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科
外观
Disco | |
---|---|
风格起源 | |
文化起源 | 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美国东岸 |
典型乐器 | 歌唱、电吉他、电贝斯、键盘、爵士鼓、电子鼓、敲击乐器、弦乐、管乐 |
衍生形式 | 非洲放克、高能量、浩室、后迪斯科、嘻哈、新浪潮、车库音乐、锐舞、流行电音、自由式 |
类型分支 | |
Italo disco, Euro disco, space disco, disco polo, nu-disco | |
融合类型 | |
舞蹈朋克、disco house、Manila Sound | |
地区乐坛 | |
美国:纽约、费城、阿特兰大、迈阿密、洛杉矶 加拿大:多伦多、蒙特利尔、温哥华 | |
其他主题 | |
夜总会 配器法 • 旧学派嘻哈、新学派嘻哈 |
迪斯科(英文:Disco),来自法文的discothèque,意指那些播放录制好的跳舞音乐的舞厅,来源于美国黑人民间舞蹈和爵士舞。近几年在世界,特别是欧洲风靡一时的伴舞音乐,节奏是混合了爵士乐、摇滚乐以及拉丁美洲音乐的某些节奏特点。
舞蹈特点
迪斯科舞蹈活动量大,音乐节奏强烈。是一种没有规定动作的即兴式的自由舞蹈,跳舞者同时就是音乐的欣赏者,他们会首先沉迷在音响之中,把自己带到音响的旋涡之中,并随着音乐的强烈而急剧的节奏,因没有规定的步伐,他们会根据节奏的变化即兴地做出不同的身体动作,自由地扭动着身体的各个部位,特别是腰胯部位,自由奔放,跳出自己。同时间他们也会创造著各自的花样,充分地毫无约束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做出各种不同动作。跳舞人数可男女成对而舞,也可集体同舞,与众同乐。
迪斯科舞,可以说是一种个性解放的人的颂歌,基调是热情和健康的,解放自己心灵和肉体,充分表达自我,也可发泄自己的苦闷和无地投诉的激情,表演出现今社会没有的真实、平定、自由,成为健康美与心灵美的颂歌,给人以美感的享受,真正认识自我。
发展历程
最早的迪斯科舞厅来自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维希法国,当时纳粹禁止爵士乐,作为反抗,迪斯科在地下活动。“迪斯科舞厅”一词起源于法语单词“图书馆”(bibliotheque)。战后这种活动公开化,并成为一种时尚[1]。
参考资料
- ^ 声音的再现 (美)马克·科尔曼 2006年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 7-5062-7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