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伊雷」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伊雷」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2月8日星期六

林亞珍 (1978)

Lam Ah Chun


之前曾經記錄過的<林亞珍老虎魚蝦蟹>實為<林亞珍>電影系列的第二集, 1978年推出的<林亞珍>才是這個經典角色初登大銀幕的第一炮. 這兩部曲都沒有發行過現今流行的影音產品, 因此成為失傳電影. 上次找到了<林亞珍老虎魚蝦蟹>的LD拷貝, 而今次<林亞珍>則有幸尋得美版VHS的拷貝.


2013年10月20日星期日

林亞珍老虎魚蝦蟹 (1979)

Lam Ah Chun Blunders Again


記得林亞珍嗎? 說她是七十年代電視機中看到的最家傳戶曉的角色, 絕對沒有誇張. 冬菇頭、深近視眼鏡, 鬆身格仔恤衫和笨拙的舉止, 成了傻大姐的模範造型. 這是蕭芳芳放洋留學及在台灣結婚和作事業發展後, 於1977年重返TVB主持搞笑節目<點止咁簡單>中, 一個深入民心的扮相.


十三集的電視節目過後, 林亞珍聲名大噪, 蕭芳芳和在節目合作的陳家蓀將角色搬到大銀幕. 由蕭芳芳自資的高韻電影製作公司出品, 陳家蓀導演, 二人合編的<林亞珍>在1978年上映, 狂收二百多萬元票房. 之後, 賺得盤滿砵滿的蕭芳芳沒有乘勝追擊, 竟將續集交由男主角伊雷開拍. 於是由黃華麒執導, 劉天賜編劇的續集<林亞珍老虎魚蝦蟹>便在翌年應運而生, 繼續賣座, 狂收三百多萬元票房成為當年華語電影的第七位. 其後在1982年還有第三集, 由吳宇森操刀的<八彩林亞珍>完成林亞珍三部曲. 此篇主要記錄續集<林亞珍老虎魚蝦蟹>.

2012年2月4日星期六

伊雷扮完差利扮教父: 鯊魚燒賣 (1982)

Food For The Sharks


早前香港電影資料館舉辦了香港差利的影展, 播放了五部香港演員以差利造型演出的電影, 包括「東方差利」伊秋水主演的<賣花女>(1952)、馮峰包攬編導演的<同撈同煲> (1956)、新馬師曾的<兩傻擒兇記> (1959)、鄭君綿的<大家歡樂在今宵>(1968)及吳宇森導演、石天主演的<滑稽時代>(1980). 其實, 伊雷在1982年自編自導自演的失傳電影<鯊魚燒賣>也有扮過差利的.

在<鯊魚燒賣>中, 伊雷仍是發揮一代笑匠的瘋狂本色, 不只模仿差利, 還模仿馬龍白蘭度 (Marlon Brando)的經典教父look, 一人分飾兩角. 此片的構思來自伊雷, 他在因錢債問題入獄荔枝角羈留所的期間, 認識不少大陸偷渡客, 於是這個劇本便應運而生, 由偷渡題材開始. 這些人被稱為鯊魚燒賣, 可能是游水偷渡來港隨時變為海中鯊魚的點心, 因而得此稱呼.

2011年10月24日星期一

伊雷無聊爆笑片: 谷爆 (1978)

Gee And Jor


伊雷自編自導自演的<谷爆>看過好幾遍了, 對於此片又愛又恨, 感覺複雜, 久久未能寫下來. 終於趁在搜集有關神童羅文輝的資料時, 也順道發掘出一些<谷爆>的相關訊息, 並從新將電影再看一次, 感覺比之前良好, 決定將之記錄.


<谷爆>為首部伊雷執導, 也是他有份投資的電影. 除了他和嘉倫為男主角外, 其他角色都是小配角或客串, 在眾多零零碎碎的小環節或笑料中穿插. 這些配角最特別的地方, 便是除了專業演員外, 還有些新聞人物擔綱演出, 並把有關的城中熱話加入電影當中當作笑料, 這方面是港產片中極少見的.

2011年10月13日星期四

被遺忘的...「神童輝」羅文輝

並非另一位被遺忘的演員, 也非一生傳奇的「神童輝」羅兆輝, 今次寫的是曾轟動全港, 計數快過計算機的七歳神童羅文輝. 於七十年代末已識睇電視的你, 必會記得羅文輝在TVB <歡樂今宵>中擔任嘉賓獻技, 面對十多廿個步驟的運算, 即時心算真的比用人手按電算機得出結果還快, 技驚四座.


突然想起羅文輝, 只因同事間談及培育兒女之事, 有人提出最近在無線電視的懷舊節目, 翻播了羅文輝在 <歡樂今宵>的片段. 原來報章上早幾年作過報導, 羅文輝在一舉成名後, 被迫訓練心算能力和表演, 令他對理科、數學失去興趣. 看當年天賦聰敏而令人羡慕的羅文輝, 最後沒有得到適當的栽培, 長大成人後也沒進入大學, 鑽研數學, 卻從事了屠夫/肉食工人之類的工作.

2011年2月12日星期六

猛鬼山墳 (1989)

由八十年代開始, 港產片以"猛鬼XX"命名的不下二十部, 而有吳君如演出的也起碼有好幾部, 當然不少是以鬼為題材再加追逐及胡鬧笑料. <猛鬼山墳>有一代笑匠伊雷執導及主演, 自不然滲了喜劇元素, 整個故事除了猛鬼外, 也充滿cult味.


伊雷執導過三部電影, 有<谷爆>(1978), 與胡大為合導的<鯊魚燒賣>(1982)及<猛鬼山墳>(1989). 我懷疑首兩部有否出過數碼錄像, 即使有, 也極可能只是LD而且現已遍尋難獲; <猛鬼山墳>則在海岸發行了VCD, 當然已絕版, 偶爾在拍賣網站看到, 也會被炒至天價, 證明此片冷門但仍受碟迷歡迎.

2010年11月18日星期四

BANG BANG 系列 : 狐蝠 (1977)

Bang Bang本是服裝品牌, 但後來涉及娛樂事業, 製作電影及音樂, 在七十年代末期, 拍了四套新浪潮始祖電影<跳灰>, <狐蝠>, <茄喱啡>和<牆內牆外>, 在八十年代初還有其他的製作. Bang Bang的老闆葉志銘, 就是葉玉卿的哥哥, 他除了之前賣時裝, 搞電影出唱片外, 在八十年代還發展橋咀島及成立飛圖集團, 延續他的電影及音樂事業, 至1999年被收購, 變成現在的英皇娛樂.


在Bang Bang年代的四套電影, 今次先記錄由梁普智執導, 及與陳欣健聯合編劇的<狐蝠>. 在導演欄中, 除了本地的梁普智, 亦有荷里活的Terence Young, 最為港人所熟悉的莫過於他拍過一些鐵金剛007電影. 演員方面, 除了笑匠伊雷, 喬宏,及配角陳欣健及黃錦燊等外, 大部分參與演出都是外藉演員, 如男主角之一亨利施路華Henry Silva 及女主角雲妮坦麥姬Vonetta McGee. 這個電影台前幕後的班底, 是除了打算招攬本地觀眾外, 亦要進攻外地市場的部署.

2010年8月5日星期四

伊雷失踨事故

在<邪鬥邪>中, 伊雷飾演一個逢賭必輸的爛賭鬼, 久下一身賭債. 現實生活中, 伊雷亦經常受錢債困擾, 甚至在八十年代初, 因與朋友合營珠寶公司, 担保一名姓馬的友人, 向一名猶太商取去一批價值廿萬的珠寶貨物, 詎馬某簽發之支票不兌現, 因而要上身坐錢債監. 而他在拍攝<星際鈍胎>時, 亦因債務問題失踪了幾個月之久, 嚴重影響該片的拍攝進度.

2010年7月31日星期六

星際鈍胎 (1983)

新浪潮導演雖多後繼無力, 但不少在早期除了拍片之餘, 還成立電影公司 (如余允抗成立了世紀影業等), 在電影圈發展出新路向. 章國明之首兩部作品<點指兵兵>和<邊緣人>為新浪潮時代必討論的佳作, 他更憑後者贏得了金馬獎最佳導演, 當年才三十歳. 之後, 竟加入了舊式影業公司邵氏成為合約導演, 第一部拍了<星際鈍胎>, 過程不可算順利.

2010年7月11日星期日

桂治洪系列式電影: 邪鬥邪 (1980)

溫布頓過後, 世界盃將完結之際, 我又開始慢慢鑽進我的電影收藏中, 把一些有趣的電影記錄下來. 這一部<邪鬥邪>的VCD是很辛苦地找回來的.


<邪>的賣座, 引發了桂治洪導演以"邪"為邵氏拍了兩部以撞邪為題材的電影, 尤以1980年聖誕檔期上映的<邪鬥邪>最收得, 票房達三百一十四萬多, 全年排名第九.

2010年4月5日星期一

社女 (1975)

剛找到<社女>的VCD, 沒有多加思索便買了回來. 這套戲是35年前的1975年拍攝, 但因林建明仍於幕前出現和生活的各種不幸經歷被大幅報導, <社女>亦不時被提及.


<社女>的賣點是當年沙灘小姐的冠軍林建明的大膽演出, 包括剃光頭的場口及造型, 而因此此片有另一別名為<光頭蓓蒂>, 即使是片初的片名介紹亦不是用<社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