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英语的 wedden 意思是“娶妻或嫁人,结婚”,源自古英语的 weddian,意为“许诺自己,立誓做某事,发誓;订婚,结婚”。此外,牧师等也用这个词来表示“将一男一女结合为夫妻,主持婚礼仪式”。这个词可以追溯到原始日耳曼语的 *wadanan,它的相关词汇还包括古诺尔斯语的 veðja、丹麦语的 vedde(意为“下注,赌博”)、古弗里斯语的 weddia(意为“承诺”)以及哥特语的 ga-wadjon(意为“订婚”)。
根据沃特金斯的说法,这个词源自原始印欧语的 *wadh-(1),意思是“承诺,赎回承诺”。这个词也衍生出了拉丁语的 vas(名词,意为“担保,保证金”),属格 vadis(意为“担保”),以及立陶宛语的 vaduoti(意为“赎回承诺”)。布特坎虽然承认这些同源词,但怀疑它们可能源自某种底层语言。
在其他日耳曼语族中,这个词的含义更接近“承诺”或“赌注”(例如德语的 Wette,意为“赌注,赌博”)。而在英语中,它特化为“结婚”,这一用法是独特的。在中古英语中,这个词有时也可以表示“下注”。
最早的用法是指男性“娶(某女性)为妻”;而在指女性时,这一用法直接出现于14世纪晚期。早期多用于被动语态,如 be wedded(被娶)或 was wedded(被嫁)。最初的意思是“通过承诺或定金使女性成为自己的妻子”,后来也可用于指任何一方[巴克]。
被动语态中,指两人“作为夫妻结合”,大约始于公元1200年。比喻义“在感情上紧密结合”则出现于1818年。相关词汇包括 Wedded(已婚的)和 wedding(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