师。渡江战役中,第230师师长[[骆周能]]以下2000余人在江阴被俘,[[邓彦朝]]继任师长。[[上海战役]]时,5月24日晚[[汤恩伯]]下令[[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军|第五十二军]]上船撤离上海,留下第二十一军接替防务。5月25日,[[王克俊 (1890年)|王克俊]]把第230师残部留在上海市区,带主力第145师和第146师仅剩的3000多人转进到[[舟山]]被裁撤番号。第230师残部在副师长[[许照]]的指挥下坚持到5月26日才带部队投诚。1949年5月27日,该军一部在淞沪警备区副司令官[[刘昌义]]率领下向解放军投诚。


1949年10月1日以华东撤退到四川的该军残部为基础重建第二十一军,隶属于[[西南军政长官公署]],担任宜宾、成都地区的守备任务:
1949年10月1日以华东撤退到四川的该军残部为基础重建第二十一军,隶属于[[西南军政长官公署]],担任宜宾、成都地区的守备任务:

2022年2月12日 (六) 03:03的版本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
國民革命軍軍旗

存在時期1926年-1949年
國家或地區 中華民國
效忠於 中華民國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部門正规军
種類軍隊
規模3个师
駐軍/總部北平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是国民革命军川军系统的一个军。[1]

沿革

1926年12月7日,川军第2军响应国民革命军北伐,被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

1946年5月,该军改编为整编第21师,师部驻昆山,编余大批军官,年纪大的直接退役,45岁以下的进杭州第12军官总队受训:[2]

  • 师长刘雨卿
  • 整编第145旅,旅长凌谏衔,参谋长林雪谷,驻守镇江至苏州一线。
  • 整编第146旅,驻守上海,旅长戴传薪。旅部设在江湾东五角场,旅长办公室设在上海四达路兴亚新邨6号。
  • 新编第7旅,驻守苏中南通至靖江、泰州一线。旅长黄伯光,副旅长田从云黄恒仁,参谋长戴杰夫。1946年7月参加苏中作战,旅部及所辖两个团被歼灭,该旅番号被撤销,余部被改编为整编21师独立团,团长何军章

1948年9月,恢复第二十一军番号,隶属第一绥靖区

  • 军长王克俊
  • 第145师
  • 第146师
  • 第230师:新组建。拨归该军建制。师长骆周能

1949年渡江战役时,布防江阴申港一带,该军增编第230师。渡江战役中,第230师师长骆周能以下2000余人在江阴被俘,邓彦朝继任师长。上海战役时,5月24日晚汤恩伯下令第五十二军上船撤离上海,留下第二十一军接替防务。5月25日,王克俊把第230师残部留在上海市区,带主力第145师和第146师仅剩的3000多人转进到舟山被裁撤番号。第230师残部在副师长许照的指挥下坚持到5月26日才带部队投诚。1949年5月27日,该军一部在淞沪警备区副司令官刘昌义率领下向解放军投诚。

1949年10月1日以华东撤退到四川的该军残部为基础重建第二十一军,隶属于西南军政长官公署,担任宜宾、成都地区的守备任务:

  • 军长王克俊
  • 第145师
  • 第146师
  • 第235师:11月5日拨属该军

1949年12月下旬,该军在宜宾、成都地区被歼灭。

參考文献

  1. ^ 刘凤瀚著,《国民革命军的发展及指挥系统之建立》——民国十四年七月至十七年七月,载《先总统蒋公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台北,“国防部史政编译局”编印,1986年10月,第745-752,801-809页
  2. ^ 劉鳳瀚著,《國民黨軍事制度史》,2008年9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第2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