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科: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Rainbowchild tw(留言 | 贡献) 小 「或许我们应该把“discothèque”直接翻译为“舞厅”来避免它与迪斯科音乐的相关性歧义。」有關條目的建議應該放在討論,而非在內文中提出。這樣的寫法會讓讀者迷惑。 |
Rainbowchild tw(留言 | 贡献) 修飾語句:釐清這個詞條的定義,讓它專指特定音樂類型。與夜店或舞廳相關的內容可以保留在這個詞條中,以說明disco音樂如何獲得這個名稱。 |
||
第20行: | 第20行: | ||
}} |
}} |
||
[[File:Disco ball4.jpg|thumb|250px|[[迪斯科球]]]] |
[[File:Disco ball4.jpg|thumb|250px|[[迪斯科球]]]] |
||
'''迪斯科'''({{lang-en|'''Disco'''}}),來自[[法文]]的{{lang|fr|discothèque}},意指那些播放錄製好的跳舞音樂的舞廳,來源於[[美國]]黑人民間舞蹈和[[爵士舞]] |
'''迪斯科'''({{lang-en|'''Disco'''}}),來自[[法文]]的{{lang|fr|discothèque}},原意指那些播放錄製好的跳舞音樂的舞廳,而後用來指一種源於[[美國]]黑人民間舞蹈和[[爵士舞]],並在70年代後風行世界(特別是[[歐洲|歐洲)]]的跳舞音樂。這種音樂的特徵,是混合了[[放克]]、[[爵士樂]]、[[搖滾樂]]以及[[拉丁美洲]]音樂的節奏特色。 |
||
==舞蹈特点== |
==舞蹈特点== |
2023年4月17日 (一) 08:47的版本
迪斯科 Disco | |
---|---|
風格起源 | 放克、費城靈魂樂、靈魂樂、 拉丁音樂、流行搖滾、 迷幻靈魂樂、泡泡糖流行音樂 |
文化起源 | 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 美國東岸 |
典型樂器 | 歌唱、管樂、弦樂、鍵盤、電吉他、 電貝斯、爵士鼓、電子鼓、敲擊樂器 |
衍生形式 | 非洲放克、高能量、浩室、自由式、 嘻哈、新浪潮、車庫音樂、銳舞、 流行電音、後迪斯可 |
類型分支 | |
Italo disco, Euro disco, space disco, disco polo, nu-disco | |
融合類型 | |
舞蹈朋克、disco house、Manila Sound | |
地區樂壇 | |
美國:紐約、費城、阿特兰大、邁阿密、洛杉磯 加拿大:多倫多、蒙特利爾、溫哥華 | |
其他主題 | |
夜總會 配器法 • 舊學派嘻哈、新學派嘻哈 |
迪斯科(英語:Disco),來自法文的discothèque,原意指那些播放錄製好的跳舞音樂的舞廳,而後用來指一種源於美國黑人民間舞蹈和爵士舞,並在70年代後風行世界(特別是歐洲)的跳舞音樂。這種音樂的特徵,是混合了放克、爵士樂、搖滾樂以及拉丁美洲音樂的節奏特色。
舞蹈特点
迪斯可舞蹈活動量大,音樂節奏強烈。是一種沒有規定動作的即興式的自由舞蹈,跳舞者同時就是音樂的欣賞者,他們會首先沉迷在人生之中,把自己帶到愛情的旋渦之中,並隨著音響強烈而急劇的節奏而擺動,因沒有規定的步伐,他們會根據節奏的變化即興地做出不同的身體動作,自由地扭動著身體的各個部位,特別是丹田部位,自由奔放,跳出自己。同時間他們也會創造著各自的花樣,充分地毫無約束地表現自己的個性,做出各種不同動作。跳舞人數可男女成對而舞,也可集體同舞,與眾同樂。
发展历程
最早的迪斯科舞厅来自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維琪法國,当时纳粹禁止爵士乐,作为反抗,迪斯科在地下活动。“迪斯科舞厅”一词起源于法语单词“图书馆”(bibliotheque)。战后这种活动公开化,并成为一种时尚[1]。 实际上需要注意的是,“迪斯科舞厅”与迪斯科音乐并没有艺术上的直接联系。
參考資料
- ^ 声音的再现 (美)马克·科尔曼 2006年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 7-5062-7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