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施政報告|社區組織協會指惠民措施未到位

人氣 6

【大紀元2024年10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王緯峻香港報導)行政長官李家超(16日)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社區組織協會認為,各項改革均值得肯定,唯改革力度不足,而且惠民措施未到位,對基層市民生活難以有顯著改善。

社區組織協會今日安排一眾基層市民一同觀看李家超發表《施政報告》。社協表示,會歡迎當局立法規管劏房。對於報告建議在規管後,合規的「簡樸房」標準包括:必須有窗、有獨立廁所、面積不少於8平方米等。但社協指,若扣除獨立廁所(最少約1.5平方米),其它日常生活起居面積卻不足7平方米,並不符適切居所的標準。

要求簡樸房定人均面積

報告亦沒有建議訂立人均居住面積的要求,社協建議當局應逐步提高「簡樸房」的面積,並引入人均居住面積的規定(例如2人住戶居住面積不少於12.5平方米)。「簡樸房」必須有窗的標準,亦必須是可以打開的窗,若窗戶是對著天井或內街,根本不能打開的,則不應計算入符合標準。認為若單位面積過細,即使如何合規,也說不上是「簡樸」。

社協擔心在政府規管劏房後,業主經營劏房成本增加,成本最終轉嫁至租客身上,令劏房租金有機會上調,促請當局應儘快研究立法規管起始租金。又建議當局考慮增加為居於不適切居所、且輪候公屋滿3年的私樓住戶設立「現金津貼試行計劃」的津貼額,將受惠對象應放寬至輪候公屋的非長者單者人士,並將現金津貼計劃恆常化。

當局建議取締不合乎規格的劏房設立「寬限期」,社協認為有助避免租戶即時被迫遷,同時當局應儘快公布改裝「寬限期」的詳情,及一旦劏房仍不合規,當局如何處理受影響居民的住屋需要。強調當局必須做好安置配套,例如安置至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中轉屋、甚或市建局等的重建單位,並成立社工隊協助安置,確保居民不會無家可歸。

社協又形容「籠屋」一直被視為香港之恥,早早應被取締,然而本港目前仍有逾五千人居於籠屋、床位等不適切居所。《施政報告》只提及如何處理劏房,並無提及取消籠屋措施,告別籠屋無期,令人遺憾。

報告未助基層就業 貧窮線仍無影蹤

《施政報告》建議增加高才通計劃名額,大力發展創科等,社協關注政府未有在報告中有提及新經濟產業如何令基層勞工受惠。在發展金融、創科及低空經濟時,亦會令不少基層工種被取代,但報告同樣有交代如何處理。近兩年輸入外勞的政策,已令基層勞工受到影響。社協呼籲,當局儘快檢討各行業人力短缺的數目,訂立輸入外勞配額,減低外勞對本地就業市場帶來的衝擊。

在處理貧窮問題方面,現屆政府強調精準扶貧,《施政報告》一再重提現有扶貧項目,包括: 「共創明『Teen』計劃」、「社區客廳試行計劃」等等。社協質疑報告只提及增加服務名額,並未有提及分析貧窮社群,強調當局應重設貧窮線,全面檢討本港的貧窮狀況和各項扶貧措施的成效。又建議精準扶貧政策涵蓋其它貧窮組群,例如:殘疾人士、危疾重疾人士、少數族裔、新移民家庭等等。當局亦應針對各扶貧面向訂定相應的扶貧績效指標(扶貧「KPI」)。

社協表示,歡迎政府提出研究設立護老者和殘疾人士照顧者資料庫,以識別高風險個案,及早介入支援。然而,報告並未有提及如何改善長者暫託服務。

去年《施政報告》曾提出在三百多所院舍的空置床位作為暫託服務,社協指數目遠遠趕不上需求。建議當局善用社區現有場地增加暫託宿位,並為有經濟困難的照顧者提供暫託服務費用減免。若已領取綜援及傷殘津貼的照顧者仍然未能申領照顧者津貼,當局應檢討在綜援及傷殘津貼內,增設照顧開支津貼。@

責任編輯:陳真

相關新聞
港施政報告|最快明年第四季登記 2026年按情況取締劏房
港施政報告|民調評分42.2 創李家超上任新低
港中大再揭零星假學歷個案已報警
港施政報告|立法規管劏房 團體批欠安置政策細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