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水道
24°09′02″N 120°41′19″E / 24.150442°N 120.688713°E
水源地上水塔 | |
---|---|
位置 | 台湾台中市北区双十路二段2之1号 |
建成时间 | 1916年 |
官方名称 | 水源地上水塔 |
类型 | 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产业 |
评定时间 | 2009年3月10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水源地第二集水井 | |
---|---|
位置 | 台湾台中市北区双十路二段2之1号 |
建成时间 | 1927年 |
官方名称 | 水源地第二集水井 |
类型 | 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产业 |
评定时间 | 2009年3月10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台中水道是台湾日治时期1914年兴建的自来水供给设施,水源地位在当时台中街东北侧,给水区域约是台中的范围,其功能在1974年德基水库完工后逐渐被取代,目前已停止供水。其贮水塔(上水塔)和第二集水井位在台湾自来水公司第四区管理处内,为水源地公园之一部分,在2009年被登录为台中市历史建筑,贮水塔目前改做办公室和仓库使用[1]。
目前台中市的自来水主要来自石冈坝、鲤鱼潭水库、德基水库[2]。
沿革
[编辑]设立
[编辑]在台中水道建设以前,大墩地区的日常用水主要来自绿川、柳川及私人凿井。台中街在1900年制定了市区改正计画,设定计画人口为5万人,并以此基础规划自来水设施。滨野弥四郎、巴尔顿在经过两次水源调查后,决定取用地下水做为水源,其他方案是取头汴坑溪、大甲溪的水源[3]。然而,此自来水设施计画并未继续,台中厅内部之后曾屡次提出但常因财政等因素而作罢。直到1913年10月2日才申请建设台中水道,在1914年1月经总督府认可,并在2月12日试挖以确定水质和水量,在确认水源稳定后,便继续进行铁管布设、扬水装置、贮水塔建造工程。主要设施在1916年5月完工,在5月17日开始配水,职员宿舍和其他剩下的工程则在9月底同年完工,并在1917年3月底完全竣工。此外,台中水道给水的申请踊跃,加上工程期间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导致铅管价格暴涨,在1916年9月再追加了12,500圆的预算,总经费约25万元[4]。
台中水道的水源地选定在当时的市街东北端,挖掘集水井至沙砾层收集天然、丰富的地下过滤水,并用唧筒将水送至比市区地盘高27.27公尺的贮水塔,再让其自然留下配给。由于水质良好,因此未设置自来水沉淀、过滤等设施。贮水塔钢筋混凝土造建筑,外部宽21.21公尺,高度为18.4公尺,上半部是贮水池,下半部是25根边长一米角柱。由于台中是较晚发展的城市,居住较多比例的内地人,考量其用水量较本岛人住户多,所以台中水道的给水能力规划为每人每日最大消费量的两倍,为0.333立方公尺。台中水道最初规划时的给水区域内人口有14,700人,在有限的经费和紧迫时程之下,预订给水人口只有15,000人[4]。
后续扩建
[编辑]台中水道初设时因经费考量,扬水唧筒仅为简易型,当水源井内的水少时,会导致唧筒在井深处而难以进行修缮作业。1918年4月的扬水唧筒发生故障,曾差点造成停止给水。因此在1918年10月增设扬水设备。随著台中市街发展,其在用水在短时间内已超过了台中水道的预计给水量;另外,为了一并改善地势较高地区的给水困难问题,在1921年6月申请进行台中水道第一次扩建工程,并在7月18日动工,1922年3月底完工。此次扩建增加了扬水管及配水管的直径、增加配水管长度和唧筒数量、增设唧筒室,并将原本备用电力的蒸气发电改为较有效率的发电机,总工程费69,500圆。[4]
1923年11进行第二次扩建,总工费约33万圆,1927年9月竣工,10月1日举行了盛大的通水式。此次扩建设置第二集水井、扬水设备及配水管,给水能力达到5万人(当时范围内有2.6万人)[4]。至1930年代,因台中水道的给水能力趋向不足,于是开始规划第三次扩建[5]。台中水道在1939年的给水区域内的人口数有71,207人,给水人口有31,070人。1940年再度扩建,总预算140万圆[6]。第三次扩建工程在西屯庄八张犁新建第二水源地,当时计画开凿两口井及一座集水井,并在港尾子新建配水池。此工程在1940年动工,在1944年完工前述项目;然而,载运配水管及抽水电机设备船只载运往台湾的途中被击沉,导致工程停止,在二战后才续建[5]。
战后发展
[编辑]由于战争期间的市区疏散,战后初期的给水供需尚能维持平衡,用水需求在之后则快速增加,且北屯、西屯、南屯在1947年划归台中市,为了应急的供水需求,同年1月勘定在中山公园、西区模范村增凿2口水源井,同年9月完工供水。国民政府在1949年迁台后,台中的用水更是吃紧,台中市自来水厂原计画续建战前未建成的八张犁水源地,但因经费过高而作罢,在1951年甚至借台中糖厂的水井以补充民生用水。1952年7月设立北屯区供水站,1953年10月设立南屯区供水站,1955年6月新建消毒室,并在南台中新凿水井、集水井,以补充南区的用水,并新凿平民住宅水井,同年底完成全市普装水表。1956年1月设立西屯供水站。八张犁的水源地则在1957年获准美援会的贷款,在1962年启用[5]。之后为彻底解决台中市的自来水供给问题,台中市政府规划改用的德基水库。作为台中市的自来水水源[7]。
台中水道位在水源地公园内的第一集水井后来被划入台湾体大的校地,在2011年被拆除[8]。
管理
[编辑]台中水道原由台中厅管辖,并利用台中公共埤圳联合会事务所的一部分作为“台中水道事务所”。1917年11月14日,水道事务所迁到台中武德殿隔壁的台中水道修理工厂内[9](后来属大正町六丁目)。在1920年10月改由台中州管辖,并在1921年度移交台中市役所[4]。1932年5月15日,台中水道事务所迁到附近的大正町五丁目11番地[10]。
二战后,由台中市政府建设局管理,1947年6月1日成立“台中市营自来水厂”,1951年9月改为“台中市自来水厂”[5]。1969年4月,台中市自来水厂考量办公厅舍老旧,因此将办公室从光复路暂时迁到民生路36号[11],并将原土地出售以补充自来水设施扩建的财源[12]。1972年,台中市自来水厂决定在双十路二段的新高水源地兴建新厅舍,并将上水塔下方的空间改建为临时办公处[13]。1974年,台湾省辖区的自来水厂合并为台湾自来水公司,中市自来水厂原处成立自来水公司第四区管理处,管辖台中县市及彰化县、南投县的自来水业务。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水源地上水塔. 台湾自来水公司. [2022-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5).
- ^ 臺中地區水源調度. 经济部水利署中区水资源局. [2022-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7).
- ^ 台湾总督府民政部土木局. 臺灣水道誌. 1918-11-19.
- ^ 4.0 4.1 4.2 4.3 4.4 台湾水道研究会. 臺灣水道誌. 1941.
- ^ 5.0 5.1 5.2 5.3 台中水廠沿革,辛苦經營四十載,解決了飲水問題. 台湾民声日报. 1959-06-01.
- ^ 台湾总督府国土局土木课. 臺灣總督府國土局主管土木事業概要. 1942.
- ^ 中市解決飲水問題採取兩項措施,擴大水源引用達見庫水. 台湾民声日报. 1968-06-28.
- ^ 臺中水源地. 中央研究院数位文化中心. [2022-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5).
- ^ 臺中 水道事務所移轉. 台湾日日新报. 1917-11-14.
- ^ 臺中市告示第十二號. 台中市报. 1932-04-19.
- ^ 水廠四月下旬,將遷民生路辦公. 台湾民声日报. 1969-03-13.
- ^ 自來水廠光復廠址,現已决定出售,另覓地址建廠,舊址出售款將移作財源. 台湾民声日报. 1968-10-27.
- ^ 中市自來水廠興建辦公廳,經費四百萬. 台湾民声日报. 197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