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淡江大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Untitled
[编辑]以下内容移动自条目
鬼故事
[编辑]淡江大学与台湾许多有历史的大学一样,都有相当丰富的灵异故事增加学生的集体回忆。
- 宫灯姐姐:相传早年有两位淡江的学生相约在淡江大学宫灯道从校门口数起来第三座宫灯下私奔,但晚上12点到了,却不见男同学的踪影,所以女同学愤而上吊自杀。之后晚上十二点时在该宫灯下就会出现女鬼询问:“现在几点了?”而整条宫灯道的宫灯之中,也只有第三个的宫灯内随时漆上崭新的红油漆。
- 牧羊草坪:位于学生活动中心旁的牧羊草坪相传早年是一座池塘,但后来淹死人之后,校方即将池塘填平,改名为牧羊草坪。但淹死人处却寸草不生,形成一个人形,校方遂在牧羊草坪上又安放了大石掩盖人形。
传奇
[编辑]- 黑寡妇:在宫灯教室附近的树林里,有只黑色的鸟。它专门攻击男生,所以有人称它做黑寡妇。后来发现不只是男生,只要是短头发的它都会攻击。
--上面这些内容放在条目合适吗?这不应该是百科全书收录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56 2005年3月18日 (UTC)
张氏家族
[编辑]一直很纳闷,为何淡江的校长总是姓张。稍微查了一下,原来真的是一家人。
张鸣(第一任校长)、张建邦(创办人)、其妻 张姜文锱(前任董事长)、两女 张室宜(现任董事长)、张家宜(现任校长)、(前任董事长)林添福先生是张鸣先生的外甥
张鸣(第一任校长)和张居瀛久(前任董事长)为夫妻 张居瀛久(前任董事长)为张建邦(创办人)继母
居正(第一任董事长)、其子 居浩然(前任校长)其女 张居瀛久(前任董事长)
不晓得这些写在条目中适不适合,所以暂纪录于此。--alicekey 05:04 2006年6月20日 (UTC)
丑闻不应移除
[编辑]性侵案不具重要性???你要不要试试看??? 自由时报缺少具公信力之证据???你白痴吗???
丑文有所依据,不应移除!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140.109.137.149(讨论)于2007年9月14日 (五) 09:44加入。
- 警告上面留言用户,你的留言已涉及人身攻击,是无理且非理性的行为,并禁止编辑三天,以示警告。维基百科并非八卦小报,任何涉及法律问题而尚未以法律方式解决的问题,放到维基百科上,不但违反“百科全书”内容撰写的格式,且有未审先判的暴力,和涉及人身攻击、危害他人隐私权的问题。如果你想继续在维基百科内继续分享贡献,请先了解何谓百科全书,并且依百科全书所规范的规定来撰写内容。如果上面这位IP用户只想做八卦小报的狗仔行为,请另寻他处。--KJ(悄悄话) 2007年9月14日 (五) 17:07 (UTC)
招生文宣式内容
[编辑]相信不需多说,目前条目的前三段充斥著招生文宣式的叙述内容(可能是从官网直接转贴的?),故暂置中立性争议模版。U-editor (留言) 2008年12月3日 (三) 16:02 (UTC)
张创办人建邦?
[编辑]淡江大学原为淡江英专,居正为创校董事长,其婿张鸣(即张建邦之父)为创校校长,依理创办人应为居正,或是居正、张鸣两人(合办)才对。后来淡江英专“改制”为淡江文理学院,再“升格”为淡江大学,皆非另立新校,哪里还会有新的“创办人”?!若是硬要在升格大学时另立“创办人”,也应该是当时的董事长林添福,或是与担任校长的张建邦并列才对,怎么会只写张建邦呢?实在令人不解。-Kolyma (留言) 2011年2月26日 (六) 17:59 (UTC)
- (前任董事长)林添福先生是张鸣先生的外甥
- (前任董事长)校庆是居正先生的生日,张居瀛久为居正女儿,张鸣的妻子为张居瀛久,张建邦为张居瀛久的继子,居正的继外孙,居正之子居浩然在当任校长期间忽然旷职逃往美国,原因为何,校园宫廷密史,不能说的秘密。
- Goldsun216 (留言) 2011年4月24日 (日) 10:45 (UTC)
淡江大学英译名称
[编辑]- 淡江大学前身“淡江英语专科学校”创建于1950年,而中华民国教育部2008年12月公布‘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使用手册’,显见有关User: Alexwikix主张之淡江两字英译来自台语拼音在时间、学校官方说法上皆有讨论空间。
- 我也希望解决问题,也有请User: Alexwikix找出淡江两字英译确实来自于台语拼音的来源以佐证其说词,但遗憾仍未有结果。在此谨向管理员表示歉意,并非刻意发起编辑战。--RainMBA(留言) 2021年2月5日 (五) 01:22 (UTC)
- 您好,关于该编辑,我已多次细心提出解释及证明,但无论解释再清楚仍遭回退。 该校之英译为Tamkang,只有台语拼音会将淡江二字拼作Tamkang。在华语的译音中,依据外交部中译英系统,无论是威妥玛拼音(拼作tan chiang)、汉语拼音、通用拼音及国音第二式(三者皆拼作dan jiang),明显与tamkang不同。依据教育部台湾闽南语常用词辞典,淡、江二字分别拼作tam与kang,该校创立于1950年,教育部使用之台罗拼音出现时间虽晚于该校创立,但该拼音是以“台语白话字”为基础改良的,在台语白话字中淡江二字即拼作Tām-kang,与今教育部使用之台罗拼音相同。当时台罗拼音尚未出现,因此即为以“白话字”作拼写,我所编辑内文也是写“台语白话字”而非你说的‘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使用手册’。 台语白话字早在日治时期以前即存在(维基百科该条目内有详尽说明与史料文献),由西方传教士带入福建即台湾,是无可否认之事实,当时便有许多医学等专业文献以白话字作书写,1950年创校校名英译使用白话字本属合理且为客观事实(上一段已说明只有台语拼音拼作Tamkang),而有质疑校方无明确说法,此为无需校方说明便能知道的客观事实,就如同没有人会质疑淡江大学为其中文名、逢甲大学的Feng chia为威妥玛拼音、南京大学的Nanjing为汉语拼音等。 アレックス(留言) 2021年2月5日 (五) 08:11 (UTC)
- 首先要请你厘清“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使用手册”与我所编辑的“台语白话字”是两种不同的拼音,而2008年“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使用手册”的拼法(即台罗拼音)便是以在淡江大学创校前就有的“台语白话字”为基底,因此两者基本上大同小异。我内文便是写“台语白话字”而非“台罗拼音”,请你分清楚、看清楚,谢谢。 アレックス(留言) 2021年2月5日 (五) 08:15 (UTC)
- 明明先前就已解释过多次,却反复被抹上“觉醒”、“恶意破坏”、“以主观意识编写”的莫须有罪名.. アレックス(留言) 2021年2月5日 (五) 08:20 (UTC)
- 由于这仅是您个人说法,并无经学校官方认证,且未有相关来源佐证;很遗憾当遭受他人质疑时,您采用回退、坚持己见与其他编辑者对话,我并无恶意,仅是希望任何阅听者在查看维基百科页面时都能获得正确无误之资讯。您不喜欢被贴标签、被冠上莫须有罪名,而我也未在您回复的用词中感到尊重
- 首先,指称的不当用词中,“觉青”并非我会使用的字词;
- 第二,希望您附上相关来源佐证,不是在回退页面版本时贴上,是希望您直接编辑于页面内文中,并加上附注以昭公信。若仍不理解,可参阅使用说明:注脚
- 第三,淡江大学英文校名采用Tamkang,您表示“为无需校方说明便能知道的客观事实”,这是我及其他编辑者一直以来编辑页面内文时会避免及注意的,请参阅维基百科:中立的观点。这也是为什么我希望您找到相关来源佐证您的说法
- “请我分清楚、看清楚”我从字词中感到您对其他编辑者的鄙视,编辑百科人人皆可为,没有谁在上在下之分,也请您分清楚、看清楚,谢谢。--ShihHsinBRAVES(留言) 2021年2月5日 (五) 13:28 (UTC)
我之所以打请你看清楚、分清楚并没有谁在上在下之意。会这么说是因为,您在讨论页说:
“淡江大学前身“淡江英语专科学校”创建于1950年,而中华民国教育部2008年12月公布‘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使用手册’”
显然是真的没看清我解释过的分别,因为我已提过白话字则在日治以前即出现,2008年出现的是以白话字为基础的教育部台罗拼音。
那么,请问您看完我下午解释后是否仍有疑虑?
台语白话字约莫于在1860年代即传入台湾,且“只有”台语将淡江拼作Tamkang,此两大事实已足以显示该校拼音为台语白话字。
以上此段贴入百科页面注解,是否满意? アレックス(留言) 2021年2月5日 (五) 13:46 (UTC)
针对你第三点做回复,如果说连拼音这回事都需要“证实”,那我是否应该将整张维基百科即搜寻得到的白话字的拼音表贴上以佐证淡江这两字真的拼做Tan kang? 这实在荒谬至极,这如同叫我证明“Chuo University”是日本中央大学的日文音译一样。 アレックス(留言) 2021年2月5日 (五) 13:52 (UTC)
我相信若是在逢甲大学的页面注明说Feng chia university 为威妥玛拼音,并不会被回退。为何只是注记个台语白话字拼音,却受到百般刁难... 。需要来源证实我也附上了教育部个译音的网址,确实只有台语拼作Tam kang,不可能为华语等其他拼音法 アレックス(留言) 2021年2月5日 (五) 13:57 (UTC)
试问世新大学的Shih Hsin为威妥玛拼音、南京大学的Najing University为汉语拼音、University of Oxford为英文,东京大学为日文,这些客观事实是否又需要学校证实了呢? アレックス(留言) 2021年2月5日 (五) 14:06 (UTC)
如需要佐证,我先前也已放上外交部、教育部的译音系统,绝非原创性研究 アレックス(留言) 2021年2月5日 (五) 14:09 (UTC)
- 致アレックス,为防止其他编辑者进行编辑战(详见条目编辑历史,不止我一位对您的说法有质疑),您可于页面解除半保护后进行编辑,谢谢。--ShihHsinBRAVES(留言) 2021年2月6日 (六) 02:46 (UTC)
您好,先前提到的抹上觉青一词是针对您说的另一名编辑者对我的指控,并不是指您。
而在了解您是请我把说明打进页面注解,而非打在回退页面上后,已了解您回退我所做编辑的原因,并不怪你,我会于解除半保护状态后在内文以notetag的方式做完整的注解(附上外交部译音网站连结,将淡江二字的各华语拼音列出,以证明仅有台语使用该拼法,并附上“台语白话字”的维基百科页面连结说明白话字在台湾的历史早过该校1950年创立,解释该拼音非2008年才由教育部制定之台罗拼音)。 アレックス(留言) 2021年2月6日 (六) 10:12 (UTC)
- 致アレックス,因已达成共识,您现在已可就条目内文进行编辑,谢谢。--ShihHsinBRAVES(留言) 2021年2月7日 (日) 02:54 (UTC)
致ShihHsinBRAVES,感谢回复。 アレックス(留言) 2021年2月7日 (日) 11:23 (UTC)
关于校方英译注释来源
[编辑]有问题指教Alex 根据,您的注释,里面有段文:“然而,等到台湾成了日本的殖民地以后,殖民政府当局以片假名另造台语拼音系统,并透过教育体系等权力机构流通该新造的系统,以便打击、打压白话字。1922年,台湾近代抗日运动中最重要的台湾文化协会成立后,在蔡培火热烈建议下,于1924年将白话字的推广订为该协会的主要工作之一,并决定出版白话字相关书籍。[15]然而,蔡培火向日本台湾总督府所申请设立的白话字研习班,不但未能得到许可,甚至遭警方以暴力镇压、禁止(酒井亨 2003)。最后,连以白话字书写发行的《台湾教会公报》(原《台湾府城教会报》),也因妨碍日本殖民者的“国语(日语)运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迫停刊(酒井亨 2003)。”很明显,日据时代您所说的白话字在台被大日本帝国打压,此外,根据正常逻辑推理,日据时代,从日本来台教师定是教导日文,既然如此,您何以认为张创办人学过?当时,大清童年读物为三百千,私塾皆教授孔孟⋯⋯等,白话字又在台被大日本帝国给禁止,台湾光复后,依您的注释,白话字被政府禁止,那张创办人去哪学?淡江大学三位创办者:居正先生,不用说肯定没学过!张鸣、张建邦先生,日据时代宜兰人,当时公学校的日本教师会教白话字? 要把自己的“先射箭再画靶”的揣测加上,您有问过校方? 至少,Ak大,询问过校方,校方亦回信,会亲自来修正,谁知被维基查封! “尊重校方”四字,知为何物?──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Caacss19(讨论|贡献)于2021年2月27日 (六) 17:14 (UTC)加入。
- 我并没断言张创办人有学过,而是以各式来源佐证仅有台语、闽南语使用此一拼音法,您说白话字在台曾被大日本帝国、国民政府打压,但这不代表此拼音会“立刻失传”,因曾学过白话字之文人不可能因政府打压而瞬间失去读写白话字能力,否则今日为何仍有许多人能够理解此拼音呢? 秦始皇焚书坑儒,但儒教文化至今亦深深影响著许多东亚国家呀~ 另外我当然懂“尊重校方”,前些次编辑中被维基百科官方所封禁的“淡江大学秘书处”帐号所做出的编辑亦仅有“教务长,学务长及财务长之变更”而未将我所写之内容删减--- アレックス(留言) 2021年3月12日 (五) 22:05 (UTC)
淡江大学页面的管理员回退问题
[编辑]问题背景 | 该页面因编辑战曾被全保护,而相关争议已经在讨论页有初步共识,在做出讨论页初步共识之编辑后遭管理员回退至争议前的版本并再度被全保护 |
---|---|
我的观点 |
|
我的解决方案 | 取消管理员所做出的最后一次回退,因管理员回退前的页面已经是在讨论页有初步共识的结果了。但全保护可暂时维持。 |
--アレックス(留言) 2021年2月9日 (二) 14:43 (UTC)
致Shizhao 不好意思,这是关于您所做的回退,不知道是否可于此向您申诉 --アレックス(留言) 2021年2月10日 (三) 10:55 (UTC)
- 尝试修复了表格代码。——David Xuang (contact me) 2021年2月13日 (六) 11:43 (UTC)
- 代ping@Shizhao。—— Eric Liu 创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1年2月17日 (三) 07:31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