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处于这年龄,与另一半磨合了20多年,也让孩子磨练出一身好本领,从爱人,与被爱中体会到许多快乐与启示,当然当中也有不愉快的遭遇。。。但一切都在坚强中成为生活的历练。如今回顾,居然是那么的云淡风轻,这就是女人的坚韧和美丽。
身为一个母亲,我们相信爱的陪伴就是最好的礼物。无论是哪个年龄的孩子,从小生长在温馨的家庭,被爱好好呵护的孩子,到了叛逆时期并没有太大的冲突。他们偶尔的开朗不起来,不爱说话,是应该被理解,和允许的。只要回想当初我们处于叛逆时期,是什么模样的,自然而然会感到安慰和释怀。
每个人心里都会住着一个叛逆小孩,我也不例外,因为出生于重男轻女的潮州家庭,从小就立志要努力读书拼上大学,在那个时代进入本地大学念书是件不容易的事。我们家同辈当中堂姐姐姐都没上大学。基于如此强烈的动机,不负“众”望考上了大学,也是让母亲生前引以为傲的事!与另一位中学同学聊起,原来她从小努力读书的动力是来自贫穷的家境。
觉得无论做什么事,有股坚强的力量来督促自己,就会一步一步朝着对的方向走去。
动机+自律=超乎想象的实践能力。
如今回想,我们不仅为自己的自律high-5。虽然我们都退出职场当全职妈妈,读书是为了让自己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让自己在不同的阶段依然感到快乐和富足。
如今的孩子过着比较优渥的生活,他们更需要自律来远离,有形无形的电玩世界,滑手机消耗的大半时间。同意尽量让他们过得简约,不奢华,不穿名牌,建立基本的价值观,步入青少年的他么显得比较踏实,不挥霍,是我们感到安慰的, 而这些也立竿见影。
回想中学时期被异性倾慕追求的往事,我们都曾经年少轻狂过!所以面对孩子情窦初开的情怀,我们也想听听孩子的心情。但孩子不一定会如实告知,我们唯有从旁推敲,与孩子多沟通,做个开放的父母,会让他用健康的心情去面对心理和生理成长的变化。
谈及原生家庭,我们都希望可保留上一代留下的精华部分,舍弃不好的部分,建立一个更好的原生家庭,不让恶性循环。不男尊女卑,但也不赞成女尊男卑,真正互相尊重的伴侣才能维持一段健康的婚姻。
见到身旁一些离婚的朋友,并不会急着下判断谁对谁错。两个不同的人走在一起,其实夫妻能够起辅助互补的作用是最好的,我们都一致认为。来自两个不同的原生家庭,本来就没办法找到一模一样的人,如果性格上有很大差异,一个好动,一个好静,一个爱随性,一个爱计划,一个好高骛远,一个脚踏实地。看起来这两个人一定很难共处,更无需谈长相厮守。
另一个角度来看,正因为两个人的性格大相径庭,不是天天有惊喜吗?一个爱计划的人,遇到无法估计的变化,就会发现另一半的应变能力。一个太好高骛远的人,慢慢被影响,而变得更踏实,更有实践力。我们一直聊,一直往幸福的方向去思考这可贵的意义。
答案是:珍惜!!
我们不一定要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我们可以好好握住手中拥有得不完美,渐渐让他变得更好。紧紧抓住生活中每分小小的幸福。。。
好闺蜜,是我见贤思齐的对象。
但愿在爱里相遇的我们,天天快乐,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