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起義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起義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1911年
編號7-1801-5-194
認定時間2013年3月5日
起義門的位置

起義門原稱中和門,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首義路與津水路交匯處,因在1911年見證了其腳下打響了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第一槍而蜚聲中外。2011年正值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武漢市人民政府斥巨資將起義門修葺一新[1],同時增加辛亥革命碑林、風雨長廊、楚望亭、首義烽火石刻等景點,擴大為紅色旅遊景區。

歷史沿革

[編輯]
當年鑲嵌在起義門城樓上方的石額(殘缺)

中和門(現起義門),是武昌城九座城門之一。自公元223年孫權開始修建武昌城始,到清末武昌城已形成了擁有大東門(賓陽門,位於今大東門立交橋附近);小東門(忠孝門,位於大東門以北幾百米處};武勝門(位於今得勝橋街口附近);漢陽門(位於今曾家巷附近);平湖門(位於平湖門水廠附近);文昌門(今武船北門所在地);望山門(今武船東門);保安門(位於今保安街);中和門(即今起義門所在地)的城牆體系。1911年湖北新軍工程營士兵熊秉坤打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1926年9月,國民政府組織的北伐兵臨武昌城下,由於城牆防衛堅固,久攻不下;北伐軍勝利後,將城垣拆除,武昌城被毀,因紀念武昌起義,僅餘下中和門。解放後,中和門歷經戰火幾近塌弛。1981年,城樓在原址修復,葉劍英元帥題寫了「起義門」匾額[2]。2011年武漢市人民政府斥資將起義門修茸一新,以弘揚「辛亥精神[3]

辛亥烽火

[編輯]

1911年10月10日夜,湖北新軍工程營士兵熊秉坤在其駐地(武昌城南中和門附近)擊斃了前來阻撓的清軍軍官,帶領群龍無首的新軍士兵沖入楚望台軍械庫,在獲得武裝後攻破中和門、進入武昌。進而拉開了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的帷幕。

參見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武昌起義門下月7日開放(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長江商報2011年09月21日
  2. ^ 起義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新華網湖北頻道2011年01月04日
  3. ^ 武昌起義門6月修繕完工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中國新聞網2011年0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