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

中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
(重定向自蘇州市

苏州市苏州话[səu tsøʏ]),简称,古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带,號稱鱼米之乡、状元之乡、院士之乡[5]、经济重镇、历史文化名城,自古與杭州共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稱[6]。市人民政府駐姑苏区三香路998号

苏州市
地级市
綽號:东方威尼斯(东方水城或东方水都)、人间天堂
苏州市在江苏省的地理位置
苏州市在江苏省的地理位置
坐标:31°30′N 120°37′E / 31.500°N 120.617°E / 31.500; 120.617 (苏州市)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江苏省
設立公元前514年
政府駐地姑苏区
下级行政区5市辖区、4县级市
政府
 • 市委書記刘小涛
 • 人大常委會主任李亚平
 • 市長吴庆文
 • 政協主席朱民
面积
 • 地级市8,657.32 平方公里(3,342.61 平方英里)
 • 陸地6,093.92 平方公里(2,352.88 平方英里)
 • 水域2,394.50 平方公里(924.52 平方英里)
 • 市區2,742.52 平方公里(1,058.89 平方英里)
 • 建成区(2019)477.63 平方公里(184.41 平方英里)
人口(2023)
 • 常住常住人口1,619.69萬人
 • 排名江苏第1位(佔全江苏省15.04%)
 • 密度1,472人/平方公里(3,810人/平方英里)
 • 市區(2019)663.7[1]萬人
 • 市區密度2,420人/平方公里(6,268人/平方英里)
 • 城區常住(2019)384.04[1]萬人
語言
 • 官方語言普通话
 • 方言吳語太湖片苏嘉湖小片苏州话毗陵小片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郵政編碼215000
電話區號0512
ISO 3166码3205
車輛號牌苏E、苏U(增补)[2]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行政区划代码320500
舊稱吴、姑苏、吴县、会稽、吴中、吴郡、东吴、吴下、吴州、长洲、茂苑、中吴、平江、隆平府、吴门、金阊
城市精神崇文,融和,创新,致远
国内生产总值(2022)¥23,958.34亿[3]
2,810.39亿美元汇率
HDI(2016)0.901 极高 [4]
網站www.suzhou.gov.cn
市象征
歌曲苏州好风光
桂花
香樟
苏州市
上:简体字“苏州”;下:繁体字“苏州”
繁体字 蘇州
简化字 苏州
吴语 soutseu
郵政式拼音 Soochow
苏州旧称
繁体字 1. 吳

2. 姑蘇
3. 吳都
4. 吳中
5. 東吳
6. 吳門

7. 平江
简化字 1. 吴

2. 姑苏
3. 吴都
4. 吴中
5. 东吴
6. 吴门

7. 平江

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余年,而官方认定的建城史逾50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江南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7]。苏州是历史上多个战乱时期小国之都城、譬如江东孙氏政权和张士诚政权等;并且早在东汉中期,就成为仅次于中国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和世界十大城市之一[8][9],明清时期,苏州成为至关重要的全国性经济文化中心[10]。当时,苏州与同省的扬州市广东省省会广州市是全国三大工商业都会,经济发达,成为中国“富甲天下”的地区[11][12][13],世界十大城市之一[14]。但19世紀時受到西方列強的衝擊,上海開埠與之後太平天國的庚申之劫后,工商业衰败,人口锐减外移,苏州经历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落时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苏南模式(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众多开发区的建立,苏州经济开始快速发展[14],1978-2013年年均经济增长超过14%[15]。据联合国的报告,苏州人口在2000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6.5%,在全球超过五百万人口的城市高居增长首位[16],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城市之一[17][18]

苏州是国内经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之一,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北翼重要的经济城市,是江苏省经济较发达、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19],经济总量长期居全省前列,是全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20]和物流中心。根据2016年官方发布的各项统计数据,苏州的人类发展指数已达到0.901[4],已超越世界第18位的韩国[21],达到新加坡水平。

苏州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0个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2]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3]。苏州还承办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24]。在2018年举办的世界遗产城市组织第三届亚太区大会上,苏州市被授予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称号[25][26]。苏州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城镇,被《米其林旅游指南》评为“全世界最顶级旅游推荐”(最高级别)[27]

历史

编辑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春秋时期吴国的第二任国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秦汉六朝时有“江东一都会”的美称[28],唐代时是江南地区唯一的雄州[d],并有“甲郡标天下”之称,宋代时开始流传“上有天堂、下在苏杭”的俗语[29]元代时“苏州城漂亮得惊人”,明代时是江南第一大都会,清代时又是“红尘中一等风流富贵之地”[30]

名称由来

编辑
吳越古跡
胡厢使巷(位于平江路历史街区)
清朝繪製的《苏州府治图》

苏州现简称蘇(苏)。传说在盘古开天以前有一位很有名望的谋臣叫“胥”[31]。他不仅有才学,而且精通天文地理,直至后来帮助大禹治水有功,深受王敬重,将他封为大臣,并把江东册封给胥。从此,江东便有了“姑胥”之称。在苏州护城河上即有一桥名为“姑胥桥”。胥在江东的灵岩山脚下,建造了“姑胥城”(位置在今天的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姑”是当时古吴语的拟声词,无义。[32]

到了周朝的时候,泰伯奔吴,后代迁居姑胥城。因为周朝是仁政治理天下的,有狱卒之意的“胥”字显然不符合周德,所以就选择《诗经》中的“山有扶苏”的“苏”字。因为“蘇”字代表一种草,有草、鱼、禾三个偏旁组成,象征鱼米之乡,而且与“胥”读音相近,于是姑胥城就改名为姑苏城[33]。后来,吴王阖闾在灵岩山造姑蘇台,灵岩山就成了姑蘇山[34]

苏州旧称吴。相传商代末年,周国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亶父偏爱季历,但依照传统,必须传位于嫡长子。泰伯、仲雍为尊重父意,避让君位而到当时荆蛮人居多的江东(今无锡梅村),并随乡入俗。当时的江东人喜爱边跑边呼喊,泰伯造了一个“吴”字代表他们。在无锡梅里,泰伯被拥立为君长,国号为“勾吴”。“勾”是当时荆蛮语的拟声词,无义[35]

春秋战国

编辑

苏州,古代名称有“句吴、吴、会稽、吴州、吴郡、平江”等。苏州别称有“吴都、吴会、吴门、东吴、吴中、吴下、姑苏、长洲、茂苑”等。

泰伯奔吴,在今天无锡梅村(梅里)建“句吴”国,设都吴城。春秋时期(公元前514年),公子光(后为阖闾)杀吴王僚夺得王位[36],命楚国叛将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成阖闾城(或称姑苏城、阖闾大城,具体所在历来有争议[e])(另有一說為公元前559年建成的會稽,即今紹興)。吴国重用兵家始祖孙武,训练出一支强悍的军队,向西灭楚国,一度尽占今湘赣鄂地区,后北上伐,称霸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前496年,阖闾葬于虎丘[f]。但是在常州无锡交界处发现了“阖闾城遗址”,目前吴都阖闾所在地一直是历史学上比较热门的话题。

前473年,吴国被越国所灭,阖闾城又成为越国都城。前306年,楚国越国,"尽取吴故地,东至于浙江"。楚治时期,“吴县”初设。同时“楚南塞厉门而郡江东”,以吴为治所设“江东郡”,综理南至甚为模糊之江东全境。公元前300年左右,苏州人口已达10万人[37]

从秦汉到隋唐五代

编辑

前222年,秦始皇灭楚后,江东郡變更名稱“会稽郡[38],领县26(吴、无锡、曲阿、毗陵、娄、阳羡、乌程、由拳、余杭、富春、全唐、海盐、余稽、山阴、诸暨、余姚、上虞、剡、太末、句章、鄮、乌伤),郡治吴县,即今苏州市区。後來從会稽郡的一部分另设行政区划,设置鄣郡

前209年,项羽在会稽郡的首府吴县招募士兵并起义,几年后推翻了秦朝

前202年,会稽郡归属汉朝。次年以东阳、鄣、会稽三郡五十三县置荆国,国治吴。

129年,会稽郡北部改称吴郡,郡治吴县。南部地区另划出,设置会稽郡,郡治山阴。

三国属吴。孙权建立吴国前,吴县为孙吴的统治中心。南朝置吴州。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原战乱不断,大批士绅举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

开皇九年(589年)始置苏州,并开通南北大运河,苏州位于重要的商路上。

唐朝,苏州为江南地区唯一的“雄州”,苏州为江南道治所,江南道分治后,苏州为江南东道治所[39]。825年,大诗人白居易修筑连接苏州城和虎丘山的山塘街

五代十国时,苏州为南唐吴越国的边境城市。

宋、元

编辑

北宋时期屬兩浙路宋徽宗政和三年,升為平江府。南宋时期屬兩浙西路[40]。当时苏州已经是重要的工商业都会,特别以丝绸著称。1035年,范仲淹建立文庙、创办府学,此后,苏州长期文风鼎盛,历代文人雅士辈出。

1130年2月,兵南下,曾毁坏并屠杀该城,战后不久得到恢复。

1275年,蒙古帝国军队占领苏州。改“平江路”。元末,张士诚自称吴王、改平江路为隆平府,都治苏州。

明、清

编辑

1367年,朱元璋的军队攻破苏州,張士誠投降。改“苏州府”,直隶南京时管理南直隶长江以南部分的應天巡撫驻紮在苏州。

 
拙政园附近的古建筑

明朝中后期,手工工场出现在当时的苏州,所谓“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这成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之一。

清代,苏州为江苏巡抚江苏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驻地。

明(1368年-1644年)、清(1644年-1911年)两代,苏州经历了一段更加繁荣的时期。由于工商业的发展,中心城市集聚大量人口,长期保持在50万以上,最高将近500万市镇人口,城市街区沿几条主要通航河道向外呈放射状延伸,最远处距离城门(阊门)已经超过10华里。所谓“苏州以市肆胜”。

明代苏州的浒墅关在全国8个主要钞关中税收额名列第2。当时活跃于全国的徽商这样评价全国的各大城市:“今之所谓都会者,则大之而为两京,江、浙、闽、广诸省(会);次之而苏、松、淮、扬诸府;临清、济宁诸州;仪真、芜湖诸县;瓜州、景德诸镇……”[41]

清代苏州更名列天下四聚(四大商业中心)之一。由于消费人口集中,城外枫桥形成全国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粮食供应来自长江中游的江西湖南,一部分通过海路转销浙江福建。苏州的外港,在明朝是太仓的浏河(通过娄江联系苏州),在清朝则是上海(通过苏州河联系)。这一时期,苏州是全国主要的文化中心之一,被列为“士大夫必游五都会”之一。明清两代全国状元共出204名,而苏州即产生了34名。苏州籍的名相重臣蔚为大观。

在明、清两代,苏州建造了许多著名的私家园林,其中有许多为回苏州的退休官员所建,体现明显的士大夫情趣,与北京的皇家园林或扬州的盐商园林有明显的不同。苏州园林以其精致典雅的文化风格,备受当时人的赞赏。

1860年,李秀成率领太平天国军队进攻苏州,苏州经历浩劫知府下令放火,将繁华的城西阊门商业区彻底焚毁,大批市民逃往上海租界避难,成为后来上海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是太平天国苏福省的省会,建有李秀成金碧辉煌的忠王府。1863年12月,戈登的常胜军配合淮军从太平军手中夺取苏州。但战后苏州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已经让位给上海。整个苏州府的人口从战前1851年的654.1万锐减到战后1865年的228.9万,因为战时很多的苏州人移民去上海后没有再回苏州,所以苏州的人口减少了65%,直至1953年才恢复到313.2万人[42]

1895年的马关条约签订以后,苏州连同重庆杭州沙市被辟为国内第一批内陆通商口岸商埠[43],城南还设立了苏州日租界[44],但该租界始终未繁荣起来,只是后来在界内开办了瑞丰丝厂[45]。1906年沪宁铁路通车以后,阊门外石路地区一度有所恢复,清末民初,苏州商会总会统辖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和太仓直隶州各商务分会,与上海江宁两地商会共管江苏商务。苏州商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扶持创办事业,苏州的民族工业因此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苏州状元陆润庠创办的苏纶纱厂[46]

清代画家徐扬所绘反映苏州盖世繁华的《姑苏繁华图》,又名《盛世滋生图》。

20世紀起

编辑

移遷各地的苏州居民

编辑

中国抗日战争中,苏州经济又受到重创。大批难民与富商分别逃亡往湖北重庆。众多的苏州居民甚至在重庆主城区白象街附近形成了一条基本由苏居民组成的“苏州街”。现在白象街附近仍有苏州籍商会和民会会馆。

战后有约30万当时有经济能力逃难的苏州中产居民选择继续留在重庆生活,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苏锡生意人甚至40年代在重庆重新打出诸如陆稿荐采芝斋黄天源等老字号继续营业,这部分人口约占当年苏州居民人口数量的15%,除此之外另有约20万居民在回到苏州后又在第二次国共内战结束前夕再次迁往重庆或逃亡香港台湾等地。

地理

编辑

位置

编辑

苏州市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带,东接上海,西抱太湖,南连浙江,北枕长江江苏省东南部,与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泰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上海市接壤。

地形

编辑
 
苏州金鸡湖湖西旧城

苏州处太湖平原,沿江为高沙平原,河湖密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全市总面积8488.42平方公里,地势低平,其中平原约4,660平方公里,水面约3,607平方公里,丘陵约221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的54.9%、42.5%、2.6%[48]

苏州的地表自然形态,是漫长地质历史时期演变的产物,它经历了从古生代寒武纪至新生代第四纪若干亿年的地层沉积和多次海浸、海退的沧桑变化,最终形成今天的自然面貌。

苏州的地貌特征以平缓平原为主,全市的地势低平,太湖水网平原可分为河网冲积—堆积高亢平原、低洼湖荡平原、平坦水网化平原、滨湖圩田平原。全市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阳澄湖和吴江一带仅2米左右。低山丘陵零星散布,一般高100-300米,分布在西部山区和太湖诸岛,其中以穹窿山最高(341米),此外比较著名的还有洞庭山缥缈峰(336米)、洞庭山莫里峰(293米)、南阳山(338米)、七子山(294米)、天平山(201米)、灵岩山(182米)、虞山(261米)、潭山(252米)、渔洋山(170米)等。主要山体沿太湖呈东北—西南走向,构成七子山—东洞庭山,穹隆山—渔洋山—长沙岛—西洞庭山,邓尉山—潭山—漫山岛,东渚—镇湖一带残丘等四组山丘、岛屿群,穹窿、阳山和七子诸山之间,有灵岩、天平、天池等组成的花岗岩丘陵,沿江有香山等低丘,另有虞山、玉山等孤丘矗立于江湖之间的平原上。

苏州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江;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平望;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江,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全市水域面积(含太湖)3,608平方公里。大小河流2万余条,总长1,457公里;其中县级以上河道147条;通江港浦52条(并港建闸后留有41个口子)。湖泊荡漾323个,计421万亩(28.07万公顷);其中500亩以上的湖荡129个,千亩以上的湖荡87个,分布在阳澄、淀泖、浦南地区。

根据地貌成因形态及其区域特征,苏州地貌分属于长江冲积平原区和太湖水网平原区两个大区,两个大区又分别包涵了隶归于三角洲平原、古湖平原、石质山地的6种地貌类型。

气候

编辑
苏州市
氣候圖表
 
 
99
 
 
8
2
 
 
95
 
 
10
3
 
 
129
 
 
15
7
 
 
120
 
 
21
13
 
 
93
 
 
26
18
 
 
162
 
 
29
22
 
 
92
 
 
33
26
 
 
113
 
 
33
26
 
 
122
 
 
28
22
 
 
123
 
 
23
16
 
 
95
 
 
17
10
 
 
89
 
 
11
4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攝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毫米(㎜)
英制單位換算
 
 
3.9
 
 
47
36
 
 
3.8
 
 
51
38
 
 
5.1
 
 
59
45
 
 
4.7
 
 
70
55
 
 
3.6
 
 
79
64
 
 
6.4
 
 
84
72
 
 
3.6
 
 
91
79
 
 
4.4
 
 
91
79
 
 
4.8
 
 
83
71
 
 
4.8
 
 
74
61
 
 
3.7
 
 
63
50
 
 
3.5
 
 
51
39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華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英吋(㏌)

苏州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缘,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7 °C左右,年降水量接近1,300毫米[49]

苏州市(吴中区),1991年–2020年, 极端数据1963 - 2023年, WMO ID: 58349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22.5
(72.5)
28.0
(82.4)
31.9
(89.4)
33.6
(92.5)
35.8
(96.4)
37.3
(99.1)
39.7
(103.5)
40.4
(104.7)
37.4
(99.3)
33.1
(91.6)
27.2
(81.0)
24.5
(76.1)
40.4
(104.7)
平均高温 °C(°F) 8.4
(47.1)
10.4
(50.7)
15.2
(59.4)
21.1
(70.0)
26.1
(79.0)
28.7
(83.7)
33.0
(91.4)
32.6
(90.7)
28.4
(83.1)
23.4
(74.1)
17.4
(63.3)
10.8
(51.4)
21.3
(70.3)
日均气温 °C(°F) 4.9
(40.8)
6.4
(43.5)
10.7
(51.3)
16.3
(61.3)
21.5
(70.7)
24.9
(76.8)
29.1
(84.4)
28.8
(83.8)
24.7
(76.5)
19.5
(67.1)
13.4
(56.1)
7.0
(44.6)
17.3
(63.1)
平均低温 °C(°F) 2.1
(35.8)
3.4
(38.1)
7.2
(45.0)
12.5
(54.5)
17.9
(64.2)
22.0
(71.6)
26.1
(79.0)
26.0
(78.8)
21.9
(71.4)
16.3
(61.3)
10.2
(50.4)
4.0
(39.2)
14.1
(57.4)
历史最低温 °C(°F) −9.8
(14.4)
−7.2
(19.0)
−3.2
(26.2)
−0.4
(31.3)
5.0
(41.0)
11.8
(53.2)
16.9
(62.4)
16.6
(61.9)
10.4
(50.7)
2.6
(36.7)
−4.2
(24.4)
−7.7
(18.1)
−9.8
(14.4)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98.8
(3.89)
95.3
(3.75)
129.3
(5.09)
119.6
(4.71)
92.5
(3.64)
162.1
(6.38)
92.1
(3.63)
112.6
(4.43)
122.3
(4.81)
123.1
(4.85)
94.9
(3.74)
88.6
(3.49)
1,331.2
(52.41)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11.2 10.8 13.8 11.3 11.0 13.9 11.1 11.8 10.9 8.6 8.8 8.6 131.8
平均降雪天数 2.7 1.9 0.4 0 0 0 0 0 0 0 0.2 0.8 6
平均相對濕度(%) 74 74 72 70 69 78 76 77 75 71 73 71 73
月均日照時數 108.8 111.5 139.0 162.0 166.1 120.5 192.4 190.4 154.5 147.3 127.7 127.2 1,747.4
可照百分比 34 36 37 42 39 29 45 47 42 42 41 41 40
数据来源:《苏州市志》第三卷:自然环境 第三章(气候). 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2014-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6). 
苏州市2018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日均气温 °C(°F) 3.7
(38.7)
5.4
(41.7)
12.5
(54.5)
18.3
(64.9)
22.9
(73.2)
25.8
(78.4)
29.6
(85.3)
29.7
(85.5)
25.8
(78.4)
18.7
(65.7)
13.9
(57.0)
7.4
(45.3)
17.8
(64.0)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98.3
(3.87)
64.1
(2.52)
61.7
(2.43)
106.3
(4.19)
123.0
(4.84)
76.6
(3.02)
166.8
(6.57)
233.1
(9.18)
206.9
(8.15)
18.7
(0.74)
79.5
(3.13)
134.2
(5.28)
1,369.2
(53.91)
平均相對濕度(%) 76 68 74 65 73 71 76 76 75 66 81 78 73
月均日照時數 78.5 115.6 139.6 173.8 126.1 149.1 205.3 207.1 136.6 162.2 102.1 72.4 1,668.4
数据来源:苏州市统计局

苏州市区分月气象情况(2018年). 苏州市统计局. [2019-12-31]. 

矿产资源

编辑

苏州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吴中区高新区。已探明的中型以上矿产地13处,为苏州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数量的资源。苏州的金属矿产,已探明的等矿产,都与本期岩浆活动有成生关系。

苏州非金属矿产种类多,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高岭土瓷石花岗岩明矾石萤石石灰岩石英砂岩等。

主要环境数据

编辑

苏州在2003年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50]。2017年苏州在英国《经济学人》公布的全球宜居城市中排名第72位,中国大陆第1位[51][52]

政治

编辑

现任领导

编辑
苏州市四大机构现任领导人
机构  
中国共产党
苏州市委员会
 
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苏州市
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苏州市委员会
职务 书记 主任 市长 主席
姓名 刘小涛[53] 李亚平[54] 吴庆文[55] 朱民[56]
民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籍贯 广东省兴宁市 江苏省丹阳市 山东省嘉祥县 江苏省昆山市
出生日期 1970年7月(54歲) 1963年1月(61歲) 1972年1月(52歲) 1963年9月(61歲)
就任日期 2023年10月 2022年4月 2021年9月 2022年4月

行政区划

编辑

1993年,苏州市被国务院批准为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下辖5个市辖区姑苏区虎丘区[g]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代管4个县级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此外还有一功能区——苏州工业园区[h]

姑苏区的范围包含了传统上的中心城区,由原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合并而成,总面积85.1平方公里,南北分别与吴中区、相城区接壤,西侧为虎丘区,东面则是苏州工业园区。下辖8个街道,分别为滄浪街道吴门桥街道双塔街道平江街道苏锦街道金阊街道白洋湾街道虎丘街道[i]。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姑苏区内分布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文物保护单位3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2处,289处控制保护古建筑和790处古桥、古井等古构筑物,国家5八级景区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条,8处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外,姑苏区与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在管辖范围上一致,但职权并不相同,前者为苏州市人民政府管理下的行政区,后者非行政区[57]

苏州市行政区划图
区划代码[58] 区划名称 汉语拼音 面积[j][59]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k][60]
(2020年普查)
政府驻地 邮政编码 乡级行政区划[61]
街道办事处
320500 苏州市 Sūzhōu Shì 8,657.32 12,748,262 姑苏区 215000 42 52
320505 虎丘区 Hǔqiū Qū 332.37 832,499 狮山街道 215000 4 2
320506 吴中区 Wúzhōng Qū 2,231.46 1,388,972 长桥街道 215100 7 7
320507 相城区 Xiàngchéng Qū 489.96 891,055 澄阳街道 215100 7 4
320508 姑苏区 Gūsū Qū 361.61 2,058,010 苏锦街道 215000 12
320509 吴江区 Wújiāng Qū 1,237.44 1,545,023 松陵街道 215200 4 7
320581 常熟市 Chángshú Shì 1,276.32 1,677,050 虞山街道 215500 6 8
320582 张家港市 Zhāngjiāgǎng Shì 986.73 1,432,044 杨舍镇 215600 8
320583 昆山市 Kūnshān Shì 931.51 2,092,496 玉山镇 215300 10
320585 太仓市 Tàicāng Shì 809.93 831,113 娄东街道 215400 2 6
注:姑苏区数字包含苏州工业园区所辖4街道,面积278.19平方公里,人口1,133,927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今,苏州经历了数次行政区划的变动:

年份 主要的变动简介
1949 苏州设市,属于苏南行政公署(省级)管理。
1953 苏南行政公署苏北行政公署和南京直辖市合并,成立江苏省。下设苏州市(省辖)和苏州专区,苏州专区辖1市(常熟),9县(常熟吴县吴江太仓昆山无锡宜兴江阴震泽
1956 宜兴县划归镇江专区,原辖镇江专区的武进县划入苏州专区。
1958 苏州市划归苏州专区领导;撤销常熟市,并入常熟县;无锡县划归无锡市领导,武进县划归常州专区。
1960 撤销震泽县,并入吴县。
1961 设立沙洲县(驻杨舍镇)。
1962 苏州市仍改为省辖市。原由无锡市领导的无锡县划入苏州专区。此后直到80年代并未有变化。
1983 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苏州地区,苏州市辖1市(常熟),5县(太仓、昆山、吴县、吴江、沙洲),4区(平江、金阊、沧浪和郊区)。
1986 沙洲县改设张家港市(县级市)。此后昆山、吴江、太仓和吴县陆续改设县级市。 
1992 苏州市开始开发西部新区,建立苏州高新区(简称苏州新区,为国家级开发区)
1993 苏州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拥有部分立法权。
1994 苏州在东郊的娄葑、跨塘、斜塘、唯亭、胜浦5个镇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建立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简称"苏州工业园区",是国家级开发区)。
2001 撤销县级吴县市,改设吴中区相城区
2012 撤销金阊区沧浪区平江区,设立姑苏区。撤销县级吴江市,改设吴江区[62]

人口

编辑

至2013年年底,全市总人口13,076,908人,其中户籍人口数为6,538,372人,全市流动人口登记数为6,538,536人,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基本持平。2013年全市出生67396人,死亡44478人[63]

至2016年年底,全市常驻人口1064.74万人,城镇化率达75.5%[64]。2016年末户籍人口达678.2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18万人,增长率为1.66%,与上年相比,提高了0.78个百分点。其中:男性332.53万人,增长率为1.58%,女性345.67万人,增长率为1.77%,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96.20,比2015年末下降0.18。分地区看,市区户籍人口为348.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76万人,增长率为1.98%;四市户籍人口为330.1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42万人,增长1.36%[65]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12,748,262人[66]。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59,89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288,372人,增长21.88%,年平均增长率为2%。其中,男性人口为6,657,110人,占总人口的52.22%;女性人口为6,091,152人,占总人口的47.7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9.29。0-14岁的人口为1,727,189人,占总人口的13.55%;15-59岁的人口为8,858,671人,占总人口的69.49%;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162,402人,占总人口的16.96%,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585,701人,占总人口的12.44%。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0,418,373人,占总人口的81.7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329,889人,占总人口的18.28%。

2022年末,苏州市户籍总人口774.7万人,比上年增长1.6%,人口自然增长率-0.6‰,比上年下降0.88个千分点。年末常住人口1291.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2.12%。[67]

民族

编辑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620,374人,占9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7,888人,占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2,233,412人,增长21.5%,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31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54,960人,增长75.36%,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31个百分点。

经济

编辑

概述

编辑
 
金鸡湖东方之门

苏州是中国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是江苏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和物流中心城市,也是重要的金融、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蘇州的經濟發展非常迅速,GDP從1995年的903億元,急增12倍至2012年的12011億元,與深圳同年的GDP12950億元相差無幾[70]。2014年苏州市的地区生产总值13,760.89亿元,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和重庆,位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7位,华东第2位,地级市第1位。其中苏州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86.92亿元。

下辖的四个县级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的经济实力均列全国百强县(市)前五位,分居第1(并列)、3、4、5位。苏州是中国城乡发展最均衡的地区之一。2014年,苏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80元,位居全国第四位,在上海北京深圳之后;其中城镇居民46,677元,仅次于上海;农村居民23,560元[71]

 
苏州金龙产的海格客车
 
苏州文化艺术中心
 
苏州蠡口家具城生产的明代桌椅家具
 
金鸡湖边的雕像
 
蘇州城空拍(2005年)

地区生产总值

编辑
部分年份苏州地区国内生产总值[72]
时间 GRP总量(亿元) 名义增长率
2022年 23958.30 2.0%
2015年 14504.07 5.4%
2014年 13760.89 5.7%
2013年 13015.7 8.4%
2012年 12011.65 12.1%
2011年 10716.99 16.1%
2010年 9228.91 19.2%
2009年 7740.20 9.4%
2008年 7078.09 21.0%
2007年 5850.11 19.4%
2006年 4900.63 18.4%
2005年 4138.21 19.9%
2003年 2801.56 34.7%
2002年 2080.37 18.2%
2001年 1760.28 14.3%
2000年 1540.68亿元 13.4%
1978年 31.95亿元 -
注:名义增长率计算规则为:
(当年值-上一年值)/上一年值 %

科技

编辑

2014年全市专利申请量10.32万件,专利授权量5.47万件,比去年明显减少,但结构得到优化,两项指标多年以来首次退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08万件,增长8.1%,仅次于北京;授权5264件,增长4.2%[71][73],位列北京、深圳、上海之后[74]。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8.56件,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达到627件,同比增长40.6%[75]。在《福布斯》杂志公布的《福布斯2014创新能力最强的25个中国大陆城市》中,苏州位列全国第二,县级市常熟昆山也进入前25名[76]

2014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644.8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4.8%,占全省总量的23.82%,位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深圳市[77][78]

截止2014年4月,苏州“千人计划”专家总数达到157名,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创业人才95人,位列全国第一位[79]。苏州的人才总量近十年来保持10%以上的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底,总量达210万人;高层次人才更是保持15%的增长率,总数已达15.5万人。

文化

编辑
 
苏州凌云桥

苏州文化是吴文化的代表文化之一,包含了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是人们长期创造积淀的产物。

昆曲

编辑

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唸做表、舞蹈武術的表演藝術[80]。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 因曲调细腻婉转,有“水磨腔”的美称。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已有600多年历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昆山腔始于元末明初,是南曲的一个支派,与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一起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昆山腔最早只是流行于吴中民间的清曲、小唱。到嘉靖年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了改革,成为文人散曲吟唱的词曲音乐的主流,称为昆曲。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昆曲以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話為唱說語言[81]。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82]

苏州评弹

编辑
 
苏州评弹传统剧目《西厢记

苏州评弹是起源于苏州的一种说唱艺术,盛行于江南一带,俗称“说书”。苏州评弹是一种用苏州话演唱的地方曲艺。评弹是评话和弹词的总称。评话,只有说,没有唱;弹词有说有唱。评弹的听众几乎遍布全国,在海外侨胞中也有一定影响,被台湾著名国学大师俞大纲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

吴歌

编辑

吴歌又称吴声歌曲,是文学史上对吴地民歌民谣的总称,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传公元前13世纪,殷商末年周王派长子到江南建都并“以歌养民”,从那时算起,吴歌已有3200多年历史。吴歌是中国吴语地区民歌民谣的总称。江南水乡吴文化地区孕育的吴歌,有其鲜明的特色。自古以来,具有委婉清丽、温柔敦厚、含蓄缠绵、隐喻曲折等特点,区别于北方民歌的热烈奔放、率直坦荡、豪情粗犷、高亢雄壮。吴歌具有浓厚的水文化特点,和耸立的高山、辽阔的草原不同,它如涓涓流水一般,清新亮丽,一波三折,柔韧而含情脉脉,和吴侬软语有相同的格调,有其独特的民间艺术魅力。2006年,吴歌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另外,苏州市市歌《苏州好风光》即是吴歌的代表曲之一。

语言

编辑

吴语是汉语族中历史较为悠久的分支之一,其祖语可以追溯到2,600年前的春秋时期的吴越两国上层人士习用的汉语。吴语以苏州话为代表。苏州本地话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苏州话長期以来一直被看作吳語的代表方言,也是汉语语言研究中被较多被研究的语种之一。

苏州话发音清丽软糯,抑扬顿挫,具有鲜明的音乐感,被形容为“吴侬软语”。 吴语还创造了许多形象生动的词语,有的已被普通话吸收。苏州话也是一种文学语言,19世纪兴起的吴语文学如《海上花列传》的對白就是以苏州话写成。现今苏州话在普通话的冲击之下日渐式微,很多苏州年轻人已经不再会讲上一辈的老苏州话,更是出现了一些祖孙之间苏州话、普通话杂相对话的情形[83],大量的外来人口流动也使得苏州话的保护与传承变得举步维艰[84]

美术

编辑
 
蘇州美術專科學校舊址,現為顏文樑紀念館

苏州美术历史悠久,名家辈出,发轫于明代的“吴门画派”。著名人物包括任熊任伯年吴昌硕颜文梁董希文朱士杰等。

民国时期创立有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现为南京艺术学院)。蘇州美術專科學校,簡稱「蘇州美專」,位於中國江蘇省蘇州市滄浪區滄浪亭東側,由被譽為「滄浪三傑」的顏文樑、朱士傑和胡粹中於1922年7月共同創辦,是中國最早成立的美術學府之一,也是中國第一個政府正式命名的美術學校。

新闻出版和媒体

编辑

苏州的广播电视事业可以追溯至1945年,当年国民党青年军202师政工处与国民党吴县县党部联合创办了苏州青年广播电台[85]。1949年苏州解放后,于同年5月15日在拙政园内设立“苏州新华广播电台”,后更名为苏州人民广播电台,曾历经数次变迁[86]。1959年10月1日,苏州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始试播,后于1962年停播,1983年以“苏州电视台”名义恢复播出[87]。2001年,苏州电视台、苏州人民广播电台合并成立苏州广播电视总台,为苏州唯一的公办广播电视台,现拥有11个电视频道(其中5个为总台运营,6个为江苏有线运营)、7个广播频率、4份报刊和1个移动电视频道,信号覆盖苏州全市和周边城市。该台播出的大部分节目均以普通话播出,只有少数节目使用传统苏州话(如施斌聊斋)[88]播出。前江苏有线苏州数字电视共开播了100多个电视频道以及包括凤凰卫视星空卫视在内的20多个境外频道(也可在网络上直接收看),还开通了互动电视服务。苏州市民亦可通过中国电信IPTV平台收看电视节目。2010年以来,智能电视机顶盒,网络智能电视大为普及,可收看、点播网络电视节目。

报纸出版方面,清末及民国时期苏州有《苏州白话报》、《吴郡白话报》、《江苏白话报》、《獨立報》、《苏州日报》等民办报纸,也有官办报纸[8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有报纸均为官办,现时苏州境内报纸的主要出版方为苏州日报报业集团,为苏州唯一的报业集团,其旗下报纸《苏州日报》于1949年7月1日创刊(前身《新苏州報》、《苏州工农报》[90]),为苏州市党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为小报,其中《姑苏晚报》是全国第一张彩色晚报,在苏州有较高的发行量,该集团还拥有《现代苏州》杂志。面向全省发行的《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江南时报》亦在苏州发行,当地的发行量亦较高。

另外,苏州历史上曾拥有为数不清的出版机构[9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主要的出版社仅有苏州人民出版社(1960年12月撤销)、苏州大学出版社和古吴轩出版社[92]

当代杂志方面,有出版《苏州杂志》的杂志社成立于1988年,同年12月开始编印,陆文夫创刊。杂志社位于乌鹊桥东青石弄。目前《苏州杂志》出版已逾百期,主编为范小青。

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编辑

2006年有18个项目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93]

 
苏绣屏风
苏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2006.05.20) 第二批

()

第三批

(2011.05.23)

第四批

(2014.12.03)

吴歌 昆曲 雷允上六神丸制作技艺 滑稽戏 吴地宝卷
古琴艺术 江南丝竹 苏州泥塑 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 苏州轧神仙庙会
苏州评弹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 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苏派盆景技艺 金村庙会
苏剧 桃花坞木刻年画 苏州玉雕 苏州书画装裱修复技艺
苏绣 宋锦织造技艺 苏州灯彩 碧螺春制作技艺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虞山琴派
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 光福核雕
制扇技艺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
苏州端午习俗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
粗体为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节日

编辑
 
虎丘
  • 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
  • 玄妙观迎财神
  • 西山太湖梅花节
  • 虎丘花会
  • 拙政园杜鹃花会
  • 甪直水乡服饰文化节
  • 南浩街神仙庙会
  • 拙政园荷花节
  • 虎丘庙会
  • 中国苏州国际丝绸旅游节
  • 苏州天平红枫节
  • 寒山寺除夕听钟声

关于苏州的谚语

编辑
  • 旅游方面:“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比喻为人间美好的地方。
  • 生活方面:“生在苏州,住在杭州,吃在扬州,死在徽州。”(又称“食在广州”,“死在柳州”)“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 农业方面:“苏湖熟,天下足。”(或作「苏熟,天下足」。)
  • 古代工业方面:“南苏州,北潍县。”
  • 古代商业方面:“全吴嘉会,雄繁天下。”
  • 閩南語粵語俚語:“土丘賣鴨蛋、賣鹹鴨蛋”隐喻某人已死。(“土丘”指坟墓或坟场,但口语“土丘”與“蘇州”音近,誤聽为“某人去蘇州賣鹹鴨蛋”的意思)
    • 粵語中還有“蘇州過后冇艇搭”和“蘇州屎粵语蘇州屎”,前者意思類似於“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後者意思為爛攤子。

市旗

编辑

苏州市旗面背景为蓝色,代表“和平、进步、发展”,而市旗中央则绘有市徽图形。市徽直径为市旗的三分之一,市徽中央是红色水城门,城门下有白色流水,外环呈白色,外环下部有苏州的汉语拼音SUZHOU。图形市徽象征“日月同辉,天长地久”;两个圆形组成的偏心圆展示苏州勃勃生机,灿烂辉煌的明日;水城门则表示苏州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城门下流水代表苏州是江南水乡;因此现在也有“一座姑苏城,整部江南史”的说法。

旅游

编辑
 
网师园
 
北寺塔

苏州凭借其园林艺术和江南水乡风格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苏州的自然和历史景观极为丰富。苏州市区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就多达6个,它们分别为苏州园林拙政园留园虎丘山)、周庄古镇同里古镇金鸡湖吴中太湖旅游区旺山-穹窿山-东山)和常熟沙家浜-虞山尚湖”景区。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被誉为“人间天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有“东方威尼斯”之称。

苏州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太湖风景名胜区[94]
苏州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市区)
苏州云岩寺塔 拙政园
留园 苏州文庙及石刻
保圣寺罗汉塑像 玄妙观三清殿
网师园 环秀山庄
瑞光塔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
宝带桥 耦园
沧浪亭 紫金庵罗汉塑像
报恩寺塔 盘门
狮子林 轩辕宫正殿
寂鉴寺石殿 东山民居
艺圃 全晋会馆
俞樾旧居 春在楼
师俭堂 太平天国忠王府
退思园 柳亚子旧居
(县级市) 彩衣堂
张溥宅第 绰墩遗址
崇教兴福寺塔 太仓石拱桥
赵用贤宅

苏州现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3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现有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60余处,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等9个古典园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苏州园林

编辑
 
拙政园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95]

 
山塘河
 
平江河

苏州古城

编辑

苏州城或称苏州古城,面积达14.2平方公里,是古代江南的最大的城市之一。一般将建城史追溯至前514年,吴王阖闾伍子胥所建的阖闾城(有争议)。2500多年,城址从未改变,为世界罕见。今苏州古城与平江图》(中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相对照,总体框架、骨干水系、路桥名胜几乎完全一致。

苏州也被认为是中国最精致的城市之一,曾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唐代诗人杜荀鹤曾写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苏州全市共有城市桥梁总计3681座,其中特大桥27座、大桥125座、中桥520座、小桥3009座,总计长度达224443米[96]

苏州古城以其水乡特色而闻名。山塘街平江路则是两个保护最好、具有水乡特色的老街区。早在1834年的《吴门表隐》就有记载“平江路古名十泉里,有古井十口,华阳桥南一,奚家桥南一,苑桥北一”。

太湖

编辑

太湖是中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的第三大淡水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太湖是平原水网区的大型浅水湖泊,湖区有48岛、72峰,湖光山色,相映生辉,其有不带雕琢的自然美,有“太湖天下秀”之称。洞庭东山西山、渔洋山、木渎古镇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等都是太湖地区的著名旅游胜地。1982年,苏州太湖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苏州拥有太湖72峰中的48峰,太湖13个国家级景区中的8个,其中包括西山景区、东山景区、光福景区、穹窿山景区、旺山景区、三山岛、太湖公园和东太湖生态园[97]。不过拥有太湖面积30%无锡的太湖景色资源也十分优美,导致很多旅客认为太湖是无锡的。

 
苏州博物馆新馆

苏州博物馆

编辑

苏州博物馆[98]是中国著名的地方民俗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1960年建立,2006年10月建成新馆,是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的封笔之作。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

场馆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徵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利用坟塚形式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建筑物与其灵堂风格环境互相映衬。每到节假日,苏博人气就十分旺盛。

寒山寺

编辑
 
寒山寺钟

寒山寺,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城西閶門外5公里的楓橋鎮,座東朝西,門對古運河。寒山寺相傳始建於六朝時期的梁武帝天監年間(502年-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貞觀年間,傳說當時的名僧寒山拾得天台山來此作住持,遂改名寒山寺。寒山寺因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而聞名中外。嘉靖年間,僧本寂鑄大銅鐘和鐘樓。全世界各地的遊客經常專程在新曆元旦舊曆除夕到寒山寺聽新年鐘聲。

 
寒山寺

工艺品

编辑

交通

编辑

水运

编辑

京杭运河纵横贯境[99]。有内河航道2700多公里,构成水陆交通动脉。苏州港是河、海两用港,为江苏省第一大港口、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和世界第七大港口[l],2015年货物吞吐量5.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510.2万TEU[68]

此外,许多小型河流穿越市区,有的成为旅游游船路线。

国际海运

编辑

日本下关港,前往苏州太仓(即苏州港太仓港区)、中国青岛韩国釜山的渡轮航行。

铁路

编辑
 
苏州站沪宁高速场
 
在苏州站站台停靠的CRH2型动车组

京沪铁路沪宁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沪苏通铁路经过苏州市。2010年通车的沪宁城际铁路使上海与苏州之间的运行时间最快缩短到24分钟[100]

轨道交通

编辑
 
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站内,图為位於姑苏区西环路站。)
 
全国首个跨省市地铁11号线花桥段於2013年10月16日开通运营,圖為位於江蘇省昆山市兆豐路站

有轨电车

编辑

蘇州高新區有軌電車共将建成6条线路,6条线路总长超过80公里,其中1号线已于2012年9月11日开工建设,于2014年10月26日通车试运营。2号线于2014年11月1日开工,于2018年8月31日通车试运营。

航空

编辑

苏州光福机场停止民用航空服务后,当前苏州并无民用航空机场;民众若需要用过空港到达或离开苏州,只能前往邻近的无锡或者上海。[104]

尽管苏州缺乏民用航空基础设施,苏州当局规避民航华东局限制的同时让苏州拥有4F级国际机场的计划也在进行中。2024年3月16日,苏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展关于苏州通用机场(暂定名)选址报告及可研报告(含专题)编制及上报服务项目招标等工作,并且苏州市国资委已于2024年3月27日成立了苏州航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105][106]虽然该可行性研究的内容是以发展城市中低空航空产业集群与货运经济为推动点,[107]但据政府内部消息透露,苏州本次通用机场编制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苏州目前规划建设的通用机场改扩编转至大型民用运输机场做准备。[108]

另外,苏州城市航站楼于2023年5月19日启用,位于圆融时代广场,为上海浦东虹桥国际机场的旅客提供提前值机,旅客与行李预安检,行李托运,班/包车等服务,2楼设有休息室与贵宾厅。[109]

公路

编辑

截至2018年末,苏州公路总里程12174千米,其中高速公路598千米。

 
沪宁高速苏州段,双向8车道

市内高架快速路网

编辑

市内快速公交

编辑

苏州目前共有8条快速公交线路,于2008年开始运营。苏州快速公交与一般公交车不同,采用加长型车体,并在苏州市内高架快速路与右侧专用车道上运营。

教育

编辑

苏州历来教育发达、人文荟萃。历史上先后有60名状元、1,500余名进士出自苏州。当代苏州籍的两院院士达117名[110],位居全国首位[111]。若按出生地计算[m],则仅次于上海市北京市,位居第三;另外苏州的诺贝尔奖得主目前有两位——李政道朱棣文,全国第一。

中小学

编辑
 
江苏省苏州中学

全市的小学、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连续多年保持100%;2019年,苏州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682所(含幼儿园),在校学生195.81万人。其中,幼儿园867所,在园36.47万人;小学424所,在校82.13万人;初中含九年一贯制241所,在校28.03万人;高中74所,在校10.8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5所,技工学校13所,在校8.44万人;特殊教育12所,在校1695人。在市区范围内,江苏省苏州中学[112][113]是全国最重点中学、万年不可求一之名校;另外苏州市内还有一些传统名校如苏州市浒墅关中心小学校、景范中学、吴县中学、江苏省震泽中学、苏州实验中学苏州市第一中学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苏州市第三中学、星海中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苏州大学附属中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附属中学一直在社会中享有较高声望。

苏州所代管的县级市也都较早开始近代化教育办学,如:常熟市的江苏省常熟中学,前身是1938年创办于重庆合川的国立第二中学。张家港市的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的前身为创办于1894年(清光绪年间)的梁丰书院。江苏省太仓中学、太仓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07年,其前身为清朝太仓州试院。

苏州的基础教育国际化程度较高。苏州共有53所国际学校,其中公办学校国际班有18所,民办国际学校31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4所;有台商子女学校1所;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26个;具备聘请外籍教师资格学校有119所,招收国际学生的学校145所;建立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和课堂学校7所。在苏外国学生总数近6000人,在苏港澳台中小学生超过4000人,在职外籍教师600多人。

高校

编辑
 
苏州大学钟楼

苏州拥有数量众多的高等院校和各类科研院所。苏州大学是江苏省公办本科,也是“211工程[114]高校,其创办地点位于1900年创立的东吴大学,在全市各处分布有共计五个校区和两个独立学院,另一所位于城区的苏州科技大学也在全市遍布两个校区和一个独立学院。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成立于2002年,规划总面积约11平方公里,是目前国内一流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基地以及高科技成果研究转化基地。当前拥有包括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苏州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内等11所高等综合科研院,以及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苏州百年职业学院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苏州评弹学校等6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教区现在校生达6.8万人,其中在读研究生约1.3万名,教职工3000多人,近40%拥有高级职称。

坐落于苏州吴中区苏州国际教育园,则是一个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目前,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苏州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东吴外国语高等师范学校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十余所高等院校均在此设立校区办学。

此外,在地级苏州市范围内,苏州还拥有如常熟理工学院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昆山学院等等众多本、专科高等学校。另有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苏州大学未来校区(吴江)、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等在建或开校,苏州职业技术大学也已经预定升级成本科院校[115]

宗教

编辑

佛教

编辑
 
姑苏城寒山寺
 
重元寺

道教

编辑

伊斯兰教

编辑

天主教

编辑

基督教新教

编辑

饮食及土特产

编辑

苏州小吃

编辑

苏州小吃也是中国四大小吃之一[116]。苏州小吃历史悠久亦闻名天下,苏式月饼,苏式酥糖,卤汁豆腐干松子糖,黄埭西瓜子,虾子酱油,枣泥麻饼,猪油年糕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美食。 苏州最繁华的观前街南侧,有一条200多米长的太监弄,因明代苏州织造局的太监们聚居于此而得名。现在,它是苏州著名的美食街。

苏帮菜

编辑

苏帮菜,属中国八大菜系中的苏菜下的分支,具有用料上乘、鲜甜可口、讲究火候、浓油赤酱等特点。属于“南甜”风味。不仅选料严谨,制作精细,更是因材施艺。四季有别。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视调汤,保持原汁。代表菜有松鼠鳜鱼碧螺虾仁等。

苏式汤面

编辑

苏式汤面是苏州地方特色面食,以鲜美的面汤和丰富的浇头为特色。是苏州本地早茶文化的重要部分。

百年老店

编辑

黄天源采芝斋乾生元松鹤楼得月楼稻香村叶受和朱鸿兴等。

土产

编辑

阳澄湖大闸蟹洞庭碧螺春黄埭西瓜子虎丘茉莉花茶芡实(鸡头米),东山柑橘杨梅枇杷等。

苏州豆腐干(津津牌)、苏州腐乳(津津牌)、苏州西山杨梅(太湖绿牌)、苏州西山板栗(太湖绿牌)、苏州糕团(黄天源牌)、苏州糖果(采芝图牌)、苏州西山银杏(太湖绿牌)、苏州西山枇杷(太湖绿牌):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名人

编辑

友好城市

编辑

中国大陆境内友好城市

编辑

国际友好城市及友好交流城市

编辑

截至2018年底,苏州市共有22个国际友好城市(省、县)[118],此外还有数目不详的国际友好交流城市。

友好城市之间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交流。例如1996年时苏州市政府曾赠予俄勒冈州波特兰数块太湖石,目前放置于波特兰市政厅英语Portland City Hall (Oregon)对面的特里·施罗克广场英语Terry Schrunk Plaza[119]。后来该市老城还建成了一座苏州古典园林风格的兰苏园。在该市的先锋法院广场英语Pioneer Courthouse Square也有指示到苏州距离的里程牌。

苏州赠予波特兰的太湖石
波特兰先锋法院广场的里程牌

注释

编辑
  1. ^ 含河流和小型湖泊。
  2. ^ 含太湖、阳澄湖和淀山湖。
  3. ^ 不含太湖、阳澄湖和淀山湖。
  4. ^ 苏州也是整个中国南方唯一的雄州。
  5. ^ 关于阖闾城所在,现代考古学观点,一是阖闾城遗址,二是木渎古城遗址,三仍坚持苏州城
  6. ^ 北宋苏东坡曾有“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赞誉。
  7. ^ 1992年,苏州市开始开发西部新区,建立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苏州新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 ^ 1994年,苏州在东郊的娄葑、跨塘、斜塘、唯亭、胜浦5个镇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建立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简称苏州工业园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9. ^ 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江苏省人民政府派出机关,非在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普通行政区,下属的斜塘街道娄葑街道在行政区划上属于虎丘区金鸡湖街道唯亭街道胜浦街道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吴中区
  10. ^ 土地面积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数据。
  11. ^ 常住人口为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12. ^ 参见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
  13. ^ 以现在而非当时的行政区划计算。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2020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2020-10-11 [2022-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0). 
  2. ^ 苏U号牌来了!苏州将成江苏首个启用双号牌的城市. 交汇点. 2018-10-24 [2018-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4). 
  3. ^ 苏州去年GDP预计达2.4万亿,今年增长目标拟设5%左右. [2023-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6). 
  4. ^ 4.0 4.1 杨永恒等 (编).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 历史转型中的中国发展40年:迈向可持续未来. 北京: 中译出版社. : 205 [2019]. ISBN 9787500161387. 
  5. ^ 袁雪洪、茅海涛、刘珏. 院士与苏州. 苏南科技开发. 2007, (4). 
  6. ^ 中国国家天文》. 享誉中外的人间天堂——苏州. 2009-06-19 [2013-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7. ^ 冯晓东:苏州举办创博会正当其时. 苏州新闻网. [2014-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1). 
  8. ^ Tertius Chandler. Four Thousand Years of Urban Growth: An Historical Census. St. David's University Press. 1987. ISBN 978-0889462076. 
  9. ^ Top 10 Cities of the Year 100. About.com. [2013-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5). 
  10. ^ 张可. 苏州经济发展. 人民网. [2013-08-27]. [失效連結]
  11. ^ G.W.施坚雅. 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城市研究:施坚雅模式. 长春: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1: P94. ISBN 9787538312102. 
  12. ^ 李伯重、周生春. 江南的城市工业与地方文化 (960-1850).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P24. ISBN 9787302078197. 
  13. ^ Michael Marme. Suzhou: Where the Goods of All the Provinces Converge.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9780804731126. 
  14. ^ 14.0 14.1 寻梦苏州 探寻一座城市的现代化之路. 人民网. 2005-01-26 [2013-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4). 
  15. ^ 苏州统计年鉴2014. 苏州市统计局. [2015-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8). 
  16. ^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 The 2014 Revision (PDF). [1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11-02). 
  17. ^ Elizabeth MacBride. Keep an eye on these emerging market cities. CNBC. 22 December 2014 [1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1). 
  18. ^ 汪晓为. 联合国报告:中国苏州市位列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城市之首. 中国日报. 2014-12-23 [2015-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1). 
  19. ^ 习近平肯定苏州发展 期待不断创造新经验. 中国江苏网. 2012-11-16 [2014-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6). 
  20. ^ 2011年苏南进出口总额逾4600亿美元占全省的87%. 人民网. 2012-02-17 [2012-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5). 
  21.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5 – "Rethinking Work for Human Development" (PDF). HDRO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Offic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14 Dec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2-24). 
  2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优秀旅游城市. [2013-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9). 
  23. ^ 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人民网
  24. ^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举行. 新浪网. [2013-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25. ^ 苏州再添亮丽名片 被授予“世界遗产典范城市”称号. 新华网. 2018-11-01 [2018-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26. ^ 苏州荣膺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 《苏州共识》正式发布. CUTV苏州台. 2018-11-01 [2018-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1). 
  27. ^ travelguide.michelin.com. Travelguide Suzhou. travelguide.michelin.com. [2020-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英语). 
  28. ^ 江东一都会——苏州古城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凤凰网
  29. ^ 范成大《吴郡志》:“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
  30. ^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31. ^ “苏州”的由来. 微信公众平台. [2024-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3). 
  32. ^ 中国华文教育网-“姑苏”之名的由来. www.hwjyw.com. [2021-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33. ^ 郑凤鸣. 苏州城名知多少. 江苏地方志. 2013年, (1): 76–80 [2022-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1). 
  34. ^ 灵岩山志. 苏州地方志. [2022-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1). 
  35. ^ 陈民镇. 文学所陈民镇:也谈“句吴”之谜.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06-14 [2022-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1). 
  36. ^ 司马迁《史记 吴太伯世家》
  37. ^ George Modelski, World Cities: –3000 to 2000, Washington DC: FAROS 2000, 2003. ISBN 978-0-9676230-1-6. See also Evolutionary World Politics Homepag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8. ^ 有秦扫有六合,“易江东名会稽郡”,地域不变直至鄣郡析出。
  39. ^ 参考《新唐书 地理志》
  40. ^ 参考《宋史 地理志》
  41. ^ 万历《歙志》卷一
  42. ^ 曹树基《太平天国战争对苏南人口的影响》,载于《历史研究》1998.2
  43. ^ 中日《马关条约》全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凤凰网
  44. ^ 苏州日租界界碑、地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共苏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45. ^ 日商瑞丰丝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苏州地情网
  46. ^ 陆润痒在苏州创办苏纶纱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青年网
  47. ^ 历70年前的今天苏州解放!聆听苏州解放的声音. 责编:王璨. 《名城苏州》新闻中心,来源:苏州新闻广播. 2019-04-27 [2021-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4) (简体中文). 
  48. ^ 自然地理和资源. [2022-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1). 
  49. ^ 苏州气候、水文、资源. Niwota.com. [2017-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3). 
  50. ^ 姚静. 苏州荣膺“国际花园城市”. 扬子晚报. 2003-10-09 [2013-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4-28). 
  51. ^ 辛圆. 经济学人全球城市宜居报告:苏州再次居中国内地首位. 界面. 2017-08-16 [2018-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52. ^ Global liveability has improv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a decade. The Economist. 2017-08-16 [2018-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4) (英语). 
  53. ^ 刘小涛同志简历_手机浙江网. zjnews.zjol.com.cn. [2023-10-11]. 
  54. ^ 苏州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名单 李亚平当选主任. 中国经济网. [2022-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8). 
  55. ^ 吴庆文 简历. 人民网地方领导资料库. [2022-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0). 
  56. ^ 苏州新一届市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名单 朱民当选主席. 中国经济网. [2022-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4). 
  57. ^ 姑苏概况. Gusu.gov.cn. [2017-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3). 
  5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19-11 [2020-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59. ^ 苏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苏州调查队. 《苏州统计年鉴2017》.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7年7月. ISBN 978-7-5037-8152-0. 
  60. ^ 苏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 苏州市人民政府. [2021-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2). 
  6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62. ^ 省政府关于调整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 2012-08-29 [2022-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2). 
  63. ^ 2013苏州人口数据发布 流动人口比户籍人口多164人基本持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苏州新闻网
  64. ^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常住人口和城镇化率 - 苏州市人民政府官网
  65. ^ 2016年末我市户籍人口达678.20万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苏州市统计局官网
  66. ^ 苏州市统计局、苏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苏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2023-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4). 
  67. ^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人口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历史人口数据 年龄金字塔结构 民族组成情况-红黑人口库. www.hongheiku.com. [2023-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9). 
  68. ^ 68.0 68.1 2015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国江苏网. 2016-01-18 [2016-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2). 
  69. ^ 表1-14 分地区生产总值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苏州市统计调查公众网-苏州统计年鉴2016
  70. ^ GDP 17年增12倍 蘇州屢出高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明报 2014-08-03 。(繁體中文)
  71. ^ 71.0 71.1 苏州市统计局. 2015年苏州市情市力 (PDF). [2014-04-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11-23). 
  72. ^ 表1-10 历年地区生产总值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苏州统计年鉴2016
  73. ^ 施晓平. 苏州去年发明专利申请列全国第二名. 苏州日报. 2014-04-27 [2014-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2). 
  74. ^ 发明专利:城市创新发展的源泉. 国家知识产权局. 2015-02-12 [2015-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5). 
  75. ^ 2014年苏州专利结构进一步优化. 苏州市人民政府. 2015-03-03 [2015-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76. ^ 福布斯2014创新能力最强的25个中国大陆城市. 福布斯公司. [2014-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7). 
  77. ^ 张超、张鑫. 去年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57277亿 苏州第一. 人民网江苏视窗. 2015-03-10 [201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8). 
  78. ^ 深圳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2014年12月).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201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2). 
  79. ^ 高坡、李仲勋. 苏州:以人才优势谋创新优势. 新华日报. 2014-04-06 [2014-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5). 
  80. ^ 崑曲傳習班教授各項戲曲課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世界新聞網
  81. ^ 昆曲溯源與流變. [2010-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7). 
  82. ^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艺术. 新華網. 2003-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30) (中文(中国大陆)). 
  83. ^ 汪平《关于正确处理方言与普通话关系的刍议》. Wang1ping2.bokee.com. [2017-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3). 
  84. ^ 苏州话正在消亡?!仅2.2%的青少年能熟练使用,全国倒数第一!. 微信公众平台. [2024-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0). 
  85. ^ 《江苏省志·广播电视志》编纂委员会. 《江苏省志·广播电视志》:第一章 中波、短波无线广播电台→第一节 国民党中央党政军在江苏的广播电台. 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 2000年12月 [2016-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9). 
  86. ^ 《江苏省志·广播电视志》编纂委员会. 《江苏省志·广播电视志》:第一章 中波、短波无线广播电台→第六节 地、市级广播电台. 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 2000年12月 [2016-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4). 
  87. ^ 《江苏省志·广播电视志》编纂委员会. 《江苏省志·广播电视志》:第三章 电视台→第二节 地、市级电视台. 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 2000年12月 [2016-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4). 
  88. ^ 苏州广播电视总台简介. [2013-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6). 
  89. ^ 《江苏省志·报业志》编纂委员会. 《江苏省志·报业志》:第三章 民间报纸. 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 1999年8月 [2016-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2). 
  90. ^ 《江苏省志·报业志》编纂委员会. 《江苏省志·报业志》:第五章 共产党与人民政府报纸→第三节 建国后报纸. 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 1999年8月 [2016-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2). 
  91. ^ 《江苏省志·出版志》编纂委员会. 《江苏省志·出版志》:第一章 出版机构、出版者→第一节 建国前出版者、出版机构. 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 1996年12月 [2016-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2). 
  92. ^ 《江苏省志·出版志》编纂委员会. 《江苏省志·出版志》:第一章 出版机构、出版者→第二节 建国后出版机构. 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 1996年12月 [2016-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2). 
  93. ^ 苏州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苏州政协网
  94. ^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苏州太湖风景名胜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光明网
  95. ^ 聚焦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人民网
  96. ^ 苏州城市桥梁达3681座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苏州新闻网
  97. ^ 曹路宝调研太湖生态保护:全力将太湖秀美转化为苏州发展优势. www.szzzb.gov.cn. [2024-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4). 
  98. ^ 苏州博物馆. [2012-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7). 
  99. ^ 大运河申遗明年提交文本,有关部门称赞苏州段文物、风貌保护得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苏州新闻网
  100. ^ 沪宁高铁7月1日正式开通,苏州至上海只需24分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浪网
  101. ^ 又一条途径苏州的城际铁路. 苏州交通运输. [2020-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3). 
  102. ^ 苏州轨道交通网. Sz-mtr.com. [2017-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0). 
  103. ^ “轨道上的苏州”更精彩 - 苏州市人民政府. www.suzhou.gov.cn. [2024-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3). 
  104. ^ 苏州怎么去浦东机场. 苏州汇. [2024-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5). 
  105. ^ 苏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sz.jsggzy.jszwfw.gov.cn. [2024-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16). 
  106. ^ 网易. 苏州机场实锤!苏州市航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 www.163.com. 2024-03-28 [2024-04-13]. 
  107. ^ 存档副本. [2024-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1). 
  108. ^ 苏州机场,真的要来了?_建设_规划_运输机. www.sohu.com. [2024-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8). 
  109. ^ 跨省城市航站楼来了!苏州城市航站楼5月19日正式启用-新闻-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news.cnstock.com. [2024-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28). 
  110. ^ 苏州籍院士达112人 “院士群”成创新支撑力量. 苏州新闻. 2013-05-24 [2013-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111. ^ 78名中外院士、3010名英才携宝而来,苏州凭啥这么讨科学家欢心?. 新华报业网. [2021-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1). 
  112. ^ 千年府学薪火传 古韵今风文明盛 ——江苏省苏州中学介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苏州中学
  113. ^ “伟长计划”培育创新人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苏州中学
  11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11工程”简介. Moe.edu.cn. 2008-04-07 [2017-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1). 
  115. ^ 聚焦职教. 官方公示!苏州市职业大学即将升本_哔哩哔哩_bilibili. www.bilibili.com. [2024-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31) (中文(简体)). 
  116. ^ 中国四大小吃之一——苏州小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新华网
  117. ^ 郑州与苏州缔结友好城市. News.zynews.com. [2017-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6). 
  118. ^ 苏州友好城市一览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苏州政府网
  119. ^ Lake Tai Rock - Portland, OR, USA - Gifts from Other Countries on Waymarking.com. www.waymarking.com. [2018-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