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建阳区: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92行: 第92行:


=== 汉朝 ===
=== 汉朝 ===
[[西汉]]时期,[[閩越|东越]]王[[餘善]]筑大潭城。宝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善自立为武帝,与西汉朝廷分庭抗礼。[[汉武帝]]遂派兵征讨东越军。宝鼎七年(公元前112年)[[漢平越之戰|西汉灭东越]]。随后当地百姓自立治县{{NoteTag|治县为县制,包括今福建北部和江西铅山地区。}}。为了这一次战争而开辟的官道,为后来建阳县的发展做了很大的推动作用。<ref name="书香建阳"></ref>
[[西汉]]时期,[[閩越|东越]]王[[餘善]]筑大潭城。宝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善自立为武帝,与西汉朝廷分庭抗礼。[[汉武帝]]遂派兵征讨东越军。宝鼎七年(公元前112年)[[漢平越之戰|西汉灭东越]]。随后当地百姓自立治县{{NoteTag|治县为县制,包括今福建北部和江西铅山地区。}}。为了这一次战争而开辟的官道,为后来建阳县的发展做了很大的推动作用。<ref name="书香建阳"></ref>
[[东汉]][[建安 (东汉)|建安]]八年(203年),[[贺齐]]进兵建安,十年(205年),转讨[[上饶]],分上饶地及建安之桐乡置建平县;贺齐为削弱建安县地方势力,将桐乡划入建平县。建平县地域包括上饶部分地(即今[[铅山县]])、建安县桐乡和现在[[武夷山市]]。<ref name="历史沿革">{{cite web |url=http://www.jyszfw.gov.cn/cms/cms/siteresource/article.shtml?id=10578792842000&siteId=0|title=历史沿革|accessdate=2013-08-06|author= |publisher=建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language=zh-hans}}</ref>建平立县后,属[[会稽南部都尉]](治今[[福州]])。建安十二年到二十五年间(207~220年),分会稽南部都尉为[[建安郡]],建平县改属建安郡。
[[东汉]][[建安 (东汉)|建安]]八年(203年),[[贺齐]]进兵建安,十年(205年),转讨[[上饶]],分上饶地及建安之桐乡置建平县;贺齐为削弱建安县地方势力,将桐乡划入建平县。建平县地域包括上饶部分地(即今[[铅山县]])、建安县桐乡和现在[[武夷山市]]。<ref name="历史沿革">{{cite web |url=http://www.jyszfw.gov.cn/cms/cms/siteresource/article.shtml?id=10578792842000&siteId=0|title=历史沿革|accessdate=2013-08-06|author= |publisher=建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language=zh-hans}}</ref>建平立县后,属[[会稽南部都尉]](治今[[福州]])。建安十二年到二十五年间(207~220年),分会稽南部都尉为[[建安郡]],建平县改属建安郡。


第133行: 第133行:


2014年5月,国务院批复撤销建阳市,设立南平市建阳区,南平市政府由延平区迁至建阳区。但目前南平市政府办公驻地仍在延平区八一路439号,因国务院的约法三章以及闽北落后经济制约,预计整个搬迁将持续5-10年。<ref name="撤市设区">{{cite web|url=http://www.chinanews.com/df/2014/05-27/6218648.shtml|language=zh |title=福建省南平市行政区搬迁获国务院批准|publisher=中国新闻网| date=2014-05-27|accessdate=2014-05-27}}</ref>
2014年5月,国务院批复撤销建阳市,设立南平市建阳区,南平市政府由延平区迁至建阳区。但目前南平市政府办公驻地仍在延平区八一路439号,因国务院的约法三章以及闽北落后经济制约,预计整个搬迁将持续5-10年。<ref name="撤市设区">{{cite web|url=http://www.chinanews.com/df/2014/05-27/6218648.shtml|language=zh |title=福建省南平市行政区搬迁获国务院批准|publisher=中国新闻网| date=2014-05-27|accessdate=2014-05-27}}</ref>



== 地理 ==
== 地理 ==

2015年4月6日 (一) 14:24的版本

建阳区

潭城、潭阳、大潭、南闽阙里
市辖区
夕阳下的建阳童游大桥
夕阳下的建阳童游大桥
  建阳区
  建阳区
坐标:27°19′49″N 118°07′16″E / 27.33028°N 118.12111°E / 27.33028; 118.12111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福建省南平市
設立205年(设县)
2015年3月18日(撤市设区)[1]
語源建水之阳
政府駐地潭城街道人民路26号
下级行政区
13
政府
 • 区委书记袁仁旺
 • 区长杨新强
面积
 • 市辖区3,383.36 平方公里(1,306.32 平方英里)
 • 陸地3,170 平方公里(1,220 平方英里)
 • 水域213 平方公里(82 平方英里)
海拔166 公尺(545 英尺)
人口2020年[4]
 • 常住340,843人
 • 密度101人/平方公里(261人/平方英里)
 • 縣城8.0147万人(1,988年)[2]
 • 城镇209,876人
 • 户籍34.7923万人(2,013年)[3]
 • 暂住5.7万人(2,013年)[3]
民族
 • 民族比例汉族占99.33%
少数民族占0.67%
語言
 • 母语方言闽北语建阳话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郵政編碼354200
電話區號599
車輛號牌闽H[註 1]
行政区划代码350703
气候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均温18.08℃ ℃
舊稱嘉禾、建平
国内生产总值¥125.18亿[3]
人均¥35979
毗邻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武夷山市、浦城县、邵武市、松溪县、政和县、顺昌县、建瓯市
最長河流建溪崇阳溪
最大湖泊震前电站库区
網站建阳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区象征
未定[註 3]
未定[註 2]

建阳区閩北語羅馬字Gṳ̿ing-iô̤ng-k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南平市的一个市辖区,南平市人民政府驻地。[註 4]别称大潭潭阳潭城,位于武夷山脉南麓,闽北中心。东西长112.5千米,南北宽69千米,总面积3383平方千米。人口34.52万人。[5]全区常住人口34.7万。当地居民以汉族为主。建城于205年,迄今1800多年,是福建省最早的县邑之一。历史上建盏工艺、印刷业和理学教育闻名遐迩,有南闽阙里之称。

历史

潭山公园侧的老建筑。
建阳建设银行大楼,下方的两条道路分别是民主南路和人民路。

汉朝

西汉时期,东越餘善筑大潭城。宝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餘善自立为武帝,与西汉朝廷分庭抗礼。汉武帝遂派兵征讨东越军。宝鼎七年(公元前112年)西汉灭东越。随后当地百姓自立治县[註 5]。为了这一次战争而开辟的官道,为后来建阳县的发展做了很大的推动作用。[6] 东汉建安八年(203年),贺齐进兵建安,十年(205年),转讨上饶,分上饶地及建安之桐乡置建平县;贺齐为削弱建安县地方势力,将桐乡划入建平县。建平县地域包括上饶部分地(即今铅山县)、建安县桐乡和现在武夷山市[7]建平立县后,属会稽南部都尉(治今福州)。建安十二年到二十五年间(207~220年),分会稽南部都尉为建安郡,建平县改属建安郡。

三国永安三年(260年),邵武立县,铅山招善、鹅湖二乡划属邵武,而旌孝等乡仍属建平。[7]

魏晋隋唐五代时期

魏晋隋唐五代时期,大量中原氏族南迁,如原唐河西节度使朱温和少府监开国公刘翱等人,为建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8]

行政区划方面,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分建安郡为建安、晋安二郡。同时,因建平县与荆州建平郡同名而改建平县为建阳县。[2]

南朝建阳属建安郡。南朝宋,建安郡属江州(治今江西九江),属江州,东扬州初属闽州(治今福州),后属丰州(治今江西抚州)。

开皇九年(589年)废建安郡为县,建阳并入建安县,属泉州(治今福州)。武德二年(619年),改建安郡为建州;四年复置建阳县,建阳县属建州。八年,建州属泉州都督府,建阳县并入建安县。唐垂拱四年(688年),复置建阳县。唐末,旌孝等乡划入弋阳县设铅山场(铅山场于南唐保大十一年升为县)。[7]

五代后梁后唐,建阳皆属建州。后晋天福六年(941年),闽王以建州为镇安军(后改镇武军),建阳县属镇安军(后属镇武军)。南唐保大四年(946年),建阳县属永安军(治今建瓯,不久改忠义军)。

宋元时期

宋代建阳教育、印刷业等方面发展迅速,成为闽北工商业中心。在这一期间,朱熹提出理学思想,朱熹在建阳等地讲学,并设立了寒泉精舍、考亭书院等书院,建阳教育高度发达乃至全国闻名,建阳亦自此被称为“南闽阙里”。但教育却仅仅局限于上流社会,成为一大遗憾。[8]印刷业方面,宋以来建阳书坊、麻沙等地一直是重要的印刷集中地。到明代,建阳的印刷业仍持续发展。同时,宋代建窑开始出产黑瓷,被称为“建盏”(亦称天目瓷)成为宋代八大名瓷之一,驰名中外。四只国宝级建盏“曜变天目”现藏于日本大德寺龙光院。在这一时期,建阳亦涌现出宋慈蔡元定熊禾等著名人物。[9]行政区划方面,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建州改为建宁军,建阳县属建宁军。淳化五年(994年),建阳县西北乡的崇安场升为县;[7]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建宁军升为建宁府,建阳县属建宁府。景定元年(1260年),建阳县之唐石里(今黄坑镇)产嘉禾,更名嘉禾县。

期间建阳教育等方面凋敝衰落。[8]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建宁府为建宁路,嘉禾县属建宁路。[2]至元十九年(1279年),元军在建阳大开杀戒,建阳县县衙和县儒学被焚毁。[8]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嘉禾县复名建阳县。[2]

明清时期

建阳教育等方面开始复苏。教育方面,尽管重新设立县学,但师资力量薄弱。[8]洪武元年(1368年),建宁路复称建宁府,建阳县属建宁府。[2]明朝末期,农民起义蔓延至建阳,建阳再度成为军事要塞,各方面开始走向衰落。[8]

清代建阳县属延建邵道建宁府[2]康熙十三年(1674年),耿清忠在福建起兵造反,纵容士兵在建阳县城烧杀抢,建阳县城一半遭到焚毁,经济受到重大打击。直到雍正时期才恢复元气。教育方面,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县城设景贤书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景贤书院改制为建阳第一高等小学堂(今实验小学)。[8]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建阳始终处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下,经济难以发展。1933年,中国共产党曾在在建阳成立短暂的苏维埃政府,与中华民国建阳县政府并存。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员会也曾经短暂设立于建阳太阳山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期间,大量难民涌入建阳,导致人口迅速增长。1941年,东南联合大学[註 6]和由顾祝同率领的国军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及其下属机构部队转进建阳。日军旋即轰炸建阳,造成超过4人死亡。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由于物价飞涨,建阳经济受到严重打击。[8]

教育方面,民国初年,建阳第一高等小学堂亦更名为景贤小学。1940年,建阳县政府迫于压力,设立建阳中学(今建阳一中)。1941年,建阳设立省立建阳师范学校(包括下属的省立建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极大地有利于建阳教育的发展。[8]

行政区划方面,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民国二年,改延建邵道北路道,建阳县属北路道。民国3年改北路道为建安道,建阳县属建安道。民国14年废道。民国22年,十九路军在闽起义,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建阳县属延建省。民国23年,福建省政府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建阳县属第十行政督察区(驻地在浦城)。民国24年,建阳县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27年专员公署由浦城迁至建阳。县名沿袭清朝。[2]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5月,建阳解放,推翻中华民国建阳县政府,成立建阳县人民民主政府,旋即改称建阳县人民政府。1954年召开建阳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开始行使职权。次年成立政协建阳县委员会。1949年8月24日,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建阳属于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建瓯)。1950年9月专署迁建阳,建阳县属建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6年6月建阳专署撤销,成立南平专署,建阳县属南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水吉撤销县制,将所属一区(治所水吉)、五区(治所郑墩)、六区(治所漳墩)三个区及二区的下墘、黄地、岭头、陈地、仑尾等5个乡,三区的回龙、垅下、浒洲、马岚、澄溪与南头等6个乡,四区的小湖、贵源、大湖、马坑、东鲁与鸿庇等6个乡划与建阳,置回龙区、郑墩区、小湖区及水吉镇。[7]

1967年,文化大革命进入高潮,建阳经济社会发展停滞。5月,建阳地区两派红卫兵的唇枪舌战演变为大规模游行示威。6月14日,爆发大规模武斗。由于动用重武器,造成数十人死伤。随后,解放军部队进驻建阳平息暴乱。[8]1968年5月设南平地区革命委员会,建阳县属南平地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7月南平地革会迁建阳,建阳县属建阳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建阳县经济亦得到发展[8]。建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建阳地区行政公署,建阳县属建阳地区行政公署。1989年1月行政公署迁南平,建阳县属南平地区行政公署。[2]1994年3月4日建阳撤县设市,由南平市代管。

2014年5月,国务院批复撤销建阳市,设立南平市建阳区,南平市政府由延平区迁至建阳区。但目前南平市政府办公驻地仍在延平区八一路439号,因国务院的约法三章以及闽北落后经济制约,预计整个搬迁将持续5-10年。[10]

地理

区位

建阳区位于北纬27°06″—27°43″、东经117°31″—118°38″之间,地处武夷山脉之东南麓及其支脉所环抱的闽北大盆地的中部,东邻政和、松溪,南接建瓯、顺昌,西连邵武、光泽,北界武夷山、浦城。[2][7]全区总面积3387.1平方千米。[11]

地貌

建阳区西部在晚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中,为大面积上升隆起的地区,形成高度在海拔1000至1500米的武夷山脉主体部分杉岭山脉。西北部山脉侧立于境内黄坑乡与武夷山市交界处,由数列北东、北北东向的支脉组成。九龙岗山脉、云谷山山脉为麻阳溪与崇阳溪的分水岭。西南部系武夷山脉东南向的最大支脉,由数列东北西南走向的中低山地组成,其中各山坊山脉和羊头岗-鸡公寨山脉为麻阳溪与富屯溪的分水岭。东部山地以强烈侵蚀的中低山为主,牛章掘~泉水岭山脉为南浦溪与松溪的分水岭。中部从崇雒的后畲到童游的徐墩一带大部分为丘陵地区。此处褚岭岗-五峰岗山脉为崇阳溪与南浦溪的分水岭。溪流两侧多为河谷地。

区境内断裂构造十分明显,尤其是北北东、北东向的断裂相当发育,并伴随着断裂块的差异升降活动。地形坡度大,两侧沟谷发育。河谷形态呈现一系列峡谷、陡坡和盆地相间的现象。[2]

山岭

建阳区境内主干山脉的山脊线多呈北东~南西走向,支脉呈北、北北西~南、南南东走向。西部及西北部边境盘踞千米以上的山峰,最高峰是猪母岗中的背岗,位于黄坑乡与光泽县茶富乡的边界上,海拔1858.9米。最低处为南部辰前电站,海拔124.88米。

境内比较著名的山岭有白塔山、庵山等。[11]

水系

崇阳溪和麻阳溪在这里交汇成建溪

建阳水资源丰富,全境主要河流有崇阳溪南浦溪麻阳溪

崇阳溪、麻阳溪交合于城区,南浦溪自北而南贯穿境内,[11]将城区分为水东、水南、中心城区三部分。建阳干流两岸多数较陡,断面多呈“V”字形,河床基石裸露。支流更为狭窄,河谷多呈深切曲流的“U”字形。源短流激,集流时间短,暴雨时容易成灾。[2]

境内无面积较大的天然湖泊,主要湖泊均为人工水库电站,包括西门电厂、宸前电厂等。[6]

气候

建阳[2][12]
氣候圖表
 
 
66
 
 
13
3
 
 
116
 
 
15
6
 
 
185
 
 
19
10
 
 
236
 
 
24
11
 
 
321
 
 
28
19
 
 
314
 
 
30
22
 
 
136
 
 
35
24
 
 
119
 
 
35
23
 
 
92
 
 
32
21
 
 
64
 
 
26
15
 
 
47
 
 
21
10
 
 
54
 
 
15
5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攝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毫米(㎜)
英制單位換算
 
 
2.6
 
 
56
38
 
 
4.6
 
 
58
42
 
 
7.3
 
 
66
49
 
 
9.3
 
 
75
53
 
 
13
 
 
82
65
 
 
12
 
 
87
71
 
 
5.4
 
 
94
74
 
 
4.7
 
 
94
74
 
 
3.6
 
 
89
69
 
 
2.5
 
 
80
59
 
 
1.8
 
 
70
50
 
 
2.1
 
 
60
41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華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英吋(㏌)

建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冬短夏长,气候宜人,静风多,温差大,雨季集中,年平均气温18.1℃,无霜期322天,年平均降雨量1742毫米,年日照平均1802小时,适宜动植物生殖繁衍。[11]

建阳区(1971-200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26.3
(79.3)
30.1
(86.2)
33.1
(91.6)
34.5
(94.1)
35.5
(95.9)
37.6
(99.7)
41.3
(106.3)
39.0
(102.2)
38.3
(100.9)
35.6
(96.1)
31.4
(88.5)
25.6
(78.1)
41.3
(106.3)
日均气温 °C(°F) 7.4
(45.3)
9.2
(48.6)
13.1
(55.6)
18.0
(64.4)
22.0
(71.6)
25.3
(77.5)
28.2
(82.8)
27.5
(81.5)
24.6
(76.3)
19.6
(67.3)
13.6
(56.5)
8.4
(47.1)
18.1
(64.5)
历史最低温 °C(°F) −6.6
(20.1)
−4.8
(23.4)
−3.8
(25.2)
3.3
(37.9)
8.9
(48.0)
13.6
(56.5)
19.3
(66.7)
16.5
(61.7)
11.8
(53.2)
2.6
(36.7)
−3.4
(25.9)
−8.7
(16.3)
−8.7
(16.3)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68.7
(2.70)
118.1
(4.65)
193.7
(7.63)
236.5
(9.31)
268.7
(10.58)
273.9
(10.78)
107.8
(4.24)
106.9
(4.21)
100.5
(3.96)
67.2
(2.65)
49.8
(1.96)
39.5
(1.56)
1,631.3
(64.23)
月均日照時數 90.8 90.5 116.8 137.6 149.0 237.9 228.4 180.9 169.2 147.6 148.7 105.1 1,802.5
数据来源1:[13]
数据来源2:[2]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建阳区境内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石墨矿1100万吨,萤石矿317万吨,银铅锌矿35万吨,硫铁矿90万吨,蛇纹岩3102万吨。还有砂金透辉石花岗岩高岭土等共有35种矿藏。[11]

森林资源

建阳境内森林资源居福建省第四位,为全国南方重点林区之一。森林面积1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5.1%,木材蓄积量1250万立方米,毛竹6312.99万根。[11]

行政区划

目前,全区共辖有2个街道、11个乡镇(8个镇、3个乡),分别为潭城街道童游街道将口镇徐市镇莒口镇麻沙镇黄坑镇水吉镇漳墩镇小湖镇崇雒乡书坊乡回龙乡,全区共有22个居委会、194个村委会。[14]

交通

对外交通

水西大桥

建阳地处闽北交通中心,双溪汇合处。“舳胪之相衔,轮蹄之接踵,趋闽浙而走交广”[15],自古有闽北走廊之称。建阳区古代有通省过县的官道,水路有双溪可通蓬船、竹筏、木排;民国时期开辟浦阳、建邵光、阳崇、阳南4条公路;现代亦有建设大量城市道路和农村公路。全区已形成了由国家高速、国省道、铁路等组成的立体道路交通网。[2]

航空

武夷山机场

建阳区距离武夷山机场仅40余公里。[11]


公路

  • G3 京台高速(南平段称浦南高速公路),建阳出入口、建阳南出入口位于建阳。
  • G1514 宁上高速,麻沙出入口位于建阳。起于沈海线福宁高速公路湾坞枢纽互通,经建阳区,终于上饶市,全长301.39千米。
  •  303省道,S303省道是建阳区城乡之间的重要交通线,贯穿全境,往北与江西省的S202省道相连;向南沟通京台高速公路和G205国道。

横南铁路1997年12月建成通车,在建阳区设建阳站将口站。建设中的合福客运专线将于2015年6月通车,在建阳区将口镇设武夷山东站。

区内交通

从崇阳溪东岸拍摄的日潭地区夜景,民主北路和水东大桥一带是建阳交通最为拥堵的地区。

近年来,建阳区进行了多项道路拓宽改造工程,陆续将民主北路、民主南路、人民路、朱熹大道等道路拓宽,缓解了部分交通压力。[16]但部分地区拥堵仍然严重,如市区中心的日潭地区,虽然道路进行道路拓宽改造工程,但高峰时期仍需要拥堵半个小时左右。区内的公用交通工具公共汽车,黄色面的、出租车少量。非法“摩的”较为少见。

公交

建阳区公交系统由建阳区公交公司营运,除往来乡镇公交线路价格有跨度外,市区内公交线路全程一元。

目前市区路线有1路、2路、3路、6路、7路、16路和26路等线路[17],乡村路线有8路、9路、15路、17路、18路、19路和20路。

出租车

按路程长短计价,起步价4元,一般5元。

建阳区出租汽车客运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目前全区有153辆出租汽车,由童游车队和天建出租公司两家承包。建阳市于2009年开始、2013年1月底完成“面的”更新“轿的”任务。[18]

其他交通工具

  • 渡船:全区仅将口镇横塘村固县有小型轮渡码头。

经济

农业

建阳区是一个农业市辖区,农业比重大,农业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75%,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外调粮总量和人均售粮均列全福建省之冠。目前农业结构仍以传统的种养为主,主要有粮食、笋竹营林、养殖、茶果、经作、食用菌等六大产业。[11]

工业

建阳工业在“小三线”时期曾创造过辉煌,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工业结构不合理矛盾越来越突出,目前仍以林产工业、食品工业、机械电子工业、化工建材工业、电力、矿产开发业、轻纺工业为主,其中以味精厂为龙头的食品工业比较发达。[11]2011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7家。[19]

市政建设

近年来,建阳区提出“主动对接武夷新区建设,北接西扩”的市政建设方针,同时进行了多项道路拓宽改造工程,[16]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市区的童游、水东、水南等地依然出现了违章建筑“遍地开花”的情况,曾受到广泛关注。[20]

武夷新区

武夷新区是中国福建省南平市在2010年提出、2012年7月获福建省政府批准的一项城市规划项目,旨在将武夷山市和建阳市建设为组团式城市,成为闽浙赣交界区域重要中心城市。规划以两市的中间地带——武夷山市兴田镇和建阳市将口镇建设新城区,两市老城区为两翼,形成“一带三城六片”城市群。建阳市市政府提出对接武夷新区的要求。[21][22] 2013年3月南平市长林宝金提出将南平市政府将由延平区搬至武夷新区,现南平市政府搬迁至建阳区已获国务院批复。[10]

西区生态城

建阳区在西门外到考亭新建的城区被称为“西区生态城”,是未来建阳中心城区的主要核心区。规划范围东至狮子山潭山公园,南至考亭路口,西至浦南高速控制线,北至省道303线,规划面积384顷。西区生态城的宗旨是将“闽越文化、朱子理学文化、茶文化、地域文化与城市产业发展、旅游开发、城市建设联系起来,建设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现代化新城”。设计规划区内居住总人口3.7万人,规划范围内总用地384.26万平方米,城市建设用地307.79万平方米。

文化

印刷业

明代建阳进德堂刻印的《玉篇》

代以来,建阳一直是重要的印刷集中地。到明代,建阳的印刷业仍持续发展。 [9]

建阳印刷业的发展,得利于这里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据历史记载,建阳盛产子、梨木,为造纸、刻版提供了丰富的原料。[6]由于造纸业、制墨业的发达,为印刷业提供了充足的纸张。从唐末以来,一些文人学者到这里来居住、著作、讲学,逐渐形成了浓厚的文化。

明代初期,著名书坊如:勤有堂、尊德书堂、敬善书堂、清江书堂、进德书堂、慎独斋、归仁斋等,历史悠久,刻书时间长。所刻书籍有:皇庆年间余志安勤有堂刻《杜诗》;宣德九年(1434年)尊德堂刻《增修附注资治通鉴节要续编》十卷;明弘治五年(1492年)建阳进德堂刻印《玉篇》;正德六年(1511年) 杨氏清江书堂刻《新增补相剪灯新话大全》,版式为上图下文,杨氏刻书开创了初期刻印小说图文并举之先河;另外,建阳书林有堂号姓名可考者约四十八家,主要是余氏、刘氏、叶氏、熊氏等。[6]

明万历以后,建阳书坊刻印小说、故事,百科大全等民间读物日渐增多。书坊主人时常自编自刻,由话本演变成为小说后,又经增补缀编为演义之类的书籍。明代建阳印书的特点,除原有经史子集及医学书外,又大量刻印当朝的作以及戏曲,小说,通俗读物。插图本种类更多。到了明代后期,由于其他地区印刷业的发展,使这里的书籍销量大减,使建阳印刷业有所没落。[23]

文学作品

以建阳为背景的文学作品有:

  • 云谷记(朱熹
  • 游百丈山记(朱熹)
  • 洗冤集录序(宋慈[6]

公共传媒

广播、电视与网络

20世纪50年代初期,建阳开始发展广播事业。1951年7月,成立县人民广播收音站,1985年3月14日,成立县有线广播电台,从1989年10月起,设调频广播。[2]但目前,建阳区有线广播电台已经停止放送广播节目。

建阳的电视事业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的新事业。1976年1月,建阳地区广播事业工作站(广电局前身)开始转播福建电视台节目。1985年3月,成立县电视台。[2]目前,建阳电视台设有两个有线电视频道,在区内有一定影响力,主要节目有《建阳新闻》《每周要闻》。

建阳区现有多家通讯运营商,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南平广电网络等,为市区内大多数地区居民提供移动及固定电话服务,同时在大部分地区通过小区LAN、FTTx、DSL、HFC、电力线通信及多种无线接入方案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建阳区居民同国内大多数地区一样可以获得稳定的电信服务。另设有地区性新闻网站“建阳新闻网”和“建阳宣传网”,归中共建阳区委宣传部管理。

报纸

建阳区委官方报《建阳报》是该区唯一的地方报纸。   

教育

宋代建阳教育发展迅速。在这一期间,朱熹提出理学思想,在建阳等地讲学,并设立了寒泉精舍、考亭书院等书院,建阳亦自此被称为“南闽阙里”“七贤过化之乡”,除县学之外,有书院17座。。但教育却仅仅局限于上流社会,成为一大遗憾。[8]期间建阳教育等方面凋敝衰落,但仍设立县学。建阳教育等方面开始复苏,办有县学、书院、社学、义学和私塾,但县学师资力量薄弱。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县城设景贤书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景贤书院改制为建阳第一高等小学堂(今实验小学)。[8]民国30年和35年,先后创办建阳县立初级中学与私立匡庐中学(三年后停办),民国28年建阳师范也从建瓯迁来建阳麻沙。

学校列表

人文

人口

建阳市人口变动数据(万人)[27]
1354年-2012年
数据来源:《福建省情资料库》

建阳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聚居,被称为闽人,之后长江中下游的越人南迁进入建阳,与闽人杂居相处,形成闽越人。秦汉时期,闽越王叛乱引发战争,有部分闽越人北迁避乱。汉武帝平定叛乱后,大量的汉族人南迁入闽,在建阳定居,闽越人也逐步被汉化,形成了今日建阳地区以汉族人为主体的人口结构。至明代,建阳的总人口已达6万余人。古代有史料记录的人口最多的时期是清朝道光年间,人口超过12万。抗日战争爆发后,沿海地区人口疏散,福州一带约3000人迁居南平,客居人口骤增。民国30年,人口增至209316人。抗日战争结束后,65%的客居人口陆续迁返,人口数逐年下降,至民国35年仅余160696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70年代末,建阳的人口迎来了两次高速增长,但到1980年代初,由于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增长速度放缓。[2]

截自2012年,户籍总人口345229人,其中男性177669人,女性167560人。2013年建阳常住人口29.1万。[19]

姓氏

1988年,全市万人以上的大姓排名为“毛、范、吕、章、祝”;另有“上官”等复姓。

民族

建阳区有史料可考的早期民族主体为闽越族,汉代闽汉战争后,这一古老民族逐渐没落或被汉族同化,现在建阳区的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甚微。[2]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建阳区内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134人,占总人口的0.67%。

方言

建阳话是属闽北语的一种,是闽北语的建阳音。建阳话与闽南话虽然都是福建地区的方言,但差异极大,不经过专门学习,彼此根本无法通话。建阳话与中国通用的普通话相比,有些字词发音类似,但更多的字词发音差异极大,两者无法互通理解。主要应用于农村地区。[2]

风俗

丧葬

建阳传统治丧礼俗较为繁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治丧礼俗逐步简化。70年代,南平市开始推广火葬。[2]目前,火葬已较为普及。建阳区殡仪馆是全区最大的殡葬服务机构,全区亦有多处骨灰安葬场所。

宗教

建阳区的宗教信仰并不普遍,主要宗教为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

政治

建阳在东汉末,设县级建制,当时县的行政机构称县署。唐宋两代称县衙,明清时期则称县公署,习惯上称衙门

辛亥革命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沿用县公署这一名称。民国十五年(1926年)北伐军兴,废除县公署,暂设建阳县行政委员会。民国17年奉福建省政府命令,改称县政府。设置县长科长科员;县辖行政机构设区长乡长村长等。这里的知县、县长均为全县的最高行政官职。军事上设民团总团,由县长兼任团长。1933年,中国共产党曾在在建阳成立短暂的苏维埃政府,与中华民国建阳县政府并存。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员会也曾经短暂设立于建阳太阳山革命根据地。

1949年5月,建阳解放,推翻中华民国建阳县政府,成立建阳县人民民主政府,旋即改称建阳县人民政府。1954年召开建阳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开始行使职权。次年成立政协建阳县委员会。

2014年5月,国务院批复撤销建阳市,设立南平市建阳区,为南平市政府驻地。2015年3月,建阳区正式成立,区委、区政府驻人民路26号。

现在建阳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常设核心政治机构有中国共产党建阳市委员会、建阳区人民政府、建阳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阳区委员会等。建阳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行政区(港澳除外)政治架构雷同,中国共产党是该区的唯一执政党,所有政治机构都处于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包括立法与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故理论上建阳区人民代表大会是建阳区的最高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建阳区委员会、建阳区人民政府是建阳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2]

旅游资源

外部视频链接
video icon 建阳城风景优酷网

自然景观

庵山
多宝塔
  • 鲤鱼山多宝塔 建阳多宝塔位于距水南5里的鲤鱼山,建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为八角七层阁式宝塔,石砖木混合结构,每层八面佛龛内均雕有佛像,是建阳区文化历史悠久的重要标志。
  • 白塔山
  • 庵山 是潭东第一名山,距建阳区约8千米,最高峰海拔1020米。登临绝顶,建阳、建瓯、武夷山风光尽收眼底。庵山因山中有庵而得名。孤峰独耸,环山似揖,四时风景不同,娇烧怡人。是福建省省级森林公园
  • 潭山公园
  • 武夷蛇园(已拆除)

人文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建窑遗址 位于建阳区水吉镇,是宋代福建烧造黑釉茶盏的著名窑场。
  • 朱熹墓 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建阳区唐石里(黄坑镇)大林谷。墓地系朱熹生前所选。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其它人文景观

特产

著名人物

建阳自古以来就有“七贤过化”之乡的美称。在建阳的历史上,既出现了朱熹蔡元定刘爚黄干游九言叶味道为首的考亭学派,也出现了熊禾熊宗立祝穆等刻书家,还有游酢游艺等教育家,陈升之江文蔚阮逸丁显范如圭吕祉陈师锡等政治家,中国法医学先驱宋慈以及诗人丁显

城市标识

建阳区正进行区树、区花的评选活动。区树的候选品种有香樟深山含笑枫香乳源木莲大叶女贞石楠冬青楠木竹柏木荷等10种树种。区花的候选品种有桂花杜鹃紫薇福建山樱花木槿小叶赤楠茉莉珍珠凉伞茶梅木芙蓉等10种花种。[28]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1. ^ 建阳举行撤市设区仪式 建阳区正式成立. 凤凰网(转引东南网). [2015-03-18] (中文(简体)).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建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建阳县志. 北京: 群众出版社. 1994年9月. ISBN 7-5014-1229-4 (中文(简体)). 
  3. ^ 3.0 3.1 3.2 建阳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建阳市统计局. [2014-03-24] (中文(简体)). 
  4.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5. ^ 建阳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建阳市统计局. [2014-02-28] (中文(简体)). 
  6. ^ 6.0 6.1 6.2 6.3 6.4 6.5 《书香建阳》编委会. 书香建阳. 福州: 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8. ISBN ISBN 978-7-80719-249-7 请检查|isbn=值 (帮助). 
  7. ^ 7.0 7.1 7.2 7.3 7.4 7.5 历史沿革. 建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3-08-06] (中文(简体)). 
  8.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刘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阳市文史委员会. 南阙里纪事——中国一个县的教育史话. 北京: 华艺出版社. 2001年11月. ISBN 7-80142-379-8 (中文(简体)). 
  9. ^ 9.0 9.1 Brook, Timothy. The Confusions of Pleasure: Commerce and Culture in Ming China.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8. ISBN 0-520-22154-0. Pp. 129-131
  10. ^ 10.0 10.1 福建省南平市行政区搬迁获国务院批准. 中国新闻网. 2014-05-27 [2014-05-27] (中文).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建阳概况. 建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3-08-06] (中文(简体)). 
  12. ^ 平均降水量数据为1951~1980年期间,平均气温数据为1951~1994年期间
  13. ^ 建阳气候背景分析. 中国天气网. [2010-09-19] (中文(简体)). 
  14. ^ 行政区划. 建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3-08-06] (中文(简体)). 
  15. ^ 明《朝天桥记》
  16. ^ 16.0 16.1 我市人民路改造工程正式竣工通车. 建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3-08-07] (中文(简体)). 
  17. ^ 建阳市各条线路、站点计划表. 建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3-09-21] (中文(简体)). 
  18. ^ 我市出租汽车首批31辆“面的”更新“轿的”投放市场运营. 建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3-08-06] (中文(简体)). 
  19. ^ 19.0 19.1 建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建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3-08-06] (中文(简体)). 
  20. ^ 网友反映建阳“违章建筑遍地开花” 获省委书记回复. 人民网. [2013-08-26] (中文(简体)). 
  21. ^ 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武夷新区网. 
  22. ^ 武夷新区总体规划获批准 建阳武夷山将连成一体. 腾讯网. 
  23. ^ 建阳民间印刷. 中国科普博览. [2013-08-07] (中文(简体)). 
  24. ^ 南平市在建阳高等教育学校一览表. 建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3-09-21] (中文(简体)). 
  25. ^ 建阳市初中教育一览表. 建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3-09-21] (中文(简体)). 
  26. ^ 建阳市小学教育一览表. 建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3-09-21] (中文(简体)). 
  27. ^ 本表所列民国及以前各年份人口数,系指原建阳县而言,不包括前水吉县在内。
  28. ^ 建阳市开展市树、市花评选活动. 建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3-08-21] (中文(简体)). 

外部链接


引用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註">标签,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