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背影

2018年7月21日星期六

见贤思齐

早前,趁空挡主动约了不同的闺蜜聚会,有的是旧同事,有的是中学同学,有的是小学同学。虽处于不同阶段认识的好友知己,然大部分都处于坐四望五的年龄。话题总离不开孩子和家庭。


或许处于这年龄,与另一半磨合了20多年,也让孩子磨练出一身好本领,从爱人,与被爱中体会到许多快乐与启示,当然当中也有不愉快的遭遇。。。但一切都在坚强中成为生活的历练。如今回顾,居然是那么的云淡风轻,这就是女人的坚韧和美丽。


身为一个母亲,我们相信爱的陪伴就是最好的礼物。无论是哪个年龄的孩子,从小生长在温馨的家庭,被爱好好呵护的孩子,到了叛逆时期并没有太大的冲突。他们偶尔的开朗不起来,不爱说话,是应该被理解,和允许的。只要回想当初我们处于叛逆时期,是什么模样的,自然而然会感到安慰和释怀。


每个人心里都会住着一个叛逆小孩,我也不例外,因为出生于重男轻女的潮州家庭,从小就立志要努力读书拼上大学,在那个时代进入本地大学念书是件不容易的事。我们家同辈当中堂姐姐姐都没上大学。基于如此强烈的动机,不负“众”望考上了大学,也是让母亲生前引以为傲的事!与另一位中学同学聊起,原来她从小努力读书的动力是来自贫穷的家境。


觉得无论做什么事,有股坚强的力量来督促自己,就会一步一步朝着对的方向走去。
动机+自律=超乎想象的实践能力。
如今回想,我们不仅为自己的自律high-5。虽然我们都退出职场当全职妈妈,读书是为了让自己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让自己在不同的阶段依然感到快乐和富足。


如今的孩子过着比较优渥的生活,他们更需要自律来远离,有形无形的电玩世界,滑手机消耗的大半时间。同意尽量让他们过得简约,不奢华,不穿名牌,建立基本的价值观,步入青少年的他么显得比较踏实,不挥霍,是我们感到安慰的, 而这些也立竿见影。


回想中学时期被异性倾慕追求的往事,我们都曾经年少轻狂过!所以面对孩子情窦初开的情怀,我们也想听听孩子的心情。但孩子不一定会如实告知,我们唯有从旁推敲,与孩子多沟通,做个开放的父母,会让他用健康的心情去面对心理和生理成长的变化。


谈及原生家庭,我们都希望可保留上一代留下的精华部分,舍弃不好的部分,建立一个更好的原生家庭,不让恶性循环。不男尊女卑,但也不赞成女尊男卑,真正互相尊重的伴侣才能维持一段健康的婚姻。


见到身旁一些离婚的朋友,并不会急着下判断谁对谁错。两个不同的人走在一起,其实夫妻能够起辅助互补的作用是最好的,我们都一致认为。来自两个不同的原生家庭,本来就没办法找到一模一样的人,如果性格上有很大差异,一个好动,一个好静,一个爱随性,一个爱计划,一个好高骛远,一个脚踏实地。看起来这两个人一定很难共处,更无需谈长相厮守。


另一个角度来看,正因为两个人的性格大相径庭,不是天天有惊喜吗?一个爱计划的人,遇到无法估计的变化,就会发现另一半的应变能力。一个太好高骛远的人,慢慢被影响,而变得更踏实,更有实践力。我们一直聊,一直往幸福的方向去思考这可贵的意义。



答案是:珍惜!!


我们不一定要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我们可以好好握住手中拥有得不完美,渐渐让他变得更好。紧紧抓住生活中每分小小的幸福。。。
好闺蜜,是我见贤思齐的对象。
但愿在爱里相遇的我们,天天快乐,幸福安康。







2018年3月5日星期一

琦言琦语

和许多妈妈一样,我也是一个闹钟妈妈。
每个早上唤醒孩子起床上学是妈妈的工作之一。
很重视孩子的精神愉不愉快,美好的一天就从早晨开始。

今天阿册破纪录啦!
我唤醒他两次,小妮子也渐渐变成哥哥的小闹钟,唤醒哥哥两次。
加上阿册自己调的闹钟,总共有五把叫醒的声音。。。
阿册才拖着懒散的身子起床!

准备出门上学,小妮子从哥哥房间钻出来:妈咪, 哥哥的床有毒!
妈咪感到莫名其妙。。。
“刚刚我去躺哥哥的床,差一点就睡着了。”
原来是跑去躺哥哥的床,想亲身体验来证实哥哥打破赖床纪录的理由。
让我啼笑皆非,带着好笑的心情出门。

(这蛮符合她爱求证的态度)
23/8/2017




小妮子最近常常发问:“为什么我会住在这个身体里面?如果我不住在这身体里面,我还是我吗?”
天啊!是现代的孩子进化太快?还是以前的孩子比较单纯?为什么我从来不会去思索这样的问题?
3/10/2017




因为懒,而没更新部落格,又不想错失记录孩子在成长中,说过的琦言琦语。


*琦言琦语是由小妮子表姐取的,觉得十分贴切。










这个新年着实过得有点忙碌而充实。。。



2017年8月18日星期五

在家教育

在车里, 小妮子心血来潮: 妈咪, 有没有人在家读书, 没有去学校的?
妈咪: 是有的, 那是在家学习Homeschooling, 为什么这样问? 
小妮子: 我要在家里学习, 你教我。
妈咪: 为什么呢?
小妮子: 因为每次在家做完功课, 你就给我自由时间。学校做完功课, 还要带一大堆功课回家做! (原来如此)
妈咪: 但是妈咪不是每样科目都可胜任。
小妮子胸有成竹, 有对策: 你教华文和数学, 爸爸教英文, 哥哥教科学就可以啦!
哈哈哈。。。
虽然这计划行不通, 因为妈咪的华文大部分还给老师了, 依然对你提出的建议和鬼主意, 会心一笑! 

小妮子一直是个很有想法的孩子,她不会无端端问在家教育的问题,因为心中有自己的想法,想透过询问方式,试探妈咪心意,如果不可行,她也不会强求。
她的懂事让我心疼,不得不设法去了解她真正面对的问题,和心中想表达的话。

一直对上学表现热忱的小妮子,最近出现倦怠,做功课也不再那么主动。
(心想,或许是功课量多的反效果。—)
当中,上四年级增加的抄范文是她最不喜欢的功课。(偷偷在这里说,我也不喜欢), 但没办法。。相信部分老师有一样的想法,但必须执行违背理念的教育方法。
她是个有主见的孩子,会刻意延后完成最不喜欢的功课,偶尔抄一半就睡着。
有一次,把抄完的范文留在家里的书桌上,忘了带去学校,被老师罚抄多两遍。
她偷偷带进房里,默默完成,结果让我发现了,并没责备她,犯错是珍贵的学习机会,而且老师的惩罚已经是最好的提醒。
(其实当天早上,我在她房间的书桌瞄到,但不想插手拯救,会让她白白错失一个学习机会。)

今天放学回家,看起来有点累,关切的问候她。

她说:很闷,有时听老师讲解差点睡着了。(她不曾批评老师,埋怨老师,是我感到安慰的。)
妈咪:你有。。。。很多好朋友啊!
小妮子:在班上又不能说话的。
妈咪:你最喜欢什么节?
小妮子:体育节,我们一星期只有两节体育节。

尝试去了解孩子对上学感到无趣的背后意义,每个成长时期孩子喜欢的东西似乎不大一样。

她之前不想到华德福上学,是因为嫌朋友不够多,而选择留在华小上课。
现在她开始对我们的框框教育发出不同的信号。
我在观察,努力在这些线索中感受她学习快乐和满足的程度。

她的善于表达,常常是我非常珍贵的讯息!

而我依然要强调和提醒自己的是,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先了解孩子的特质,再施与正确的教育十分重要。(庆幸自己有机会接触华德福书籍。)
当孩子发出信号时,父母一定清楚自己应该用什么心情来看待这一切。
一味逃避问题,把孩子归类为懒惰,是父母最容易,也是伤孩子最深的作法。

她是个快乐,而热爱学习的孩子,只是处于一个不合适的教育制度里。

为了保护一颗纯真活泼,敢于表现的心。
我们开始计划下一步怎么善用她的学习时光,如何让她跳出学习的框框。






2017年8月10日星期四

简单看学习

朋友问:最近在忙些什么?。。。

与小妮子准备入睡前,一边翻阅“妈妈心情笔记”一边聊着快乐的回忆。
她问:妈咪,这妈妈心情笔记是你“发明”的?
你好厉害!可以写出这么多文章。
在翻阅“爱心便当”,你好厉害!什么都会做!
妈咪心里自然是甜丝丝的,庆幸将孩子的成长章篇记录下来。
让孩子重新见识“妈咪的厉害”!哈哈哈
小妮子将《风向》孩子的性格发挥得淋漓尽致,就是言辞夸张!

看着自己丑丑的字体,她笑到前俯后仰!我们笑成一团。。。
从记忆库里一一挖掘,重温在旧居,不同国度,不同时间点的快乐记忆。

六月份出席哥妹俩的家长日。
小妮子老师给的评语是:她很乖,只是太安静,在班上没发问问题。
妈咪很讶异:她在家是静不下来的,常常讨论功课会演变成辩论大会。
老师:里外不一,家里一个样,学校一个样。
妈咪:为什么会这样?(把问题丢回给老师,呵呵!)
老师:她应该是怕老师。

(把以上对话贴在脸书,许多朋友回应,他们的孩子在学校也是静静不出声,不敢发问的!)
而小妮子给的答复是,班上只有一位男同学常发问,其他同学都没发问,而老师觉得那发问的男同学很吵。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发问并不被鼓励,自然不想再扮演不受欢迎的角色。

在书上看到一个有趣的教学方法。
将学生分组, 每组必须轮流派不同学生上来当小老师。其他同学可发问, 发言要举手。其他人不可插话, 要学会好好聆听。
从中, 孩子学会如何发言, 如何倾听, 如何问问题。同时培养出责任感, 和合作学习。真好!
(“高思维”教材, 如果可配合运用创意教学方式,相信才能真正达到教改的目的)

至于成绩,当中考得最不理想的是华文理解,妈咪翻阅她们的理解考卷。
对于一位四年级学生而言,我们的KSSR高思维考题毫无疑虑可考倒学生。
(在一次朋友聚会中,询问一位在华小当教师的朋友,她对于越改越难的教育课程内容颇有微言!学校为了顾及颜面,校长规定老师必须每天提供校后补习,而一些落后太多的学生,必须在周末回校恶补,确保他们在UPSR考获及格的成绩。让朋友做着违背信念的事,同时必须牺牲家庭时间,为教育作出贡献。)

我喜欢提供孩子一些摸索有趣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她在家可尽情支配自己的时间。
给她真正的自由,每天跳上车,就开始噼里啪啦的报告。。。
她会选择午饭后,享受阅读时光。
午睡片刻,到游乐场玩。
晚餐后,会自动在固定的地方边听歌,边完成功课。
自从上四年级,每天的功课量开始增加,鲜少抱怨的她。
开始对妈咪说,每天都有评审,有时Spelling, Ejaan, 默写和评审在同一天。生活节奏比成人还紧张。。。(是浇熄学习热情的不二法门吧!心想)
无法改变教育制度,唯有自己找出路,给自己一些正能量。

从这个月开始,小妮子只上一堂数学补习课,我们听取阿册的经验之谈,补语文科没直接帮助。并不是反对放学后跑补习班,而是面对孩子的时间被分割得十分破碎的事实。
孩子必须有安定的一大块时间,不然孩子一旦静下来,会不晓得如何安排,而喊无聊。
而且任何学习在接收后都需要消化。

阿册呢。。。
他老师给的评语是:他在各科都表现得很好,功课也有按时交,只是有点捣蛋!
坐在一旁的阿册嬉皮笑脸,老师接着说:男生嘛,一定是有点捣蛋的,但他成绩很不错,上半年获得全班第二名。(掉入家长虚荣心的陷阱!呵呵呵)
小时候内向的哥哥,上了中学却成为老师口中,爱说话,有点捣蛋的青少年。


我开始思索,是因为老师提供他足够的自由,有信心表现自己。
阿册升上中四, 变得较积极用功,一天回家,直接回房间温习功课。
傍晚时分才投入他一小时的电玩时光,妈咪调侃:哇!今天发奋图强,先温习功课,再玩game。
他笑答: I feel guilty! 先温习功课,才玩得安心。
希望你认真负责的态度是成长的标志,驱动自己的内在动机,继续提升你自己。

一位朋友的孩子,正在KL念大学,兼职当补习老师,他发现槟城和吉隆玻的家长很不一样。当中有一位家长带孩子到补习中心补习,结果华文只考10分,妈妈的反应居然是10分也算不错!朋友孩子当面给的评价是居然觉得10分也不错,就不需要补习啦!言之有理。
这位年轻老师的看法是,槟城的妈妈一般比较kiasu, 一定要求孩子考A。

让我不禁有点感慨,是因为槟城有国民型中学的缘故吧!
太宽容变成溺爱,太紧张变成kiasu。
采取中庸之道吧!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立可达目标,永远跟之前的自己比较,有进步就是好学习。

把太紧的教育节奏舒缓下来,跟随我们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