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也需要破地獄

Newtons’s Third Law. You got to leave something behind.
“You should run, run and keep running.
And while you're running away, you might find something out there.”
Bu Su ブス 指很醜的女人,這部電影借用了日本的民間傳說《八百屋於七》的故事。傳說在江戶時代,發生了一場天和大火,八百屋的太郎帶著家族到了圓乘寺避難,這段期間小女兒於七迷戀上了一位雜役。 不久原本燒毀的八百屋也重建,回到家後的於七還是念念不忘那位雜役,痴迷的於七居然再度放了一把火,以為這樣就能再回到圓乘寺與雜役生活。
但這部並不是延續於七的故事,反而是一種探尋自我,最後一幕他們放下了一把火,更像是OZ 一樣,是一種反骨、一種自覺、一種告別、一種答案。
前面鋪陳稍微有點長,很多時間我也看不太懂,甚至看完我也不太確定他在說什麼,但我很喜歡電影裡面的畫面,還有那首 Tonight is the night, you make me right.
The documentary reminds me of the film Paris, Texas (1984), where the characters embark on a quest to find the mother who suddenly vanished during a road trip. This piece feels deeply personal, and because of that, a few scenes moved me profoundly—especially the part where Reed tells the family that Sam's decision to participate in this project is "one of the bravest things I think I’ve ever seen anyone do."
Another aspect I found fascinating is how our "thoughts"…
深圳的大芬村每年能向全球市場輸出數百萬幅油畫。在這裡,繪畫不再是藝術,而是一門生意。趙小勇在大芬村畫了一輩子的梵谷複製畫,即使不用參考照片,也能在幾分鐘內勾勒出一幅《向日葵》或《星空》。
-
有一天夜裡,梵谷從畫作中走進了趙小勇的夢裡。梵谷問他:「你現在畫我的作品畫得怎麼樣?」小勇答道:「我已經進入了你的狀態。」當他伸手想觸碰梵谷時,梵谷卻消失了。從那以後,趙小勇夢想著到荷蘭一睹梵谷真跡。經歷了種種波折,他終於抵達阿姆斯特丹。一眼望去,他首先認出的,竟是印在海報上的自己的「作品」。在語言落差中接下的訂單通信中,他一直以為自己的客戶經營著一家高級畫廊。但現實總是殘酷,那所謂的畫廊不過是美術館前的紀念品店。而他以450人民幣賣出的作品,卻被客戶以十倍的價格轉售。在人潮擁擠的紀念品店裡,他的畫作被隨意地夾在架子上,供人隨意觸碰。落寞之中,他點燃一根煙,沉默地看著這一切。等到人流散去後,小勇來到美術館內,站在梵高的自畫像前,端詳許久。這幅畫他複製了一輩子,卻發現自己甚至連顏色都用錯了。影像資料中的梵谷畫作,經過層層後期加工,色彩與質地早已脫離了真實。此刻,他終於明白,信仰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如此遙遠,也許這正是夢中梵谷消失的原因。走出美術館,他感慨道:「畫了二十年的梵高,也比不上博物館裡的一樣作品。」
-
畫工,還是藝術家?贗品,還是作品?美術館的工作人員問趙小勇:「那麼,你有自己的作品嗎?」這一刻,他心中有了覺悟。