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修订间差异

坐标37°51′06″N 122°12′44″E / 37.85167°N 122.21222°E / 37.85167; 122.21222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未显示12个用户的2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coord|37|51|06|N|122|12|44|E|region:CN_type:city|display=title}}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文物保护单位
省区市 = 山东省 |
| 级别 = 省级
图片 = [[File:收回威海卫纪念塔.jpg|180px]]|
| 省区市 = 山东省
名称 =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 |
| 图片 = [[File:Shouhuei Weihaiwei Ji-nien Ta.jpg|180px]]
编号 = 3-266 |
| 名称 =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
分类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 编号 = 3-266
时代 = [[1931年]] |
| 分类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所在 = [[威海市]][[环翠区]]|
登录 = [[2006]] |
| 时代 = 1931
| 所在 = [[威海市]][[环翠区]]
| 登录 = 2006年
}}
}}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是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的一座纪念塔,1931年为纪念中国从[[英国]]收回威海卫而建。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是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的一座纪念塔,1931年为纪念[[中華民國|华民]]从[[英国]]收回[[威海卫]]而建。


==背景==
==背景==
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瓜分中国]]狂潮。继[[俄]]租[[大连|旅大]]之后,[[英国]]借口抵御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订租威海卫专条]]》,将威海卫及附近水面和全湾沿岸10英里以内,东起大岚山、西至马山嘴、南至草庙子以内,不包括威海卫城的738.15平方公里的区域租给英国,租期与俄国租借旅大期限相同,为25年<ref>{{cite web | language = | publisher = 人民网 | title = 威海:“第二香港”? | url = http://book.people.com.cn/GB/69399/107426/181587/11002156.html | author = | date = 2010年2月22日 | accessdate = 2010年3月13日 }}</ref>。一战结束后,经过[[中华民国]]与英国艰难谈判,终于确定于1930年10月将威海卫交还中国([[刘公岛]]仍续租10年)。10月1日上午,英国对威海卫的统治正式结束,实际统治了32年<ref>{{cite web | language = | publisher = 威海旅游网 | title = 坎坷归途:中国收回威海卫 | url = http://www.eweihai.com/travel/mlweihai/weihai_history/2006-7/18/11384250368.html | author = | date = 2006年7月18日 | accessdate = 2010年3月13日 }}</ref>。第二年,威海卫管理公署为庆祝收回威海卫一周年而兴建此塔。
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瓜分中国]]狂潮。继[[俄羅斯帝國]]租[[大连|旅大]]之后,英国抵御俄国為由,强迫[[清]]政府签订《[[订租威海卫专条]]》,将威海卫及附近水面和全湾沿岸10英里以内,东起大岚山、西至马山嘴、南至草庙子以内,不包括威海卫城的738.15平方公里的区域租给英国,租期与俄国租借旅大期限相同,为25年<ref>{{cite web | language = | publisher = 人民网 | title = 威海:“第二香港”? | url = http://book.people.com.cn/GB/69399/107426/181587/11002156.html | author = | date = 2010年2月22日 | accessdate = 2010年3月13日 | archive-date = 2010年8月25日 |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825153509/http://book.people.com.cn/GB/69399/107426/181587/11002156.html | dead-url = no }}</ref>。一战结束后,经过[[中华民国]]与英国艰难谈判,终于确定于1930年10月将威海卫交还中国([[刘公岛]]仍续租10年)。10月1日上午,英国对威海卫的统治正式结束,实际统治了32年<ref>{{cite web | language = | publisher = 威海旅游网 | title = 坎坷归途:中国收回威海卫 | url = http://www.eweihai.com/travel/mlweihai/weihai_history/2006-7/18/11384250368.html | author = | date = 2006年7月18日 | accessdate = 2010年3月13日 | archive-date = 2010年5月25日 |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525090844/http://www.eweihai.com/travel/mlweihai/weihai_history/2006-7/18/11384250368.html | dead-url = no }}</ref>。第二年,威海卫管理公署为庆祝收回威海卫一周年而兴建此塔。


==介绍==
==介绍==
[[File:收回威海卫纪念碑的碑文.jpg|thumb|325px|碑文全文]]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位于威海市中心的威海港北三角花园(又名鲸园)内。塔身由45块[[莱州]]大理石砌成,截面为下粗上细的三棱柱,三个面寓意第一是中英之亲善,希望两国间其他一切不平等条约都能象威海卫这样早日得到解决;第二是遵奉[[三民主义]],修明市政;第三是追念[[甲午战争]]先烈。塔高32英尺,寓意威海卫被英国强租32年;正面向东,刻有时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题写的“收回威海卫纪念塔”魏碑体字,由刘喜贵刻制<ref>{{cite web | language = | publisher = 新华网山东频道 | title = 威海卫城里的牌坊巷子 | url = http://www.sd.xinhuanet.com/sdsq/2009-07/26/content_17204733.htm | author = | date = 2009年7月26日 | accessdate = 2010年3月13日 }}</ref>;下部刻有威海卫管理公署首任专员[[徐祖善]]题写的碑文,碑文记载了英国租借威海卫以及中国收回威海卫的过程;另外两侧上部空白,下部刻有《中英交收威海卫专约》及《三民主义》全文。<ref>{{cite web | language = | publisher = 威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 title =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 | url = http://www.weihai.gov.cn/gk/sqzl/whdc/html/06/08090301.htm | author = | date = | accessdate = 2010年3月13日 }}</ref><ref>{{cite web | language = | publisher = 威海市档案局网站 | title = 闲话威海“老公园”(二) | url = http://www.weihaida.gov.cn/text.php?artid=1926 | author = | date = 2007年9月12日 | accessdate = 2010年3月13日 }}</ref><ref>{{cite web | language = | publisher = 威海民俗网 | title = 一套文革时期的“威海火花” | url = http://www.whminsu.com/html/ytag/%E6%94%B6%E5%9B%9E%E5%A8%81%E6%B5%B7%E5%8D%AB%E7%BA%AA%E5%BF%B5%E7%A2%91 | author = | date = 2009年5月15日 | accessdate = 2010年3月13日 }}</ref>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位于威海市中心的威海港北三角花园(又名鲸园)内。塔身由45块[[莱州]]大理石砌成,截面为下粗上细的三棱柱,三个面寓意第一是中英之亲善,希望两国间其他一切不平等条约都能象威海卫这样早日得到解决;第二是遵奉[[三民主义]],修明市政;第三是追念[[甲午战争]]先烈。塔高32英尺,寓意威海卫被英国强租32年;正面向东,刻有时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题写的“收回威海卫纪念塔”魏碑体字,由刘喜贵刻制<ref>{{cite web| language =| publisher =新华网山东频道| title =威海卫城里的牌坊巷子| url =http://www.sd.xinhuanet.com/sdsq/2009-07/26/content_17204733.htm| author =| date =2009年7月26日| accessdate =2010年3月13日| deadurl =yes|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115810/http://www.sd.xinhuanet.com/sdsq/2009-07/26/content_17204733.htm| archivedate =2016年3月4日}}</ref>;下部刻有威海卫管理公署首任专员[[徐祖善]]题写的碑文,碑文记载了英国租借威海卫以及中国收回威海卫的过程;另外两侧上部空白,下部刻有《中英交收威海卫专约》及《三民主义》全文。<ref>{{cite web| language =| publisher =威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title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 url =http://www.weihai.gov.cn/gk/sqzl/whdc/html/06/08090301.htm| author =| date =| accessdate =2010年3月13日}}{{dead link|date=2017年12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ref>{{cite web| language =| publisher =威海市档案局网站| title =闲话威海“老公园”(二)| url =http://www.weihaida.gov.cn/text.php?artid=1926| author =| date =2007年9月12日| accessdate =2010年3月13日| deadurl =yes|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511142948/http://www.weihaida.gov.cn/text.php?artid=1926| archivedate =2012年5月11日}}</ref><ref>{{cite web| language =| publisher =威海民俗网| title =一套文革时期的“威海火花”| url =http://www.whminsu.com/html/ytag/%E6%94%B6%E5%9B%9E%E5%A8%81%E6%B5%B7%E5%8D%AB%E7%BA%AA%E5%BF%B5%E7%A2%91| author =| date =2009年5月15日| accessdate =2010年3月13日| deadurl =yes|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084522/http://www.whminsu.com/html/ytag/%E6%94%B6%E5%9B%9E%E5%A8%81%E6%B5%B7%E5%8D%AB%E7%BA%AA%E5%BF%B5%E7%A2%91| archivedate =2016年3月4日}}</ref>


==破坏及保护==
==破坏及保护==
该塔历史上曾遭受两次破坏。[[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将塔上部分碑文磨去;“[[文革]]”时期塔上剩余文字亦被磨去,改刻“[[毛泽东思想]]万岁”等标语口号。
该塔历史上曾遭受两次破坏。[[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将塔上部分碑文磨去;“[[文革]]”时期塔上剩余文字亦被磨去,改刻“[[毛泽东思想]]万岁”等标语口号。


1980年8月,威海市人民政府修复纪念塔,同年列为威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夏完成修复。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塔上文字已开始模糊。<ref>{{cite web | language = | publisher = 中国经济网 | title = 威海几处纪念碑字迹模糊 | url = http://www.ce.cn/culture/memory/200810/31/t20081031_17247013.shtml | author = | date = 2008年10月31日 | accessdate = 2010年3月13日 }}</ref>
1980年8月,威海市人民政府修复纪念塔,采用同种石料依原样西移10米重建,同年列为威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夏完成修复。<ref>{{cite web | language = | publisher = 威海市文化和旅游网 | title =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 | url = http://www.whwh.gov.cn/art/2016/5/24/art_13687_452263.html | author = | date = 2016年5月24日 | accessdate = 2019年2月10日 |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209232407/http://www.whwh.gov.cn/art/2016/5/24/art_13687_452263.html | archive-date = 2019年2月9日 | dead-url = yes }}</ref>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塔上文字已开始模糊。<ref>{{cite web | language = | publisher = 中国经济网 | title = 威海几处纪念碑字迹模糊 | url = http://www.ce.cn/culture/memory/200810/31/t20081031_17247013.shtml | author = | date = 2008年10月31日 | accessdate = 2010年3月13日 }}{{Dead link|date=2018年8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2017年4月,威海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再次修复纪念塔,修复碑文,清理塔面锈迹,并修补护栏。<ref>{{cite web | language = | publisher = 威海市文化和旅游网 | title =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焕新颜 | url = http://www.whwh.gov.cn/art/2017/4/11/art_13662_905394.html | author = | date = 2017年4月11日 | accessdate = 2019年2月10日 |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209232308/http://www.whwh.gov.cn/art/2017/4/11/art_13662_905394.html | archive-date = 2019年2月9日 | dead-url = yes }}</ref>


==注释==
==注释==
{{reflist}}
{{Reflist|2}}


==参考==
==参考==
*[http://sd.infobase.gov.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644&run=13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记》全文] 山东省省情资料库
*[https://archive.today/20121127051722/http://sd.infobase.gov.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644&run=13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记》全文] 山东省省情资料库


{{威海市境内的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Category:山东的塔]]
[[Category:山东的塔]]
[[Category:山东历史]]
[[Category:山东民国建筑]]
[[Category:租借地]]
[[Category: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纪念塔]]
[[Category:中英关系]]
[[Category: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与关系]]
[[Category:威海政治史]]
[[Category:威海建筑物]]
[[Category:环翠区]]

2024年8月16日 (五) 09:08的最新版本

37°51′06″N 122°12′44″E / 37.85167°N 122.21222°E / 37.85167; 122.21222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
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威海市环翠区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1931年
编号3-266
认定时间2006年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是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的一座纪念塔,1931年为纪念中华民国英国收回威海卫而建。

背景

[编辑]

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继俄羅斯帝國租借旅大之后,英国以抵御俄国為由,强迫清朝政府签订《订租威海卫专条》,将威海卫及附近水面和全湾沿岸10英里以内,东起大岚山、西至马山嘴、南至草庙子以内,不包括威海卫城的738.15平方公里的区域租给英国,租期与俄国租借旅大期限相同,为25年[1]。一战结束后,经过中华民国与英国艰难谈判,终于确定于1930年10月将威海卫交还中国(刘公岛仍续租10年)。10月1日上午,英国对威海卫的统治正式结束,实际统治了32年[2]。第二年,威海卫管理公署为庆祝收回威海卫一周年而兴建此塔。

介绍

[编辑]
碑文全文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位于威海市中心的威海港北三角花园(又名鲸园)内。塔身由45块莱州大理石砌成,截面为下粗上细的三棱柱,三个面寓意第一是中英之亲善,希望两国间其他一切不平等条约都能象威海卫这样早日得到解决;第二是遵奉三民主义,修明市政;第三是追念甲午战争先烈。塔高32英尺,寓意威海卫被英国强租32年;正面向东,刻有时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题写的“收回威海卫纪念塔”魏碑体字,由刘喜贵刻制[3];下部刻有威海卫管理公署首任专员徐祖善题写的碑文,碑文记载了英国租借威海卫以及中国收回威海卫的过程;另外两侧上部空白,下部刻有《中英交收威海卫专约》及《三民主义》全文。[4][5][6]

破坏及保护

[编辑]

该塔历史上曾遭受两次破坏。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将塔上部分碑文磨去;“文革”时期塔上剩余文字亦被磨去,改刻“毛泽东思想万岁”等标语口号。

1980年8月,威海市人民政府修复纪念塔,采用同种石料依原样西移10米重建,同年列为威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夏完成修复。[7]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塔上文字已开始模糊。[8]

2017年4月,威海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再次修复纪念塔,修复碑文,清理塔面锈迹,并修补护栏。[9]

注释

[编辑]
  1. ^ 威海:“第二香港”?. 人民网. 2010年2月22日 [2010年3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8月25日). 
  2. ^ 坎坷归途:中国收回威海卫. 威海旅游网. 2006年7月18日 [2010年3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5月25日). 
  3. ^ 威海卫城里的牌坊巷子. 新华网山东频道. 2009年7月26日 [2010年3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4. ^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 威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2010年3月13日]. [永久失效連結]
  5. ^ 闲话威海“老公园”(二). 威海市档案局网站. 2007年9月12日 [2010年3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5月11日). 
  6. ^ 一套文革时期的“威海火花”. 威海民俗网. 2009年5月15日 [2010年3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7. ^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 威海市文化和旅游网. 2016年5月24日 [2019年2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9日). 
  8. ^ 威海几处纪念碑字迹模糊. 中国经济网. 2008年10月31日 [2010年3月13日]. [永久失效連結]
  9. ^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焕新颜. 威海市文化和旅游网. 2017年4月11日 [2019年2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9日). 

参考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